必修3会考资料(答案)_第1页
必修3会考资料(答案)_第2页
必修3会考资料(答案)_第3页
必修3会考资料(答案)_第4页
必修3会考资料(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第 1 1 章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 体液 包括细胞内液和 细胞外液 后者又包括 组织液 血浆 和 淋巴 三部分 三者的关 系用箭头可以表示为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2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 内环境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 内环境 如 红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 血浆 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 组织液和血浆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 组织液和淋巴 3 组织液 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似 但又不完全相同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 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 4 衡量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指标主要包括 渗透压 温度 和 酸碱度 三方面 5 所谓渗透压是溶液中溶质分子对水的吸引能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 单位体积内溶质微粒的数目 6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 无机盐 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 以上来源于 CI 和 Na 7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 PH 为 7 35 7 45 血浆 PH 之所能够保持稳定 与它含有 HCO3 HPO42 等离子有 关 8 稳态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调节作用 使各器官 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叫做稳 态 内环境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维持稳态的意义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必要 条件 如 1 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 葡萄糖来供应能量 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2 细胞代谢的进行离 不开酶 适宜的温度和 PH 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9 目前普遍认为 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第第 2 2 章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1 概念 是指在 中枢神经系统 参与下 动物体或人体对 内外环境 变化作出的 规律性应答 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反射弧 通常包括 A 感受器 接受刺激产生 兴奋 B 传入神经 传导兴奋 C 神经中枢 对传人的信息分析和综合并产生兴奋 D 传出 神经 E 效应器 包括 传出神经 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 腺体 二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二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兴奋 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 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 显著活跃 状态的过 程 2 兴奋的传导 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以 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双向 传导 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神 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 K 外流 使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 外正内负 受刺激后 神经细胞兴奋 造成 Na 内流 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 外负内正 兴奋部与未兴奋部位由于电位差的存在 形成了 局部电流 2 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结构基础 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之间通过 突触 相连结 其结构包括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和突触后膜 过程 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后 释放 神经递质 经胞吐通过 突触间隙 然后与突触后膜 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将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 特点 相邻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特点是 单向 的 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 轴突 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树突或细胞体 其原因是由于 神经递质 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 中 只能由突触前膜 释放 然 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上 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发生 兴奋或抑制 三 人脑的高级功能三 人脑的高级功能 1 下丘脑中有 体温调节中枢 水平衡的调节中枢 血糖调节中枢 中枢 脑干中有呼吸中枢 小脑中有维 持 身体平衡 的中枢 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的低级中枢 一般说来 位于脊髓中的 低级 中枢受脑中相 应的 高级中枢 控制 2 大脑皮层的功能 人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 最高级 的部位 既可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 反射活动 还具有 语言 学习 记忆 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3 语言功能 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涉及到人类的听 说 读 写功能 这些区域受损会引起各种言语 活动障碍 如 S 区 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4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学习是 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 获得新的 行为 习惯和 积累经验 的过程 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 贮存 和 再现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 及 神经元之间的联 系 有关 长期记忆可能与 新突触的建立 的建立有关 四 通过激素的调节四 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 促胰液素的发现 一 促胰液素的发现 1 沃泰默实验结论是 胰腺分泌胰液是神经反射 他认为这是因为 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 这是他囿于定论 不敢创新的缘故 2 斯他林和贝利斯提出的假设 这是一种 化学 调节 在 盐酸 的作用下 小肠黏膜产生了促进胰腺分 泌胰液的 化学物质 混合研磨 注入 实验验证过程 稀盐酸 狗小肠黏膜 提取液 静脉 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结论 胰腺分泌胰液是 化学 调节 二 激素调节的概念 二 激素调节的概念 是由 内分泌器官 或细胞 分泌 化学物质 进行的调节 以下激素是由何种内分泌腺分泌的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胸腺激素 胸腺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胰岛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下丘脑 生长激素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垂体 肾上腺素肾上腺 雌性激素 卵巢 雄性激素 睾丸 三 激素调节的实例 三 激素调节的实例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 分级调节的过程 调节枢纽是下丘脑 人体受到寒冷等刺激 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 下丘脑 中的一些细胞合成并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进而刺激 垂体 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此激素又 能刺激 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 从而促进细胞 代谢 增加产热 使机体抵御寒冷 2 反馈调节 是指在一个系统中 系统本身工作的 效果 反过来又作为 信息 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它 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 调节机制 对于 机体维持稳态 具有重要意义 3 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 和垂体 的活动 使促甲状 腺激素释放激素 和促甲状腺 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减少 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 过高 当血液中 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低时 对下丘脑 和垂体 的抑制作用就 解出 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和促甲状腺 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增多 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 过低 3 四 激素调节的特点 四 激素调节的特点 微量高效 通过 体液 运输 作用于 靶器官 靶细胞 激素既不 组成细胞结 构 又不 提供能量 也不起催化 作用 而是随 体液 到达靶细胞 使其原有的 生理活动 发生变化 五 体液调节五 体液调节 是指 激素 等化学物质 通过 体液 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体液调节的主 要内容是 激素调节 一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1 区别 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较缓慢 作用范围准确 比较局限 作用时间比较长 2 联系 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受 中枢神经系统 的调节 在这种情况下 体液调节可看作神经调 节的一个环节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 的发育和功能 二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的实例 二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的实例 1 体温调节 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调节中枢是下丘脑 主要激素是甲状腺激素等 1 人体热量的来源 细胞中有机物的 氧化放能 尤以 肝脏 和 骨骼肌 产热为多 2 热量的散出 主要通过 汗液 的蒸发 皮肤内 毛细血管的散热 还有 呼气 排尿和排便等 体温调节图解分析 体温调节图解分析 当人处在寒冷环境中 当人处在炎热环境中 时 冷觉感受器兴奋 时 温觉感受器兴奋 传入神经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分析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分析 传出神经兴奋 传出神经兴奋 毛细血管收 甲状腺激素增加 毛细血管舒 汗液分泌增加 缩 血流量 代谢加快 立毛肌 张 血流量 减少 收缩 骨骼肌战栗 增加 散热减少 产热增加 散热增加 正常体温 正常体温 2 水盐平衡调节 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调节中枢是下丘脑 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 水盐的来源及 排出 饮食 中获得 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和无机盐 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4 水盐平衡调节图解分析 水盐平衡调节图解分析 饮水不足 体内失水或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1 兴奋上传至 大脑皮层 产生渴觉 主动饮水 2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 抗利尿激素 并储存于垂体后叶 再由垂体后叶释放 提高 提高 降低 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尿量减少 增加 减少 上述 1 2 的作用结果是 体内水含量 增加 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降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抑制 垂体释放 抗利尿激素 降低 提高 降低 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尿量增加 增加 减少 3 血糖平衡的调节 1 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 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 肝糖原的分解 和 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2 血糖的三个去路 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能量 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和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 基酸 3 调节原理 正常机体的血糖维持在 0 8 1 2g L 血糖平衡的调节主要依靠 胰岛素 和 胰高血糖素 两种激素来维持 胰岛 B 细胞产生的胰岛素 能促进 组织细胞加速 摄取 利用 和 储存 葡萄糖 从 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胰岛 A 细胞产生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 糖原 分解 并促进一些 非糖物质 转化为 葡萄 糖 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4 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 和体液 的共同调节 六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六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包括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1 免疫器官 是免疫细胞生成 成熟 或 集中分布的场所 如 骨髓 胸腺 扁桃体 淋巴结 脾等 2 免疫细胞包括 吞噬细胞和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又分为 T 细胞 和 B 细胞 两者分别在 胸腺 和 骨髓 中成熟 二 免疫系统的分类 二 免疫系统的分类 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 非特异性免疫 1 组成 第一道防线 皮肤 黏膜 及其分泌物 第二道防线 体液 中的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 和 吞噬 细胞 2 特点 人生来就有的 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 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1 组成 主要由 免疫器官和 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 和淋巴循环 组成 2 作用 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 等 3 方式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抗原 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 特异性免疫反应 的物质 如病毒 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 体液免疫 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有吞噬 细胞 T 细胞和 B 细胞 过程 书 P37 图 2 15 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处理以后 暴露出相应的抗原 这些抗原直接传递给 T 细胞 刺激 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在淋巴因子的刺激下以及少数抗原的直接刺激下 B 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 5 记忆细胞 和 浆细胞 浆细胞产生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 从而消灭抗原 抗体与抗原结合后的效应 抑制病原体的繁殖 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团 进 而被吞噬细胞 吞噬消化 细胞免疫 参与细胞免疫的有吞噬细胞和 T 细胞 T 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以分化为 记忆细胞 和效应 T 细胞 过程 通过效应 T 细胞与宿主细胞的密切接触 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使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 从而 间接消灭抗原 三 免疫系统的功能 三 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 监控 和 清除 功能 四 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 四 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 功能过强引起自身免疫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红斑狼疮 和过敏反应 功能过弱引起免疫缺陷病 如艾滋病 过敏反应 指已产生免疫 的机体 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 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有明显的 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艾滋病 一种免疫缺陷病 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是由 HIV 病毒引起的 该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 破坏 T 细胞 T 细胞大量死亡 使人的免疫功能逐渐丧失 五 免疫学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五 免疫学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1 疫苗 的发明和应用 2 检测人体抗原 3 器官移植 第第 3 3 章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 植物的生长素一 植物的生长素 一 发现 一 发现 1 植物的向光性 在单侧光下 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 过程 1 达尔文的实验 单侧光引起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 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 会造成 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 詹森的实验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 拜尔的实验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了弯曲生长现象 4 温特的实验 尖端产生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5 1931 年 科学家首先从 人尿 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 吲哚乙酸 IAA 6 1946 年 才从 高等植物 中分离出生长素 并确认它是 IAA 3 向光性的机理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背光侧多于向光侧 导致两侧生长不均匀 弯向光源 4 植物激素的概念 由植物体内产生 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 微量有机物 举例 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乙烯 二 二 生长素的产生 运输和分布生长素的产生 运输和分布 1 主要合成部位 幼嫩的芽 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由色氨酸转变而来 2 运输 运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运输的特点 A 极性运输 即由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 运输 B 非极性运输 在成熟的组织的韧皮部进行 6 3 分布 各器官都有分布 但相对集中地分布于生长旺盛 的部位 三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三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 生长素的作用 表现出两重性 既能促进生长 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 也能抑制发芽 既 能防止落花落果 也能疏花疏果 2 作用特点 低浓度促进生长 高浓度抑制生长 甚至杀死植物 一般来说 单子叶植物比双子叶 植物能耐受更高浓度的生长素 幼嫩细胞与老细胞比较 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敏感 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 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 敏感度大小为 根 芽 茎 3 实例 顶端优势 1 现象 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 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 2 原因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 顶芽处生长素浓度较低 促进生长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大量地积 累在侧芽部位 二 其他植物激素二 其他植物激素 激素名称主要作用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 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 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三 植物生长调节剂三 植物生长调节剂 1 概念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如生长素类似物 乙烯利 青鲜素 具有易合成 原料广泛 效果稳定等优点 2 应用 用乙烯利 催熟凤梨 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 可使芦苇的纤维增长 50 左右 用高 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可灭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第第 4 4 章章 种群和群落种群和群落 一 种群一 种群 1 种群的概念 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内 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2 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其中决定一个种群 密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是年龄组成 它包括 增长型 稳定型 和衰退性 三种类型 与图联系 3 种群密度概念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调 查方法有样方法 调查植物或活动范围小 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和标志重捕法 调查活动范围 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 标记个体数 重捕个体数 重捕标记数 现象 顶芽优先 生长 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解除 去掉顶芽 顶芽处生长素浓度较低 促进生长 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 抑制生长 实例 顶端优势原因 7 4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建构数学模型 包括曲线图 和数学方程式两种表现形式 1 种群增长的 型曲线 是一种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 需满足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 件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的理想条件 它以时间为横坐标 以种群数量为纵坐标 曲线呈 J 型 2 种群增长的 S 型曲线 是一种一般的在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 需满足的条件是食物和空 间资源有限 由于种群密度增加 种内竞争就会加剧 天敌数量增加 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3 环境容纳量 各种生物种群 一般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 一定的空间所能维持的该种群最大 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又称 K 值 二 群落二 群落 1 群落的物种组成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2 群落中的生物间的关系包括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包括竞争 捕食 互利共生和寄生 竞争 与其他三种种间关系不同 它的结果可以使一个种群灭绝 互利共生和寄生的不同点 互利共生对两方有利 寄生只对一方有利 3 群落的空间结构分垂直结构 和水平结构 植物的垂直结构主要决定于阳光 动物的分层分布则是因为栖 息空间和食物 群落的空间结构大大提高了环境资源的利用率 4 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 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两者的根本区别是初始条件不同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 落演替朝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 1 初生演替 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底面 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 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 的演替 如沙丘 火山岩 冰川泥 上进行的演替 2 次生演替 指在原有植被虽已补存在 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 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 火灾后的草原 过量砍伐的深林 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第第 5 5 章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 1 概念 由 生物群落 与它的 无机环境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 统是 生物圈 2 生态系统的结构 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其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 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营养结构包括 食物链和食物网 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产者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它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把光能转化 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是 自养 生物 消费者 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对植物的传粉 种 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 分解者 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它可以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 有机物 分解为 无机物 分解者主要包括一些腐生生活的 细菌 和 真菌 2 营养结构 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 食物 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叫做食物链 特点 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 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 而一般不会超过 5 个营养级 食物网 许多食物链彼此互相交错连接成的复杂的 营养结构 就是食物网 食物链中的生物绿色植物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 8 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营养级别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 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 能量流动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输入 传递 转化 和 散失 的过程 2 能量的最终来源 太阳能 直接来源是 ATP 主要来源是糖类 3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4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被生产者 通过光合作用 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5 能量去向主要包括 通过呼吸作用以 热能 形式散失 随着遗体和残枝败叶被 分解者 分解而释放 出来 一部分流人下一个营养级体内 未利用 6 能量流动的特点 1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 单向 的 2 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能量在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 10 20 7 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在实践中的意义有 1 帮助人们 科学 规划 设计人工生态系统 使能量得到 最有效 的利用 2 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8 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的 能量数值 由 低 到 高 绘制成图 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形 叫做 能 量金字塔 在能量金字塔最下端的是第 一 营养级 含能量最 多 最上端的是最 高 营养级 含能量最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营养级越多 在能量流动过程中 消耗的能量 也就越多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不超 过 4 5 个营养级 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 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 C H O N P S 等元素 都不断地进行着从 无机环境 到 生物群落 又从 生 物群落 到无机环境 的循环过程 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 物质循环的特点 物质可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3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CO2 形式进行的 碳进人生物群落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 碳离开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 烧 4 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有 保护植被 植树造林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开发新能源 如水能 核能等 5 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案例 1案例 2 实验假设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实验组对土壤高温处理A 杯中加入 30ML 土壤浸出液 对照组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B 杯中加入 30ML 蒸馏水 实验设计 自变量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 烧杯中是否含有微生物 A1 加碘 不变蓝 A A2 加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实验现象 在相同时间内 实验组落 叶腐烂程度小于 大于 小于 对照组BB1 加碘变蓝 9 B2 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结论分析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土壤浸出液中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6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二者是 同时 进行的 彼此 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 物 质是能量的载体 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它们使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形成一个统一 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四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四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 信息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 消息 情报 指令 数据 与 信号 等 2 信息种类 有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等 3 信息的作用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离不开 信息 的作用 如 蝙蝠的 回声定位 烟草等种子的萌 发 生物种群的繁衍 也离不开 信息的传递 如 植物开花 昆虫交尾 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 种 间关系 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如 食物链中的相邻物种之间的 食 与 被食 的关系 4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两个方面 一是 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二是对有害的动物进行 控制 五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五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保持 或 恢复 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原因 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 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自我调节 能力 3 基础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4 特点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有限的 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 一定限度时 生态系统的自我 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 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 生态系统 抵抗外界干扰 并使 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 的能力 叫做抵抗力稳定性 2 生态系统 在 受到干扰因素的破坏后 恢复原状 的能力 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6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种类越多 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的原因是 生态系统的 组分 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