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市市 立交桥混凝土简支梁支架堆载预压方案立交桥混凝土简支梁支架堆载预压方案 一 编制说明及依据一 编制说明及依据 1 1 编制说明 本方案为 Z 线第一 二联混凝土简支梁支架堆载预压专门编写 其他部位支架堆 载预压不在此范围内 凡是通用的各种措施 在 总施工组织设计 中有论述者 遵照执行 此不赘述 1 2 编制依据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地方相关规定 国家相关技术规范 规程 设计图纸 总施工组织设计 Z 线混凝土箱梁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全专项施工 方案 脚手架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主线第一 二联钢筋混凝土箱梁施工方案 现场条件 以及施工安排 二 工程设计简介 2 1 设计整体布置 本项目为 市 区 隧道至 大道和 的桥梁工程 共分 A B D Z 线桥 其中 A 线预留接口 暂不实施 Z 线跨越 大道至 河南岸后下地 B 线桥从隧道出口右转弯进 入 大道 D 线桥为 右转跨 河进入 大道匝道 Z 线桥从隧道出口至 桥面宽 16 0 米 全长 226 68 米 分为四联 第一联为 20 米钢筋混凝土简支梁 第二联为 16 米钢筋混凝土简支梁 第三联为 33 米 47 米 35 米钢 箱梁 第四联为 33 5 米 37 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 B 线桥为钢箱梁 从隧道出口右转弯进入 大道 桥面宽 7 0 米 2 2 主线第一 二联钢筋混凝土箱梁介绍 本工程桥面系内部包括 伸缩装置 桥面铺装 防水排水设施 防撞护栏和灯柱等 第一联钢筋混凝土箱梁跨度 20m 净长 19 92m 其中缓和曲线长 3 68m 圆曲线长 16 24m 第二联钢筋混凝土箱梁跨度 16m 净长 15 92m 平曲线为圆曲线 两联均采用 盘扣式支架 如下图 2 图 2 1 主线第一联钢筋混凝土箱梁平面图 图 2 2 主线第二联钢筋混凝土箱梁平面图 3 图 2 3 主线第一 二联钢筋混凝土箱梁支架纵立面图 三 施工计划安排 3 1 施工组织机构 根据本工程特点组建 股份有限公司 市 市政工程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下 设 5 部 1 室 经理部配置管理人员 20 人 项目经理 1 人 总工程师 1 人 副经理 3 人 安全总监 1 人 专职安全主任 1 人 安全质量部 2 人 工程部 4 人 测量组 3 人 计划 合约部 1 人 设备物资管理 1 人 财务会计部 1 人 资料员 1 人 施工组织机构见下图 3 2 项目机构职责 代表深圳 对本工程实施组织 指挥 协调与管理 处理一切与本工程相关的事务 对建设单位全面负责 履行合同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项目经理 全面主持项目部的行政工作 负责本工程项目的组织 指挥 协调和管理 在项目 管理中贯彻 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 对项目的安全 质量 成本和工 期承担公司授权责任 定期组织相关检查 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奖惩 对施工生产中的重 大事项组织决策 负责项目部重大经济活动 技术方案及资金使用的审批 负责安排和 检查项目部其他领导成员的工作 保证项目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 其它工作 副经理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 方针 政策及公司的决定 指示 命令 并对项目 4 经理负责 负责分管的行政工作 组织项目部员工和所属作业队搞好施工生产和各项工 作 积极 负责 稳妥地参与决策 负责督促和检查会议决定和议定事项的贯彻落实情 况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同心协力做 好各项工作 加强同建设 设计 监理及地方等相关单位的联系 确保安全 优质 按 期完成各项生产工作任务 完成项目经理和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总工程师 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 负责项目施工技术管理 质量管理和试验工作 贯彻 执行 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 主持制定项目质量计划 主持编制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研 究和审定重要的技术处理方案 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主持全线的技术培训 工作 主持设计文件复核和技术交底 审查开 竣工报告 审核验工工程量清单及变更 设计 定期检查所辖部门的内业资料 主持试验工作 检查各种施工技术规范 规则及 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和纠正措施 主持新技术 新设备 新材 料和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并组织编写科技成果和技术总结 做好质量监督 参与安全质 量事故处理工作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安全总监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 法规 规定和标准 根据实际情况 配备 充实安全专业人员 提高安全专业人员的素质 稳定安全专业队伍 组织制定 修订本项目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负责安全综合管理 编制和呈报安全计划 安全技术 方案等具体的安全措施 并认真贯彻落实 组织定期安全检查和安全抽查 发现事故隐 患 及时监督整改 定期组织对所有参建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主持安全生产日常工作 定期组织召开安全专题会议 及时研究和解决有关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 各部门职责 工程部 在项目经理 副经理和总工程师的领导下 负责项目部日常技术和施工生产管理工 作 贯彻执行国家 部局级 地方有关的经济建设法律 法规和技术准则 技术标准 地方政府及行业有关规范 规程 规定 标准 并制定实施办法和细则 负责拟定本部 门工作计划 年度工作总结 负责工程项目的工期 质量 并进行进度分析和技术文件 记录的控制工作 对项目成本进行监控 协助计划财务部做好工程验工 调概收入 负 责组织并参与施工调查 设计文件审核 技术交底 负责组织编制或审核施工组织设计 竣工文件 工程技术总结及工程项目的交接验收工作 参与安全 质量 文明施工工作 5 参与安全 质量大检查活动 参与优质工程评选和重大安全质量事故调查 承担项目部 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安质部 贯彻执行安全生产 质量控制 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 制订本项 目的实施细则 管理办法和应急预案 负责管段内工程质量创优工作和安标工地创建与 达标工作 负责管段内工程质量 安全等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牵头组织安全质量大检查 对下属单位安标建设 安全防护 环水保工作等进行督查 处理 审查下属单位安全 质量及环保方面的制度 方案和措施 并督促执行 对文明施工 职业健康卫生标准 劳动保护措施 以及管段内压力容器 特种设备的安装与使用 易燃易爆 有毒有害物 品的管理等进行监管 对重大危险源重点监控 组织安全 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提出 解决方案 负责安全 质量及环保方面的统计报表及情况汇总 上报工作 参与项目内 审和管理评审 在职责范围内确保安全 质量及环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为下属单位 提供业务指导 并进行有关考核 在责任范围内 确保质量 环境 职业健康 安全体 系的有效运行 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物设部 熟悉国家有关物资管理的各项政策 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公司相关管理办法 文件等 负责按照业主 公司有关规定结合本项目实际拟定物资管理办法及相关物资管理文件等 负责本项目物资供应管理 质量监督与协调 审核物资需求计划 采购计划 供应 结 算相关资料 按公司质量 环境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求 形式项目物资管理职能 在项目部物资招标采购领导小组领导下 负责本项目大宗主要物资的招标采购工作 负 责对本项目工地物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指导 考核评比 收集汇总各项目部定额消耗 量 含调整量 及实际消耗量 督促各班组搞好物资消耗限额核算工作 负责向公司有 关部门报送统计报表及相关资料 负责交办材料厂完成相关工作及督促物资设备管理 负责按照公司明确的管理职责进行设备管理 负责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成本合约部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 省 部 及股份公司相关部门有关工程造价 施工合同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的政策 法规及规章制度 建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体系 制定并组织实施 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制度 检查 监督和指导各项目部开展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工作 负责 项目部对业主验工计价以及对各施工班组的验工计价 合同包价内部分劈和竣工结算工 作 制定并组织实施施工合同管理制度 组织项目部对各施工班组的施工合同交底 检 6 查各项目部施工合同履约情况 负责施工合同归档管理 制定并组织实施施工合同索赔 管理制度 组织项目重大索赔事项的实施 建立健全项目责任成本 施工预算 合同管 理 资源价格和核算分析等基础台帐 参与项目经济活动分析 报告项目责任成本管理 动态 参与项目风险评估 配合项目审计和评审 加强项目责任成本 施工预算和施工 合同管理的队伍建设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维护项目部质量 环保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 财务部 贯彻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 严格执行会计准则 遵守财经纪律 负责拟订项目部财 务会计管理制度 负责项目经理部的会计基础管理 财务管理与监督检查工作 负责财 务预算编制 实施及管理工作 负责与业主办理工程价款的结算及有关财务事宜 负责 资金管理 依据合同 计量 财务往来情况编制资金拨付方案 办理资金拨付工作 负 责进行项目成本核算和开展经济活动分析 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和措 施 参与项目部对外经济合同的签订 依法缴纳各种税费 负责员工薪酬计发 经费审 核报销与管理 办理员工基本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住房公积金等业务工作 负责编制 项目部财务报告 内部管理报表 在责任范围内 确保质量 环境 职业健康 安全体 系的有效运行 负责项目部会计档案归档及管理工作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办公室 负责传达项目部领导指示 督促检查项目部各部门和下属各班组对项目部会议决定 事项 领导公文批示及其他指示的执行落实情况 并及时向领导汇报 负责项目部公文 办理 包括文电的收发 传递 文书处理 文书文印 以及以项目部名义发出的各类文 电初稿的审核 印发等工作 负责项目部重要文件 文字材料的起草 综合整理工作 以及重要信息的收集 整理 负责项目部重大会议的筹备与会务工作 参加有关重要会 议 做好原始记录 并拟草 印发会议纪要 负责项目部党政印章 介绍信的使用管理 协助领导做好项目部机关各部门及下属各单位的综合协调工作 对下属各单位综合管理 部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负责党群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执行 做好宣传资料的收集整理 宣传报道活动的组织开展 负责项目部员工的人事管理工作 做好员工考勤 培训和涉 及劳动纪律 安全 争议及行政违纪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负责项目部办公 生活用品 车辆调度 以及食堂后勤服务等管理 负责对外接待和协调 在责任范围内 确保质量 环境 职业健康 安全体系的有效运行 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3 3 施工进度计划 7 施工进度计划如下表 表 3 1 施工进度计划表 部位施工时段 工作时间 天 Z 线第一联混凝土简支梁2015 年 11 月 9 日 2015 年 11 月 13 日 5 Z 线第二联混凝土简支梁2015 年 12 月 1 日 2015 年 12 月 5 日 5 3 4 资源配置计划 劳动力计划 表 3 2 劳动力投入计划表 项次工种人员 人 1 架子工 5 2 普工 5 3 吊车司机 1 4 起重工 2 5 测量员 2 6 安全员 1 7 质检员 1 8 技术员 1 9 现场负责人 1 合计 19 机械设备计划 表 3 3 机械设备投入计划表 项次设备名型号数量 1 25t 起重机 QY25B 1 辆 2 载重汽车 25m3 2 辆 3 全站仪 Leica TCA2003 1 套 4 水准仪 Leica WILD NA2 1 套 3 5 技术准备 对技术文件进行核对 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提请设计单位解决 同时根据 施工需要 作出补充施工详图 根据设计文件和现场环境条件 编写实施性施工方案 组织和指导施工 作业工人进场 对作业班组做好技术交底 岗前期培训及安全教育 设备及材料的准备 测量放样 8 四 施工方法 4 1 堆载预压的说明 依据 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 JGJ T194 2009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 JGJ162 2008 目的 为了提前消除梁体现浇施工中 支架和支架基础的非弹性变形沉降 并确定弹性变形 量作为底模高程控制依据 并检查支架的安全性 确保施工安全 内容 支架预压观测内容包括 前后两次观测的沉降差 支架弹性变形量及支架非弹性变形 量 支架预压中应测量下列标高 记录表格见附录 A 加载之前测点标高 ho B 每级加载后测点标高 hj C 加载后间隔 24h 测点标高 hi D 卸载 6h 后测点标高 hc 安全措施及预案 见 Z 线混凝土箱梁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和 脚手架坍塌事故应 急预案 4 2 预压荷载 上部结构自重和模板重见下表 表 4 1 各联混凝土单位面积堆载表 不包括翼板 部位方量 m3 钢筋砼 总重 t 包括模 板总重 t 总面积 m2 长度 m 单位重 t m2 第一联 345 43904 74918 85461201 99 第二联 179 65474479 89192 72162 49 注 以上不包括翼缘板混凝土 也不包括翼缘底模面积 计划采用木模板 荷载按 0 3KN m2 4 3 加载计划 4 3 1 一般安排 加载布置 纵向 由跨中向支点处对称布载 9 横向 由结构中心线向两侧对称布载 加载材料使用成捆钢筋 每捆用磅秤称重 零头在加载 100 补齐 吊装时 吊车 由专人指挥 并记录好每次起吊重量 支架预压加载过程分为 3 级进行 依次施加的荷载应为单元内预压荷载值的 60 80 100 每级加载发现局部变形过大时立即停止加载 对支架体系进行分析 补强后方可继 续加载 每级加载完成后 应停止下一级加载 并应每间隔 12h 对支架沉降量进行监测 当 支架顶部监测点 12h 的沉降量平均值 可 30min 监测一次 小于 2mm 时 可继续下一级 加载 支架预压满足要求后可一次性卸载 支架两侧应对称 均衡 同步卸载 支架预压工艺流程 支架及模板支撑安装 预压前支架验收 布置监测点 做初始记录 分级加载 观测并记录各阶段监测点数值 卸载 观测并记录各 监测点数值 计算整理测量数据 绘制荷载 变形曲线图 推算支架变形值 确 定底模安装高程 4 3 2 分级加载重量 分级加载重量如下表 表 4 2 分级堆载表 不包括翼板 构件堆载分级 60 80 100 总重 t 551 31 735 08 918 85 第一联简支梁 单位重 t m2 1 20 1 59 1 99 总重 t 287 93 383 91 479 89 第二联简支梁 单位重 t m2 1 49 1 99 2 49 4 3 3 加载单元划分 加载布置 纵向 由跨中向支点处对称布载 横向 由结构中心线向两侧对称布载 加载纵向单元划分 加载在纵向 由跨中向支点处对称布载 为了尽量使纵向各处加载均匀 沿纵向每 1m 作为一个加载单元 以第一联为例 10 图 4 1 加载单元平面布置图 第一联各单元面积不同 所承受和代替的混凝土重量不同 如下表 表 4 3 第一联各单元加载计算表 60 级 80 级100 级 单元编号 单元面积 m2 单元长度 m 单位重 t m2 加载加载累计加载累计 0 117 6618 791 9921 097 0328 117 0335 14 1 219 2119 201 9922 947 6530 587 6538 23 2 319 6819 681 9923 507 8331 337 8339 16 3 420 220 201 9924 128 0432 168 0440 20 4 520 7520 761 9924 788 2633 038 2641 29 5 621 3621 371 9925 508 5034 018 5042 51 6 722 5422 021 9926 918 9735 888 9744 85 7 822 1722 731 9926 478 8235 298 8244 12 8 923 4623 501 9928 019 3437 359 3446 69 9 1024 5324 311 9929 299 7639 059 7648 81 10 1125 0425 191 9929 909 9739 869 9749 83 11 1225 9226 151 9930 9510 3241 2610 3251 58 12 132727 071 9932 2410 7542 9810 7553 73 13 1426 9127 011 9932 1310 7142 8410 7153 55 14 1525 9426 041 9930 9710 3241 3010 3251 62 15 1624 9625 081 9929 809 9339 749 9349 67 16 1723 9824 101 9928 639 5438 189 5447 72 11 17 1822 9923 131 9927 459 1536 609 1545 75 18 1921 6521 751 9925 858 6234 478 6243 08 19 2018 516 841 9922 097 3629 457 3636 82 20 217 366 421 998 792 9311 722 9314 65 合计 461 81441 12294 08735 20183 80919 00 说明 1 上述单元在纵向 沿中线间距 1m 2 如堆载物宽度在纵向为 2m 则按 2 个单元的重量加载 3 如堆载物宽度在纵向为 1 5m 则 2 次按 3 个单元的重量加载 以此类推 不管 堆载物多宽 其堆载的重量应为占据的宽度所含的单元的重量左右偏差不多 但最后加 至 100 荷载时应补齐 预压的横向布载 第一联各单元长短不同 加载的重量不同 但单位重一样 所以各单元堆载高度相 同 从跨中堆载开始 完成后就知道该级堆载的高度 因为堆载物不规则 只能说大致 等高 4 3 4 加载记录 每次加载应认真记录 加载砂包应称量 加载钢筋可按不同直径的单位重量 数根 数 以定尺 9m 计 表 4 4 第一联加载记录表 计量 记录 年 月 日 时 分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单元编号 加载 60 加载加载累计加载累计加载累计 0 121 09 1 222 94 2 323 50 3 424 12 4 524 78 5 625 50 6 726 91 7 826 47 8 928 01 9 1029 29 10 1129 90 11 1230 95 12 1332 24 13 1432 13 14 1530 97 12 15 1629 80 16 1728 63 17 1827 45 18 1925 85 19 2022 09 20 218 79 合计 441 12 说明 以上是第一联加载 60 记录表 加载 80 100 与此类似 荷载套用表 4 3 第二联也如此 五 测点布置 本桥跨跨径不超过 40m 故沿结构的纵向每隔 1 4 跨径应布置一个观测断面 第一 联 第二联每联设置 5 个观测断面 第一联 5 个观测断面桩号如下 按路中 ZK0 437 37 ZK0 442 32 ZK0 447 31 ZK0 452 29 ZK0 457 27 每个观测断面上的观测点 3 组 左 中 右各 1 组 对称布置 每组观测点在支架顶部和支架底部对应位置上各布设 1 个 以上 每联共设置观测点数量 5 个观测断面 3 组 2 2 个 扣除桥台和盖梁处 各 1 个 26 组 52 个观测点 基础点位埋设钢筋头 支架上的点位采用在型钢上挂钢丝垂球绑钢尺的办法 如下 图 13 图 4 2 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图 4 3 监测断面剖面图 14 图 4 4 监测点大样图 六 预压与监测 6 1监测仪器及准备 预压变形观测应采用水准仪 水准仪应按 水准仪检定规程 JJG425 检定 预压 变形观测采用三等水准测量要求作业 仪器配备和人员安排 全站仪 Leica TCA2003 一台 水准仪 Leica WILD NA2 一台 线锤 1 5KG 以上按需要配置 观测人员安排 3 人 其中 1 人校核 15 支架变形监测记录工作应按以下顺序进行 A 所有仪器必须检定合格 B 支架搭设完成并验收合格 6 2监测内容 加载之前监测点标高 每级整体加载完成后 监测点标高 加载至100 后每间隔24h监测点标高 卸载6h后监测点标高 6 3加载与监测 以第一联为例 加载之前 测定28监测点标高 加载60 横向由中线向两侧 对称布载 纵向由跨中向2支点处对称布载 全平 面总重551 31t加完后 每12h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监测 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的沉降 量平均值小于2mm 监测完成 进行下一级加载 加载至80 方法同上 全平面加载总重183 77t 累计735 08t 加完后 每12h 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监测 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 监测完成 进行下一级加载 加载至100 全平面加载总重183 77t 累计918 85t 加完后 每12h对支架沉降 量进行一次监测 在全部加载完成后的支架预压监测过程中 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判定支架预压 合格 a 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 b 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 6 4监测记录 以第一联为例 支架沉降监测表表格样式见附表 表中沉降量均指相邻 2 次监测标高之差 支架加载前 监测并记录顶部 26 个测点和对应底部 26 个测点的原始标高 加载 60 全平面总重 551 31t 加完后 每 12h 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监测并记 录标高 计算沉降量 当支架顶部监测点 12h 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 2mm 监测完成 计算 沉降量 16 加载 80 同上 加载完100 仍然每12h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监测并记录 当各监测点最初24h 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 或者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 支架预压合格 加载监测结束 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 年大学通信工程(通信技术创新)试题及答案
- 无人机考试题及答案库(全真题及答案库)新版
- 人大安全生产法培训课件
- 有限空间考试题及答案
- 村干部考试条件
- 森林消防队考试试题答案
- 车库应急处置预案模板(3篇)
- 全国消防设施操作员中级在线考试(原题)
- 2025-202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公众号制作培训方案
- JBT 1306-2024 电动单梁起重机(正式版)
- 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及处理
- (外研版3起)英语四年级上册单词字帖书写练习(手写体)高清打印版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闽菜1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事迹介绍宣讲课件PPT模板下载
- 安全监督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七篇
- GB/T 38661-2020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
- 八年级班主任家长会发言稿
- 各种纯烃类组分的辛烷值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课件
- 《工程制图》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