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翔高级中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测试卷_第1页
龙翔高级中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测试卷_第2页
龙翔高级中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测试卷_第3页
龙翔高级中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测试卷_第4页
龙翔高级中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翔高级中学龙翔高级中学 2012 学年第一学期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测试卷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测试卷 满分 满分 100 分 命题人 卢金树 分 命题人 卢金树 一 选择题 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题一 选择题 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题 3 3 分 共分 共 20 3 6020 3 60 分 分 1 1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公元前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公元前 481481 年后 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 年后 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 以以 至于自立为国君 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 姜齐遂变为田齐 史称至于自立为国君 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 姜齐遂变为田齐 史称 田氏代齐田氏代齐 这一 这一 现象反映出 现象反映出 A A 分封制度被废除 分封制度被废除 B B 新的社会制度确立 新的社会制度确立 C C 等级制度被破坏 等级制度被破坏 D D 贵族特权被废除 贵族特权被废除 2 2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 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 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 A 于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 封师尚父 即姜尚 于齐营丘 东就国于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 封师尚父 即姜尚 于齐营丘 东就国 B B 别子为祖 继别为宗 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 有五世则迁之宗 别子为祖 继别为宗 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 有五世则迁之宗 C C 以天下之广 四海之众 千端万绪 须合变通 皆委百司商量 宰相筹划 于事以天下之广 四海之众 千端万绪 须合变通 皆委百司商量 宰相筹划 于事 稳便 方可奏行 稳便 方可奏行 D 夫外之郡县 其朝廷远者 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郡县又远于省 若有边徼之夫外之郡县 其朝廷远者 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郡县又远于省 若有边徼之 事者 则置宜慰司以达之 事者 则置宜慰司以达之 3 3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 中国古代史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 中国古代史 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 后一段落为秦以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 后一段落为秦以 后后 之郡县政治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 以下对这两大 政治政治 的理解正确的是 的理解正确的是 A A 都是地方制度 加强了中央集权 都是地方制度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B 前者是贵族政治 后者是官僚政治 前者是贵族政治 后者是官僚政治 C C 都以血缘为纽带 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都以血缘为纽带 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 维护了封建统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 维护了封建统 治治 4 4 明朝内阁对皇帝明朝内阁对皇帝 不合理不合理 的诏旨 可以拒绝草拟 封还执奏 皇帝不满内阁票拟的诏旨 可以拒绝草拟 封还执奏 皇帝不满内阁票拟 发发 回重拟时 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 可以拒绝重拟 以原票封进 以上材料主要表回重拟时 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 可以拒绝重拟 以原票封进 以上材料主要表 明 明 A A 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 B 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 C 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 D 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5 5 西方学者认为 公元前 西方学者认为 公元前 6 6 公元前公元前 3 3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世纪是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轴心时代 AxialAxial AgeAge 人类意识人类意识 首次觉醒 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首次觉醒 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 当时的中国 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当时的中国 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 A 诸子并立 百家争鸣 诸子并立 百家争鸣 B B 以法为教 焚书坑儒 以法为教 焚书坑儒 C C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D D 崇儒尚佛 兼收并蓄 崇儒尚佛 兼收并蓄 6 史记史记 中中 法令出一法令出一 别黑白而定一尊别黑白而定一尊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形容的是形容的是 什么制度的特点什么制度的特点 A 三公九卿制 三公九卿制B 皇帝制度 皇帝制度C 分封制 分封制D 郡县制 郡县制 7 7 古希腊是西方民主的发源地 在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古希腊是西方民主的发源地 在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公民通常是由本邦成年男子组成公民通常是由本邦成年男子组成 一些本邦成年贵族女子也是公民一些本邦成年贵族女子也是公民 实行直接民主制实行直接民主制 实行代议制实行代议制 A A B B C C D D 8 8 汉书汉书 食货志食货志 记载 记载 今法律贱商人 商人已富贵矣 尊农夫 农夫已贫贱矣 今法律贱商人 商人已富贵矣 尊农夫 农夫已贫贱矣 故俗之所贵 主之所贱也 吏之所卑 法之所尊也 故俗之所贵 主之所贱也 吏之所卑 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这表明 A A 朝廷重农 百姓抑商 朝廷重农 百姓抑商 B B 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 C 百姓皆重商轻农 百姓皆重商轻农 D D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9 9 以下与右图中圆圈所示地区开始进入中原政权版图有关的是 以下与右图中圆圈所示地区开始进入中原政权版图有关的是 A A 开凿灵渠开凿灵渠 平定岭南平定岭南 B B 修筑修筑 自九原抵甘泉自九原抵甘泉 的直道的直道 C C 开辟开辟 五尺道五尺道 并在当地任命官吏 并在当地任命官吏 D D 设置桂林 南海 象郡对该地区进行管辖设置桂林 南海 象郡对该地区进行管辖 10 某中央官员在忆及其早年入仕经历时说 他顺利通过礼部考试 却未能通过吏部测 某中央官员在忆及其早年入仕经历时说 他顺利通过礼部考试 却未能通过吏部测 试 不得派任官职 只好暂时接受地方政府首长聘任 担任僚佐 据此判断该官员可能试 不得派任官职 只好暂时接受地方政府首长聘任 担任僚佐 据此判断该官员可能 身处哪一时期身处哪一时期 A A 汉代 汉代 B B 唐代 唐代 C C 元代 元代 D D 清代 清代 11 康熙在 康熙在 1711 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 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 今天下太平无事 以不生事为今天下太平无事 以不生事为 贵 兴一利则生一弊 古人云贵 兴一利则生一弊 古人云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职此事也 职此事也 康熙的本质用意是康熙的本质用意是 要求他要求他 A 无为而治 与民休息 无为而治 与民休息 B 恪尽职守 以民为本 恪尽职守 以民为本 C 墨守成规 拒绝改革 墨守成规 拒绝改革 D 维护皇权 稳定统治 维护皇权 稳定统治 12 起居注起居注 是由职业史官 记注官 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 皇帝不允许观看是由职业史官 记注官 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 皇帝不允许观看 起起 居注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 唐朝开了观看 起居注起居注 的先例 到宋朝 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的先例 到宋朝 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 以以 记注官泄密记注官泄密 为由 停止编纂为由 停止编纂 起居注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 这最能说明 A 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 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 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 起居注起居注 史料不够真实史料不够真实 13 王家范在 王家范在 中国历史通论中国历史通论 中曾论述中国古代社会 中曾论述中国古代社会 国家军事 行政消费大大超国家军事 行政消费大大超 过过 生产性消费 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 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生产性消费 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 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 消费 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 四大比例失调 消费重心严重倾斜 说明这是消费 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 四大比例失调 消费重心严重倾斜 说明这是 一种一种 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 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 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 产产 生的根源是生的根源是 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 专制集权政治体制 专制集权政治体制 C 生产资本短缺所致 生产资本短缺所致 D 国家面临边疆危机 国家面临边疆危机 14 直到近代 安徽新安地区 直到近代 安徽新安地区 千年之冢不动一坯 千丁之族未尝散处 千载之谱丝毫千年之冢不动一坯 千丁之族未尝散处 千载之谱丝毫 不紊不紊 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 其主要原因是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 其主要原因是 A 宗法传统的影响 宗法传统的影响 B 封建政府的提倡 封建政府的提倡 C 小农经济的稳定 小农经济的稳定 D 儒家思想的流传 儒家思想的流传 15 有学者指出 有学者指出 一部中国近代史一部中国近代史 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 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 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 其其 明显的明显的 阶段性阶段性 的 的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 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 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 和和 另一阶段的开始 另一阶段的开始 那便是由那便是由 四化四化 进入进入 五化五化 没有 没有 五化五化 则 则 四化四化 往往往往 是徒劳 是徒劳 这里多出的这里多出的 一化一化 是指是指 A A 工业化工业化 B B 科技现代化科技现代化 C C 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 D D 国防现代化国防现代化 16 孙中山曾说 孙中山曾说 古时所讲的忠 是忠于皇帝古时所讲的忠 是忠于皇帝 我们在民国之内 照道理上说 还我们在民国之内 照道理上说 还 是是 要尽忠 不忠于君 要忠于国 要忠于民 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 要尽忠 不忠于君 要忠于国 要忠于民 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 故忠字的好道德故忠字的好道德 还是要保存 还是要保存 由上文可以看出孙中山对待传统道德的态度是由上文可以看出孙中山对待传统道德的态度是 A A 全盘继承全盘继承 B B 全盘否定全盘否定 C C 古为今用古为今用 D D 一分为二一分为二 17 罗马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 罗马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 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 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 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 时 时 受害人得诉诸赔偿 受害人得诉诸赔偿 这说明罗马法这说明罗马法 A 维护了财产私有 维护了财产私有 B 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C 维护奴隶制度 维护奴隶制度 D 体现充分的民主性 体现充分的民主性 18 苏格拉底曾说 苏格拉底曾说 我认为 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 要根据知识 而不应根据多数 我认为 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 要根据知识 而不应根据多数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B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C 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 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 D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等同于法律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等同于法律 19 在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过后 人们惊奇地发现运动的参与者有 王公贵族 平 在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过后 人们惊奇地发现运动的参与者有 王公贵族 平 民 商人 店员 农民 地主 工厂主 工人 教师 学生 残障人士等等 这场政治民 商人 店员 农民 地主 工厂主 工人 教师 学生 残障人士等等 这场政治 运动最可能属于什么性质运动最可能属于什么性质 A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B 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 C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 D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 20 直到直到 1820 年 中国的总产出 年 中国的总产出 GDP 仍占世界总份额的 仍占世界总份额的 32 9 领先西欧核 领先西欧核 心十二国 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 的产出总和心十二国 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 的产出总和 12 更遥遥领先 更遥遥领先 于美国 于美国 1 8 日本 日本 3 0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 A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B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 C 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 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 D 该统计数据是外国人所做 所以不可 该统计数据是外国人所做 所以不可 信信 二 非选择题 二 非选择题 21 题题 20 分 分 22 题题 20 分 分 21 材料一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 不旋踵而亡 汉 唐 宋因之 虽有贤相 然其间所用者自秦始置丞相 不旋踵而亡 汉 唐 宋因之 虽有贤相 然其间所用者 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 设五府 六部 都察院 通政司 大理寺等衙门 分我朝罢相 设五府 六部 都察院 通政司 大理寺等衙门 分 理天下庶务 彼此领领 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 所以稳当 以乒嗣君并不许立及相 理天下庶务 彼此领领 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 所以稳当 以乒嗣君并不许立及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 文武群臣即时勃奏 处以重刑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 文武群臣即时勃奏 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明太祖实录 问 问 1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重大措施是什么是什么 2 分 分 其其理由理由是什么是什么 4 分 起了什么分 起了什么作用作用 2 分 分 材料二材料二 人尝谓辅臣人尝谓辅臣 内阁大学士内阁大学士 拟旨 几于擅国柄 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 帝一一省拟旨 几于擅国柄 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 帝一一省 览审定 有不留数字者 虽全当帝心 亦必更易数字 以示明断 有不符意 则驳使再览审定 有不留数字者 虽全当帝心 亦必更易数字 以示明断 有不符意 则驳使再 拟 再不符意者 谯让随之矣 众阁臣无不揣揣惧者 拟 再不符意者 谯让随之矣 众阁臣无不揣揣惧者 皇明大政记皇明大政记 问 问 2 根据材料二 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根据材料二 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机构是什么是什么 2 分 分 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 无不揣揣惧者无不揣揣惧者 2 分 分 材料三材料三 入阁办事者 职在批答 犹开府之书记也 其事既轻 而批答之意 又必自内入阁办事者 职在批答 犹开府之书记也 其事既轻 而批答之意 又必自内 授之而后拟之 可谓有其实手授之而后拟之 可谓有其实手 吾以谓有宰相之识者 今之宫奴吾以谓有宰相之识者 今之宫奴 宦官宦官 也 也 明夷待访录明夷待访录 问 问 3 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 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 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 分 分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分 分 材料四材料四 雍正年间 用兵西北 以内阁在太和门外 保直 官吏值班 者多虑漏泄事机 雍正年间 用兵西北 以内阁在太和门外 保直 官吏值班 者多虑漏泄事机 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 便于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 便于 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 皆亲臣 重臣 于是承旨 出政皆在于此矣 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 皆亲臣 重臣 于是承旨 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赵翼 檐曝杂记檐曝杂记 军机处军机处 问 问 4 据材料四 回答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 据材料四 回答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 2 分 分 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 分 分 22 22 2020 分 分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 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不同的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 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不同的 地区 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阅读下列图文和材料 回答问题 地区 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阅读下列图文和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用于放逐表决的陶片用于放逐表决的陶片 问 问 1 1 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的古代雅典的制度体现了什么原则 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的古代雅典的制度体现了什么原则 1 1 分 分 材料二材料二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敢有帝制敢有帝制 自为者 天下共击之自为者 天下共击之 中国同盟会宣言中国同盟会宣言 问 问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列举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由此在改造中国政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列举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由此在改造中国政 治制度方面的主要举措 治制度方面的主要举措 4 4 分 分 材料三材料三 美国创建之初 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 而是经过费城制宪美国创建之初 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 而是经过费城制宪 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 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 材料四材料四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 多党竞选等等 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 但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 多党竞选等等 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 但 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 不搞两院制 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 不搞两院制 邓小平邓小平 问 问 3 3 结合材料三 四 指出中美两国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根本依据 结合材料三 四 指出中美两国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根本依据 1 1 分 分 与西方的三权分立 多党竞选相比 中国大陆的民主政治是怎样体现其自身特色与西方的三权分立 多党竞选相比 中国大陆的民主政治是怎样体现其自身特色 的的 6 6 分 分 材料五材料五 请回答 请回答 4 4 据材料五概括指出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据材料五概括指出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3 3 分 分 5 5 从西方与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 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从西方与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 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4 4 分 分 言之有理即可 言之有理即可 龙翔高级中学龙翔高级中学 2012 学年第一学期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测试卷答题卷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测试卷答题卷 一 选择题 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题一 选择题 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题 3 3 分 共分 共 6060 分 分 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10 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19192020 二 非选择题二 非选择题 2121 1 重大措施是重大措施是 2 分 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其理由是其理由是 4 分 分 作用作用 2 分 分 2 机构是机构是 2 分 分 2 分 分 3 重大变化重大变化 2 分 分 根本原因是根本原因是 2 分 分 4 说明了 说明了 2 分 分 时代特征时代特征 2 分 分 22 1 原则 原则 2 分 分 2 主要举措 主要举措 4 分 分 3 3 根本依据 根本依据 1 1 分 分 自身特色 自身特色 6 6 分 分 4 4 成就 成就 3 3 分 分 5 5 认识 认识 4 4 分 分 20122012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测试卷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测试卷 答案答案 一 选择题 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题一 选择题 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题 3 3 分 共分 共 6060 分 分 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10 C CD DB BD DA AB BA AD DC CB B 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19192020 D DB BB BA AC CC CA AA AD DB B 二 非选择题二 非选择题 2121 2020 分 分 1 1 措施 废丞相 分散相权 措施 废丞相 分散相权 2 2 分 分 理由 理由 自秦始置丞相 不旋睡而亡自秦始置丞相 不旋睡而亡 2 2 分 分 汉 唐 宋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汉 唐 宋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2 2 分 分 作用 君主专制加强 作用 君主专制加强 2 2 分 分 2 2 机构 内阁 机构 内阁 2 2 分 阁臣拟旨 皇帝亲自批改 唯恐不符帝意 分 阁臣拟旨 皇帝亲自批改 唯恐不符帝意 2 2 分 分 3 3 变化 阁臣的职责由拟旨改为批答 宦官权力居于内阁之上 变化 阁臣的职责由拟旨改为批答 宦官权力居于内阁之上 2 2 分 分 根本原因 皇权专制 根本原因 皇权专制 2 2 分 分 4 4 军机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