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_第1页
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_第2页
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_第3页
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_第4页
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必修 3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主要内容及评价 思想论战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主要内容及评价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新旧三民主义的材料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 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旧三民主义都是时代的产物 都是当时的先进思想 三民主义 不能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孙中山先生具有与时俱进的伟大品质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重难点 重难点 重点 重点 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在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新三民 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 难点 如何理解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新三民主义的质的飞跃和进步性主要体 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导入 这张图片想必大家都看过 左边是蒋介石 右边是毛泽东 在这张图片上 他 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学生回答 老师 对 他们都穿着中山装 中山装设计是很有讲究的 前身四个口袋表示 礼义廉耻 正面的纽扣表示行政 立法 司法 考试 监察 合称无 权分立 袖口的三个纽扣表示三民主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20 世纪初的中国 共同领 略和体会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师 看一看本课课标要求及重难点 出示本节标题 1 孙中山三民主义 一 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 师 任何思想 理论的产生都与它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 思考 三民主义为什么会 在 20 世纪初的中国应运而生 看材料 春愁难谴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春愁难谴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四万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北上联军八国众 把我江山又赠送 白鬼西来做警钟 汉人惊破奴才梦 北上联军八国众 把我江山又赠送 白鬼西来做警钟 汉人惊破奴才梦 师 诗中描绘的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面貌 去年今日割台湾 指的是甲午战争 中国战败 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 马关条约 北上联军八国众 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面临的怎样的处境 生 师 列强对中国侵略不断加深 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师 20 世纪初 辛丑条约 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要想维护民族独立 挽救民族危亡 就必须进行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 而革命需要先进 理论的指导 因此 创立指导革命的理论已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 而孙中山适应了时代的 要求 担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重任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 思考 讨论 孙中山为什么能够承担历史重任 生 看书 讨论 回答 师 正是由于孙中山先生具有伟大的革命追求 丰富的革命实践 以及对欧美革命广 泛而深入的研究 因而能创立出革命的理论 师 胡适先生说过 一切主义都是某时某地的有心人 对于那时那地的社会需要的救 济方法 那么三民主义的提出反映了哪些社会需要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64 页 找出三 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生 师 1 政治因素 鸦片战争后 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各种救国方案的失败 2 经济 阶级因素 民族资本主义比较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 台 3 思想 西学东渐 人们思想上得到启蒙 4 孙中山的个人努力 师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有哪些救国方案 结果怎样 生 师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结果都失败了 二 三民主义的提出 基本内容及评价 1 提出 师 1905 年 孙中山同黄兴 宋教仁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政党 中国同盟会 并明确提出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引导学生齐答 生 齐答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2 基本内容 师 同年 10 月 在 民报 发刊词中 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 民 权 民生三大主义 阅读教材找出什么是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生 师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 创建民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统治 夺取政权 是前提 民权主义就是要创建资产阶级共 和国 建立政权 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理想所在 是核心 而民生主义则是为了追求民生 幸福 巩固政权 是补充与完善 三民主义就是围绕 政权问题 所构筑起的思想理论体 系 三民主义涉及到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各个方面 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 产阶级革命纲领 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妥协性 三民主义还有着明显的 缺陷 那么 三民主义缺陷是什么 生 根据以往知识及老师的引导回答 师 看材料 师 没了清政府 还有代理人说明 帝国主义依旧对中国进行侵略 民权主义不敢提 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说明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资产阶级共和 国关我啥事说明民权主义没有发动 依靠广大工农群众 我们还是得不到土地 说明民生 主义缺乏农民获得土地的内容 广大农民还是得不到土地 师 简单概括 主张民族又不反帝 主张民权又不依靠国民 主张民生又没有彻底 的土地革命纲领 这些局限性就决定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 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3 评价 师 同学们阅读课文 65 页 找出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并完成横线上的内容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纲领纲领 性质性质 集中表达了集中表达了 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政治 经济利益和要求 反映了政治 经济利益和要求 反映了 中国人民中国人民 要求民族独立 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要求民族独立 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在它的指导下 中国资产阶级在它的指导下 中国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民主革命运动迅速发展 三民主义思想对旧民主主运动迅速发展 三民主义思想对旧民主主 义义 革命起到了革命起到了重大重大推动推动 作用 作用 练一练练一练 1 同盟会的领是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 均地权 孙中山把它 阐释为三民主义 下列有关三民主 义的说话不正确的是 c A 民族主义是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B 民权主义是 创立民国 C 民权主义是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D 民生主义是 平均地权 2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 大力提倡 树 以收利 蓄木以为薪 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 在他逝世后 人们秉承他的遗志 拟定每年 3 月 12 日 孙 中山逝世日 为植树节 一改过去清明为植树节的制度 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在 D A 民本思想 B 民族主义思想 C 民权主义思想 D 民生主义思想 师 结合教材 生 观看录像 领略伟人的风采 录像内容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的困惑 及苏俄 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 由此导入下一个子目的学习 四 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师 在 1924 年召开的国民党 一大 上 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折 关于新三民主义 请同学们根据表格提示进行自学 民族民族民族民族 主义主义主义主义 民权民权民权民权 主义主义主义主义 民生民生民生民生 主义主义主义主义 旧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暴力推翻清王朝暴力推翻清王朝暴力推翻清王朝暴力推翻清王朝 民族独立民族独立民族独立民族独立 推翻帝制 推翻帝制 推翻帝制 推翻帝制 建立建立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国 国民主权国民主权 平均地权平均地权平均地权平均地权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一律平等 主张普通平等的民权主张普通平等的民权主张普通平等的民权主张普通平等的民权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节制资本节制资本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耕者有其田耕者有其田耕者有其田 新新新新 在在在在反帝反帝反帝反帝 新新新新 在在在在更更更更 关注农民和工人关注农民和工人关注农民和工人关注农民和工人 新新新新 在在在在民民民民 权的普遍性权的普遍性权的普遍性权的普遍性和和和和 可行性可行性可行性可行性 师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的有什么样的关系了 请大家阅读材料 深入分析 学思之窗 学思之窗 这篇宣言 区分了三民主义的两个历史阶段 在这以前 三民主义是旧范畴的 三民主义 是旧三民主义 在这以后 三民主义是新范畴的三民主义 是新三民主 义 只有这种三民主义 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 是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没 有三大政策 或三大政策缺一 在新时期中 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 结合材料谈谈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 思考 回答 师 新三民主义中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 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与灵魂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三三三三 大大大大 政政政政 策策策策 提供思想理论依据提供思想理论依据提供思想理论依据提供思想理论依据 核心与灵魂核心与灵魂核心与灵魂核心与灵魂 纲领 奋斗目标 纲领 奋斗目标 纲领 奋斗目标 纲领 奋斗目标 统战的政治基础统战的政治基础统战的政治基础统战的政治基础 方法 手段方法 手段方法 手段方法 手段 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师 同学阅读教材找出三民主义的意义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 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 基本原则上一致 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本原则上一致 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 基础 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基础 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 纲领上仍未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