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复习史观专题_第1页
三轮复习史观专题_第2页
三轮复习史观专题_第3页
三轮复习史观专题_第4页
三轮复习史观专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历史三轮历史三轮 史观专题 掌握多元史观分析历史试题史观专题 掌握多元史观分析历史试题 史观介绍史观介绍 1 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 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人类文明发展的主线是蒙昧 时代 农耕时代 工业时代 各时期的文明均是在物质 政治和精神三大领域的酝酿和体 现 且因地域 民族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类型 在历史的发展中相互交流 渗透和转化 2 现代化史观 现代化史观 近代化史观近代化史观 现代化也称近代化 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 会的变迁过程 内容包括经济方面的市场化 工业化 信息化 政治方面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思想文化方面的理性化 多元化 社会生活方面的城市化 世俗化等 3 3 整体史观 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全球史观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该史 观有助于弥补国别史的缺陷 侧重关注世界的横向联系 它认为世界的发展经历了 从分散 到整体 从封闭到开放 的历程 其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1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 15 世纪末 16 世 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 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 2 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 建立在生产力发 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4 社会史观 社会史观 也称新文化史观 坚持眼光朝下的研究方法 重视民间史料研究 其对象主 要是普通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如饮食 服装 家庭 婚姻 交通 社会保障 心态 语言 习俗等内容 5 革命史观 革命史观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根据这一学说 在阶级社会里 两 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 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 考察和研究阶级矛 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 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 揭示历史发展的内 在规律性 6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的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 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 一般进程 命题趋势命题趋势 试题命制中以文明史观为主基调及命题着眼点 兼顾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 同 时也没有完全抛弃或排斥传统的革命史范式 而且涉及到了社会史观 唯物史观 形成 多元史观设计历史试题的形势 所谓 多元史观多元史观 主要是指近年高考试题中经常渗透的文明史观 现代化史观 整体 史观 社会史观 生态史观 革命史观以及唯物史观等史学观点 针对这种命题趋势 我们需要运用多元史观 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历史 评价历史 去分析历史问题 得出历 史结论 典例剖析典例剖析 例一 运用多元史观对洋务运动进行分析 见下表 运用多元史观对洋务运动进行分析 见下表 史学观点史学观点对洋务运动的历史分析对洋务运动的历史分析 2 革命史角度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现代化角度迈出了中国近代经济 军事 教育近代化的第一步 整体史角度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 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人才 文明史角度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文明 奠定了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 并促使中华文明逐步融入世界现代工业文明 社会史角度是传统社会与近代社会的重要分水岭 促使思想观念 生活习俗 文化 教育等逐步向近代社会迈进 唯物史角度没有变革陈旧的封建关系 以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 不 可能走上富强之路 例二例二 运用多元史观对鸦片战争进行分析运用多元史观对鸦片战争进行分析 史学观点史学观点对鸦片战争的历史分析对鸦片战争的历史分析 革命史角度列强侵略与民族奋起 沉沦史 屈辱史 抗争史 现代化角度英国现代化对中国传统化的胜利 整体史角度全球化的胜利 文明史角度英国工业文明对中国农业文明的胜利 社会史角度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 大众传媒与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例三 运用多元史观对工业革命进行分析运用多元史观对工业革命进行分析 史学观点史学观点对工业革命的历史分析对工业革命的历史分析 革命史角度导致社会关系变化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激化 现代化角度是人类近代化的标志 整体史角度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文明史角度工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 从农耕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 社会史角度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 生活习惯 思想观念 例四 运用多元史观对罗斯福新政进行分析运用多元史观对罗斯福新政进行分析 史学观点史学观点对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分析对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分析 革命史角度缓和了阶级矛盾 稳定了社会秩序 现代化角度稳定了资本主义民主自由体制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为资本 主义国家所借鉴 社会史角度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关注民生 唯物史角度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不可能根除经济危 机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20122012 单县一中世界近代史检测试题单县一中世界近代史检测试题 2121 题 题 1818 分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 问题 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 20 世纪 70 80 年代掀起了打破 西欧中心论 的世界历史 编纂潮流 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 全球史观 的基本特征是 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 中愈来愈扩大 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 交往以及因此 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 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 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 世纪 80 年以来 我国有些学者提出 现代化史观 主张 从宏观历史 3 学的角度 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 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 转变的大过程 进行整体性研究 涉及到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等方面 1 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 评价新航路开辟 2 分 2 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 结合 1840 1919 年中国历史的发展 说 明中国社会经济 政治方面是如何实现转型的 4 分 3 从文明史观角度看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 就是人类文明演进历史 分别结合古代 雅典 近代英国的政治文明实例 分析其主要特征并从文明发展进程的角度谈谈你对两 者利与弊的基本看法 12 分 提示 联系不同史观 从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 注意知识的迁移 答案 1 评价 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1 分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 始出现 1 分 2 经济 伴随着西方的入侵 中国经济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小农经济逐渐瓦解 1 分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1 分 政治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发动辛亥革命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制度 1 分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颁布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分 3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直接民主 人民主权 轮番而治 2 分 使雅典的政治 经济和文 化臻于极盛 为后世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但是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 是造成社会不 公的暴力机器 4 分 近代英国代议制度 君主立宪制 君主制 贵族制 议会民主与党派政治相结合 以 内阁制为核心 2 分 有利于维护民主秩序和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但终究维护的是资产 阶级的利益 具有阶级性 4 分 演练过关演练过关 1 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认为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 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 体产生了 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 增值和扩展 该观点 体现了 A 革命史观 B 现代化史观 C 唯物史观 D 整体史观 2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 亨廷顿在 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中指出 和平与文明的 未来都取决于世界各大文明的政治 精神和知识领袖之问的理解和合作 在正在 来临的时代 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 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 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 以下最符合其本意的是 A 文明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B 为避免战争 世界各大文明应趋向统一 C 文明的冲突已取代政治的冲突 D 各种文明的理解与合作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3 有人认为哥伦布的行为是 在世界各地对他们所能奴役的一切民族所能采取的野蛮和残 酷的暴行 是世界史上任何时期 任何野蛮愚昧和残暴无耻的人种都无法比拟的 执 这一史学观点的是 A 文明史观 B 整体史观 C 唯物主义史观 D 民族史观 4 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帝王将相 才子佳人等 但现行的历史教育 把百姓 的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研究的范畴 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 A 文明史观 B 社会史观 C 全球史观 D 近代化史观 5 一五 计划的实施 使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了 社会主义制度 由此可知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4 A 史料正确 理解准确 史论合理 B 史料正确 理解准确 史论不合理 C 史料不正确 理解不准确 史论不合理 D 史料正确 理解不准确 史论不合理 6 史料 史料解释 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总纲第四条规定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 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 所谓民族区域自治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及与人民有联系的 领袖人物的意愿 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建国以来 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践这一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 是 解决中国民族问 题的钥匙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巩 固国家的统一 上述材料中属于史料解释的是 A B C D 7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研究世界历史就如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 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 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 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 然不同 他在此处所强调的史学观点是 A 唯物史观 B 全球史观 C 文明史观 D 现代化史观 8 陈旭麓在 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写道 洋务运动 就其主观动机而言 他们 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 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这里作者所持的观点 是 A 革命史观 B 全球史观 C 现代化史观 D 社会史观 9 史料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 它包括文字史料 口述史料和非文字史料 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同一个史料 人们可能会做出有多种解释 B 所有的历史结论都必须依靠史料才能得出 C 在三种史料类型中文字史料的价值最高 D 对同一事件的记载 不同的史料可能完全不同 10 李大钊在 史学要论 中指出 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 一时代有一时 代比较进步的知识 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 动 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A 与时代同行 B 有历史观引导 C 为现实服务 D 充分掌握史 实 1111 12 12 分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分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中国人恍然大悟 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 冲突的根源 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 东西文化及其哲 学 的作者粱漱溟也为努力保卫中国文明的完整性而反对科学与民主 他宣称人类的生 活依赖其基本的精神 所以牺牲中国自己的精神而支持外国的道德准则和体制 这是自损 其命 我们认为应该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 发展本身的长处 二梁贬抑西方的物质文明 也相应地颂扬中国的精神文明 两人努促国人 到东方去 相反 胡适和其它一些西 化提倡者喊道 到西方去 吴稚晖痛骂梁漱溟为 十七世紀的无用之物 胡适宣本 中国不但是在科学与科技方面落后于西方 而且在每一方面 政治 文学 音乐 艺 5 术 精神面貌 甚至是体形 摘编自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 评材料中关于中国思想界的观点 o 12 分 要求 围绕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8 评评分分标标准 准 观点明确 从三个以上层次 中西方对比角度论述 史实正确 11 12 分 观点明确 从三个层次论述 仅从中国或西方一个角度 史实正确 8 10 分 观点明确 从两个层次论述 中西方对比角度 或从中国或西方一个角度 论述 史实正 确 5 7 分 观点明确 仅从一个层次 中西方对比角度 或从中国或西方一个角度 论述 史实正确 3 4 分 没有观点 仅从一个层次或角度 史实正确 1 2 分 观观点一 点一 认为应该认为应该保保卫卫中国文明完整性 反中国文明完整性 反对对科学与民主 科学与民主 经济 中国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崛起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不平衡导致一战爆发 政治 中央集权制度适合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 西方民主政治不能有效制止战争 思想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