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第 4 4 课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 一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内容 识记理解运用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离经叛道 的李贽 李贽进步的 思想主张 李贽进步思 想形成的原 因 对李贽的思 想主张进行 简要评价 三大进步思 想家 黄宗羲 顾 炎武 王夫 之进步的思 想主张 黄宗羲 顾 炎武 王夫 之进步思想 形成的原因 对三大进步 思想家的思 想进行简要 评价 回放资 料 问题探 究 激发学生学习明清 进步思想家们站在 时代前列 不畏强 权 勇于斗争 敢 于承担历史重任的 优秀品质 二 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难点 结合当时社会发展状况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及对进步思想的评价 三 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导入 导入 明清两朝 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 那时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 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 不断缓慢地发展 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 如同世 界各国的规律一样 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 于是 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 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 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 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 的潮流 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 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四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 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 一 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 探究探究 1 1 根据材料从政治 经济 阶级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概括明清儒学活跃的社会条 件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 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 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 礼教纲常愈趋苛严 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 纲纪凌夷 政教失控 危机四伏 正 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 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 武器的批判 带动了批判 的武器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 明中后 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近代科学的传入 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为思想 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顾应手工业 商品经济发展的大势 代表 新兴市民阶层利益 重科学 讲实际 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 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 股要求个性解放 平等 自由 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社会条件 1 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尖锐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 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但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3 阶级 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 要求反对封建束缚 发展商品经济 4 思想 理学仍占统治地位 但走向极端 空谈义理 八股取士禁锢思想 导致知识分 子逆烦 西学东渐 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 5 社会 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 明王朝的灭亡对士大夫阶层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 使他们认真反思明亡教训 开始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痼疾和明朝灭亡的原因进行反省并著 书立说 过渡 如果你是古代的人 敢挑战孔孟权威吗 谁首先向理学正统思想发起了挑战 如果你是古代的人 敢挑战孔孟权威吗 谁首先向理学正统思想发起了挑战 二 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二 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 明朝后期 离经叛道 的李贽 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李贽 1527 1602 号卓吾 福建泉州人 明朝后期反封建专制启蒙运动的先驱 思想家 文学家 史学家 自称 异端 青年时代生活困乏 到处奔波 中年后做过二 十多年小官 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晚年毅然辞官 专事著述和讲学 后被明政府以 敢倡乱道 惑世诬民 的罪名迫害致死 著作被列为禁书 正是这样的 2 生活经历 形成了李贽 离经叛道 的不羁性格 李贽的思想及代表作 焚书 藏书 等 探究探究 2 2 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材料一 夫天生一人 自有一人之用 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 则千古以前无孔子 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答耿中丞 问 焚书 答耿中丞 反映了李贽的什么思想 李贽对孔子权威的否定李贽对孔子权威的否定 材料二 李贽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 尧舜同普通人一样 每一个人都是圣人 种地 做生意 一切谋生活动 都是普通人的物质利益 这些就是道 人皆有私 穿衣 吃饭 即是人伦物理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 秉赋之自然 谓圣人不欲富贵 未之有也 那些满口仁义道德 纲常礼教的道学先生 也不过是借理学这块敲门砖来为自己谋取 高官厚禄罢了 问 上述两段文字主要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观点 李贽主张人们应该有平等地位 反映了他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 尊重普通人李贽主张人们应该有平等地位 反映了他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 尊重普通人 的利益和地位 他提出人皆有私 揭露道学先生的虚伪 反映了反对宋明理学的利益和地位 他提出人皆有私 揭露道学先生的虚伪 反映了反对宋明理学 存天理 存天理 灭人欲灭人欲 的主张和对纲常礼教的揭露 批判 的主张和对纲常礼教的揭露 批判 结合材料习题 概括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 反对将反对将 孔子和儒家经典神圣化 孔子和儒家经典神圣化 反权威 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反正统 强调正常人的私欲 尊人性 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 反对男尊女卑 追求平等 强调个性发展 倡人性 特点 反权威 反正统 尊人性 评价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具有进步意义 将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 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是明清时期反封建专制主义启蒙运动的先驱 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 想的产生 过渡 如果说李贽的 如果说李贽的 离经叛道离经叛道 还和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很大的关联的话 那么还和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很大的关联的话 那么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出现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了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出现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了 2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共同的生活背景 明末清初 经济上 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政治上 社会动荡 阶级 民族矛盾尖锐 封建统治危机日益深化 思想文化上 思想文化专制 自然科学有一定发展 西学东渐 生活经历 早年参加抗清斗争 后隐居著书立说 思想观点 A A 探究探究 3 3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 归纳黄宗羲的主要观点 并进行评价 材料一 今也以君为主 天下为客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 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 荼毒天下之肝脑 离散天下之女 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曾不惨然 曰 我固为子孙创 业也 其既得之了 敲剥天下之骨髓 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视为当然 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 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 天下之治乱 不在一姓之兴亡 而在万民之忧乐 后之人主 君主 既得天下 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 子孙之不能保有也 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 然则其所为法者 一 家之法 而非天下之法也 明夷待访录 我之出而仕也 为天下 非为君也 为万民 非为一姓也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 前者唱邪 后者唱许 君与臣 共曳木之人也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天子之所非 未必非 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 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 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 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盖皆 本也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梁启超曾说 我们当学生时代 明夷待访录 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我自己的政治活动 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3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也一再介绍黄宗羲等人进步的政治学说 大量 印发 明夷待访录 等著作 以有助于宣传反对君主专制 动员人民进行民族 民主革 命 思想主张 政治上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主张法治 反对人治 经济上 反对重农抑商 主张工商皆本 思想上 提出 天下为主 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 主张建立监督机构限制君权 君臣平等 核心 批判君主专制核心 批判君主专制 评价 黄宗羲主张 工商皆本 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发展经济的要求 是一种适合经 济发展需要的正确思想 是明清时期经济领域资本主义萌芽这种新的经济因素在思想领 域的反映 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但在当时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统治者依然固守 传统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反对君主专制 天下为主 君为客 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民 主色彩 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思想要求 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又未能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仅仅提出以 公其是非于学校 的方式来限制君权 B B 探究探究 4 4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归纳顾炎武的主要观点 并进行评价 材料一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而刑繁矣 众治之而刑措矣 以天下 之权 寄天下之人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 一命之官 莫不分享天子之权 以各治 其事 材料二 有亡国 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曰 易姓改号 谓之亡国 仁义 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 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 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材料三 今之谈孔孟 未得其精而己遗其粗 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 不习六艺之文 不考百王之典 不综当代之务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 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 万事荒 爪牙亡而四国乱 思想观点 政治上 反对君主专制 提倡 众治 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天下兴亡 匹夫有 责 经济上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 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学术上 主张经世致用 注重实学 历史知识 经世致用 了解即可 1 含义 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 经济等实际问题 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 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 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 又称经世致用之学 2 主要内容 反对八股取士 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 关心国计民生 致力于社会变革 核心 提倡经世致用 批判理学空谈核心 提倡经世致用 批判理学空谈 评价 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 针对八股取士 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 开一代朴实学 风的先河 C C 探究探究 5 5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 归纳王夫之的主要观点 并进行评价 材料一 以天下论者 必循天下之公 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 而抑非一姓之私 也 一姓之兴亡 私也 而生民之生死 公也 国祚之不长 为一姓言也 非公义也 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 私已而已矣 斥秦之私 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 又岂天下之大 公哉 思想观点 政治上 主旨是 循天下之公 反对君主专制 经济上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 思想上 唯物论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认识论 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 辩证法 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 核心 用唯物论批判理学的唯心主义核心 用唯物论批判理学的唯心主义 评价 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具有划时代意义 4 思考思考 1 1 三大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和根源是什么 三大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和根源是什么 主要思想社会根源 政治上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提倡 人 民为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经济上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思想上 提倡 经世致用 批判继 承传统儒学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 思想体系 理学走向极端 禁锢思想 思考思考 2 2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的侧重点是什么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的侧重点是什么 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出发 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继承先秦 民本思想 提出 天下为主 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 批判理学 君为臣纲 的伦常观 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 主张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学以致用批判理学空谈 王夫之论述物质第一 意识第二 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 通过运动绝对 静止 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点 三 三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和评价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和评价 1 特点 1 反传统 反教条 2 反封建专制 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3 提倡 经世致用 4 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2 评价 积极 1 反对君主专制 重视工商业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 想体系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2 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 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构成中国早期 启蒙思想的洪流 对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 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对后世 产生巨大影响 局限 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 也未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 础 对其所处时代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 探究探究 6 6 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吗 与欧洲的启蒙思想比较有何 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吗 与欧洲的启蒙思想比较有何 差异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差异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不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因为它们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 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 没有产生 中国民主思想只停留在批判的层次上 并没有提出新的思想 更没有认识到人的基本 权利 它没有成为主流思想 因此没有促进明清社会的转型 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而启蒙思想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 教权主义 描绘了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宏伟蓝图 开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 推动了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原因 1 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 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有力的物质基础 2 政治 专制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 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政治基础 3 思想文化 礼教纲常 文化专制 阻碍早期民主想的传播 缺乏思想文化基础 4 国人风貌 人们深受礼教毒害 迷信愚昧 难以接受新思想 缺乏群众基础 四 四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强调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 的教育教学思想 对我国当代教育事 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有积极作用 儒家提倡 孝 仁义 诚信 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促进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儒家强调 正身自省 修已安人 加强道德修养 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 的交易活动和行为 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 正常 有序的进行 5 儒家提倡的 仁 德治 民本 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 促进经济的发展 儒家主张的 大一统 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 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五 五 小结小结 概括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概括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1 创立 春秋晚期孔子提出 仁 的学说 主张为政以德 强调等级尊卑 儒学产生但备受冷落 2 发展 战国时期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荀子礼法并施 王霸兼用 儒学成为蔚然大宗 3 重创 秦始皇 焚书坑儒 崇法抑儒 儒学遭受重创 4 独尊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学开始取得独尊地位 5 挑战融合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儒学受到佛教 道教的挑战 但三教逐渐走向融合 6 理学 宋明时期 儒学融合佛道思想 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7 批判继承 明清时期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第第 4 4 课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 一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通过学习 掌握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的主要思想 2 探究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及评价 重难点 重难点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的进步思想 探究思想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二 二 预习思考预习思考 1 李贽生活的背景是什么 该背景促使他形成了什么样的性格 有哪些代表作 有哪些 思想主张 该如何评价 2 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共同生活背景是什么 有何共同主张 如何评价 3 三大思想家各有哪些著作 各有什么思想主张 该如何评价各自主张 4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出现活跃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5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 6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的 7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三 三 知识导学知识导学 一 一 社会背景 社会背景 明清之际 中国社会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 关键时期 无论是在政治 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 文化领域 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 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 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 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 萌生的 是适应时代要求的 请你结合必修 1 第 4 课 必修 2 第一单元相关内容 思考 明清时期产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背景 1 政治上 空前强化 社会矛盾尖锐 社会动荡不安 封建专制统治陷入 危机 2 经济上 经济发展 产生 但是封建政府固 守 政策 阻碍了 的发展 3 阶级上 阶层已有相当的经济实力 要求反封建束缚 发展商品经济 4 思想上 依然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 人物观点及其评价 二 人物观点及其评价 1 李贽 被称为 著作有 1 思想主张 挑战 及其 思想的正统地位 批判 的虚伪 抨击 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 强调个性发展 批判道学家 的思想 应当享受 正当的 2 评价 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他将矛头直指 和整个 思想 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 时代 的要求 带有 性的色彩 2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思想主张代表作品评价 6 黄 宗 羲 抨击 提出 的民主思想 工商皆本 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对以后 起 了积极的作用 顾 炎 武 1 倡导 他主张走出家门 到实践中求真知 力求解决 的现实问题 2 在 日知录 中谈到亡国与亡天下 的区别 指出 以他 的学 风和 的学 术实践 开一代朴实学 风的先河 王 夫 之 世界 的 一切事物都是 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其发展变化 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 一 切事物通过 都是 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具有 思想 王夫之的 思想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 具有划 时代的意义 四 四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1 1 比较分析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的思想 比较分析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的思想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政治 经济 共同生 活背景 思想 共同政 治经历 参加过反清斗争 思想 政治 经济 思想 政治 经济 学术 政治 经济 哲学思想 唯物论 认识论 辩证法 核心 思想 共同 观点 7 不同 思想 共同 作用 2 如何评价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吗 与欧洲的启蒙思想比较有何差异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五 五 课后演练课后演练 一 单选题 1 在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 根本原因是 A 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 B 封建专制统治的残酷压迫 C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D 士大夫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 2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 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A 经世致用 B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C 工商皆本 D 天下为主 君为客 3 李贽说 仲尼虽圣 效之则颦 学之则为步 丑妇之贱态 此话的真实意图是 A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 应该继承 B 强调个性 主张人性的解放 C 对儒家思想应该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D 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否定 4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几位思想家最重要的历史作用是 A 动摇了封建传统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B 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奠定了思想基 础 C 结束了 理学 地位在中国知识界的主导地位 D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 机 5 以下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 经世致用 思想的表述 正确的是 A 研究学术或学问应该为现实服务 B 手工业 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社会的根 本 C 经济应该是学者首先研究和应用的学问 D 实践是检验知识或真理的主要标准 6 王夫之说 以天下论者 必循天下之公 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其进步性在于 A 反对君主专制集权 B 反对封建私有制 C 要求建立小农社会 D 反对中央集权制度 7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 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 学的樊篱 如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 提出了 A 博学于文 行已有耻 B 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 C 天下为主 君为客 D 工商皆民生之本 8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 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 朱熹 B 李贽 C 陆九渊 D 黄宗羲 9 下列关于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家的思想 评述不正确的是 A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背景 B 对当今社会思想的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 C 反对君主专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D 形成了强大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8 10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上是 A 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 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二 材料分析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 则要妙精微 各有攸当 亘古亘今 不可移易 唯古之圣 人为能尽之 而其所行所言 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行官便殿奏 礼 材料二 前三代 吾无论矣 后三代 汉 唐 宋是也 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 者 岂其人夫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 藏 书卷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 君为客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 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 为主 天下为客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 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 屠毒天下之肝 脑 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曾不惨然 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即 得之也 敲剥天下之骨髓 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视为当然 曰 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解读《GB-T 31155-2014太阳能资源等级 总辐射》
- 食堂厨师服务合同范本
- 租赁私人车辆合同范本
- 土方挖运输合同范本
- 房屋购销合同范本
- 租房合同范本怎么制作
- 工地包工合同范本
- 帐篷营地营运合同范本
- 喷粉合同范本
- 店铺共享出租合同范本
- 2024年交管12123学法减分试题题库附答案
- 2024年湖南省长沙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招聘历年高频难、易点(公共基础测验共2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工业固废运输处置投标方案(技术标)
- 上海市语文新初一均衡分班试卷
- KA-T 20.1-2024 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 第1部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
- 微积分(第三版)课件:常微分方程
- (高清版)DZT 0079-2015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技术要求
- 钝感力读后感课件
- (完整word版)软件投标书模板
- 甲醇制氢生产装置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