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调研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1页
人教版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调研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2页
人教版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调研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3页
人教版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调研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4页
人教版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调研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调研考试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共4题;共35分)1. (10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_,_。(曹操观沧海) (4)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 (5)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_,_。_,_。2. (9.0分)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故”字在成语“故弄玄虚”中的正确解释是( ) A . 意外的事情B . 故意、存心 C缘故、原因 D本来,原来的(2)下列语句中使用标点符号有误的是( ) A . 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B . 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C . 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D .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会议上做的深情的演讲。(3)歇后语的上半句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下半句是( ) A . 七零八落B . 七手八脚C . 七上八下D . 横七竖八(4)“阅读一篇文章,我们( )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要领悟文章的叙述顺序、表达特点。”用在这句话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 A . 因为所以B . 虽然但是C . 即使也D . 不但而且(5)宋词“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 比喻B . 反问C . 排比D . 夸张(6)下面哪一位不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 A . 欧阳询B . 颜真卿C . 苏轼D . 柳公权3. (4分)名著阅读。(1)孙悟空本是一只石猴,在进入水帘洞后众猴尊称他为_,将“石”字隐去,遂称_。(2)下列有关名著西游记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西游记中劝孙悟空上天接受招安并把他投入八卦炉中的是太白金星。B . 唐僧师徒经过黑风山时,遇到一只熊怪拦路,并化作轻风掳走了唐僧。C . 西游记中“大闹天宫”情节最能体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D . 无底洞的老鼠精抓走了唐僧,悟空知道她是嫦娥的侍女,于是向天庭告状。(3)唐僧、八戒在女儿国喝了子母河水受孕,悟空是如何帮他们寻得解药的?4. (12分)端午节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影响广泛、非常受人们重视的节日,仅叫法就有二十多种,如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等。为更好地了解民风民俗,传承传统文化,班里组织了“寻访端午习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观点论辩】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没看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认识艾草、菖蒲,对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也不以为然,但却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就这一情况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2)【材料探究】2009年9月,我国端午节申遗成功。时至今日,人们仍在讨论该如何保护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提示修改下列材料。 【A】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的原因,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关。在丰富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方面,【B】民间机构和媒体应通过举办各类活动,精心制作节目,让大家都来观看传统文化习俗。还有学者认为,在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中融入端午元素,可以产生多种积极影响:可以向大量外国游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让国内游客在各地都能感受到端午文化习俗的魅力。而这一工作由政府部门牵头,投入会更有保障,文化精髓不易被误解或歪曲,因而更容易形成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A】处画线句子句式杂糅,请修改:_。【B】处画线句子用词不当,应将“_”改为“_”。(3)【续写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弘扬传统文化下联:_二、 阅读理解(55分) (共3题;共55分)5. (19.0分)非文学类作品阅读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陈凌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竞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妹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景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3日04版(有删改)(1)请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有人认为将第段和第段调换位置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你的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第段提到“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表明这则例子虽已被反复用过,但每次引用都足以让人震撼。B . 选文笫段中画线句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C . 第段中武亦妹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就是“内在丰沛”的体现。D . 选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段针对一般人可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使论证更严密。(4)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 二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为此头痛不已。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6. (21.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节选自茅盾白杨礼赞)(1)第段从哪些方面、用哪些词描写黄土高原?试作概括。 (2)你怎样理解第段中的“极普通”和“不平凡”?这两者在文中是怎样统一起来的? (3)作者先铺叙高原的景色,然后写出景色的“单调”,最后看到傲然耸立的白杨“惊奇地叫了一声”,这是采用了下列写法中的( ) A . 欲抑先扬B . 对比烘托C . 欲扬先抑D . 反衬照应7. (1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甲】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乙】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解释下列加线词在文中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 由是感激 深入不毛 会挽雕弓如满月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翻译下列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3)【甲】文最后一句中加线的“此”指哪两件事?三、 写作(55分) (共1题;共60分)8. (60分)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有许许多多的事,像一盏盏灯,照亮了你的心扉,给予你精神力量,指引你前进的方向。生活告诉了你:做人要诚实,面对困难要乐观,荣誉不仅仅属于自己,要关爱别人 请你选取一件事,以“这件事告诉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用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中心明确,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结构合理,详略得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