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例题_第1页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例题_第2页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例题_第3页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例题_第4页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例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荷载计算例题 例 1 已知一矩形平面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 平面沿高度保持不变 质量和 刚度沿竖向均匀分布 地面粗糙度指数 0 22 基本100Hm 33Bm s 风压按粗糙度指数为的地貌上离地面高度 10m 处的风速确定 基0 16 s s z 本风压值为 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 求风产生的建筑 2 0 0 44 wkN m 1 2 5Ts 底部弯矩 解 1 为简化计算 将建筑沿高度划分为 5 个计算区段 每个区段 20m 高 取其 中点位置的风载值作为该区段的平均风载值 2 体型系数 1 3 s 3 本例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在各区段中点高度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值分别为 1 0 62 z 2 1 z 3 1 25 z 4 1 45 z 5 1 62 z 4 风振系数的确定 由 0 62 0 44 2 5 2 01a w T 222 1 71 kN sm 查表得脉动增大系数1 51 计算各区段中点高度处的第 1 振型相对位移 0 10 0 30 0 50 0 70 0 90 11 12 13 14 15 因建筑的高度比 查表得脉动影响系数 3H B 0 49 将上式数据代入风振系数的计算公式 得到各区段中点高度处的风振系数 1 12 1 22 1 30 1 36 1 41 1 2 3 4 5 5 计算各区段中点高度处的风压值 2 1 1 12 1 3 0 62 0 440 40 wkN m 2 2 1 22 1 3 1 00 0 440 70 wkN m 2 3 1 30 1 3 1 25 0 440 93 wkN m 2 4 1 36 1 3 1 45 0 441 13 wkN m 2 5 1 41 1 3 1 62 0 441 31 wkN m 6 由风产生的建筑底部弯矩为 5 0 40 100 70 300 93 50 1 13 70 1 31 90 20 331 772 10MkN m 例 2 某城市郊区有一 30 层的一般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 如图所示 地面以 上高度为 100M 迎风面宽度为 25 米 按 100 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 风荷载体型系数为 1 3 试确定高度 100 米处围护结构的风 2 0 0 55 wKN m 荷载标准值 2 KN m 解 1 城市郊区 B 类粗糙度 时 80zm 0 8 z 1 95 z 2 0 1 1 782w T 1 54 1 44 1 44 1 782 1 1 5182 2 1 所以100Hm 4H B 0 505 1 5182 0 505 0 8 111 315 1 95 z z z 2 已知 1 51 gz 1 3 s 2 09 z 0 2 256 kgzsz ww 3 12 2000500 10050 100100218666 7 23 k MkN m 1 4306133 k MMkN m 底部剪力法应用举例 例 1 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 已知结构的基本 周期 T1 0 467s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 类场地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tm270 1 tm270 2 tm180 3 MN m245 1 K MN m195 2 K MN m98 3 K 10 5 m 7 0m 3 5m 解 1 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6 59978 9 180270270 85 0 85 0 n ik keq GG 2 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查表得 16 0 max sTg4 0 gg TTT5 1 137 0 16 0 476 0 4 0 9 0 max2 1 1 T Tg 3 计算结构总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kNGF eqEK 67 821 6 5997137 0 1 例 2 屋面局部突出部分的地震作用效应计算 条件 某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顶部有突出小屋 层高和楼层重力代表值如 图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 II 类场地 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 考虑填充墙的刚 度影响后 结构自振基本期 要求 求各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及sT6 0 1 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查 抗震规范 表 当 II 类建筑场地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时 特征周期 查 抗震规范 表 多遇地震 8 度时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 20gsTg4 0 时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16 0 max 111 0 16 0 0 1 6 0 4 0 9 0 max2 1 1 T Tg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KNGG n ik keq 30575 82061309330210360 85 0 85 0 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kNGF eqEK 83 339330575111 0 1 因为 T1 0 60 1 4Tg 0 56 则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058 0 01 0 6 008 0 01 0 08 0 1 T n kNFF Eknn 1973394058 0 各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分层法计算 例题 5 3 1 图 5 3 3 a 为两层两跨框架 各层横梁上作用均布线荷载 图 中括号内的数值表示杆件的相对线刚度值 梁跨度值与柱高度值均以 mm 为单位 试用分层法计算各杆件的弯矩 解 首先将原框架分解为两个敞口框架 如图 5 3 3 b 所示 然后用弯矩分配法计算这 两个敞口框架的杆端弯矩 计算过程见图 5 3 4 a b 其中梁的固端弯矩按M ql2 12 计 算 在计算弯矩分配系数时 DG EH 和 FI 柱的线刚度已乘系数 0 9 这三根柱的传递系数 均取 1 3 其他杆件的传递系数取 1 2 根据图 5 3 4 的弯矩分配结果 可计算各杆端弯矩 例如 对节点 G 而言 由图 5 3 4 a 得梁端弯矩为 4 82kN m 柱端弯矩为 4 82kN m 而由图 5 3 4 b 得柱端弯矩为 1 17kN m 则最后的梁 柱端弯矩分别为 4 82kN m 和 4 8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