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作业).doc_第1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作业).doc_第2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作业).doc_第3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作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时作业1.(2018河南洛阳高一下学期期中)全球文明史中说:“把苏联建设成为一个全面的工业社会,并要在国家的全面控制下而不是靠私人的创新才能和私人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完成这项工作。”材料中的“这项工作”()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b.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c.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d.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答案d2.“我们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这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解析从两个数字对比来看,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而轻工业发展缓慢。答案b3.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解析材料文字说明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需要大批资金,而苏联既不能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谋求贷款,更不能采用殖民掠夺的方式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本,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只能依赖自己国内资金;为此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故选c项。a、b两项时期苏联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d项强调的是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而非解决工业化建设资金的方法。答案c4.(2017福建厦门高一检测)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耕地总面积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政府重点发展重工业b.国内外战争破坏农业生产c.农业机械化水平落后d.集体化政策挫伤生产积极性 解析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国家为了累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是导致农业长期落后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答案d5.(2017江苏徐州高一检测)1935年6月,访问苏联的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在日记中写道:“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人类更美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 ”这一“浪潮”带来的成果是()a.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 b.推动农业蓬勃发展c.丰富了人民物质生活 d.国民经济基本恢复解析根据题目中“1935年”故得知此时的苏联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二五计划”和农业集体化,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故a项正确。答案a6.(2017江苏盐城高一检测)苏联国民经济:“1949年,当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时,而全国人均不到一双皮鞋。”该描述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成为军事强国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人民抵制享乐 d.实现了工业化解析材料反映出斯大林模式下苏联重工业发达,但轻工业落后的工业体系不平衡的现象,是斯大林模式弊端的体现,故b项正确。答案b7.(2017四川绵阳高一检测)斯大林模式指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下列对这一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苏联实施的时间是从斯大林开始到苏联解体结束b.取消商品经济和自由贸易从而阻止了社会经济发展c.对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化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d.借鉴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的基础上形成这一模式解析斯大林模式从斯大林上台开始,直到苏联解体后结束,故a项正确;取消商品贸易、自由贸易在一定时期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故b项错误;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化的发展是斯大林模式推行的结果,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借鉴苏联的模式,故d项错误。答案a8.(2018山西太原高一下学期期中)在这一体制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一体制()a.完全脱离了苏联的国情b.以行政命令代替价值规律c.一开始就遭到人民的反对d.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解析材料“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都要由中央调配”体现了斯大林模式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故b项正确。答案b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2年集体化农民占农户总数比例变化材料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1928年7月斯大林承诺的,为了工业化而征收的农业“贡税”只是“暂时”的,可是苏联于30年代完成了工业化,于40年代战争也打完了,“贡税”还是没有取消建立在“贡税”理论基础上的集体农庄体制,像铁链一样捆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材料三久加诺夫在2004年为纪念斯大林诞辰125周年而写的文章中高度赞扬斯大林的历史功绩,肯定他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卫国战争中的贡献,说他是“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和“强国的建设者”。(1)材料一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有什么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危害。(3)材料三采用了怎样的史学方法评价斯大林?运用这一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苏联工业化时期农业政策的合理性。解析第(1)问从时间长短、数据变化快慢和集体农庄的性质等方面概括。第(2)问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入手,分析对农业的消极影响。第(3)问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合理性从当时农业所起的作用方面分析。答案(1)时间短,速度快,公有化程度高。(2)问题和危害:为发展工业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集体农庄体制影响了农民积极性,造成农业长期落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