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下册实验操作试题及评分说明.doc_第1页
小学科学下册实验操作试题及评分说明.doc_第2页
小学科学下册实验操作试题及评分说明.doc_第3页
小学科学下册实验操作试题及评分说明.doc_第4页
小学科学下册实验操作试题及评分说明.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科学三下实验操作试题1:测量水的温度(10分钟内完成)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二、实验器材:红水温度计、100ml烧杯两只(分别盛温水、冷水)、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1.从温度计盒内取出温度计,观察温度计能测的最高温度是 ,最低温度是 ,每一刻度表示 。2.将温度计正确置于温水中。3.待红色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正确读出温度。4.将温度计正确置于冷水中。5.待红色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正确读出温度。6.将测出的温度向教师报告结果。7.整理实验器材。主考教师签名_监考教师签名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 裁剪线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满 分(30分)实得分1.检查仪器药品。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3分2. 实验过程A. 从温度计盒内取出温度计,观察并正确回答问题。(3分)能正确说出其量程(三个空各1分)B. 将温度计正确置于温水中。(5分)手持温度计的上部(1分);经色液泡完全浸没水中(2分);不碰响杯底和杯壁(2分)C.待红色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正确读出温度。(4分)读数时机(1分);温度计不拿出(1分);视线与红色液柱顶端平形读数正确(2分)D. 将温度计正确置于冷水中。(5分)手持温度计的上部(1分);经色液泡完全浸没水中(2分);不碰响杯底和杯壁(2分)E.待红色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正确读出温度。(4分)读数时机(1分);温度计不拿出(1分);视线与红色液柱顶端平形读数正确(2分)21分3.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结果。现象描述正确,并得出正确结论。(3分)3分可操作过程中报告4.整理实验器材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3分小学科学三下实验操作试题2: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10分钟内完成)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磁铁有两个磁极,磁极是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2、 实验器材:大条形磁铁一块、支架、线、回形针一盒、标线笔、抹布。3、 基本实验要求:1.将大条形磁铁平均分成了四段,标出A、B、C、D、E五个点。2.用悬挂法将大条形磁铁悬挂在支架上。3.分别在大条形磁铁的A、B、C、D、E五个点上悬吸回形针。4.统计出五个点分别最多能吸多少颗回形针A( )、B( )、C( )、D( )、E( )。5.分析各点最多能吸多少颗回形针数量,看有什么规律。6.将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的规律向教师报告结果。7.整理实验器材。主考教师签名_监考教师签名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 裁剪线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满 分(30分)实得分1.检查仪器药品。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3分2. 实验过程1.将大条形磁铁平均分成了四段,标出A、B、C、D、E五个点。(3分)(有平均分成四段的过程,点确定正确3分)2.用悬挂法将大条形磁铁悬挂在支架上。(3分)(悬挂法科学合理3分)3分别在大条形磁铁的A、B、C、D、E五个点上用一颗回形针做勾,看各点悬吸回形针看最多能吸多少颗。(7分)(回形针做勾正确3分,两次测各点悬吸回形针看最多能吸多少颗,数据统计时机把握准确4分)4.统计出五个点分别最多能吸多少颗回形针A( )、B( )、C( )、D( )、E( )。(5分)(采集数据正确,每空1分)5.根据各点最多能吸的回形针数量,分析得出规律。(3分)(分析得出的规律正确3分)21分3.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结果。现象描述正确,并得出正确结论。(3分)3分4.整理实验器材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3分小学科学三下实验操作试题3:磁极是怎样相互作用的(10分钟内完成)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研究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的性质。二、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一对、支架、线、盛水的水槽、泡沫块一块、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1.分别将条形磁铁横着放在盛水的水槽泡沫块上,使它自由转动,静止时,指向北方一端用N标出,指向南方一端用S标出。2.用悬挂法将一块条形磁铁悬挂在支架上,手拿另一块磁铁,将“S”端,接近它的“N”端;“N”端,接近它的“S”端;“N”端,接近它的“N”端;“S”端,接近它的“S”端,看悬挂的磁铁怎样运动。“S”“N”( );“N”“S”( );“N”“N”( );“S”“S”( )。3.用水浮法将一块条形磁铁放在盛水的水槽泡沫块上,手拿另一块磁铁,将“S”端,接近它的“N”端;“N”端,接近它的“S”端;“N”端,接近它的“N”端;“S”端,接近它的“S”端,看悬挂的磁铁怎样运动。“S”“N”( );“N”“S”( );“N”“N”( );“S”“S”( )。4.将实验发现的规律向教师报告结果。5.整理实验器材。主考教师签名_监考教师签名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 裁剪线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满 分(30分)实得分1.检查仪器药品。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3分2. 实验过程1.分别将条形磁铁横着放在盛水的水槽泡沫块上,使它自由转动,静止时,指向北方一端用N标出,指向南方一端用S标出。(6分)(确定每块磁铁南北极正确1.5分;标“S”和“N”极每块磁铁1.5分)2.用悬挂法将一块条形磁铁悬挂在支架上,手拿另一块磁铁,将“S”端,接近它的“N”端;“N”端,接近它的“S”端;“N”端,接近它的“N”端;“S”端,接近它的“S”端,看悬挂的磁铁怎样运动。“S”“N”( );“N”“S”( );“N”“N”( );“S”“S”( )。(悬挂法科学合理1.5分;每次操作和观察现象正确1分,共4分;记录现象正确每次0.5分,共2分)3用水浮法将一块条形磁铁放在盛水的水槽泡沫块上,手拿另一块磁铁,将“S”端,接近它的“N”端;“N”端,接近它的“S”端;“N”端,接近它的“N”端;“S”端,接近它的“S”端,看悬挂的磁铁怎样运动。“S”“N”( );“N”“S”( );“N”“N”( );“S”“S”( )。(悬挂法科学合理1.5分;每次操作和观察现象正确1分,共4分;记录现象正确每次0.5分,共2分)21分3.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结果。现象描述正确,并得出正确结论。(3分)3分4.整理实验器材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3分小学科学四下实验操作试题1:体验静电现象(10分钟内完成)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体验带静电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巧物体,两个带静电的物体互相作用的现象。二、实验器材:干燥的毛皮、干燥的塑料棒、轻巧物体(碎纸屑)、支架、两只气球、线、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 1.用干燥的塑料棒与干燥的毛皮摩擦后慢慢接近轻巧物体(碎纸屑)2.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反复两次进行观察比较。3.将两只充气的气球紧挨着用线悬挂在支架上,用干燥的毛皮分别摩擦两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反复两次进行观察比较。4.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结果。5.整理实验器材。主考教师签名_监考教师签名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 裁剪线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满 分(30分)实得分1.检查仪器药品。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3分2. 实验过程1.用干燥的塑料棒与干燥的毛皮摩擦后慢慢接近轻巧物体(碎纸屑)(7分)( 塑料棒、毛皮干燥3分;摩擦方法正确(2分),摩擦后慢慢接近轻巧物体(碎纸屑)2分)2.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反复两次进行观察。(4分)(操作观察,现象明显,每次2分)3.将两只充气的气球紧挨着用线悬挂在支架上,用干燥的毛皮分别摩擦两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反复两次进行观察。(10分)(支架上固定气球,两只气球间隔的距离合理3分;用干燥的毛皮分别摩擦两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部位正确3分;操作观察,现象明显,每次2分)21分3.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结果。现象描述正确,并得出正确结论。(3分)3分4.整理实验器材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3分小学科学四下实验操作试题2: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10分钟内完成)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二、实验器材:2个带灯泡的小灯座、1个开关、2个装有电池的电池盒、若干根导线、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 1检查:看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开关、导线是否都有。2摆放:在实验桌上摆好电池盒(装好了电池)、灯泡、开关。3连线:用导线把电池、灯泡、开关连接成串联电路。4闭合: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度情况,向教师报告。5摆放:在实验桌上摆好电池、灯泡、开关。6连线:用导线把电池、灯泡、开关连接成并联电路。7闭合: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度情况,向教师报告。8. 整理实验器材。主考教师签名_监考教师签名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 裁剪线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满 分(30分)实得分1.检查仪器药品。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3分2. 实验过程1. 在实验桌上摆好电池盒(装好了电池)、灯座、开关。(3分)2连线:用导线把电池、灯泡、开关连接成串联电路。(连接从正极开始1.5分;先连接开关1.5分,注意开关处于断开状态1.5分)3闭合开关(1.5分),观察灯泡的亮度情况,向教师报告。(1.5分)4在实验桌上摆好电池、灯泡、开关。(1.5分)5连线:用导线把电池、灯泡、开关连接成并联电路。(连接从正极开始1.5分;先连接开关1.5分,注意开关处于断开状态1.5分)6闭合开关(1.5分),观察灯泡的亮度情况,向教师报告。(1.5分)7. 实验完毕,要将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以免损坏仪器。(1.5分)21分3.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结果。现象描述正确,并得出正确结论。(3分)3分4.整理实验器材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3分小学科学四下实验操作试题3:解剖完全花(10分钟内完成)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学会解剖完全花,并观察完全花各部分的特征。二、实验器材:放大镜、镊子、白纸、一朵完整正常完全花、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 1用放大镜观察所要解剖的花本身是否完整,是不是一朵正常的完全花。2交白纸铺在桌面上,用镊子尖轻轻地夹住完全花各部分的基部,小心地撕下来,注意保持各部分的完整。分类摆放在白纸上。3. 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结果。4. 整理实验器材。主考教师签名_监考教师签名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 裁剪线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满 分(30分)实得分1.检查仪器药品。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3分2. 实验过程1用放大镜观察所要解剖的花本身是否完整,是不是一朵正常的完全花。(3分)2将白纸铺在桌面上,用镊子尖分别轻轻地夹住完全花各部分的基部,小心地撕下来,注意保持各部分的完整。分类摆放在白纸上。(用镊子尖分别轻轻地夹住完全花各部分的基部,先撕下花的萼片2分。数一数萼片的数量0.5分,看一看萼片的颜色0.5分,闻一闻萼片的气味0.5分,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撕下的萼片上是不是有像叶片上叶脉一样的“花纹”0.5分,然后将撕下的萼片一片一片地摆放在纸上0.5分;花瓣、雄蕊和雌蕊,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评分标准同上,每项4.5分)。21分3.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结果。现象描述正确,并得出正确结论。(3分)3分4.整理实验器材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3分小学科学四下实验操作试题4: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10分钟内完成)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学会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的方法。二、实验器材:食用油(盛于125ml细口瓶)、肥肉(盛于培养皿)、花生粒(盛于培养皿)、含有淀粉的食物(淀粉糊、馒头、米饭等,盛于培养皿)、碾压花生的工具、棉签、竹片、镊子、白纸、碘酒(盛于滴瓶中)、培养皿3个、纸巾、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1用棉签蘸食用油在白纸上擦一擦,观察白纸上有没有留下油迹。2用镊子将一块肥肉在白纸上擦一擦,观察白纸上有没有留下油迹。3用镊子将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工具碾压,观察白纸上有没有留下油迹。4用竹片将淀粉糊放入培养皿中,用滴管滴入一滴碘酒,观察淀粉糊的颜色变化。5用镊子将馒头放在培养皿中,用滴管滴入一滴碘酒,观察淀粉糊的颜色变化。6用镊子将米饭放在培养皿中,用滴管滴入一滴碘酒,观察淀粉糊的颜色变化。7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结果。8. 整理实验器材。主考教师签名_监考教师签名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 裁剪线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满 分(30分)实得分1.检查仪器药品。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有动手清点的动作)3分2. 实验过程1用棉签蘸食用油在白纸上擦一擦,观察白纸上有没有留下油迹。(3分)2用镊子将一块肥肉在白纸上擦一擦,观察白纸上有没有留下油迹。(3分)3用镊子将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工具碾压,观察白纸上有没有留下油迹。(3分)4用竹片将淀粉糊放入培养皿中,用滴管滴入一滴碘酒,观察淀粉糊的颜色变化。(4分)5用镊子将馒头放在培养皿中,用滴管滴入一滴碘酒,观察淀粉糊的颜色变化。(4分)6用镊子将米饭放在培养皿中,用滴管滴入一滴碘酒,观察淀粉糊的颜色变化。(4分)说明:滴管使用错误,一次扣1分。21分3.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结果。现象描述正确,并得出正确结论。(3分)3分可操作过程中报告4.整理实验器材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3分小学科学五下实验操作试题1: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10分钟内完成)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与浮力大小的关系。二、实验器材:泡沫塑料块、带钩的吸盘、线、水槽、测力计、水、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1将带钩的吸盘固定在水槽底部。2往水槽中倒入适当的水。3. 用测力计测量泡沫塑料块的重力。4将线的一端系在泡沫塑料块上,绕过吸盘挂钩,另一端系在测力计的钩上。通过测力计拉动线,分别使泡沫塑料块小部分、大部分、全部浸入水中,测出拉力并记入下表。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重力大小拉力大小浮力大小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6. 整理实验器材。主考教师签名_监考教师签名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 裁剪线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满 分(30分)实得分1.检查仪器药品。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3分2. 实验过程1将带钩的吸盘固定在水槽底部。( 吸盘固定牢固2分)2往水槽中倒入适当的水。(水槽中倒入适当2分)3. 用测力计测量泡沫塑料块的重力。(测力计调零2分;测量正确2分)4将线的一端系在泡沫塑料块上,绕过吸盘挂钩,另一端系在测力计的钩上。通过测力计拉动线,分别使泡沫塑料块小部分、大部分、全部浸入水中,测出拉力并记录。(泡沫塑料块系线位置正确1分;绕线正确2分;正确测出并记录三种浸入情况的拉力大小,每次3分)20分3.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结果。分析采集的数据,得出结论,并向教师报告。(4分)4分4.整理实验器材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3分小学科学五下实验操作试题2:液体的热胀冷缩(10分钟内完成)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验证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二、实验器材:平底烧瓶(250ml)、带玻璃管橡胶塞、红色水、小皮圈、烧杯(2个,500ml)或水槽(2个)、冷水、热水、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1组装实验装置:(将烧瓶装满红色的水并塞上橡胶塞,在玻璃管上用小皮圈做记号)。2将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现象。3将小皮圈移到玻璃管的红水处,将实验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4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5分析采集的数据,得出结论,并向教师报告。6.整理实验器材。主考教师签名_监考教师签名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 裁剪线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满 分(30分)实得分1.检查仪器药品。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3分2. 实验过程1组装实验装置:(将烧瓶装满红色的水并塞上带玻璃管橡胶塞,在玻璃管上用小皮圈做记号。)(5分)2往烧杯中倒入热水,将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现象。(5分)3将小皮圈移到玻璃管的红水处。(2分)4往另一烧杯中倒入冷水,将实验装置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5分)4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4分)21分3.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结果。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并向教师报告。(3分)3分4.整理实验器材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3分小学科学五下实验操作试题3:空气的热胀冷缩(10分钟内完成)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验证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二、实验器材:气球、平底烧瓶(250ml)、带玻璃管橡胶塞、烧杯(2个,500ml)或水槽(2个)、冷水、热水、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1组装实验装置。2往烧杯中倒入热水,将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现象。3往另一烧杯中倒入冷水,将实验装置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4将烧瓶塞上带玻璃管橡胶塞,双手紧握烧瓶,将玻璃管伸进烧杯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松开双手观察玻璃管有什么现象发生。5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并向教师报告。6. 整理实验器材。主考教师签名_监考教师签名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 裁剪线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满 分(30分)实得分1.检查仪器药品。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3分2. 实验过程1组装实验装置:(将将气球套在烧瓶口上科学合理)(3分)2往烧杯中倒入热水,将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现象。(气球鼓起来了)。(5分)3往另一烧杯中倒入冷水,将实验装置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鼓起的气球又恢复原状)(5分)4将烧瓶塞上带玻璃管橡胶塞,双手紧握烧瓶,将玻璃管伸进烧杯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有气泡从玻璃管口冒出),松开双手观察玻璃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有少量的水进入玻璃管中)。(6分)19分3.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报告结果。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并向教师报告。(5分)5分4.整理实验器材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3分小学科学五下实验操作试题4:摆的研究(两人合作,10分钟内完成)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探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摆幅大小的关系。二、实验器材:铁架台、摆、线、秒表、直尺、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1组装探究摆绳长度与摆的快慢关系的实验装置。2实验,并将记录15秒内摆动次数,分析数据后得出的结论填入下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结论摆长约20厘米摆长约40厘米3组装探究摆幅大小与摆的快慢关系的实验装置(摆长约40厘米)。4实验,并将记录15秒内摆动次数,分析数据后得出的结论填入下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结论摆幅约5厘米摆幅约10厘米5. 整理实验器材。主考教师签名_监考教师签名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 裁剪线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满 分(30分)实得分1.检查仪器药品。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3分2. 实验过程1.三次组装探究实验装置正确(悬挂点固定良好)。(每错1次扣1分,共3分)2.12次实验操作正确(无明显的锥摆现象)。(每错1次扣0.5分,最多扣3分)3. 12次数据测定准确。(每次1分,共12分)18分3.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结果。分析数据,填写结论,并向教师报告。(6分)6分4.整理实验器材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3分小学科学六下实验操作试题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20分钟内完成)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1)了解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2)观察细胞的结构,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结构的兴趣二、实验器材:洋葱、小刀、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稀碘液(盛于滴瓶中)、吸水纸一包、盛清水的滴瓶、培养皿、废物缸、抹布。三、基本实验要求:1.用小刀、镊子将洋葱内表皮剥下一薄层。2.制作洋葱装片: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将取下的洋葱内表皮平铺在清水上,盖上盖玻片,再用吸水纸吸干多余的水分;用滴管将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液。3.将制作好的装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好焦距观察。4.向教师报告观察到的现象。5.整理实验器材。主考教师签名_监考教师签名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 裁剪线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满 分(30分)实得分1、检查仪器药品。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3分2. 实验过程1.用小刀、镊子将洋葱内表皮剥下一薄层(3分)(用手将洋葱表皮剥下不得分)2.制作洋葱装片:A、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上清水(1.5分)B、用镊子将取下的洋葱内表皮平铺在清水上。(3分)C、盖上盖玻片(向一个方向滑动盖在标本上)。(3分)D、用吸水纸吸干多余的水分。(1.5分)E、用滴管将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液。(3分)3. 用显微镜观察。A、显微镜安放正确。(1.5分)B、调节反光镜,对光。(2分)C、将制作好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1.5分)D、正确调节焦距,直至图像清晰(自下而上,先粗后细)。(2分)22分5.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结果现象描述正确。(2分)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小格子”构成的。观察到的这一个个“小格子”就是洋葱内表皮的细胞2分6.整理实验器材。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3分小学科学六下实验操作试题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10分钟内完成)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并检验生成的气体的性质。二、实验器材:锥形瓶、小苏打(碳酸氢钠,盛在广口瓶里)、白醋(盛在细口瓶里)、药匙、毛玻璃片、废物缸、吸水纸、火柴(或小木条)、抹布。三、基本实验要求:1检查仪器药品是否齐全。2取1药匙小苏打放入锥形瓶中。3打开白醋瓶塞,将适量白醋倒入锥形瓶。4触摸锥形瓶外壁。5将燃着的火柴(或木条)伸入瓶中。6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评委教师报告结果。7. 整理实验器材。主考教师签名_监考教师签名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 裁剪线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满 分(30分)实得分1、检查仪器药品。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3分2. 实验过程1取1药匙小苏打放入锥形瓶中。A、锥形瓶先平放或稍倾斜(2分)。B、放入小苏打(碳酸氢钠)后慢慢竖起(2分)。2打开白醋瓶塞,将适量白醋倒入锥形瓶。A、白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3分)。B、白醋瓶口与锥形瓶口相接触(3分)。C、观察现象(1分)。3触摸锥形瓶外壁。A、在锥形瓶口盖上一块玻璃片(1分)。B、用手触摸锥形瓶外壁,感受温度变化(3分)。4将燃着的火柴(或木条)伸入瓶中,观察火焰变化(3分)。18分5.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结果现象描述正确,并得出正确结论。(6分)6分6.整理实验器材。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3分小学科学六下实验操作试题3:观察白糖的变化(10分钟内完成)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认识白糖的熔化是物理变化,白糖的炭化是化学变化。二、实验器材:白糖(盛于广口瓶)、药匙、酒精灯、火柴、长柄金属汤勺、抹布。三、基本实验要求:1.观察白糖。2.将少量白糖放入长柄金属汤匙中。3.点燃酒精灯,给盛有少量白糖的长柄金属汤匙加热,观察白糖的变化。4.分析白糖加热过程中,什么时候是物理变化,什么时候是化学变化,并向教师报告结果。5.整理实验器材。主考教师签名_监考教师签名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 裁剪线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满 分(30分)实得分1、检查仪器药品。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3分2. 实验过程1观察白糖。(白色颗粒状,有白糖香味2分)2将少量白糖放入长柄金属汤匙中。(打开广口瓶,瓶盖倒放于桌面,用药匙取用)(3分)3点燃酒精灯给盛有少量白糖的长柄金属汤匙加热。(酒精灯使用3分)观察白糖的变化。(状态变化:颗粒状-液体状-糊状-固体状3分;颜色变化:白色-褐色-黑色3分;气味变化:白糖香味-焦味3分)4.分析白糖加热过程中,什么时候是物理变化(白糖的熔化是物理变化2分),什么时候是化学变化(白糖的炭化是化学变化2分)。21分5.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结果现象描述正确,并得出正确结论。(3分)3分6.整理实验器材。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3分小学科学六下实验操作试题4:米饭、淀粉和碘的变化(10分钟内完成)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利用淀粉与碘酒发生化学反应时的颜色变化这一特性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二、实验器材:米饭、淀粉、碘酒(盛于滴瓶)、3种常见的食物(如土豆、馒头、萝卜)、培养皿5个、药匙、镊子、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1观察淀粉的外观特点,描述手摸淀粉时的感受。2在淀粉上滴一滴碘酒,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3用滴管在米饭上滴一滴碘酒,观察到什么?你认为蓝色的东西还是米饭吗?4米饭、淀粉碰到碘酒产生的蓝色的物质,是新物质吗?5用碘酒来鉴别3种常见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6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结果。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