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A卷.doc_第1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A卷.doc_第2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A卷.doc_第3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A卷.doc_第4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A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20分)1. (1分)水是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明矾溶液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B . 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C . 水与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均可用于制备氧气D . 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2. (1分)在大气成分中既有保温作用,又是植物光合作用重要原料的是( ) A . 氧气B . 氮气C . 二氧化碳D . 臭氧3. (1分)向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小块硫酸铜晶体,条件不变,静置几天后,硫酸铜晶体的变化是( )A . 形状、质量都不变B . 形状不变、质量增大C . 形状不变、质量减少D . 形状改变、质量不变4. (1分)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虫草蝙蝠蛾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形,使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之间的关系属于 ( )A . 共生B . 寄生C . 竞争D . 捕食5. (1分)下表是氯化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27.634.040.045.551.1A . 氯化钾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 60的氯化钾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C . 80时,氯化钾固体溶解度是51.1gD . 2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0%6. (1分)如图,将两个同样形状的长方体分别放入水平与竖直放置在盛水的容器中,则两个长方体所受到的( ) A . 上下压强差相等,浮力不等B . 上、下压强差不等,浮力相等C . 上下压强差不等,浮力不等D . 上下压强差相等,浮力相等7. (1分)如图所示为温州地区某年度的月平均气温曲线和月降水量柱状图统计,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温州最热月为6月B . 温州的年降水总量在300毫米以下C . 温州降水最多的月是7月D . 温州气候是冬暖夏凉,降水偏少8. (1分)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 ) A . 对流层B . 平流层C . 暖层D . 外层9. (1分)2018年1月6日,一艘油船与另一艘货船在长江口以东海域相撞起火,引起该油船装有的13.6万吨凝析油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然后慢慢沉入海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凝析油燃烧属于物理变化B . 油船在下沉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不变C . 泄漏的凝析油浮在水面上,是由于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D . 相撞原因可能是两船行驶时距离太近,两船中间水流速大压强小10. (1分)“五水共治”是浙江省政府推出的环保举措,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B . 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C . 农业灌溉引用工业或生活废水D . 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11. (1分)将一块实心物体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时如图所示。若将该物体分成大小不同的两块,仍然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则( )A . 大块沉入杯底,小块漂在水面上B . 大块、小块都沉入杯底C . 大块、小块都漂在水面上D . 大块、小块都悬浮在水中12. (1分)下列四种动物的运动方式能用压强与流速关系来解释的是( ) A . 乌贼向后喷水而前行 B . 流线型的鲫鱼在水中快速前进 C . 展开双翅的鸟在空中滑翔 D . 壁虎靠脚上的“吸盘”在墙上爬行 13. (1分)负压救护车是一种新型救护车,因车内的气压低于车外而得名。下列处于负压状态的是( )A . 充完气的汽车轮胎B . 高空飞行中的飞机机舱C . 正在吸饮料的吸管D . 太空飞行中的“神七”返回舱14. (1分)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资料:A的溶解度温度/2030405060溶解度/g37.241.445.850.455.2A . 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B . 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C . 的溶液为饱和溶液D . 中没有固体存在15. (1分)某同学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他先调节天平平衡,接着移动游码到所需刻度,然后在左盘放上一张纸,称量所需要的氯化钠质量;在读量筒中水的体积刻度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问此时他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 A . 等于6%B . 小于6%C . 大于6%D . 无法确定16. (1分)要使一定量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浓度发生改変,可采取的措施( ) 升高温度至30降低温度至10加2克硝酸钾加入2克水蒸发掉2克水,再恢复到20加入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2克A . B . C . D . 全部17. (1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 .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 . 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D . 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人会感到冷,这是因为水蒸发吸热的缘故18. (1分)将适量的橡皮泥黏在铅笔的一端(能使铅笔竖直浮在液体中),这就制成了一个很有用的土仪器。将它分别放在盛有不同液体的烧杯中,静止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对于这个土仪器所运用的知识或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运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识B . 运用了物体的漂浮条件C . 用它可以比较不同液体密度的大小D . 用它直接可以测出液体密度的大小19. (1分)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降雨就是降水B . 有云必定有雨,有雨必有云C . 降雨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D . 降水是指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20. (1分)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B . 浮力的大小等于它的重力C . 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D . 浸没前,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二、 填空题 (共7题;共12分)21. (2分)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_22. (2分)我市某学校科学实验考查“粗盐提纯”操作。请回答此实验操作相关问题: (1)粗盐提纯的过程是_、过滤、蒸发。(2)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为烧杯、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玻璃棒和_。23. (1分)生活中“吸”字表述的现象,其原因不相同。如图,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是在_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用吸尘器“吸”灰尘时,灰尘是由于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_的缘故被“吸”入吸尘器中的;在甲乙两幅图中,图_中气体压强p1p2。 24. (1分)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块体积为 V0 的物块漂浮于 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图甲所示。当温度改变时(假设物块和溶液体积不发生变化,析出晶体的体积忽略不计),物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温度发生的变化如图乙所示。试分析: (1)硝酸钾溶液温度从 60降至 30的过程中,其密度变化情况是_; (2)若物块在 50和 40时,所受浮力分别为 F1 和 F2 , 则 F1 _F2(选填“”“=”或“”“=”或“”)。 25. (2分)粗盐中含有许多不溶于水的杂质,小科用以下装置去除此类杂质,请回答实验中的相关问题:(1)实验正确的步骤顺序为_(填序号)。 (2)b 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 (3)a 步骤中正确的操作是在_时候停止加热。 26. (1分)下表列出了固体物质A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溶解废/g36353433323130292827(1)7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30g固体A,充分溶解形成的是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烧杯内物质温度降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填最简整数比); (2)物质A是甲、乙其中一种物质,80物质A的饱和溶液降温到60溶质的质量分数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7. (3分)读相对湿度表,回答下列问题。 干球温度50 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干湿差1.0 77%82%86%88%90%91%92%93%93%2.0 54%65%71%76%80%82%83%86%87%3.0 32%47%58%65%70%74%76%79%81%4.0 11%31%45%54%61%66%68%73%75%5.0 15%32%44%52%56%61%67%69%(1)通常情况下,干球的温度越高,空气的相对湿度也就越_。 (2)当一位同学用干湿球去测量空气相对湿度时,测得干球的温度为25 ,而湿球的温度为24 ,那么当时测量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为_。 (3)如不考虑相对湿度表之外的数据,当测得的相对湿度是76%的时候,那么干球和湿球的温度有可能是:_(以“干球: 、湿球: ”格式填写)。 三、 实验探究题 (共3题;共5分)28. (2分)小江探究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后。小江还认为:溶剂的多少也会影响物质溶解性。于是他进行相应的探究,请 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和问题交流。【实验设计】实验步骤设计要求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分别标为A、B;向两烧杯中分别倒入25克粗细相同的食盐。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向A烧杯倒入20克水,向B烧杯倒入60克水。设置对照实验都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直到A、B两烧杯底部的食盐不再溶解为止,过滤、干燥剩余食盐。控制实验条件 并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和记录【问题交流】(1)请你从控制变量角度优化步骤_。 (2)完善步骤:_。 (3)多次重复实验后,小江发现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每10克水_基本相同,于是得出结论:溶剂的多少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 29. (1分)同学们在实验室测量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和水,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浸没在水中,记下小矿石和水的总体积.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C.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恢复平衡.(1)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最佳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填写字母) (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调.(选填“左”或“右”)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量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用量筒测量小矿石的体积如图所示,由此可以算出小矿石的密度为=_g/cm3. (4)量筒不小心被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还能测量出陈醋的密度.某组同学添加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陈醋,用天平测出_为m2;根据测得的物理量求出了该陈醋的密度p.(5)针对(4)中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估讨论后,同学发现该实验设计存在不足之处是:在操作过程中,烧杯装满液体,易洒出,不方便操作. 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则测量结果_.(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30. (2分)气体产生的压强(气压)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了解到如下信息后提出了他们的猜想。 信息: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暴晒易爆胎;篮球充气越多,越不易被压扁;密封在针筒内的空气只能被压缩一定的范围。(1)信息_(填序号)可作为“气压大小可能与气体温度有关”的猜想依据。 (2)科学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气压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步骤如下: 步骤一:往气球内充入一定量的空气后,用细线扎紧气球口; 步骤二:在容器底部固定一滑轮,往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 步骤三:拉动绕过滑轮的细线使气球浸没在水中,标记水面位置并测出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步骤四:升高水温,拉动细线改变气球浸没的深度,使水面的位置保持不变,测出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气球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时,保持水面位置不变是为了控制_;实验中巧妙地利用“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越长”反映“气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气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反映“_越大”,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法。四、 计算题 (共2题;共5分)31. (2分)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提供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请回答: (1)亮氨酸属于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亮氨酸中C、H、N、O原子个数比为_。 (2)亮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2. (3分)如图是某大学学生发明的水上自行车,车下固定5个充满气的 气囊,每个气囊的体积均为3.010-2m3 , 已知该水上自行车的总质量为25kg,不计车轮浸入水中的体积。 (1)当自行车停放在水面上没人骑行时,气囊排开水的总体积为多少? (2)当质量为75kg的人骑行时,固定在正中间的1个气囊破裂,该自行车是否还能安全骑行?请通过计算说明。 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20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