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秋八年级半期试.doc_第1页
2006年秋八年级半期试.doc_第2页
2006年秋八年级半期试.doc_第3页
2006年秋八年级半期试.doc_第4页
2006年秋八年级半期试.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秋八年级半期试卷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 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4分) 1眩目( ) 2谛听( ) 3参差( )( ) 4璀璨( )( ) 5深湛( ) 6脍炙人口( )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q塘峡( ) 2mio小( ) 3bn ln( )( )4.连zhu( ) 5xin熟( ) 6. 篁竹( ) 7. 为坻( ) 三、文学常识填空。(16分)游恒山记选自 ,作者是 时期地理学家 。记承天寺夜游是 朝文学家 被贬官黄州时写的。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他写的词浣溪沙中有这样的句子:谁道人生无再少, ? 。表现了 的人生态度。满井游记是 朝 的作品。诗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出自 ,作者 是 朝人。游山西村是南宋爱国诗人 的诗作,其中最有名的句子 , 。四、按照课文填空:(10分)1.潭西南而望 , 。2. , ,盖竹柏影也。3. , ,风雨不动安如山!4. ,柳暗花明又一村。5. , 青山郭外斜 .山下兰芽短浸溪,.在游山西村表现它淳朴的风土人情的句子是: , 。8.渔家傲中,抒发了守边将士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9.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天气的句子是; , 。10.细细谛听,水声重重滴滴,如诉如泣, , , .。.五.仿昭下面句式, 写一个比喻句。(9分) 1. 同情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枝头绽出新绿。(3) 同情是 。 2、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与划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6分) 善思则能“从无字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 , ;读 , 。 六.阅读理解(3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7分) 明代徐霞客曾经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渤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我可能是受了徐夫子的感染,汽车、火车,抵屯溪后鞍马未顿,就踏上了登黄山的路。 乘黄山索道、攀始信险峰、登石猴观海,而后取道清凉台、莲花峰、天都峰回返。 近视群峰巍巍,晴川历历;远眺天际耸秀,岗山隐隐。黄山以它豁达的气度和悠闲的情致向游人洞开着。 也可能我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是跟着这感觉走的,我眼中的黄山不如意象中的黄山。 我一直在想:古人将黄山冠以天下第一名山有没有它特定的含义?那么,怎么解?“峨眉天下秀”、“华山天下险”、“泰山天下雄”呢?又如何解释“桂林山水甲天下”呢?这些疑问一直在困惑着我。 我说这话绝没有贬低黄山的意思。黄山的确很美,很奇,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让.人心醉,让人着迷。 我也曾游历过许多的名山大川,它们都是亿万斯年天地造化之物,山山岭岭都涌腾着灵秀之气。每一座名山大川都有它独特的韵致,蕴寓了无穷的自然之奥秘,是多少人多少代也难以读懂弄清的。实在没法比较究竟哪个山该是第一。我不能欺骗自己的感情。“桃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不都是美吗? 下山了,我和几位不相识的人攀谈。一位中年知识分子模样的人说得更为直率:“只要是人们认可了的事,最好不要反对,否则,会被看作大逆不道的。” 接着他给我讲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他当年在皖北插队的地方,一位老汉的孙子患病让当地的一位名医错诊而死了。这位老汉却说,连最有名的医生都没有治好孩子的病,看来他该死。 这则故事也许和黄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却道出了一个深沉的事实:闭塞、守旧、迷信以及门户之见的封建意识,千百年来一直束缚着炎黄子孙。好的一俊遮百丑,猛吹猛捧;差的当头棒喝,没有一点是处。这铁律一样的事实人们反而乐于接受。冲破这种羁绊该是多么艰难啊!在这如诗如画的黄山,本来我不该想这么多沉淀了的伤感和已经被世人感叹过了的感叹。 但是,毕竟我亲眼见到了你-黄山,为了探索,为了追求,我还会再来的。 1第段徐霞客的话强调了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徐霞客的话有何作用?(3分) _ _ 2黄山冠绝天下的奇景有哪些?(3分) _ 3第段说:我眼中的黄山不如意象中的黄山,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意象中的黄山是怎样的?(4分) _ 4作者第段说:我不能欺骗自己的感情,结合上下文,说禅作者的感情应该包括哪些内容?(4分) _ _ _ 5从文章的第段看,结合上下文,试分析此文的中心。(4 分) _ _ (二)(14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2、请写出文中写中庭月色美景的句子。(2分)13、翻译文中第句、第句。(4分)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文: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4、扩写文中第句。(4分)15.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2分)16、按“叙事、写景、抒情”三个内容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用“|”标示)。(2分) 七,综合性学习(10分) 旅游资源调查 遵义,山清水秀,物宝天华,人杰地灵, 旅游资源 极为丰富。 遵义旅游前景远大,可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