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收养纠纷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确认收养纠纷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确认收养纠纷案例分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分析1982年初,家住中山市的胡某婵与其丈夫董某南在家附近发现一个被遗弃的约一岁大的男婴。男婴活泼可爱,虽然胡某婵已经生育了两个孩子但她打心底喜欢这个小男孩。在跟丈夫短暂商量后,决定收养这个男婴,并取名为董某林。收养之后,胡某婵与董某南当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用心照顾。由于当时中山入户政策比较严格,且入户需缴纳八千多元的费用,对于八十年代的普通百姓来说,这八千多元是一笔巨款,胡某婵与董某南最后决定将董某林的户籍落在当时顺德市的亲戚家中。董某林在胡某婵和董某南细心照顾成长,在收养董某林七年后,胡某婵与董某南生育了一个儿子,但他们对董某林疼爱依旧,一家六口生活得。但不幸的是,董某南在2005年因病去世。2007年,董某林结婚同年生育了一个女儿,此时董某林与妻子、女人和胡某婵仍共同生活,以母子相称。直至2015年,胡某婵怕以后在赡养以及遗产继承方面出现争议,决定通过诉讼程序确认其与董某林的收养关系。于是,同年10月初,胡某婵起诉到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要去法院确认双方存在事实收养关系。11月18日,该案开庭,法院审理认为,原告胡某婵于1982年收养被告董某林并抚育其成人,有当地基层组织、派出所出具的书面证明,且原、被告双方均对收养事实予以确认。但双方并未办理合法的登记手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十五条规定:“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胡某婵的代理律师认为,胡某婵与董某林的收养事实发生在1982年,收养法当时尚未施行,对该收养行为不具追溯力。根据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学习、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通知第二条规定:“收养法施行前受理、施行时尚未审结的收养案件,或者收养法施行前发生的收养关系,收养法施行后当事人诉请确认收养关系的,审理时应适用当时的有关规定;当时没有规定的,可比照收养法处理。”最高人民法院1984年8月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部分第28项规定:“亲友、群众公认,或有关组织证明确以养父母与养子女关系长期共同生活的,虽未办理合法手续,也应按收养关系对待。”虽然被告的户籍未入户至原告处,但被告从小就跟原告共同生活至今,以母子相称。本案原告收养被告30多年的基本事实已得到当地基层组织、亲友、群众的公认,故双方虽未按收养法规定办理收养登记,但已构成事实收养关系。因此,一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