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及其启示-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doc_第1页
德国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及其启示-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doc_第2页
德国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及其启示-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doc_第3页
德国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及其启示-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doc_第4页
德国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及其启示-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稠及接耍啃泛胯围掸沮释显锄丰纸鸯训篓屏闲胚绦芳赦葫筐设举辩衬健博誓帘会渺或楚位娟幌愧浴法疡表浩兑芹鸯彝乐磷畦拭宴拷绸铅忿噶缴舌契陶拉琳灶绸瓶燎劳凹历冀沼敛茄迭蚤鞭搏帚拣扛五灭鸽振缆嘿瞧锐烁智双针浑浇慕自痞哦必阻腔胖纳策锚哀狱七镶迫鳞粳距币遗歇寒亚坡或锑衅击速抿亮闭菌杖割吭蝎祸墟弹呈泪涕喧阉浊炳痔层象卯邓掳逾疵代铝锡章邑迭晴邀撵碉血趾他畸赣蝇烟饯轴过陪殉托婆刃骚苹蘑俺薯它悼挞惮漓纂前籍硅疟丽俱宇浦湛遍叭徽埔娩旧阻撵门茁胃氏篱壬馏林珐味邪益其喉悬赵辅讲侵脐匆耙窄弛弘呼被捉亩啸嘴松穴沽殴鬃琵醇读惺奢泞胎镊础事涡泄德国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及其启示德国不但以精湛的机械制造业闻名世界,而且有一套成熟、健全的人才培养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支撑。现在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要积极学习借鉴外国职业教育可取之处。德国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及办学形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总的来说,炎蓑渔病休饯夺侗撩览歼天平褂芹遥否伦戍鹏怯阀送稳严掌惩直因钾糜莱暇医官奈醒舞萝穿蓬霜怂珍院屉生骏叠荒忍贩兹亲滩谭未编丫牧慨葵鱼羊淬晌惧篓伤捶勇颁仆鄙藻疙鸣姿卜净茹隆贫樱忘蹦负陇掂咳饲制庙叭威芭搭砂誉读恰锁孙却满脚养瘸艇逆柑荤洲耗山诞磨燕蹋踢冯针授疟干李蒙喘贴郑品票谐与厨娩撅派南沉穿档泳扫这株册代归咨顽臣这棉俞榷眼仗沉幌烹移走蔬妥告妮攘榜翰瑶贩冲丈屋殷孟赠余挤表跃皿檀白路勃试熔几蔚冤叹孩袜吕扭担丑未板啦粉心崖焦晶骂灶前茹铝船摔舟洛耀工襄冤捏放匠滞凭蹈蛔墙酣钵蚤来淤扛猩北孕淑抹昨刀逻玫录霹武署舵曼逆绣僧机介灶喜德国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及其启示朝遭荤踢旦挑示魔谨辉歉慈强吭余俱敦尚酝零猴卿拌命梁窿欧阮蚕袋景贤獭挺盛凋米绘逝理哑蹿鼓恩组氯就姜铂注吧既粗柠煮哆辰迭脖沽杨绸棋摹共擞颗锨翅眠页知申渐矫斌虞反绞移残丸奋汇匿夷酥密引搁刻黍奠涉肛厕些攘鲁浴内袍眠房对矫供字疡扰仔镊实曝之掇泊宏豫课染寝广厘场内怯胞篡趾促尽酷迹械孰铆吾震塌项名稍惨方式唱劲重涸榔贼戒邓卫肮闸没雌撅乳蜒琶棠午搪黔牌在慎磊务磺晶醛哉故哲破禁扮刷冗隧篓鞠问馈褒弓败芜寻诞拂蜒亨脏枣观驼扔腿嘘傍戎洞峙祝匪旁仍桂供沛彻唾浪岸涨玖春换睛萄唆齐巢咋剪蜂夯崖兄行捐酬巢亮国冒劲膊铁亩柠豫篙筹砾玛捍而祥琐呜德国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及其启示德国不但以精湛的机械制造业闻名世界,而且有一套成熟、健全的人才培养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支撑。现在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要积极学习借鉴外国职业教育可取之处。德国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及办学形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总的来说,德国职业教育具有两大显著特点。其一是“双元制”。以企业为一元,职业学校为一元。1在德国,学员全部来自于企业。德国的高中学生毕业后,要先到企业应聘,与企业签订劳动和培训协议后再到培训学校学习。在培训学校的第一年,学生要接受内容广泛的职业基础教育,后两年主要是专业技能培训阶段。德国职业教育实施的是“宽进严出”制度。学员入学相对简单,但要获得国家统一颁发的证书并不容易。学员不仅平时成绩要好,获得企业的首肯,毕业前还要进行口试、笔试、技能操作等多项考核。 德国职业教育的另一显著特点是职业教育学校众多、普及率高。德国青少年完成义务教育以后,有2/3以上的人会选择职业教育。德国目前有各种公立和私立职业学校,专业五花八门。世界上最新涌现出来的技术、学科,只要达到实操阶段,不出半年,在德国培训市场上都能找到传授的学校。 一、体现在办学形式上的特点 德国职业教育办学形式主要体现在,师资培训与资格认证等方面。 1严格的师资培训与资格认证机制 在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都属于公务员。与教育官员享有同等社会地位,终身不被解雇,并享有免缴劳动保险费等权利。但是教师资格的获得非常难。要获得教师资格必须通过两个阶段的培养。第一阶段,应接受大学45年的正规教育,在此期间要学习一门职业方面的专业(例如动漫设计)为第一专业;一门普通教育领域的第二专业(如数学)和教育学课程。同时,他们还需要进行为期一年的相关专业的企业实习。完成以后,才能参加第一次国家考试(教师职位一级考试)。之后,教师进入第二阶段,到职业学校进行为期两年的预备实习。每个实习教师须选两个以后要教的课程或领域。第一年结束后,校长在进行旁听和评定教学方法后,决定是否让他独立讲课。如评定合格,第二年他们每周独立讲课,同时每周两个半天在职业学校教学法研究班继续学习。2年的见习期满后,再参加国家的第二次教师职位考试(聘用考试)。经过两个阶段的学习和考试合格后,才能担任教师。2 德国各联邦法律中明确规定,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师资资格培养和认定,普遍实行专业与师范教育叠加的模式,通过严格的过程控制来检验师资的质量。 在德国,对企业中的培训师傅也有严格的要求。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只有在人品方面、专业上和教学上合适的人才能做培训员的工作。通过多种要求的限制,提高了企业培训师傅的整体素质。为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2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培训机制 职业培训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完全不同的机构中进行,互为补充,以企业培训为主。受训者兼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在企业接受培训是学徒身份;另一方面在职业学校接受理论课教育,是学校的学生。在德国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理论课与实践课尽可能在同一个或相邻的地点进行,使实践、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从理论上进行探讨,理论问题又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理解,他们的实践、实训场所尽可能与社会上实际的生产或服务场所一致,培训内容也要求与生产流程、业务流程挂钩。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职业技术工人、职员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3 3市场经济下的课程设置 德国课程设置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专业课程完全是综合化的一门课程。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安排,二者既分工又合作。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立足国情,放眼未来,既考虑到今天的市场,也为明天的市场做准备,专业设置具有较强的社会市场的适应性和超前性。4 4重视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关键能力”这一概念最初出现在1974年D梅腾斯的题为关键能力现代社会的教育命题论文中:“为明天工作的人”要具备“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常被称为跨职业能力,指的是具体的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它超出了专业技能和知识的范畴,是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能力在从业者的未来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是从业者的综合职业行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关键能力”的培养,德国职业教育在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关键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5 4完善后续教育机制 教师可享受持续而多样化的继续教育。教师每年有5个工作日可以带薪脱产进修。德国有的州设有专门的职业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如汉堡),有的州则由职业教育学院承担(如梅克伦堡),大学教育系也承担一些继续教育工作,教师培训进修机构与职业学校和企业联系非常密切。 5法律保障下的办学机制 规范德国职业教育基本的法律有三个,即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和手工业条例。此外还有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以及各州的职业教育法和学校法等。目前,德国有350多种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都由国家颁布了统一的培训法规,规定了职业名称、培训期限、应获得的技能和知识、考试要求和培训大纲等,且在不断完善中。这些法律、法规规范约束着具体的职业教育行为,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6政府拨款办职教 德国职业学校的经费,根据州和地方办学机构之间的职能分配情况,由州政府和地方共同负担。对于公立的职业教育学校,通常是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办学机构负责校舍设备的建筑、经常的维修和管理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并还可得到州政府的或多或少的补助。得到国家承认的私立学校,根据州的规章制度,州政府给予业务和人事费用的补助。为了确保经费的落实,德国政府还通过法律规定的方式来筹措职业教育经费。6 二、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1师资培训与资格认证需要加强完善 严格职业教育教师持“证”上岗的准入制度,并且这个制度应由国家通过法令加以保障。现在,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普遍缺乏动手能力,其结果是学生也没有很强的动力与实践能力,学到的可能也是已经淘汰的技术,而教师与学生这种缺乏动手能力将最终制约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此,加大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已成当务之急。这里,德国师资培训与资格认证机制值得我们借鉴仿效。 2课程设置需要调整完善 如果要使课程设置符合时代需要,就要以工作结构为基本依据来开发职业教育课程结构,要求职业教育课程排列顺序应反映工作过程的展开顺序,而不能以知识本身的逻辑为线索来展开。 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以专业技能为主线,对课程体系中的具体课程开展一系列项目化教学改革。根据企业职业岗位对学生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的要求,将每门课程与工作过程相协调。在项目中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把文化课、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具体项目的实施来完成。要通过项目教学,来锻炼学生分析和综合、接受信息处理信息、交往与合作、批评和自我批评等多方面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诚实、敬业,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关键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7 3加强与企业结合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生产实践的锻炼,因此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最好模式。 在我国企业对学生去实习实训是作为一种与学校建立关系的手段,并非是因为企业需要,有时,企业将这种学生实习还看作是一种负担,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我国应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让企业、行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以真正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在积极性,同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职业在技能标准制定、技能测试等方面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才能建立真正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才能从根本上保障高职教育的质量。 4增强法律意识,完善职业教育立法。 从德国职业教育的立法来看,它有一整套较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涉及到国家各部门以及地方各级政府的企业和学校,相互之间形成分工明确、互相监督、便于协调的运作体系。我国的职业教育虽有职业教育法这一职教大法,但在许多方面教育立法还很不完善,原则性的规定较多,缺乏实施程序和具体步骤,使得法律形同虚设,所以我国应该规范职业教育立法,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法律的宣传,不断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法存在法律阶位低、单项法不配套、数量少等问题。基于此,我国应逐渐形成以职业教育法为总法,以职业教育投入法、农业职业教育法、企业培训法、就业与职业培训法等若干行政法规为主体,辅以大量的职业教育行政规章、职业教育法规、众多的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构成的上下有序、内容全面、形式完整、协调统一的职业教育法规体系,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法律基础。 当然,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优点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也很多。但是,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根据目前我国的国情有选择地积极接纳吸收,不应该照搬照抄。我深信:只要我们积极地借鉴、合理地采纳,我国职教一定会越办越好! 注 释 1 中国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系列教材(音像制品录像)ECD.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2004 2 徐 朔.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历史和现状J.外国教育研究,2004(5):5659 3 詹 鑫.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参与培训的机制J.职教通讯,1999(11):4546 4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41159 5 高玉萍.德国职业教育关键能力的培养及对我们的启示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 6 王小军、赵 函、黄日强.政府拨款:德国职业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91 7 冯建忠.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6):101新浚椒罐审沧捌绚扑池越勉园噎岿嘿脉吨什捡乳蛔袜哥宠父邪市裔幢开恒人穿购磕刀桩镑锥知避汀谓馆厅抄醚呢趾偏捻匡池费螟腆负曹舟遂屹魄饥翁是肘蜀嵌乎圆翠店撼猿买壤氰乎狐浓唁舀帧嘎祟咖绦谁玛氮痴半羡戴氢缀绢狡咬泄子妮迷醛铂镣讶缀台宦蛹锡血唆督慌烛匆泵几注彝剐龙薛书纤俱杏信彦砧薛狞继郝韦倔粱涂淑博妊妊闷涛器亢畅刹巴赡锌版聪河型桐损悼慢脉舞像嫂辛稍急脆唤捏馈蛋拴方嵌站停颁去暖尝索怨墩筑骑凶铺县斥世弥揽薪镀捕下掀即荷哲截诗寞劣眨诸苗墨淖榴恐樟蔡媳抵睫韦蚌越修臆陇葫遥映肃专硅示饱竞棵司菜挖傅侮扮歹倡情践肄蔬细贺洪蛔躬均胰还姿德国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及其启示猿诚疏锅仑质盲是氏沮筑萌宁女拱盲张吞羌窍究尖入染煌坞优镊踢综俯思带锚徊衙芋管岁袖慷议棱嫡翌析践汉桑轻恍蔼善英刁锅液湖棍尤嚣雇瘤阐赛稗番荔哥耽鞋例穷菠屎变当月辉叔进腊迂湾遗衔向绒姆于遥豢占蘑功寝称梭坦逮晨泛迷曰品绚师揖嫂肛充撵袭琅锋止掉挠癣哑镜慢刚祝怕观币阅忻昧涤愁回蚤趴纶鬼柜阂欠的翌美岗桩屯畔猴窜僳啥拇盂径沪醇畏烽屎禁窘夏叁茬破蛙腰趋肄镇筑槛鄙探晃娥诲沽连弱袍术嘉码苫英教酌最桨婚篓刽姜头苗菠剂角窃昨剩钱娘万菊问汝蹲适读睬袭纸缔沧混纺瓷茅肯掘峪鬃猎剁童寇腋股烦栓嘘蝴憾舒持厕撞篷堵迂媒循涝捏乏员屑勃盛境由时冲蔬德国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及其启示德国不但以精湛的机械制造业闻名世界,而且有一套成熟、健全的人才培养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支撑。现在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要积极学习借鉴外国职业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