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1页
2019-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2页
2019-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3页
2019-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4页
2019-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 )卷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字形或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阑(ln)珊 虬枝 钦(qn)差 毛骨悚然B . 湛(zhn)蓝 庇护 嬉(x)戏 唾手可得C . 迸(bng)溅 沉淀 间(jin)或 明辨是非D . 彷徨(hung) 恐吓 狭隘(i) 锲而不舍2. (2分)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下贱 洋溢 陪线 无缘无故B . 裹紧 娇贵 伶俐 意想天开C . 原谅 荒唐 逮住 魁梧高大D . 首饰 径自 严厉 无精打彩3. (2分)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全校学生排列在操场上,人很多,却很整齐,可说是鳞次栉比了。B . 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更是笑得前俯后仰。C . 初中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面临分别,恋恋不舍,大家期望能萍水相逢在新的校园里。D . 许多人或许没有见过这两位在语言艺术上颇有造诣的电影配音演员,但一提起他们配音或朗诵的精彩片断,不少人至今耳熟能详。4. (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从扬州北调的长江水 着京津的万顷绿地。每到月升中天,清光从灵照寺门前的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 , 尤为幽绝春天,不知名的小花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实在是 , 小花仿佛知道人们的心意,一直开到秋末。昔日的“浪子”今天成了英雄,这不得不让人 。A . 滋养 斑驳 赏心悦目 另眼相看B . 滋润 斑斓 相映成趣 刮目相看C . 滋润 斑驳 赏心悦目 刮目相看 D . 滋养 斑斓 相映成趣 另眼相看5. (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稍远处是一重重长着青冈树的山冈,近处则是一重重种满玉米的丘陵坡地,波浪一般腾向远方。我看清周围都是玉米地,密密的青纱郁郁葱葱,一望无际。天渐渐亮了,西天起了一层厚厚的云,可是东边的山坡,涌出明亮的朝霞,又是一个炎热的夏日。西望,最远处是一派连绵青山,那是县城附近的西山,看起来很近,实际上很远。丘陵之间,蜿蜒着一条修好了很多年但迟迟未能硬化的乡村土公路,在夏天长满杂草,展现勃勃的生机。A . B . C . D . 6. (2分)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世界上的事总是这样。一个人,如果后来成了人物,则他小时候的优点固然是优点,即便是缺点也无妨,被看作优点。B . 生物学专家给大家讲了许多有关人类起源、人类进化、地球生物环境的演变以及如何保护和科学利用地球资源的知识。C . 以基地组织为首的恐怖分子在世界各地制造的一桩桩流血事件,是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D .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能否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二、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9分)7. (4分)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相关,句式整齐。初中三年,光明荏苒。忆同学少年,良多趣味。我们曾经谈曹操青梅煮酒,纵论天下英雄;我们曾经诵李白举头望明月,细诉思乡情怀;_,_;_,_;如今,这些都如片片枫叶,珍藏在你我青春的诗集。8. (15分)一本好书也是一片叶子,滋养我们的心田。学校将举行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_(国籍)_(作者)创作的文学名著。(2)学校萌芽文学社将于11月20日下午3:30在学校阶梯教室举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交流会,参加对象为全体语文老师和学生,请你将这则通知转告张老师,让张老师帮助通知参加对象准时参加。(3)根据划线句子仿写。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水浒传,我们能感受到梁山好汉们除暴安良的决心;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_ _。三、 默写 (共1题;共16分)9. (16分)古诗文背诵。少壮不努力,_。长歌行_ , 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造化钟神秀,_。望岳感时花溅泪,_。春望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 , _。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 , _。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 , _ , _ , _。透过望岳中_ , 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请你从读过的古诗词中,写出表现乡愁的诗句:_ , _。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5分)10. (2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本文选自_,作者_,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学者、文学家。(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山门圮于河_ 阅十余岁_求石兽于水中_ 棹数小舟_湮于沙上_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_转转不已_ 但知其一_(3)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众服为确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4)翻译下列句子。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11. (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_,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2)“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12. (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叫“移动音乐触觉”的技术,你只需要戴上一款特殊的无指手套,把手放在琴键上,这副手套通过蓝牙与-台笔记本或是手机连接,科学家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会将音符转换成震动,并刺激手指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上敲击琴键。而在这期间,你完全可以背英语单词或者看部新上映的电影。实验证明,这期间背诵单词的效率与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区别。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些必须由身体参与的技能和运动时,除了通过大脑进行记忆之外,肌肉自身也会自觉启动记忆功能。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却相当常见。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做体操、演奏乐器等等,无一不需要肌肉记忆的配合。就拿弹钢琴来说,有时候一首曲子弹到一半,突然想不起后面的谱子了,这时候无论你怎么绞尽脑汁地回忆,都没有任何进展。但是,如果你能从头开始,再弹一遍曲子,很可能到卡壳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顺下去了,这就是你身体的肌肉记忆在起作用。再比如打羽毛球,所有人都可以用大脑记住一系列规则和技巧,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能和林丹打得一样好吗?林丹之所以成为“超级丹”,不是因为他脑子里羽毛球理论记得比任何人都熟,而是因为他的肌肉在大量的练习中熟记了各种球的应对模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给出反应。其实不难理解,当外界刺激出现时,如果完全要靠大脑支配身体肌肉,需要的时间较长,而肌肉依靠自身的记忆支配身体就要快得多了。如果你恶作剧突然偷袭一位武木高手,即使这位高手是你的亲人,你也千万不要以为他会对你手下留情,因为身体的反应绝对要快过大脑, 当他后悔时,你可能已经被打残了。“不假思索”就是肌肉记忆的真实写照。事实上,肌肉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和普通记忆一样,也起源于大脑。当我们的身体学习某种新的技能时,大脑就会激活身体上所有需要配合的运动单元来帮助我们完成一系列的动作。这一过程是从大脑到肌肉的一个持续不停的反馈循环,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会创建一条穿过中央神经系统的路径,从此,肌肉的动作也就不再需要一次次通过大脑的指示,而是可以自动进行了。这些一次次经过的路径也就变成了所谓的肌肉记忆。从肌肉记忆的原理中我们不难看出,想要构建肌肉记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动作重复的数量。在刚开始学习某种技能或运动项目时,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大脑来控制身体协调的,只有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才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内记忆。肌肉记忆有个特点,那就是形成以后便很难忘记了,即使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再重复那些动作,肌肉记忆也会潜藏在我们的身体中,一旦需要使用就会被再次激活,其效率远比新学者的效率高得多。比如,专业的运动员即使中断训练长达20年,当其再次重新训练时,所需要的时间也比那些新手要短至少40%。一般来说,记忆花费的时间长,遗忘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而肌肉记忆是在长期的重复练习中形成的,因此遗忘得慢也是理所当然喽。(1)肌肉记忆为什么可以“不假思索”?(2)文章第小节前特别介绍了一种利用肌肉记忆原理发明的新技术,有何作用?13. (25分)阅读凡尔赛宫选段,完成下列小题。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的凡尔赛市,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凡尔赛官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756年竣工,至今已有222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宫内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还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婷婷而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1)凡尔赛宫外部建筑的特征是什么?内部陈设的特征又是什么?(2)发挥想像,说一说,除了瓷器外,凡尔赛宫中还可能放有哪些中国古代的艺术品。(写出两件)(3)“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一句中的“对称”所指的内容是什么?(4)“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中“远眺”到了什么?(5)辨析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还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4. (5分)以下两题选做一题。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不得抄袭。(1) 当我们记起某种感情时,回忆的筛子就在意识的深海里打捞起一缕一缕目光,于是我们忆起了目光后面的某一双眼睛,温柔的、潮湿的,或热烈的。当我们记起某些往事时,未必能摸索到具体的场景和情节,事件已经淡成云雾,但是,隐约在事件上空的那些目光,往往如同闪电,已经扎根在过去的夜幕上。当我们记起某个思想时,总是在一个眨眼的瞬间。一眨眼,突然眼前亮了起来,心中的某个角落亮了,精神的某个房间亮了,于是我们重新进入这个思想,并被这个思想照亮。我们的一生,积攒了一些目光,温暖着、影响着、改变着我们请把“的目光”一题补充完整后,按要求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芦苇与橡树芦苇与橡树为他们的耐力、力量和冷静争吵不休,谁也不肯认输。橡树指责芦苇说他没有力量,无论哪方的风都能轻易地把它吹倒,芦苇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一阵猛烈的强风吹了过来,芦苇弯下腰,顺风仰倒,幸免于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