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古诗词三首》_第1页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_第2页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_第3页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_第4页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 第 1 课 古诗词三首 设计者 刘娟 教材简介 古诗词三首 中选入了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三首诗词 皆 为千古名篇 诗人描绘美妙景色的同时 融入了自己的诸多感受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三首古诗词 默写 独坐敬 山 望洞庭 过程与方法 通过注解并结合想象画面的方法 感知诗文的意思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注重在朗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 观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 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品味诗句 理解诗句句意 背诵古诗 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时安排3 课时 教师 了解作者的资料以及古诗词创作背景 课前准备 学生 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 回忆以前学过的诗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古诗 独坐敬亭山 掌握诗中的字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古诗 独坐敬亭山 3 通过看注释 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 感知古诗大意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 诗的意思 4 体会诗人的情感 共享同案 教学模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 激趣导入 1 引导谈话 同学们 我 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 风景如画 有着众多美 丽的山水 当大家置身 于这大自然的山山水水 中时 大家的心情怎样 2 导入课文 在安徽宣城 有一座非常有名气的山 敬亭山 公元 753 年 大诗人李白游历到 此 独坐山 写下了一首 诗 从这首中 我们能充 份感知敬亭山的样貌和 诗人的心情 那么 这是 怎样一座山 又是怎样 的一个诗人呢 3 指名学生说说听后的 感受 1 介绍自己游玩过的地方或 所了解到的好景色纷纷说出 自己当时的感受 2 聆听教师范读 对古诗的题 意有基本了解 3 说出自己听诗后的感受 如 山是怎样的 诗人 的心情如何等 针对主题设计谈 话 充分调动学 生的兴趣 引导 学生初悟景物与 心情的关系 为 体会诗人的心情 作好铺垫 二 整体感知 三 细读感悟 1 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李 白的情况 2 介绍本诗的创作背景 敬亭山在宣州 今安徽宣 城 这首诗作于公元 753 年 当时距他被迫离 开长安已有十年了 长 期的漂泊生活 使李白 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 看透了世态炎凉 从而 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 增添了孤寂之感 3 板书题目 独坐敬亭山 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 1 让学生自读古诗 将诗 句读通顺 2 让学生借助注释 字典 与同学讨论等方式大致 理解诗意 3 指名读课文 4 提问 谁来用自己的话 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5 板书 众鸟高飞尽 孤 云独去闲 范读这两句 6 引导讨论 高飞尽 和 独去闲 的意思 7 板书 相看两不厌 只 有敬亭山 指名读 8 提问 相看 通常指的 两个人 诗中是谁在 相 看 呢 9 引导学生明确 厌 字 的古义和今义 10 指名翻译这两句诗 要求理解基本意思 明 确 相看两不厌 表明 不 厌 并不是诗人单方面的 感觉 此处将山拟人化 人在看山 山也在看人 二 人 有知音之感 1 指名读全诗 3 交流题目的意思 基本了解 此诗是谁在何时何地何种情 况下写的 1 自由读课文 与同桌互读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 再读句子 勾画字词 讨论 诗意 3 朗读课文 4 大胆发言 翻译古诗 5 观看板书 听教师朗读 6 理解 高 和 尽 独 和 闲 的含义 7 朗读诗句 8 讨论 明确 敬亭山和诗人 9 了解到 厌 字在诗中是 满 足 的意思 而非 厌恶 10 体会诗句 由 两不厌 感 受山人相惜之情 四 总结升华2 引导想像和欣赏 这首 诗的前两句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看似写眼 前之景 实则把孤独之 感写尽了 3 引导想像和欣赏 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这两句运用拟人手法 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鸟飞云去之后 只剩下 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 在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 而敬亭山仿佛也在一动 不动地看着诗人 这让 诗人很动情 世界上 大概还有它愿和我作伴 吧 这两句诗所创造的 意境仍然是 静 的 从 表面上看 它在写诗人 与敬亭山深情对视 实 际上 诗人却是以山的 有情 来显示人的 无情 他被迫离开长安后那 怀才不遇 寂寞凄凉的 外境 在这静谧的一幕 中流露无遗 4 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 间 要求学生边读边想 象画面 感受诗人心情 5 组织学生交流心得 你 最想就诗的哪些方面发 表看法 1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 在教师的引导下想像 众鸟 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的画面 感受诗人李白 独坐敬亭山 的形象 3 师的引导下想像 相看两不 厌 只有敬亭山 的画面 体 会诗人心情 感受诗的意味 品味古诗以 动 衬 静 借景 显情的表达方法 4 朗读 闭目想像 尝试背诵 5 自由表达 高飞尽 独去 闲 勾勒了山景 两不厌 刻画了 诗情 景由情生 思与景谐 引导 学生抓住这些词 句去细心品味 也就为学生全面 理解诗意打开了 突破口 教师对诗意的 生动描述 让学 生凭借丰富的语 言去想像 使学 生头脑中的意象 更丰富 更清晰 对诗中情感的感 受更真切 当堂检测 一 比一比 再组词 庆 廷 孤 厌 庭 狐 二 读课文 填空 独坐敬亭山 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用 的写作手法把 比作自己的知己 诗中 一句说明了诗人的心情是很孤独的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知诗人 孤云独去闲 解诗题 相看两不厌 明诗意 只有敬亭山 悟诗情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古诗 望洞庭 掌握诗中的字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古诗 望洞庭 3 通过看注释 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 感知古诗大意 能用自己的 话说出诗的意思 4 体会诗人对洞庭美景的赞美之情 共享同案 教学模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 激趣导入 二 整体感知 三 细读感悟 1 引入洞庭湖 上节课我 们跟随大诗人李白结识 了寂静秀丽的敬亭山 今 天老师想带大家去观赏 一下祖国的水 让我们去 看看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洞庭湖 你们谁知道这个 地方 2 洞庭湖的景色非常迷人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 客都被它吸引 写下了诸 多美词佳句 在一千三百 多年前的唐朝 有位诗人 来到洞庭湖畔 见到洞庭 美景 诗兴大发 吟出了 一首千古名篇 望 洞庭 教师朗诵 1 简要介本诗作者刘禹锡 的资料及本诗的创作背 景 2 布置学生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将诗读通 顺 并揣摩或与同桌商讨 诗句的意思 3 指名学生朗读 相机正 音 磨 是多音字 4 让学生说说自己从诗中 学到了什么 5 让学生针对诗句内容提 出疑问 将 君山 介绍给 学生 洞庭湖上的一个孤 岛 原名洞庭山 1 让学生齐读古诗第一句 2 提问 你读懂了哪些字 或哪些词 从这句诗中 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教师点拨 相 相互 和 1 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 绍洞庭湖 2 倾听古诗 1 了解刘禹锡的大致情况 2 带着任务用自己喜爱的 方式朗读全诗 3 在班上朗读课文 读准字 音 4 说出自己的初读所得 5 大胆质疑 在教师的引导 下重点理解 白银盘里一青 螺 的意思 1 齐读 湖光秋月两相和 2 自由回答对第一句诗中 字词的掌握 并说出自己的 发现 对洞庭湖的介 绍 激发学生的兴 趣和探究欲 在理解词句意 思时 鼓励学生质 疑 形成师生之间 互相对话的氛围 使学生能轻松愉悦 地解除困惑 四 总结升华 和谐 协调 湖光 湖水 的光 秋月 秋天的晚上 两相和 湖水和月光融和 在一起 显得非常和谐 3 让多名学生描述第一句 诗的意思 4 让学生齐读第二句 5 提问 这句诗中你理解 了哪些词语 6 启发思考 没有磨过的 铜镜给人一种怎样的感 觉 7 进一步诱导 这句诗中 诗人把什么比作一什么 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8 组织讨论 引发想像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 光亮 似乎并没有奇特之 处 然而诗人为什么没直 接用明镜来比喻月光下 的湖面呢 9 范读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10 思考 遥望 词是什么 意思 从中可以得知什 么 11 指名学生说说这句诗 的意思 12 启发思考 这句诗中诗 人又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小结 白银盘里一 青螺 这个比喻非常妙 用它来比喻洞庭湖中屹 立着一座君山 真是把天 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 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 珍奇盆景了 1 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 的感情朗读 达到背诵 2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画 3 大胆描述 湖光秋月两相 和 和意思 同时认真听他 人的描述 从中获得启发 4 齐读 潭面无风镜未磨 5 说出自己对诗中字词的 理解 重点理解 镜未磨 的 意思 6 根据生活经验想像 感受 到一种朦胧模糊的美丽 7 诗人将 潭面 比作了 没 有磨过的铜镜 8 设想情景 体会平静朦胧 的洞庭湖夜景 秋天的夜晚 明月高照 洞庭湖上弥漫着 淡淡的水雾 湖面在月光下 是那么的朦胧别致 并不像 明镜那样光可照人 因而诗 人说它像 未磨 的铜镜 9 认真听教师读 10 从 遥 字看出诗人离洞 庭湖有一段距离 11 尝试翻译诗句 12 明确 把 洞庭湖 比作 白银盘 把 君山 比作 青螺 1 充满感情地反复朗诵 达 到背诵 面 然后用自己的话将诗 意描述出来 3 组织讨论 作者是带着 怎样的感情来作这首诗 的 2 想画面 说诗意 3 明确 对洞庭湖夜景的喜 爱和赞美之情 通过读 听 想 议 达到对诗的 整体把握 当堂检测 默写古诗 望洞庭 再填空 望洞庭 1 诗中采用 的写作手法 把 比作 比作 比作 2 这首诗中的 两 字是指 和 的意思是 3 诗中描写的是 的景色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月下无风湖面 未磨铜镜 比喻贴切优美 色彩明丽 洞庭湖中君山 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1 学习 忆江南 掌握字词 理解课文意思 2 了解有关词的基本知识 激发对诗词的热爱之情 3 通过看注释 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 感知古诗大意 能用自己的 话说出诗的意思 4 有感情的朗读 背诵课文 5 感受自然之美 受到美的熏陶 6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共享同案 教学模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 复习导入 二 整体感知 三 细读感悟 深 化理解 1 指名学生背诵 独坐敬 亭山 和 望洞庭 2 启发思考 这两首诗从 体裁上看有什么区别 在学生找出不同后 简单 介绍有关绝句的知识 3 提问 这首词在体例上 与前两首又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找出不同后 简单 介绍有关 词 的知识 4 引入课文 我们已经知 道了 忆江南 是一首词 那么 从名字上看 你们 能看出它是写什么的吗 5 简介作者 介绍背景知 识 1 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前 一首诗时的方法 反复吟 诵 理清字词 揣 摩句意 想像画面 体会情感 2 小组合作学习 忆江南 要求如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尽 量能够背诵 根据课文想像画面 结 合注释理解文意 并能用 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体会作者的情感 1 提问 谁来读读这首诗 2 启发思考 词中有一个 字 它揭尽了江南春色的 种种佳处 饱含了作者的 赞赏之情 它是哪个字呢 3 启发 一个 好 字 流露 出作者深情的赞叹 那么 1 背诵古诗 2 初步认识五绝和七绝的 异同 3 大致了解有关 词 的知识 同时认识到本首词是回忆 江南的作品 3 猜想词的主要内容 5 了解白居易和本首词的 创作背景 1 总结学习前一首诗的方 法 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2 小组内合作学习课文 试 着理解词的意思 体会作者 情感 1 小组派代表朗读 看谁读 得最流利 最有感情 2 找出 好 字 并朗诵首句 江南好 3 明确 江花和江水 词 对学生来 说是个较为新鲜的 文体 通过比较的 方式引入课文 一 方面能巩固前面所 学的知识 另一方 面能有效激发学生 对新课文的兴趣 让学生在积累 语言与情感的基础 上 开展自己对课 文的个性化解读 能培养学生触类旁 通的创造性思维能 力以及诗词鉴赏能 力 四 总结升华 江南到底好在哪里 作 者描写了江南春景的哪 些内容 4 引导 江南春景那么多 作者为什么只写这两样 5 组织讨论 江花是怎样 的 江水又是怎样的 6 提问 这美丽的景色是 作者在写这首词时亲眼 所见吗 从哪儿可以看 出来 7 引导 那迷人的春色 是作者当年在苏杭亲身 感受过的 而今却没有那 样的机会了 因而作者在 结尾不禁叹息地说 8 点拨 是啊 如此江南 美景 叫人怎能不怀念呢 结尾这个反问句 流露出 作者强烈的赞叹和眷恋 之情 9 让学生反复诵读 拓展 想像 尝试背诵 10 用多种形式落实本课 三首诗词的背诵和默写 1 齐读 忆江南 边读边 在脑海中想象江南美景 的画面 2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4 了解到应该最具代表性 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景物来 写 5 分析文章的修辞 理解词 句 想像画面 感受美丽的 江南江边日出的景色 6 理解 风景旧曾谙 的意思 了解到江南风景之美是作 者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 是非常熟悉且难忘的 7 齐读 能不忆江南 8 感受反问句后作用 体会 作者的表达方法 9 想像美景 激发情感 10 背诵诗词 默写课文 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