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一课时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 3.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学习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学习难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导入1口算热身:每组算一题其他组作判断。合作探究2. 板书题目:每个班捐145元,我们学校共有12个班,一共捐得多少元钱?3. 你想怎么列式? 14512= (元) 4.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 5.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6.14512= ,你想怎样算? 7. (1)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全校共有12个班,一共捐得多少元钱? 说一说你的想法? (2)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三位数成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交流解惑8. 学生互相说算法。9. 你想提醒大家笔算时要注意那些问题?(学生畅所欲言。)验算。 巩固提升10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小结11.你明白了吗?板书设计:课堂作业:仔细观察上面的各道算式,想一想: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位数或( )位数。 第二课时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3. 感受数学计算的乐趣。学习重点: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学习难点: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导入1复习上节的内容,作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做到巩固的作用。合作探究2. 自己做练习8的第6、7题,通过这两题的练习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意义与以前所学的乘法意义相同。3.加强巩固乘法意义的学习和理解。4.对今后乘法应用掌握有良好作用。5.完成第8题和思考题*6.分析各组的汇报结果,得出结论。7.这两题是提高题,不要求所有的同学都能掌握。 交流解惑8. 巩固本节课所学,并作为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手段。巩固提升9完成书中部分题。课堂小结10.教师准备的口算练习。板书设计:课堂作业:1.数学书第49页第6题。2.数学书第49页第7题。第三课时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 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学习重点: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学习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复习导入1(1)1452= (2)4512=合作探究2. 课件呈现题目: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提问: 该城市离北京有多远?怎样列式?3.估算。你能运用估算知识估一估:该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4. 学生独自尝试笔算。5.分组汇报自学结果。6.分析各组的汇报结果,得出结论。7. 学生小组交流:(1)要先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什么位置?(2)再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什么位置?(3)最后算什么?8.自己按照写数方法完成练习。 交流8. 火眼金睛:先判断对错,再改正。巩固提升9脑筋急转弯:不列式计算,你能很快找到正确答案吗?课堂小结10.如果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两位数,你有办法吗?下课试试看。板书设计:课堂作业:13412 2511624123 21742第四课时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2能用简便的竖式写法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3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学习重点: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学习难点: 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导入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出示:6050 24020 合作探究2. 你能口算吗?你是怎样算的?3. 学生猜一下,我们能不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呢?请看以下例题。4.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5. 分组汇报自学结果。6. 交流“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的算法。7. 交流“普通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算法。8. 自己完成练习。 交流解惑9.出示例题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巩固提升10完成教材练习八第3题。课堂小结11.你会了吗 ?板书设计: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练习八的第2、4题。 第五课时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2 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科技事业的情感。学习重点: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学习难点: 理解速度的含义。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导入1看搭载天宫一号火箭发射实况,让学生感知速度近段时间发生在中国的航天科技大事是什么?合作探究2. 关于速度,你知道些什么?3. 速度的含义,出示图片,介绍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动速度等等。4.速度的统一表示 小组讨论:速度的写法,读法。5. 了解在生活中的速度。6.猎豹 (图片)追捕猎物时的速度是120千米时。火车(图片)全速行驶的速度高达2千米分。长征三号甲火箭(真实图片)的速度是8千米秒。7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8. 总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式。 交流解惑9.怎样求时间?(路程速度=时间) 怎样求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巩固提升10练习八第8、9题 。课堂小结11. 你有收获吗 ?板书设计:课后作业:1. 用统一符号表示下列速度(1)天蛾是一种昆虫,它飞行的速度每小时可达53千米,可以写作。(2)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叫尖尾雨燕,它的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千米,可以写作。2. 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第六课时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学习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学习难点: 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导入1师:1只青蛙 生:4条腿。 师:2只青蛙 生:8条腿。 师:( )只青蛙 生:( )条腿。 合作探究2. 那么在游戏中藏着什么数学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刚才同学们是怎么算出2只青蛙8条腿的?谁能列式?(41=4,42=8,43=12。)3.等号左边的两个数叫什么?等号右边的数又叫什么?(因数、因数 积)4.62= 204= 620= 104= 6200= 54=5.通过观察算式找出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会乘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除以几,积也除以几。6. 学生举例子,验证规律。 交流解惑7. 尝试练习:(1)在4520中,如果4不变,5乘 2倍,那么积也( )。(2)在6848中,如果8不变,6除以 3倍,那么积也( )。 巩固提升8.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做一做: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1650= 3250= 825=课堂小结9.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课堂作业:练习九第3题第七课时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乘法估算 课型:计算课学习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重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学习难点: 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导入1学校将要组织同学们去秋游。你想去吗?在秋游前,学校安排老师去买一些饮料和水果。(出示图片)合作探究2. 教学例5。师:这次秋游,我们将要乘车去游乐场玩(出示课本60页主题图)3. 学生自主探究估算方法。4.(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并作指导。 (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5.学生可能的回答有: 方法一:49 104 5000(元)50 100方法二:49 104 5500(元)50 110方法三:49 104 5250(元)(此种情况较少出现)50 105 交流解惑6.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切合本题题意?为什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巩固提升7.完成书中部分题。课堂小结8.请大家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课堂作业:1.旋转秋千一次可以乘坐48名游客(满坐),上午运行19次,上午玩旋转秋千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人?2.玩超速风车每人每次需要18元,四年级104名学生,需要准备多少钱买票?第八课时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型:练习课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3感受数学计算的乐趣。学习重点: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学习难点: 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导入1163 =48 8003 =2400 1630 =480 80030 =24000合作探究2. 1603=480 16030=48003. 1452= 4512=4.独立完成练习中的3题,5题。5. 13412 25116 24123 217426.分析各组的汇报结果,纠正汇报中的错误。(掌握正确的方法)7.完成练习中其他类型。(巩固本单元所有知识点)8.进行练习。 巩固提升9完成书中部分题。课堂小结10.有没有掌握的不好的地方?板书设计:课堂作业: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九课时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课型:复习课学习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2 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学习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学习难点: 积的变化规律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导入162= 204= 620= 104= 6200= 54=合作探究2. 1650= 3250= 825=3.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41352 2430072004130 243041300 2434013 123004. 大货车在普通公路上以4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4小时可以行( )千米。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大货车的2倍,小轿车用同样的时间可行( )千米。5. 下面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巩固提升6完成书中部分题。课堂小结7. 你的方法好吗?板书设计: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一课时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平行与垂直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 3.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学习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学习难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导入1口算热身:每组算一题其他组作判断。合作探究4. 板书题目:每个班捐145元,我们学校共有12个班,一共捐得多少元钱?5. 你想怎么列式? 14512= (元) 4.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 5.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6.14512= ,你想怎样算? 10. (1)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全校共有12个班,一共捐得多少元钱? 说一说你的想法? (2)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三位数成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交流解惑11. 学生互相说算法。12. 你想提醒大家笔算时要注意那些问题?(学生畅所欲言。)验算。 巩固提升10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小结11.你明白了吗?板书设计:课堂作业:仔细观察上面的各道算式,想一想: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位数或( )位数。 第二课时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3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3. 感受数学计算的乐趣。学习重点: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学习难点: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导入1复习上节的内容,作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做到巩固的作用。合作探究3. 自己做练习8的第6、7题,通过这两题的练习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意义与以前所学的乘法意义相同。3.加强巩固乘法意义的学习和理解。4.对今后乘法应用掌握有良好作用。5.完成第8题和思考题*6.分析各组的汇报结果,得出结论。7.这两题是提高题,不要求所有的同学都能掌握。 交流解惑8. 巩固本节课所学,并作为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手段。巩固提升9完成书中部分题。课堂小结10.教师准备的口算练习。板书设计:课堂作业:1.数学书第49页第6题。2.数学书第49页第7题。第三课时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3 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学习重点: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学习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复习导入1(1)1452= (2)4512=合作探究2. 课件呈现题目: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提问: 该城市离北京有多远?怎样列式?3.估算。你能运用估算知识估一估:该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5. 学生独自尝试笔算。5.分组汇报自学结果。6.分析各组的汇报结果,得出结论。8. 学生小组交流:(1)要先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什么位置?(2)再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什么位置?(3)最后算什么?8.自己按照写数方法完成练习。 交流8. 火眼金睛:先判断对错,再改正。巩固提升9脑筋急转弯:不列式计算,你能很快找到正确答案吗?课堂小结10.如果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两位数,你有办法吗?下课试试看。板书设计:课堂作业:13412 2511624123 21742第四课时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2能用简便的竖式写法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3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学习重点: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学习难点: 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导入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出示:6050 24020 合作探究2. 你能口算吗?你是怎样算的?3. 学生猜一下,我们能不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呢?请看以下例题。4.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5. 分组汇报自学结果。6. 交流“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的算法。7. 交流“普通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算法。8. 自己完成练习。 交流解惑9.出示例题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巩固提升10完成教材练习八第3题。课堂小结11.你会了吗 ?板书设计: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练习八的第2、4题。 第五课时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3 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科技事业的情感。学习重点: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学习难点: 理解速度的含义。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导入1看搭载天宫一号火箭发射实况,让学生感知速度近段时间发生在中国的航天科技大事是什么?合作探究4. 关于速度,你知道些什么?5. 速度的含义,出示图片,介绍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动速度等等。4.速度的统一表示 小组讨论:速度的写法,读法。6. 了解在生活中的速度。6.猎豹 (图片)追捕猎物时的速度是120千米时。火车(图片)全速行驶的速度高达2千米分。长征三号甲火箭(真实图片)的速度是8千米秒。7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8. 总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式。 交流解惑9.怎样求时间?(路程速度=时间) 怎样求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巩固提升10练习八第8、9题 。课堂小结11. 你有收获吗 ?板书设计:课后作业:1. 用统一符号表示下列速度(1)天蛾是一种昆虫,它飞行的速度每小时可达53千米,可以写作。(2)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叫尖尾雨燕,它的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千米,可以写作。2. 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第六课时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 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学习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学习难点: 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导入1师:1只青蛙 生:4条腿。 师:2只青蛙 生:8条腿。 师:( )只青蛙 生:( )条腿。 合作探究3. 那么在游戏中藏着什么数学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刚才同学们是怎么算出2只青蛙8条腿的?谁能列式?(41=4,42=8,43=12。)3.等号左边的两个数叫什么?等号右边的数又叫什么?(因数、因数 积)4.62= 204= 620= 104= 6200= 54=5.通过观察算式找出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会乘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除以几,积也除以几。8. 学生举例子,验证规律。 交流解惑9. 尝试练习:(1)在4520中,如果4不变,5乘 2倍,那么积也( )。(2)在6848中,如果8不变,6除以 3倍,那么积也( )。 巩固提升8.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做一做: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1650= 3250= 825=课堂小结9.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课堂作业:练习九第3题第七课时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乘法估算 课型:计算课学习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重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学习难点: 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导入1学校将要组织同学们去秋游。你想去吗?在秋游前,学校安排老师去买一些饮料和水果。(出示图片)合作探究2. 教学例5。师:这次秋游,我们将要乘车去游乐场玩(出示课本60页主题图)4. 学生自主探究估算方法。4.(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并作指导。 (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5.学生可能的回答有: 方法一:49 104 5000(元)50 100方法二:49 104 5500(元)50 110方法三:49 104 5250(元)(此种情况较少出现)50 105 交流解惑6.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切合本题题意?为什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巩固提升7.完成书中部分题。课堂小结8.请大家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课堂作业:1.旋转秋千一次可以乘坐48名游客(满坐),上午运行19次,上午玩旋转秋千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人?2.玩超速风车每人每次需要18元,四年级104名学生,需要准备多少钱买票?第八课时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型:练习课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3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3感受数学计算的乐趣。学习重点: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学习难点: 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导入1163 =48 8003 =2400 1630 =480 80030 =24000合作探究2. 1603=480 16030=48004. 1452= 4512=4.独立完成练习中的3题,5题。5. 13412 25116 24123 217426.分析各组的汇报结果,纠正汇报中的错误。(掌握正确的方法)7.完成练习中其他类型。(巩固本单元所有知识点)8.进行练习。 巩固提升9完成书中部分题。课堂小结10.有没有掌握的不好的地方?板书设计:课堂作业: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九课时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课型:复习课学习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3 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学习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学习难点: 积的变化规律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导入162= 204= 620= 104= 6200= 54=合作探究2. 1650= 3250= 825=3.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41352 2430072004130 243041300 2434013 123006. 大货车在普通公路上以4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4小时可以行( )千米。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大货车的2倍,小轿车用同样的时间可行( )千米。7. 下面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巩固提升6完成书中部分题。课堂小结7. 你的方法好吗?板书设计:第四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一课时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 3.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学习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学习难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导入1口算热身:每组算一题其他组作判断。合作探究6. 板书题目:每个班捐145元,我们学校共有12个班,一共捐得多少元钱?7. 你想怎么列式? 14512= (元) 4.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 5.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6.14512= ,你想怎样算? 13. (1)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全校共有12个班,一共捐得多少元钱? 说一说你的想法? (2)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三位数成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交流解惑14. 学生互相说算法。15. 你想提醒大家笔算时要注意那些问题?(学生畅所欲言。)验算。 巩固提升10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小结11.你明白了吗?板书设计:课堂作业:仔细观察上面的各道算式,想一想: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位数或( )位数。 第二课时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4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3. 感受数学计算的乐趣。学习重点: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学习难点: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导入1复习上节的内容,作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做到巩固的作用。合作探究4. 自己做练习8的第6、7题,通过这两题的练习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意义与以前所学的乘法意义相同。3.加强巩固乘法意义的学习和理解。4.对今后乘法应用掌握有良好作用。5.完成第8题和思考题*6.分析各组的汇报结果,得出结论。7.这两题是提高题,不要求所有的同学都能掌握。 交流解惑8. 巩固本节课所学,并作为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手段。巩固提升9完成书中部分题。课堂小结10.教师准备的口算练习。板书设计:课堂作业:1.数学书第49页第6题。2.数学书第49页第7题。第三课时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4 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学习重点: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学习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复习导入1(1)1452= (2)4512=合作探究2. 课件呈现题目: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提问: 该城市离北京有多远?怎样列式?3.估算。你能运用估算知识估一估:该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6. 学生独自尝试笔算。5.分组汇报自学结果。6.分析各组的汇报结果,得出结论。9. 学生小组交流:(1)要先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什么位置?(2)再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什么位置?(3)最后算什么?8.自己按照写数方法完成练习。 交流8. 火眼金睛:先判断对错,再改正。巩固提升9脑筋急转弯:不列式计算,你能很快找到正确答案吗?课堂小结10.如果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两位数,你有办法吗?下课试试看。板书设计:课堂作业:13412 2511624123 21742第四课时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2能用简便的竖式写法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3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学习重点: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学习难点: 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导入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出示:6050 24020 合作探究2. 你能口算吗?你是怎样算的?3. 学生猜一下,我们能不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呢?请看以下例题。4.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5. 分组汇报自学结果。6. 交流“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的算法。7. 交流“普通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算法。8. 自己完成练习。 交流解惑9.出示例题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巩固提升10完成教材练习八第3题。课堂小结11.你会了吗 ?板书设计: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练习八的第2、4题。 第五课时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4 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科技事业的情感。学习重点: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学习难点: 理解速度的含义。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导入1看搭载天宫一号火箭发射实况,让学生感知速度近段时间发生在中国的航天科技大事是什么?合作探究6. 关于速度,你知道些什么?7. 速度的含义,出示图片,介绍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动速度等等。4.速度的统一表示 小组讨论:速度的写法,读法。7. 了解在生活中的速度。6.猎豹 (图片)追捕猎物时的速度是120千米时。火车(图片)全速行驶的速度高达2千米分。长征三号甲火箭(真实图片)的速度是8千米秒。7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8. 总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式。 交流解惑9.怎样求时间?(路程速度=时间) 怎样求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巩固提升10练习八第8、9题 。课堂小结11. 你有收获吗 ?板书设计:课后作业:1. 用统一符号表示下列速度(1)天蛾是一种昆虫,它飞行的速度每小时可达53千米,可以写作。(2)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叫尖尾雨燕,它的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千米,可以写作。2. 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第六课时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 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学习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学习难点: 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导入1师:1只青蛙 生:4条腿。 师:2只青蛙 生:8条腿。 师:( )只青蛙 生:( )条腿。 合作探究4. 那么在游戏中藏着什么数学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刚才同学们是怎么算出2只青蛙8条腿的?谁能列式?(41=4,42=8,43=12。)3.等号左边的两个数叫什么?等号右边的数又叫什么?(因数、因数 积)4.62= 204= 620= 104= 6200= 54=5.通过观察算式找出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会乘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除以几,积也除以几。10. 学生举例子,验证规律。 交流解惑11. 尝试练习:(1)在4520中,如果4不变,5乘 2倍,那么积也( )。(2)在6848中,如果8不变,6除以 3倍,那么积也( )。 巩固提升8.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做一做: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1650= 3250= 825=课堂小结9.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课堂作业:练习九第3题第七课时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乘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岳阳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及答案解析
- 家用空调器维修工成本预算考核试卷及答案
- 期货从业考试期货投资及答案解析
- 起重机械维修工转正考核试卷及答案
-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 第三单元 绿色家园小小歌唱家 绿色的祖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五线谱)(2024)音乐一年级下册
- 锑白炉工设备调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化工造粒工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发酵工程制药工技能巩固考核试卷及答案
- 1.2 俄国的改革 说课稿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 《蔚来汽车的SWOT分析》课件
- 2025-2030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CNAS-CI01:2012 检查机构能力认可准则
- 产品美工面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威海桃威铁路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老年慢性病的中药调理方法
- 虾滑产品知识培训课件
- 旧厂房改造施工安全措施
- 2025-2030全球宠物电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食堂服务礼仪培训
- 书法第一课课件-【知识精研】小学生书法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