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2课《_孟子_三章》同步练习(I)卷.doc_第1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2课《_孟子_三章》同步练习(I)卷.doc_第2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2课《_孟子_三章》同步练习(I)卷.doc_第3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2课《_孟子_三章》同步练习(I)卷.doc_第4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2课《_孟子_三章》同步练习(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2课三章同步练习(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运用 (共11题;共27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纶巾(gun) 隘口(y) 苦心孤诣(y)B . 剽悍(pio) 豢养(hun) 呱呱坠地(g)C . 涸辙(h) 惬意(qi) 弄巧成拙(zhu)D . 滂沱(png) 舷窗(xin) 乳臭未干(xi)2. (2分)依次填入下列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或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侗族人有一个特殊的成人仪式:滚泥巴。5岁时,由母亲牵着去滚泥巴,孩子从田间的这头滚向另一头,_。10岁时,由父亲领着去滚泥巴,_。15岁时,由祖父领着继续滚泥巴,_,以后的路都要自己走下去。侗族孩子明白,在这个世间,母亲可以给我_,父亲可以给我_,祖父可以传授我_,但人生的道路最终靠自己去摸索,生活才是最好的导师。田间的另一头却空无一人,孩子滚到尽头后,要自己走路回家 那头有父亲接着 田间另一头则是祖父 帮助 经验 关爱A . B . C . D . 3. (2分)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 择其善者而从之B . 学而时习之C . 下车引之D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子:相当于您。)B . 委而去之(委:委派。)C . 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增加。)D . 王之蔽甚矣(蔽:隐藏。)5. (2分)下列句子中有关通假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B . 衡于虑(“衡”通“恒”,经常)C . 日光下澈(“澈”同“彻”)D . 门人然烛来(“然”通“燃”,点燃)6. (2分)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A . “舜发于畎田之间”, 发,是“起”的意思。B . “管夷吾举于士”, 士,是狱官的意思。C . “百里奚举于市” 市,是指市场。D . “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是永远的意思,过,是犯错误。7. (2分)对世外桃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空想,毫无积极意义可言。B . 这是针对现实的一种追求,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C . 这是空想,但寄托了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愿望。D . 它的出现反映当时社会黑暗,战乱频繁。8. (2分)选出下列标点符号用错的一项( ) A . 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B .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C . 看外面的天,有点阴,我忽想,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D . “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9. (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字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B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 . 学而时习之。D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10. (2分)下列几句话,说得比较得体的一项是( ) A . 舞会还没有结束,怎么不该走的都走了?剩下的朋友请别着急,玩个开心。B . 小张,真没有想到还能见到你,你出的那场车祸至今都还让我心惊肉跳,你真是福大命大。C . 老人家,你看上去快有七十岁了吧,你要好好保重身体,在你这个年龄,随时都可能有什么不测。D . 我很想参加你的活动,但今晚我另有感兴趣的事,太抱歉了。11. (7分)凡尔纳是_国的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认为为“_”。二、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34分)12. (12分)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乙】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故患有所不辟也_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_蹴尔而与之_乡为身死而不受_(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3)语段(一)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好处? (4)语段(二)的故事印证了语段(一)的什么观点?曾子和孟子都坚持怎样的做法? 13. (1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阮裕焚车阮光禄在剡 , 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阮(ru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剡(shn):地名,在浙江嵊县。何为:干什么。(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意欲借而不敢言_借者无不皆给_阮后闻之_遂焚之_(2)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 14. (1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本文作者为_(人名),他是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而后作 作:_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_(3)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B . 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C . 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D . 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 8 页 共 8 页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