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解剖及生理听功能前庭功能检查-PPT文档.ppt_第1页
耳解剖及生理听功能前庭功能检查-PPT文档.ppt_第2页
耳解剖及生理听功能前庭功能检查-PPT文档.ppt_第3页
耳解剖及生理听功能前庭功能检查-PPT文档.ppt_第4页
耳解剖及生理听功能前庭功能检查-PPT文档.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听觉系统的组成 1 外耳2 中耳3 内耳4 听觉中枢神经系统 颞骨 颞骨 temporalbone 位于颅骨两侧 镶嵌在顶骨 蝶骨 颧骨和枕骨之间 参与构成颅中窝和颅后窝的侧壁和底壁 外耳道骨部 中耳 内耳和内耳道包含其中 在颅两侧 一 颞骨temporalbone 右颞骨外侧面颅骨右侧面 右颞骨内侧面 右颞骨外侧面 分为五部 鳞部squamousportion鼓部tympanicportion乳突部mastoidportion岩部petrousportion茎突Styloidprocess 颞骨由鳞部 鼓部 乳突部 岩部和茎突五部分组成翼点蝶骨大翼 顶骨 额骨及颞鳞部结合处 深面有脑膜中动脉额支经过 鳞部 鳞部 squamouspartion 位于颞部前上部 分内外两面 外面有颞肌附着 内有颞中动脉沟顶切迹颞骨鳞部上缘后方与乳突部上缘相接处颞线 temporalline 颧突间向后延伸至顶切迹 形成一条略微隆起的弧线 鼓部 鼓部 tympanicportion 又称鼓骨 呈 U 型骨板 构成骨性外耳道的前壁 下壁及部分后壁鼓沟 tympanicsulus 为鼓部内端小沟槽 鼓膜边缘的纤维软骨环嵌于沟内 形成鼓膜紧张部 上部切口称鼓切迹 Rivinus切迹 鼓膜直接附于颞骨鳞部 形成鼓膜松弛部 乳突部 乳突部 mastoidportion 位于颞骨的后下部 外观呈锥形 外面粗糙 为耳后肌 枕肌 胸锁乳突肌 头肌和头最长肌附着处乳突孔 mastoidforamen 乳突部后缘中点处骨孔 乳突导血管通过此孔使耳后静脉或枕静脉与乙状窦相通茎乳孔 stylomastoidforamen 是面神经出颞骨的孔道 婴儿时期乳突尚未发育 茎乳孔位置甚浅 施耳后切口时 不宜过于向下延伸 以免损伤面神经 外耳道上棘 suprameatalspine 又名Henle棘为骨性外耳道口后上方有一小棘状突起外耳道上三角 suprameataltriangle 又名筛区乳突部内面有乙状沟 乙状窦位于其中乳突内有含气空腔 称乳突气房 根据发育程度 分为四种类型 气化型 硬化型 板障型 混合型 岩部 岩部 petrousportion 又称岩锥 petrouspyramid 形似三棱锥体 位于颅底 嵌于蝶骨和枕骨之间 有1底1尖3面和3缘 内藏听觉和平衡器官 岩部基底朝外 岩尖朝向前 内 略向上 与蝶骨大翼和枕骨基底共同围成破裂孔 因此距鼻咽部的咽隐窝约1cm 岩尖前下方有颈动脉管内口 岩部前面构成颅中窝后部 由内向外重要标志 三叉神经压迹 半月神经节 岩浅大神经沟 岩浅小神经沟 弓状隆起 上半规管位于其下方 岩部后面构成颅中窝的前界 有岩上窦 岩下窦和乙状窦 中点偏内 内耳门 后外约1cm有前庭导水管外口 岩部下面粗糙不平 构成颅底的一部分 最前方有腭帆提肌附丽 其后有颈动脉管外口 后外有颈静脉窝 jugularfossa 内耳道 internalacousticmeatus 位于岩部内的骨性管道 有面神经 听神经 中间神经及迷路动静脉通过 平均长约10mm 垂直径平均5 9mm 与岩部长轴几成直角 其外端以一垂直而有筛状小孔的骨板所封闭 即为内耳道底 茎突 茎突 styloidprocess 位于颞骨鼓膜的后下部 平均长约2 5cm 0 2 5 2cm 超过3cm可认为是茎突过长 外耳 包括耳廓及外耳道耳廓 auricle 耳廓借韧带 肌肉 软骨和皮肤附于头颅侧面 分前面和后面耳轮 helix 耳廓边缘卷曲对耳轮 antihelix 耳轮前方有一与其约相平行的弧形隆起 耳屏 antitragus 外耳道口前方的突起 耳垂 lobule 对耳屏下方 无软骨的部分耳前切迹 intertragicnotch 耳屏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因此处无软骨连接 故在其间作切口可直达外耳道和乳突的骨膜 而不伤及软骨 耳廓除耳垂为脂肪与结绨组织构成而无软骨外 其余均为弹性纤维软骨组织 外覆软骨膜和皮肤 外耳道 externalacousticmeatus 起自耳甲腔底 向内止于鼓膜 长2 5 3 5cm 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 软骨部约占其外1 3 骨部约占其内2 3 两处狭窄一为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 另一为骨部距鼓膜约0 5cm处 后者称外耳道峡 isthmus 岁以下的婴儿外耳道几乎为软骨组成 外耳解剖 在头部两侧 向外突 耳廓 外耳道 长度2 5 3 5cm软骨部 外1 3 骨部 内2 3 耳廓表面标志 耳廓软骨前外面观 外耳的神经 下颌神经的耳颞支 分布于外耳道前壁迷走神经的耳支 分布于外耳道后壁来自颈从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 以及来自面神经和舌咽神经的分支 外耳的血管 1 颞浅动脉耳廓的前面2 耳后动脉耳廓的后面3 上颌动脉外耳道 中耳 中耳 middleear 包括鼓室 咽鼓管 鼓窦及乳突4部分 四部分 鼓室 鼓窦 乳突 中耳组成 咽鼓管 与听觉功能关系最直接的是鼓室 鼓室 鼓室 tympaniccavity 是位于鼓膜和内耳外侧壁之间颞骨内最大的含气腔 由颞骨岩部 鳞部 鼓部及鼓膜所围成1 上鼓室 epitympanum 2 中鼓室 mesotympanum 3 下鼓室 hypotympanum 鼓室上下径 15mm 前后径 13mm 内外径 上鼓室为6mm 下鼓室为4mm 中鼓室最窄 在脐部仅为2mm 鼓室容积1 2ml后鼓室 posteriortympanum 鼓膜紧张部后缘以后的部分 为现代耳外科手术的重要部位之一 分三部 下鼓室内外径4mm 中鼓室内外径2mm 上鼓室内外径6mm 鼓室冠状剖面图 鼓室 上下径15mm前后径13mm容积1 2ml 鼓室六壁 外侧壁由骨部和膜部组成 鼓膜 tympanicmembrane 介于鼓室与外耳道之间的半透明膜 前下方向内倾斜 分为紧张部及松弛部鼓膜分为三层 上皮层 固有层 粘膜层 鼓室六壁 鼓膜张肌附着处 上 颈内动脉 半管 鼓口 下 前 后 内 外 鼓膜形态及外面标志 外壁 鼓膜感受 增强和传导声压 鼓膜四个象限纤维软骨环 形态圆椭圆大小高9mm宽8mm厚度0 1mm三层标志 光锥 临床上常将鼓膜分成4个象限鼓膜的血液供应外层 上皮层 上颌动脉耳深支内层 粘膜层 上颌动脉鼓前支 耳后动脉的茎乳支鼓膜发炎时 充血始于松弛部 然后蔓延至锤骨柄及鼓膜其他部分鼓膜的神经 外侧 迷走神经耳支 后半部 三叉神经的耳颞神经 前半部 内侧舌咽神经的鼓室支 内侧壁鼓岬 promontory 前庭窗 verstibularwindow 又名卵圆窗蜗窗 cochlearwindow 又名圆窗面神经管凸外半规管凸匙突 cochleariformprocess 外半规管凸 前庭窗3 2mm2 鼓岬 蜗窗2mm2 面神经管垂直段 内壁 内耳外壁 面神经管凸 水平段 匙突 前壁即颈动脉壁后壁又名乳突壁 mastoidwall 相当于鼓膜后缘以后的鼓室腔称为后鼓室 内有鼓室窦 tympanicsinus 和面神经隐窝 facialrecess 上壁即鼓室天盖 tegmentymani 下壁颈静脉壁 jugularwall 颈内动脉管 前壁 咽鼓管鼓口 鼓膜张肌半管口 内侧 面N管垂直段 下 锥隆起 外半规管凸 上 鼓窦入口 后壁 乳突壁 面神经锥段 砧骨窝 外半规管凸 内侧 面N管垂直段 面神经锥段 颈内动脉管 鼓窦盖 鼓室盖 下壁 颈静脉球 上壁 鼓室盖 2 颅中窝 岩鳞裂 鼓窦盖 鼓室内容 1 听骨2 听骨韧带3 鼓室肌肉 鼓膜张肌 镫骨肌 鼓室内容物 听骨链 三个听骨 人体最小的一组小骨 将鼓膜感受到的声波传入内耳 听骨韧带 固定听骨 锤骨长8 9mm 砧骨 镫骨高3 4mm 长5mm 长7mm 鼓室内容物 鼓膜张肌 牵拉锤骨柄向内 增加鼓膜张力 以免鼓膜震破或伤及内耳 鼓室内容物 镫骨肌 牵拉镫骨头向后 足板前缘向外跷起 以减少内耳压力 鼓窦 鼓窦入口 乳突气房 上鼓室 鼓窦盖 乳突最大气房 通上鼓室 鼓窦 气化型 板障型 硬化型 分型 气化型 板障型 硬化型 混合型 气化过程始于鼓窦 2 6岁完成 Pneumatictype Diploetictype Sclerotictype 乳突 鼓室的血管与神经鼓室血管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上颌动脉 耳后动脉及脑膜中动脉等鼓室的神经 鼓室丛 tympanicplexus 由舌咽神经的鼓室支和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丛上 下颈鼓支组成 鼓索神经 Arnold神经 Hunt 1915 认为与带状疱疹病毒有关 咽鼓管 外1 3骨部 内2 3软骨部 骨与软骨部交界处最窄称为峡 腭帆张肌 腭帆提肌 咽鼓管咽肌 起于其软骨部或结缔组织膜部 前二肌止二软腭 后者止于咽后壁小儿咽鼓管接近水平 与水平夹角不超过10 而成人为30 40 且管腔短 且内径宽 小儿咽部感染为经此传入鼓室 软骨部 内2 3 闭合状态 峡部长2mm内径1mm 骨部 外1 3 开放状态 鼓口 峡部 咽口 软骨部 骨部 鼓室和鼻咽部的通道 长35 鼓口比咽口高20 25 咽鼓管 中耳通气系统 内耳 内耳又称迷路 深藏在颞骨岩部中 外层骨质为骨迷路 其内有随骨迷路分布的膜管或膜囊 名膜迷路 骨迷路与膜迷路间充满外淋巴液 膜迷路含内淋巴液 两者互不相通 骨迷路分耳蜗 前庭 半规管三个部 含听觉和前庭器官 与听觉相关主要是耳蜗 内耳 骨迷路由致密骨质构成 包括前庭 vestibular 骨半规管 osseoussemicircularcanals 和耳蜗 cochlea 前庭不规则椭圆形腔 容纳椭圆囊和球囊 前庭嵴 vestibularcrest 前庭腔内从前上至后下的斜形骨嵴 前方为前庭隐窝 sphericalresess 容纳球囊 后方为椭圆囊隐窝 ellipticalrecess 容纳椭圆囊 椭圆囊隐窝下方有前庭导水管内口 二 骨半规管每侧有3个半规管 互成直角 分别称为外 水平 上和后半规管 每个半规管的两端均开口于前庭 其一端膨大为壶腹 ampulla 上后半规管单脚连成总脚 耳蜗主要由中间的蜗轴 modiolus 和周围的骨蜗管 osseouscochlearduct 组成 蜗顶向前外方 靠近咽鼓管鼓室口 骨蜗管内有三个管腔 即前庭阶 scalavestibular 膜蜗管 中阶 scalamedia 和鼓阶 scalatympani 蜗孔 helicotrema 由螺旋板钩 蜗轴板和膜蜗管顶盲端共同围成 前庭阶和鼓阶的外淋巴在此交通 耳蜗 耳蜗为蜗牛状结构 盘绕约2 5周 将其展直 骨管长约35mm 从蜗底到蜗尖的高度约5mm 由两个膜 前庭膜 基底膜 分隔为三部分 前庭阶中阶 蜗管 鼓阶 膜迷路由膜管和膜囊组成 包括椭圆囊 球囊 膜半规管及膜蜗管 其内充满内淋巴 包含平衡和听觉的主要结构 位觉斑 壶腹嵴 螺旋器 Corti器 椭圆囊附于椭圆囊隐窝 囊底及前壁有椭圆囊斑 maculautriculi 亦名位觉斑 maculaestaticae 后壁有5孔 与三个半规管相通 球囊附于球囊隐窝 内前壁有球囊斑 亦名位觉斑 位觉斑由支柱细胞和毛细胞组成 上覆胶质膜 称为耳石膜 otolithmembrane 膜半规管附于骨半规管外侧壁 借与孔与椭圆囊相通 在骨壶腹的部位有膜膨大 membranaceousapmulla 内有壶腹嵴 cristaampullaris 亦由支柱细胞和毛细胞组成 插入终顶 cupulaterminalis 或嵴帽 膜蜗管膜蜗管横切面呈三角形 上为前庭膜 vestibularmembrone 外为螺旋韧带 spiralligament 下为骨螺旋板骨膜增厚形成的螺旋缘和基底膜 basilarmembrane 组成 Corti器位于基底膜上 由内 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盖膜等组成 HairCells 内耳的血管 迷路主要由迷路动脉 labyrinthineartery 来自椎 基底动脉的小脑前下动脉 迷路动脉分为两支 即前庭前动脉和耳蜗总动脉 骨迷路 面神经迷路段 三个骨半规管共五孔与前庭相通 右侧骨迷路剖示图 osseouslabyrinth 椭园囊utricle 椭园囊斑maculautriculi球囊saccule 球囊斑maculasacculi膜半规管 囊斑 位觉斑maculaestaticae 切面示意图 膜囊断面示意图 前庭感受器vestibularreceptor membranoussemicircularcanals 囊腔 囊斑 壶腹嵴cristaampullaris 半规管断面示意图 壶腹嵴切面示意图 终顶 纤毛 毛细胞 支柱细胞 膜半规管membranoussemicircularcanals 壶腹嵴cristaampullaris 膜半规管占骨半规管腔隙的1 4 Corti器 蜗神经 蜗神经的传导通路 上颞横回 2 蜗神经cochlearnerve传导径路 30000根神经纤维 前庭器 前庭神经 小脑 前庭N核 广泛的神经联系和反射 生理和病理意义 脊N眼N植物N小脑大脑颞叶 前庭神经的传导通路 3 前庭神经vestibularnerve的中枢联系 20000根神经纤维 面神经的应用解剖 面神经 facialnerve 是人体中穿过骨管最长的脑神经 含运动和感觉纤维 面神经全程分为8段 运动神经核上段 supranuclearsegment 面神经中枢 面神经核运动神经核段 nuclearsegment 小脑脑桥角段 cerebellopontinesegment 桥脑下缘 内耳门内耳道段 internalauditorycanalsegment 内耳门 内耳道底 长约10mm 迷路段 labyrinthinesegment 内耳道底 膝神经节 长约2 25 3mm鼓室段 tympanicsegment 膝神经节 锥隆起平面 长约11mm乳突段 mastoidsegment 长约16mm颞骨外段 extratemporalsegement 分为颞面干和颈面干 后又分为5支 面部表情肌 面神经分支 岩浅大神经 nervipetrosismajor 泪腺 鼻腔腺体 镫骨肌神经 nervistapedius 鼓索神经 chordatympaninerve 舌前2 3味觉 舌下腺及颌下腺分泌 听觉生理学 1 声音传导 声音传入内耳的空气传导过程 空气传导airconduction 骨传导boneconduction 耳的生理功能 听觉acouesthesia平衡觉equilibrium 一 听觉生理auditoryfunction 听神经及其传导径路 听神经 acousticnerve 于延髓和脑桥之间离开脑干 偕同面神经进入内耳道后分为前后两支 前为蜗神经各为前庭神经 蜗神经传导径路螺旋神经节形成蜗神经 耳蜗核 cochlearnucleus 上橄榄复合体 外侧丘系 下丘 inferiorcollicalus 内侧膝状体 medialgeniculatebody 经内囊 听觉皮层 声音的空气传导airconduction途径示意图 非声学功能 1 保护中耳 内耳2 耳道表面上皮由鼓膜向耳道口 以移行的方式达到自洁的目的 耵聍分泌有助其排出声学功能 1 收集声波 有采音作用2 声压增益 对语言区频率声音有放大作用3 声源定位 外耳的生理功能 3 中耳功能 主要是增强声压boostupsoundpressure 弥补声波从空气传入内耳淋巴时的能量损失 声能由空气 水 反射损失99 9 声波 内耳淋巴声阻抗 能量 30dB 增强声压功能由鼓膜和听骨链完成 2 外耳功能 收集声波collectsoundwave对3800Hz增压15dB 2000 5000Hz增压10dB保护耳深部结构免受损伤 鼓膜有效振动面积仅2 3即55 2镫骨底板面积3 2 2 55mm2 3 2mm2 17鼓膜喇叭状弧度的杠杆作用 增1倍 杠杆作用 锤骨柄 砧骨长突 1 3 1 听骨链 增强声压1 3倍 boostupsoundpressure 17 1 3 22 倍 27dB 鼓膜 增强声压17倍 中耳增压作用 鼓膜增压效应示意图 听骨链增压效应示意图 鼓室肌 镫骨肌 声音 70 90dB收缩 保护耳蜗 鼓膜张肌 圆窗 2mm2 protectcochlea amortizationofsoundpressure 缓冲声压 鼓室肌内面观 咽鼓管的生理作用 保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引流中耳分泌物防止逆行性感染阻声和消声 淋巴液 耳蜗传音功能示意图 4 耳蜗功能 传音和感音 传音soundtransmission 淋巴液 基底膜 感音 盖膜 网状板 螺旋板缘 剪切 静止 编码 Corti器精细的频率分析 双向换能 耳声发射来自外毛细胞释能活动 增强基底膜反应 提高频率分辨率和听敏度 Corti器 基底膜与盖膜的剪切运动刺激纤毛 毛细胞兴奋一机械能变电能 神经冲动 sound perceiving coding 基底膜 骨螺旋板 毛细胞 基底膜蜗底部窄 0 04mm 而较硬 蜗顶部宽 0 5mm 而较软 高频最大振幅在蜗底 低频最大振幅在蜗顶 蜗底感受高频 蜗顶感受低频 FrequencyspecificHighpitches baseofcochleaLowpitches apexofcochlea 1 半规管壶腹嵴 感受正负角加速度 旋转刺激 angularacceleration 2 球囊斑 额状面 感受静平衡和直线加速度 staticequilibriumandLinearacceleration 椭园囊斑 矢状面 二 前庭功能 vestibularfunction 维持体位平衡三系统 前庭视觉本体觉maintainposturebalance前庭最重要 听功能检查法 主观测听法 音叉试验纯音听力测听纯音阈上功能测试 客观测听法 声导抗检测法耳声发射检测法听觉诱发电位检测法 音叉试验 Rinne试验 比较受试耳气导和骨导的长短Weber试验 比较受试者两耳的骨导听力Schwabach试验 比较受试耳与正常人的骨导听力 纯音听阈测试 发生频率 125 8000HZ的纯音 250以下为低频段 500 2K为中频 语频段 4K以上为高频段 听力学单位 dB SPL HL SL听阈 是足以引起某耳听觉的最小声强值 纯音听阈测试 意义 有无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的性质和程度纯音听力图 各频率的气导听力损失 骨导损失 气骨导之间的关系听力损失程度 轻 中 中重 重 极重 TheAudiogram DeterminingaConductiveHearingLoss DeterminingaSensorineuralHearingLoss DeterminingaMixedHearingLoss 声导抗检测法acousticimmittan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