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教材分析 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学生在认识厘米和米的前提下,学习测量长度方法,从而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把握,在此基础上认识线段。线段的认识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本单元学习内容主要包含:测量长度;综合实践-小小测量员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本单元在编排中体现了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观念。三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体会cm,m的含义,建立1cm,1m的实际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要测量的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cm和m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新| 课 |标 |第 |一| 网重点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体会cm,m的含义,建立1cm,1m的实际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要测量的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难点1.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cm和m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2.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建议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编排特点,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感受统一单位的必要性。2.结合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和米。3.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分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5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课时 1.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1课时 2.认识分米 1课时 3.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2课时 4.综合与实践-小小测量员 1课时 总计 5课时 五、测量长度 第1课时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u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53页的内容,第53页课堂活动第1,2题。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u 教学提示新| 课 |标 |第 |一| 网1.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情感教育)2. 加强观察和操作活动。根据学习需要,突出观察和操作需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厘米、分泌、米的含义,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激发参与操作动机、人人动起来,体验学习的愉悦,把观察操作和思考探索结合。3. 重视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与人合作的意识和人际交流的能力。u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过程与方法: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积累测量经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u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u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u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裁缝”的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听。小裁缝遇到了什么问题?认真想一想,你能帮助他吗?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有一天,裁缝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要做一件衣服,小裁缝热情地接待了客人。紧接着,裁缝师傅认真的量出了衣服的长是3拃,小裁缝也认真的在布料上拃了3拃,裁出了衣服,并缝制好了。过了几天,客人来取衣服了,穿在身上一试,新衣服太小了。这时师傅走过来,用手量了一下,生气地对小裁缝说:“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小裁缝心里想:“我明明量的是3拃,怎么变成了2拃?这是怎么回事?”)2.教师:同学们,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1)学生独立思考(2)指名回答:师傅用自己的大手量的衣服是3拃,小师傅是用自己的小手量的3拃,不一样大.(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同时课件出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的一拃图片。【设计意图:以小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统一长度单位初步做了铺垫,同时,也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二、探究新知1.教师:小朋友们,课桌是和你们天天相伴的好朋友,你想知道它多长吗?你能借助身边的工具或物体去比一比吗?谁来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做工具呢?(1)学生独立思考(2)指名回答:用直尺去比;用手去比;用书去比;用铅笔去比.(3)集体订正2.教师:现在请用你选的工具去比一比。(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小组内交流(3)指名汇报:我用铅笔去比的,有3枝铅笔长;我用手去比的,有5拃长;我用尺子比的,有55厘米长3.教师:为什么同样长的桌子,量出的结果却不同呢?(1)学生独立思考新| 课 |标 |第 |一| 网(2)指名回答:因为用的工具不一样。4.教师:对,因为大家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结果的单位也不同。为了让我们测量出来的结果一致,我们需要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来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教师板书课题: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生活导入学生的学习活动,由测量结果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找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量课桌这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认识直尺和厘米1.教师:平时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啊?(1)指名回答:直尺(2)教师板书:测量工具:直尺),并课件出示直尺图。2.教师:请拿出你们的直尺,仔细观察你手中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 (1)学生独立观察(2)指名回答:有数字,最前面的数是0,然后依次是1、2、3.;有长长短短的线,这些线在有数字的地方就长一些;还有字母cm.3.教师: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叫做刻度线。直尺上最前面的数0所对的这条刻度线叫做0刻度,0刻度是直尺上刻度的起点。(课件闪动0刻度线,显示“0刻度线”几个字)。这里的字母cm,表示的是厘米。教师板书:长度单位:厘米 cm【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对直尺的充分观察中自主认识直尺,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4.教师:1cm到底有多长呢?谁能说一说。(1)小组内交流(2)指名汇报:01之间、23之间、34之间.(课件演示:闪动0刻度线和1所对的长刻度线,再闪动01间的1厘米长的线段。)(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做重点小结:直尺上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5.教师:让我们一起来比一比1cm有多长,伸出右手,把大拇指和食指放在一起,慢慢的张开,张开到两个手指间的长度大约是1cm,然后用直尺来验证一下,你比得准吗?(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同桌互相验证X |k | B| 1 . c|O |m(3)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cm的长度6.教师: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或物体上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大约是1cm?(1)学生活动(2)小组内交流(3)指名汇报:学具盒里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田字格德宽是1厘米;橡皮擦厚大约1厘米;很短的粉笔头大约长1厘米;一颗花生米长大约是1厘米.7.教师:其实我们的手上也可以找到1cm。用左手的手指的宽去和直尺上的1cm比,找找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cm长? 举给大家看看。【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结合想象引导学生自主建立1厘米的概念,并通过列举生活中的1厘米长的物体,有利于学生加深对1厘米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8.教师:我们知道了1cm有多长。这一段长多少厘米呢?你怎么看出来的?(课件演示:闪动0-2之间2厘米长的线段)(1)学生观察(2)指名回答:2厘米长,因为0-1之间长1厘米,1-2之间长1厘米,和起来就是2厘米;0-2之间有2个大格所以是2厘米。(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作重点强调:中间有几格就是几厘米9.教师:这一段长几厘米?你怎么知道的?(课件演示:闪动3-5之间2厘米长的线段)(1)学生观察新| 课 |标 |第 |一| 网(2)指名回答:2厘米。因为3到5之间有2个大格;我是用5减3算出2来的.(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作重点强调:读物体的长度时,从0开始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或者看物体的一端到另一端,中间有几个格就是几厘米,也可以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设计意图:学生从尺子上找1厘米、几厘米的具体长度,以及用手比划2厘米的长度,使学生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为下面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X |k | B| 1 . c|O |m10.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题单,看看这根小棒,估计一下,它有多长?你是怎样估测的?(1) 学生独立估测(2) 指名回答:小棒大约长5厘米,我是用手指比划的;小棒大约长6厘米,我是用橡皮的宽量的.11. 教师:如果用直尺来验证我们的估测结果对不对,应该怎样使用直尺?(1) 学生独立思考测量方法(2) 小组内交流(3) 指名汇报:左端对齐0刻度,看右端对着哪个数字,小棒就长几厘米;左端对齐尺子左端,看右端对着哪个数字,小棒就长几厘米;左端对齐1,右端对着数字几,就用数字几减去1,就是小棒的长度.(4)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作重点强调:最好的方法是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也就是几个1厘米。课件同时演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5) 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6) 小组内交流(7) 指名汇报:5厘米。(8) 集体订正。【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体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方法,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3、 巩固新知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52页例2。 让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并说一说测量的方法。2. 测量课桌面的宽度。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小组内交流,互相纠正。3. 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学生独立进行测量,小组内交流,互相纠正。4、 达标反馈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一支铅笔的长大约是20cm。 ( )(2) 家里门的高度大约是2cm。 ( )(3) 爸爸的身高大约是170cm。 ( )(4) 黑板宽约3cm。 ( )2. 算一算。(1)12厘米-8厘米=( )厘米(2)27厘米+5厘米=( )厘米新| 课 |标 |第 |一| 网(3)46厘米-20厘米=( )厘米3.看图填空。 比 短( )厘米。比 长( )厘米。和共长( )厘米。4估一估、量一量。估测( )厘米 实际( )厘米答案:第一题:第二题:4 32 26第三题:7 5 2 2 12第四题:略 10【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测量物体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当物体的左端不是对准0刻度时应该怎样计算物体的长度。】5、 课堂小结1.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 学生各抒己见http:/ww w.xkb1 .com(2) 指名汇报:今天我认识了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我学会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3)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作小结:今天我们测量的这些物体的长度,你感觉在生活中属于长还是短?一般情况下,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直尺做工具,用厘米作单位。6、 布置作业 回家找5个不同的物体,先估测出它们的长度,然后用直尺测量出具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明天上课交流。七、板书设计: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测量工具:直尺 单 位:cm 厘米 0刻度8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较短或者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学生学习厘米这个概念的时候并不困难,但是要加强他们的感性认识,教学中要让他们自己多比划1厘米时多长,找出生活中1厘米的物体,在判断一个物体 是几厘米的时候,如果图示是从“0”刻度开始的,学生能够准确判断,但如果不是从0刻度线开始的,就会产生比较多的错误;第一个错误是直接写右边对准的刻度线,第二个错误是多数了1厘米,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几厘米的含义,是要从“0”刻度线开始到几厘米的长度,0是物体起始点,学生也没有透彻理解1厘米的含义,是从一条长刻度线到相邻的一条长刻度线之间的一段,而不是数刻度线,教学中要加强对比相练习。九、教学资料包:教学精彩片段教师:小朋友们,课桌是和你们天天相伴的好朋友,你想知道它有多长吗?你能借助身边的工具或物体去比一比吗?谁来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做工具呢?学生1:我想用直尺去比。学生2:我想用手去比。w W w .x K b 1.c o M学生3:我想用书去比学生4:我想用铅笔去比教师:同学们选出了自己想用的工具,现在就请用你选的工具去比一比课桌有多长吧!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教师:谁来说说你选择的工具是什么?比的结果是多少?学生1:我用铅笔去比的,有3枝铅笔长学生2:我用手去比的,有5拃长还多点。学生3:我用尺子比的,有55厘米长。教师:为什么同样长的桌子,量出的结果却不同呢?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学生1:我们选的工具都不一样。学生2:我们选的工具有的长,有的短。教师:对,因为大家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结果的单位也不同。为了让我们测量出来的结果一致,我们需要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来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资源1、 填空。1、 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2、 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直尺的( )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2、 看一看,填一填。 这只回形针长( )厘米。 这支铅笔长( )厘米。3、 算一算13厘米-8厘米=( )厘米26厘米+7厘米=( )厘米4、 先量出下面每条线段的长度填在右边的括号里,再回答问题。 ( )厘米( )厘米1. 两条一共( )厘米。2. 第二条比第一条长( )厘米。5、 估一估,量一量,填一填。 估计长( )厘米,实际长( )厘米 估计长( )厘米,实际长( )厘米http:/ww w.xkb1 .com答案:第一题:厘米 0第二题:3 7第三题:5 33第四题:4 7 11 3第五题:估测略 ,实际长度;3 4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学生在认识厘米和米的前提下,学习测量长度方法,从而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把握,在此基础上认识线段。线段的认识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2)学情分析长度单位学生是第一次进行接触,这部分内容是教学上比较难的,也是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实际问题。但学生一般都有一把直尺,从自己的尺上可以看出1厘米。(3) 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和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过程与方法: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积累测量经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5)说教法、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为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创设情景。课标强调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在教学初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入主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同时也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与探索的兴趣。2、 动手操作。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七、八岁的儿童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注意力不能持久。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恰当设置操作的过程,加大操作的力度,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人翁的位置。学法:在教学用厘米量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6) 说教学过程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运用观察、操作、讨论等多种方法学习新知,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活泼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因此我安排了以下七个教学环节:1.新课导入2.探究新知3.巩固新知4.达标反馈5.课堂小结6.布置作业7.板书设计8.教学反思下面我详细说一下每一个教学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裁缝”的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听。小裁缝遇到了什么问题?认真想一想,你能帮助他吗?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统一长度单位初步做了铺垫,同时,也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2、 探究新知教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老师:小朋友们,课桌是和你们天天相伴的好朋友,你想知道它多长吗?你能借助身边的工具或物体去比一比吗?谁来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做工具呢?学生经过思考说出可以用不同的工具去比一比后,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比,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产生了认知冲突,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找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量课桌这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认识直尺和厘米部分时,引出直尺。让学生仔细观察手中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基本能够找出直尺上面的有关数学信息,教师重点讲授:长长短短的线叫做刻度线;直尺上最前面的数0所对的这条刻度线叫做0刻度,0刻度是直尺上刻度的起点;字母cm,表示的是厘米。这样的设计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对直尺的充分观察中自主认识直尺,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认识1厘米有多长,教师采取让小组内交流的形式进行的,知道直尺上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比一比1cm有多长,伸出右手,把大拇指和食指放在一起,慢慢的张开,张开到两个手指间的长度大约是1cm,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cm的长度,找生活中哪些物体或物体上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大约是1cm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未进行估测和实际测量打好基础。接下来,让学生认识2厘米、3厘米.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总结出:从0开始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或者看物体的一端到另一端,中间有几个格就是几厘米,也可以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学到这,很顺理成章的就是: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教师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做题单中的测量小棒的长度,要求先估测一下小棒的长度,然后再用直尺测量,通过对比,提高学生对估测的能力。 三、 巩固新知部分,我一共设计了三道题:第一道是教科书第52页例2,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并说一说测量的方法。第二道是测量课桌面的宽度,采取的方式是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小组内交流,互相纠正。第三道是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采取的方式同上。4、 达标反馈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四道题,分别是: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算一算;看图填空;估一估、量一量。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测量物体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当物体的左端不是对准0刻度时应该怎样计算物体的长度。5、 课堂小结部分,我还是抛出一个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一下梳理。六、布置作业部分,教师设计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找5个不同的物体,先估测出它们的长度,然后用直尺测量出具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明天上课交流。七、板书设计: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测量工具:直尺 单 位:cm 厘米 0刻度这样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重点突出,让学生一眼就能看清本节的知识重点,便与学生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较短或者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教学资料链接: 毫米故事,厘米故事 (故事) 有一天我在家,看书发现手边的尺在移动,我揉揉眼睛,看到的是尺子下面有一个一个的小东西在爬着,很小很小,小到比芝麻还小,眼睛看不清楚,我就拿起放大镜才发现,都是一个一个长着触角的小虫子,它们爬的好慢好慢,我就叫它们好好。他们很喜欢在我们旁边玩,饿的时候,我就给他们米吃,所以啊,我给它们改了名字叫好米。特别小,要用放大镜才可以看到。他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就睡在尺上,一个毫米睡一个宝宝。过了不久,有一天,我早起的时候开了电脑学习冰越语文单词软件,突然,从银幕中飞出一个东西,它比毫米大多了,足足有10个毫米那么长。它绕着我们飞了一圈又一圈,结果啊,停在了我旁边的梨子上吃了起来,样子好好看,有透明的翅膀,还有可爱的尾巴。原来是因为我旁边有梨子才会飞来的,我好喜欢它,但它总会飞回去,每次当我把梨子放在电脑前,轻轻叫它梨.梨.它就会飞来了,漂亮的彩色花纹。有一次,它还吃了好米的饭,一吃就一粒,一粒米可是毫米10天吃的。没有想到的是,它喜欢吃梨也喜欢吃米,我就叫它厘米。过了好多个月,厘米就不喜欢回去了,每天和我,和毫米在一起。 东营市垦利县第二实验小学 姜德香 认识分米 u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4页的例3、例4以及课堂活动 第2题。建立1分米的实际长度概念,掌握用分米作单位测量长度的方法。u 教学提示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学生对于分米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因此,教学中,教师直接告知学生1分米=10厘米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想象、估测、小组合作、探究、质疑、互相评价等方式,建立1分米的实际长度观念,学会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达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难点。u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体会分米的含义,建立1分米的实际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等于10厘米。 2.掌握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积累测量经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测量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u 重点、难点重点:建立1分米的实际长度概念。难点:掌握用分米作单位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 学生准备:直尺u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教师:我们前面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谁能说说,你知道了有关厘米的哪些知识?(1)指名回答:我知道1厘米在直尺上就是一个大格的长度;我知道我们的大母手指的宽度约是1厘米;我还知道用直尺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从0开始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或者看物体的一端到另一端,中间有几个格就是几厘米,也可以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2)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2.教师:一般情况下,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直尺做工具,用厘米作单位。比如:我们测量橡皮的长度、测量我们铅笔的长度等等。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课桌的长度时,再选用厘米作单位是不是有些小点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分米。 教师板书课题:认识分米【设计意图:让学生各抒己见自己对厘米的认识,这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有为引出新知做好了铺垫。】2、 探究新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1. 教师:同学们对分米有哪些了解?新- 课- 标-第 -一-网 (1)指名回答(2) 教师给予回答的同学鼓励。2. 教师:分米我们通常用字母“dm”来表示。1分米=10厘米。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长。课件出示直尺。(1) 学生独立操作,在直尺上指出10厘米,感受1分米有多长。(2) 同桌交流(3) 指名展示(4) 集体订正(5) 教师课件展示3. 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分米有多长。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1分米的长度。4. 教师: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1) 学生独立观察(2) 小组内交流(3) 指名汇报:田字格本的宽度大约长1分米;我的衣服上两个纽扣之间大约长1分米;我们的手指尖到手掌心的距离大约是1分米(4)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5.教师:我们知道1分米=10厘米,那么2分米是多少厘米?3分米呢?4分米呢?(1)学生独立思考(2)指名回答:2分米=20厘米,3分米=30厘米,4分米=40厘米(3)集体订正【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介绍以及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比划、想象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表象。】运用合适的单位量长度1. 教师: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还认识了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分米”。下面请同学们看图,这些小朋友也在测量他们的课桌面有多长呢!看了他们测量的过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1) 学生独立思考(2) 小组内交流(3) 指名汇报:课桌面比较长,如果选择厘米作单位很麻烦,所以用分米作单位测量要好的多.(4) 集体订正(5) 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作重点说明:我们知道,测量较短的物体的时候,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较长的物体时,可选择用分米作单位。桌子面就比较长了,所以选择分米作单位比较合适。2. 教师:你们想不想量一量你们自己的课桌面的长和宽和板凳面的长和宽?(1) 同桌合作进行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 小组内交流(3) 指名汇报(4) 集体订正【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看主题图上,不同的两种单位进行的测量的对比,感受到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单位测量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际测量活动,既进一步巩固了测量的方法,又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3、 巩固新知X |k | B| 1 . c|O |m课件出示教科书第56页的第6题1. 教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和填写表格。(1)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 指名汇报,实物投影展示小组填写的表格2.教师:看到表中数量,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1)指名回答:我们小组里我的手臂最长;我发现了同学们手臂的长短都不一样;我发现小明的手臂要比我的手臂长厘米;我还发现个子高的同学手臂通常要长一些,个子不高的同学手臂要短一些。(2)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学们不仅会测量物体的长度,还能发现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可真不错。【设计意图: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机制,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一系列的测量、记录、观察、发现问题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测量方法在生活中的作用,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课件出示第二题: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一条裤子长9dm。 ( )(2) 一扇门高2dm。 ( )(3) 爸爸高20dm。 ( )(4) 一支铅笔长2dm,也就是20cm. ( )1. 教师:谁能判断出对或者错,并说明理由。(1) 指明回答:第一道题是对的;第二道题是错的,2分米只有两个手指间到掌心的长度;第三题是也不对,我们的课桌高约6分米,爸爸的身高相当于4个桌子的高度啦!第四道题是对的。(2)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说明的理由非常充分,看来同学们学习的知识已经很扎实啦!课件出示第三题:天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数学课本的宽是14( ) 一根跳绳长3( )教室黑板的长是4( ) 课桌高7( )教室里的门高是2( ) 妈妈的一个手指长7( )1. 教师:谁能回答这些问题?(1) 指明回答(2) 集体订正。4、 达标反馈第一题:填空1.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直尺来量。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作单位,用字母( )表示;有时也可能用( )作单位,用字母( )表。2.从“0”刻度到刻度“10”是( )厘米,也是( )分米;从刻度尺上的“0”到“20”是( )厘米,也是( )分米。第二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课桌高约6( ) 蜜蜂长约2( ) 床长约20( ) 小明身高约110( )第三题:细心算一算 7dm=( )cm 80cm=( )dm 50cm=( )dm 1dm=( )cm第四题:在里填上、或=。4cm9cm10dm 10cm 40cm8dm1dm99cm58dm 60cm8cm8dm答案:第一题:厘米 cm 分米 dm 10 1 20 2第二题:分米 厘米 分米 厘米第三题:70 8 5 10第四题: 5、 课堂小结1.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新- 课- 标-第 -一-网(1) 学生独立思考(2) 指明回答:我知道,测量较短的物体的时候,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较长的物体时,可选择用分米作单位;我还知道:1分米=10厘米.(3)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做补充: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哪个长度单位,需要同学们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6、 布置作业 回家找5个不同的物体,先估测出它们的长度,然后用直尺测量出具体的长度,既有厘米做单位的,也要有分米做单位的,并记录下来,明天上课交流。七、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 单 位: dm 分米 1分米=10厘米 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 测量较长的物体,用分米作单位 9 教学反思1.重视合作学习,互相促进。教师组织了多次的同桌合作、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学生通过不断地估测、测量。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达到同学之间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想法更完善,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2.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节课通过学生的活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填一填、算一算、说一说等,使每个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去。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与积极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手、眼、脑协调合作,轻松而扎实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3.重视用字母表示长度单位的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因此,为了让学生把长度单位与字母对上号,教师在这方面要求学生平时用字母表示的多。X |k | B| 1 . c|O |m教学资料链接 : 分米的大小 (故事) 有一天,狂风呼啸,风中有闪闪发亮的一个东西,忽隐忽现 有手掌那样的大 ,一会儿飞的老高老高,我看都看不见 不知道那个是什么 我让厘米宝贝,飞上去看看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 厘米宝贝还没有回来 我想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情了,很后悔让厘米宝贝去为我冒险 在我后悔懊恼的时候 眼前突然出现了闪亮的光线 我的眼睛睁不开 我捧着的手,感觉到有东西 低头一看是厘米宝贝 我好开心,很激动 我想,以后在也不让厘米宝贝去冒险了 这时候,强烈的光线突然没有了 手的上面,出现了一个漂亮的,没有翅膀 但会飞 手掌一样大小 它的背上能发出刺眼的亮光 现在,它没有发光 好神奇 我对它说,你可以和我做伙伴吗 它绕着我飞了1圈 好像答应了我,我好开心 我就叫它分儿 从此,分儿会背着厘米宝贝,一起飞到更高更高的天空中飞翔 分米的大小,孩子就有了直观的理解 手掌大小,比厘米大 。 东营市垦利县第二实验小学 姜德香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一) u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例1、例2,第59页的课堂活动 。学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u 教学提示1.加强观察和操作活动。根据学习需要突出观察和操作重点。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米的含义,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激发参与操作动机、人人动起来,体验学习的愉悦,把观察操作与思考探索结合2.重视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与人合作的意识和人际交流能力。u 教学目标新- 课- 标-第 -一-网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2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估测、测量、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u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难点:建立1m的实际长度表象。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软米尺 学生准备:软米尺。 u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分米”,还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你能量出我们的黑板的长度来吗?(1)指两名同学道黑板前用学生尺测量,其他同学仔细观察。(2)测量的学生汇报测量结果。2.教师:经过刚才的测量,有什么感觉?(1)测量的同学回答:很麻烦,需要用学生尺量要很多次才能量完,即使用分米作单位也很不方便。(2)集体订正3.教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1)小组内交流(2)指名回答:可以用长一些的尺子来量;用大一点的单位来量4.教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比分米还要大一些的一个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用米作单位量长度【设计意图:】2、 探究新知认识米尺,建立1米的概念1. 教师:请同学们看,你们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硬的米尺、软米尺、卷尺、折尺、盘尺图片。(1) 指名回答:认识,我们家有软米尺.,我们家有卷尺.(2) 集体订正2. 教师:知道它们为什么叫米尺吗?(1) 指名回答:因为它的长度就是1米(2) 集体订正3.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尺子,认真观察,看一看,比一比,你有哪些发现?(1) 学生独立进行活动(2) 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我发现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我发现1米比1厘米长多了;我发现了1米里面有100厘米,有10个1分米;我还发现米尺上每10厘米处的数字都要大一些;我发现1米大约有我两个手臂伸平那么长(3)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并板书:1米=100厘米 米 m 1米=10分米4. 教师:请小组内每人都把手臂伸平,用米尺量一量,感受一下1米有多长。(1)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5. 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1米的长度。(1)学生精心闭眼感受。6.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都初步感受到1米的实际长度。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1)学生观察和思考(2)小组内交流(3)指名汇报:讲台高大约是1米;教室门的宽大约是1米;我的身高比1米多一点;我睡的床大约1米宽.(4)集体订正。7.教师:同学们都知道了1米有多长了,那么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呢?(1)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2)小组内交流(3)指名汇报: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人的身高;量门;窗的长和宽;量树木的高、楼房的高(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学们说的很正确,量这些比较长(高)的物体或距离,我们通常用米作单位。【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自主发现与米有关的知识。同时,通过让学生找出生活中长度为1米的物体,使学生对米有了直观的认识,感受到“米”这一单位的作用,较好地建立起米的表象。】8.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用厘米和分米作单位量长度,现在我请同学们用米做单位,测量一个你想测量的物体,在测量之前,我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测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1) 学生独立思考(2) 指名回答:米尺的0刻度与黑板的一端对齐;用米尺紧靠黑板边,量一次作上一个记号,下一次从这个记号量起;测完后把每次测的米数加起来就分别得到黑板的长.(3)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学们说的非常好,相信你们一定测量的非常准确。(4)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物体,测量长度,并做好记录。教师巡视,个别指导。(5) 小组回报:我们测量的是黑板,长度大约是4米;我们组测量的是讲台的高度,大约是1米. w W w .X k b 1.c O m(6)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设计意图:测量之前让学生思考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的计划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和速度。】9.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自由选择测量的物体,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物体的长可以用“米”做单位的。三、巩固新知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的第1题1.教师:这道题是小朋友测量身高的,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1)指名回答:左边的小男孩身高是1米15厘米,右边的小男孩身高是1米23厘米。(2)集体订正2.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尺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在测量之前,先请大家想一想,可以怎样测量身高?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1)学生对立思考(2)指名回答:请被测量的同学站直,用卷尺从他的脚后跟到头顶进行测量;请被测量的同学靠墙站直,用一本书平压头顶触到墙作好记号,再用米尺测量墙的这个高度就是同学的身高;测量时被测量的同学要站直,卷尺要拉直,要从尺子的零刻度算起.3.说的非常的好,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进行活动吧!(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指名小组汇报(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的第2题1. 教师:谁能说说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1) 指名回答:量一量一本书有多长,估一估几本书的长时1m。(2) 学生动手测量一本书的长度,并独立思考几本书的长时1m。(3) 指名回答:一本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区车位租赁合同15篇
- 汉字字谜课件
- 汉字基础知识培训方案课件
- T-GRM 114-2025 富油煤原位热解术语
- DB4403-T 369-2023 大型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1我上学啦
- 公路应急储备设备检修方案
- 消防安全培训实施方案
- 建筑工程项目基坑支护与加固方案
- 机电设备安装技术创新应用方案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Starter Unit1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全国托育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HSK标准教程1-第一课lesson1
- 2022新能源光伏电站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实施方案
-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 人教版小学英语3-6年级单词(带音标)
- 酒店消防安全管理制度(2022版)
- 2024环氧磨石地坪施工技术规程
-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全册专项知识点梳理归纳字词、文言文、古诗词
- 2022年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 输配电绝缘子维护与更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