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6 15 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发生的反应如下 CH3CH2CH2CH2OH CH3CH2CH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 c密度 g cm 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11 720 8109微溶 正丁醛75 70 8017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步骤如下 将将 6 0gNa2Cr2O7放入放入 100mL 烧杯中 加烧杯中 加 30mL 水溶解 再缓慢加入水溶解 再缓慢加入 5mL 浓硫酸 将所得溶液浓硫酸 将所得溶液 小心转移至小心转移至 B 中 在中 在 A 中加入中加入 4 0g 正丁醇和几粒沸石 加热 当有蒸汽出现时 开始滴加正丁醇和几粒沸石 加热 当有蒸汽出现时 开始滴加 B 中中 溶液 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溶液 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 90 95 在 在 E 中收集中收集 90 以下的馏分 以下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 分去水层 有机层干燥后蒸馏 收集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 分去水层 有机层干燥后蒸馏 收集 75 77 馏分 产量馏分 产量 2 0g 回答下列问题 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中 能否将 实验中 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 说明理由溶液加到浓硫酸中 说明理由 2 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 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 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3 上述装置图中 上述装置图中 B 仪器的名称是仪器的名称是 D 仪器的名称是仪器的名称是 4 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填正确答案标号 a 润湿润湿b 干燥干燥 c 检漏检漏 d 标定标定 5 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 水在 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 水在 层 填层 填 上上 或或 下下 6 反应温度应保持在 反应温度应保持在 90 95 其原因是 其原因是 7 本实验中 正丁醛的产率为 本实验中 正丁醛的产率为 赏析 以合成正丁醛为载体考察化学实验知识 涉及浓硫酸稀释 沸石作用 仪器名称 分液操作 分层分析 原因分析和产率计算 1 不能将 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 应该将浓硫酸加到 Na2Cr2O7溶液 因为浓硫 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 容易溅出伤人 2 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 应采取的正确方法冷却后补 加 以避免加热时继续反应而降低产率 3 B 仪器是分液漏斗 D 仪器是冷凝管 4 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5 因为正丁醛的密度是 0 8017 g cm 3 比水轻 水层在下层 6 反应温度应保持在 90 95 根据正丁醛的沸点和还原性 主要是为了将正丁醛及 时分离出来 促使反应正向进行 并减少正丁醛进一步氧化 7 按反应关系 正丁醛的理论产量是 4 0g 3 9g 实际产量是 2 0g 产率为 72 74 Na2Cr2O7 H2SO4加热 100 51 3 2 0 3 9 参考答案 1 不能 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 容易溅出伤人 2 防止液体暴沸 冷却后补加 3 分液漏斗 冷凝管 4 c 5 下 6 为了将正丁醛及时分离出来 促使反应正向进行 并减少正丁醛进一步氧化 7 51 28 14 号 在 1 0 L 密闭容器中放入 0 10molA g 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应 A g B g C g H 85 1kJ mol 1 反应时间 t 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 p 的数据见下表 时间 t h0124816202530 总压强 p 100kPa4 915 586 327 318 549 509 529 539 53 回答下列问题 1 欲提高 A 的平衡转化率 应采取的措施为 2 由总压强 P 和起始压强 P0计算反应物 A 的转化率 A 的表达式为 平衡时 A 的转化率为 列式并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 K 3 由总压强 p 和起始压强 p0表示反应体系的总物质的量 n总和反应物 A 的物质的量 n A n总 mol n A mol 下表为反应物 A 浓度与反应时间的数据 计算 a 反应时间 t h04816 C A mol L 1 0 10a0 0260 0065 分析该反应中反应反应物的浓度 c A 变化与时间间隔 t 的规律 得出的结论 是 由此规律推出反应在 12h 时反应物的浓度 c A 为 mol L 1 赏析 考察化学平衡知识 涉及平衡移动 转化率 平衡常数 平衡计算 反应速率 表 格 数据分析 1 根据反应是放热反应特征和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特征 要使 A 的转化率增大 平衡 要正向移动 可以采用升高温度 降低压强的方法 2 反应前气体总物质的量为 0 10mol 令 A 的转化率为 A 改变量为 0 10 A mol 根 据差量法 气体增加 0 10 A mol 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列出关系 A 1 100 A 1 100 94 1 0 10 0 10 0 10 A pO p p po 9 53 4 91 平衡浓度 C C C B 0 1 94 1 0 0941mol L C A 0 1 0 0941 0 0059mol L K 1 5 0 09412 0 0059 3 n 0 1 其中 n A 0 1 0 1 0 1 0 1 2 0 10 n pO p p po p po p po n A 0 1 2 0 051 C A 0 051 1 0 051mol L 7 31 4 91 每间隔 4 小时 A 的浓度为原来的一半 当反应 12 小时时 C A 0 026 2 0 013mol L 参考答案 1 升高温度 降低压强 2 A 1 100 94 1 K 1 5 p po 0 09412 0 0059 3 0 1 0 1 2 p po p po 0 051 每间隔 4 小时 A 的浓度为原来的一半 0 013 37 化学 选修 3 物质结构与性质 15 分 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 A B C D 中 A 和 B 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均只有 1 个 平且 A 和 B 的电子相差为 8 与 B 位于同一周期的 C 和 D 它们价 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 4 和 2 且原子序数 相差为 2 回答下列问题 1 D2 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2 四种元素中第一电离最小的是 电负性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 3 A B 和 D 三种元素组成的一个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 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D 的配位数为 列式计算该晶体的密度 g cm 3 4 A B 和 C3 三种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B3CA6 其中化学键的类型有 该化合物 中存在一个复杂离子 该离子的化学式为 配位体是 参考答案 1 2 K F 3 K2NiF4 6 3 4 39 4 59 2 19 8 6 02 1023 4002 1307 10 18 27 14 分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一种无机矿物质 X 仅含四种元素 的组成和性质 设计并 完成如下实验 另取 10 80gX 在惰性气流中加热至完全分解 得到 6 40g 固体 1 请回答如下问题 1 画出白色沉淀 1 中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写出气体甲的电子式 2 X 的化学式是 在惰性气流中加热 X 至完全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 白色沉淀 2 在空气中变成红褐色沉淀的原因是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4 一定条件下 气体甲与固体 1 中的某种成分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写出一个可能的 化学反应方程式 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该反应的产物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1 2 CaFe CO3 2 CaFe CO3 2 CaO FeO 2CO2 3 4Fe OH 2 O2 2H2O 4Fe OH 3 4 2FeO CO2Fe2O3 CO 检验方法 将固体用盐酸溶解 加入 KSCN 溶液 若溶液呈 红色 证明有 Fe III 检测 CO 将气体通入灼烧 CuO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28 14 分 在全球一致倡导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 对碳及其氧化物的化学热力学 动力 学研究有助于人类充分利用化石燃料 消除氧化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 以 CO 和 O2为电极燃料 以 KOH 溶液为电解质组成燃料电池 请写出该电池的负 极反应式 2 25 时 1mol 石墨和 1mol CO 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分别为 393 5kJ 283 0kJ 请写出石 墨不完全燃烧时的热化学方程式 3 25 时 反应 2CO2 g 2CO g O2 g 的平衡常数 K 1 72 10 46 在一个体 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 CO2 CO O2的混合气体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要使容器中的反应开始时向 CO2分解的方向进行 起始时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应 满足的关系是 1 72 10 46 B 达平衡后 其他条件不变时 升高温度或增加容器的压强 平衡均逆向移动 C 平衡常数 K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平衡常数 K 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4 25 时 在一个保持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 CO2 CO O2的混合气体 从起始到 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 速率变化如图所示 在 t2时刻再加入一定量的 CO2后于 t3 时刻达到新的平衡 请画出 t2 t3的速率变化图 需标出 v正 v逆 答案与解析 1 碱性条件下 燃料电池的负极上 CO 失电子生成 CO32 负极反应 式为 CO 2e 4OH CO32 2H2O 故答案为 CO 2e 4OH CO32 2H2O 2 25 时 1mol 石墨和 1mol CO 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分别为 393 5kJ 283 0kJ 则 C 石墨 s O2 g CO2 g H 393 5kJ mol CO g O2 g CO2 g H 283 0kJ mol 根据盖斯定律 得 C 石墨 s O2 g CO g H 110 5 kJ mol 故答案为 C 石墨 s O2 g CO g H 110 5 kJ mol 3 A 当 1 72 10 46 平衡正移 所以要使容器中的反应开始时 向 CO2分解的方向进行 起始时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应满足的关系是 1 72 10 46 故 A 错误 B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正方向为吸热反应 所以升高温度平衡正移 该反应正方向为体积 增大的方向 所以增大压强平衡逆移 故 B 错误 C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正方向为吸热反应 所以升高温度平衡正移 K 增大 故 C 正确 D 平衡常数 K 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增大压强平衡常数不变 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C 4 25 时 在一个保持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 CO2 CO O2的混合气体 从起始到 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 速率变化如图所示 在 t2时刻再加入一定量的 CO2后正反 应速率瞬间增大 然后逐渐减小 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于 t3时刻达到新的平衡 依此作 图为 故答案为 37 化学 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 15 分 黄血盐 亚铁氰化钾 K4 Fe CN 6 易溶于水 广泛用做食盐添加剂 抗结剂 食盐中 黄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转专业解剖学题目及答案
- 专八作文题目及答案
- 供应商管理流程与选型工具
- 春节的500字作文模板11篇范文
- 写景作文旅途500字(7篇)
- 2025健身房保安服务合同范本
- 数据驱动预测-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智能手环采购合同格式适用各方
- 市场调研数据分析报告制作工具包
- 厦门春卷课件
- 2024年高中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 小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委员会名单及职责
- 肺结核课件教学课件
- 食品行业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 2025届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生物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DB53-T 1285-2024 学校集体用餐配送服务规程
-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试行)2015
- 图书馆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 新高考背景下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备考策略讲座
- 推拿学课程教案
- 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4-2025学年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