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术后指导_第1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术后指导_第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术后指导_第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术后指导_第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术后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前术后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骶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种综合征。,临床症状1.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2.下肢放射痛虽然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经痛,但临床少见,不足5%。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腰5骶1间隙突出,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3马尾神经症状 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少见。 4肌肉萎缩 常伴有患肢的肌萎缩,以拇指背曲肌力减弱多见5体征 可发现腰椎生理曲度改变,腰背部压痛和叩痛,步态异常,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临床常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方法:绝对卧床,取正确体位是减轻疼痛的关键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23周,平卧硬板床,并在腰背部垫一薄枕以维持其正常的前凸曲线,严禁坐位和下床活动,可以明显减轻疼痛。骨盆牵引,推拿按摩,理疗,针灸,硬膜外封闭。手术治疗方法:开窗髓核摘除术。,护理(一)术前护理1、护理评估病史及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腰痛后放射疼痛的部位和范围,腰部活动情况,双下肢感觉活动情况。辅助检查对疾病的认知,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2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及家属思想状况并对患者进行评估。手术患者术前夜焦虑和恐惧最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同时为患者创造安静整洁、安全舒适的环境,讲明手术方法,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卧位期间可能发生尿潴留及解除方法。让他们清楚地了解疾病的诊治过程,以消除紧张、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最佳生理、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2)训练床上大小便 患者术后卧位需要一些时间,由于体位和习惯的改变,大多数患者不适应床上排便。术前三天训练并向患者说明训练的必要性,(3)术前准备术前完善各项检查,长期吸烟患者应劝其戒烟。协助全身清洁,晚上8点开始禁食,10点开始禁饮,术晨测生命体征嘱患者取下自己的物品、义齿。手术前半小时按医嘱肌注阿托品、鲁米那,带病历X片CT片进手术室,(二)术后护理1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2)手术及引流情况(3)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4)括约肌功能,2护理措施(1)体位护理 一般术后6小时去枕平卧,6小时后可采用轴线翻身,23小时翻身一次,平卧与側卧交替,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预防压疮发生(2)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及低流量吸氧,每小时测血压 脉搏 呼吸 血氧饱和度,24小时正常后可撤除。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3)疼痛护理 手术后切开疼痛一般麻醉作用消失后逐渐加剧,术后24小时最为剧烈,它会影响患者的舒适、休息和睡眠,必要时给予止痛药(4)切口引流管的护理,观察外敷料有无渗血及脱落或移位,伤周有无肿胀。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受压、逆流、打折,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一般为暗红色血性液,量为50-200ml/日,若引流量多可能有活动性出血,若引流液颜色变淡呈淡红色、且引流量在500ML/日主诉头痛、头晕后呕吐,提示有脑脊液漏,立即通知医师,(5)尿管护理 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及尿量,每天会阴冲洗2次,尿袋每周更换2次,尿管每2周更换,每天饮水量15002000ml,定时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6)饮食护理 椎间盘突出症术后6小时病人无腹胀及腹痛等症状时,可进食。嘱其进食产气少,易消化饮食,勿过饱。可多食水果,蔬菜,多饮水,可指导患者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饮食。合理饮食,营养均衡。,(7)功能锻炼第一阶段:(共 3-5天) 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及下肢屈伸运动:防止神经根粘连,初次由 30开始,保持时间由15秒开始逐渐增加, 10次/组,2-3组/天。,踝关节背伸背屈运动:每个动作保持 10秒,重复20次/组,3-4组/天。,第二阶段:(主要做腰背肌锻炼) 5点支撑法:(术后5-7天)平卧于硬板床上,用头,双脚,双肘5点支撑,将臀部抬起,臀部尽量抬高。保持10秒,重复20次/组,2-3组/天。, 3点支撑法:(术后7-9天)平卧于硬板床上,用头、双脚3点支撑,将臀部撑起,臀部尽量抬高。保持10秒,重复20次/组,2-3组/天。, 4点支撑法:即拱桥支撑法(术后9-10天)平卧于硬板床上,用双手、双脚将身体全部撑起,呈拱桥状。保持10秒,重复20次/组,2-3组/天。,飞燕点水法:(术后 10-15天)俯卧与硬板床上,头,双上肢,双下肢后伸,腹部接触床的面积尽量小,呈飞燕状。保持10秒,重复20次/组,2-3组/天。,(注意:严重腰椎骨折属于不稳定型骨折,应适当进行腰背肌锻炼,使骨折获得一定程度的复位,最后用腰围等支具下床活动),第三阶段:(术后 30天开始)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腰围,避免活动时造成脊柱扭曲。选择腰围与患者的体型相应,一般上至上肋弓,下至髂嵴下,不宜过紧。在佩带腰围情况下练习下床活动,站立练习法,即站立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于腰部,挺胸凸腹,使腰背肌收缩。行走时姿势正确,抬头挺胸收腹,坐位时必须端正,不要弯腰。,并发症的预防,(1)预防马尾神经损伤:术后观察双下肢及会阴感觉运动和疼痛缓解情况。双下肢感觉包括痛觉、温觉和触觉,注意踝关节背伸及跖屈运动是否正常,应高度警惕马尾神经损伤的发生,若双下肢进行性麻木、小腿肌力减退、大小便失禁、会阴部麻木、足背感觉异常,立即向医生报告。如有尿失禁或尿潴留症状者,停留尿管,并每23小时夹管后开放一次。如有大便失禁应密切观察大便的次数、量及性质,进行饮食指导,并做好肛周皮肤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2)预防脑脊液漏:多种原因均可引起,如锐利的骨刺、手术时硬模损伤。表现为恶心呕吐和头痛等,伤口腹压引流量大,色淡。此时可抬高床尾15,禁止负压引流,观察引流量及颜色。如若病人体温高,引流液常规发现白细胞或脓细胞,需考虑脑脊液漏感染。切口处有渗出要及时更换敷料。必要时探查伤口,行裂口缝合或修补硬模。,并发症的预防,(3)预防椎间隙感染:手术后椎间隙感染与无菌操作不严、营养不良、年老体弱、合并糖尿病、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若术后原腰腿痛症状消失,而术后4-10天又出现更剧痛的腰痛,查血沉增快,是椎间隙感染的表现。观察切口周围有无红、肿、热、痛及波动感。鼓励患者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食物。合并糖尿病病者,术前术后及时控制血糖,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4)预防肺栓塞:肺动脉栓塞的栓子大部分来自下肢深静脉。长期卧床、手术后、下肢静脉炎的患者易发生肺动脉栓塞。临床表现为突发心悸、胸闷、憋气、心前区不适,甚至猝死。手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防止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并发肺栓塞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保持呼吸道通,予以吸氧、心电监护,控制输液速度,监测血液粘稠度。,并发症的预防,并发症的预防,(5)预防出血性休克:患者术后发生出血性休克,应考虑腹膜后大出血管损伤,此是椎间盘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因术中损伤腹主动脉、下腔动脉和髂总动脉所致。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血压骤降,应立即报告医生。措施:查血型、备血、吸氧、心电监护、保持两条以上静脉通路通畅。严密观察意识、面色、血压、脉搏、尿量、皮肤弹性等变化。为再次急诊手术做好准备。,出院指导 1、出院后继续院内所学的锻炼内容,选择性实施,次数时间取决于具体情况,运动量循序渐进,运动中有一定间歇,避免腰部过度劳累。 2、不要连续使用腰围3个月以上,以免造成肌肉费用性萎缩。 3、3-6个月以内避免剧烈活动及提重物,尽可能避免久坐,跑,跳,避免睡软床,从地上搬起重物时应采取屈膝,下蹲的姿势提取,建立良好的生生活方式,经常改变坐姿,加强腰背肌锻炼半年以上,增强腰部肌肉及脊柱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