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镇巴县巴庙初级中学 王娇) 一、提问节日,快乐导入这个周末我们即将迎来一个传统的节日是?在这一天你们家会做些什么?在作家汪曾祺的记忆深处,家乡的端午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端午的鸭蛋。(生齐读标题,师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师:看看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成果,同位互相交流预习心得。师引导梳理总结明确:端午的风俗(1)家乡的鸭蛋(2-3)端午的鸭蛋(4-6)。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一)探究第一部分:文章开篇叙述了哪七种风俗?这几种风俗有详有略,有先有后,你怎样理解这样的安排?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1)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风俗。渲染了浓浓的乡风乡情。(2)前五种风俗是和外地一样的,是略写;后两种风俗是家乡特有的,是详写。(3)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过渡到“端午的鸭蛋”。(二)探究第二部分:假如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栏目组来到高邮,假如你就是坐上嘉宾,你将怎样夸赞家乡的鸭蛋?(请结合文中的语言)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名声:出名 特色:质细而油多 情感:乡情(三)探究第三部分:端午的鸭蛋,在儿时的记忆中有哪些好玩之处?请结合文中语句,加以丰富的联想,小组成员共合作,情景再现这一段难忘的生活场景。明确:围绕“挑蛋装蛋挂蛋吃蛋玩蛋”展开活动。情感:童趣四、精读课文,赏析语言细寻:请同学们勾画出你喜欢的句子。静想:请同学们仔细品味,并谈谈你的感受和理由。美读: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五、读文知人,走近作者师:小小的鸭蛋,朴素的话语,短短的句子,却带给我们暖暖的感觉。我们来近距离地认识这位带给我们快乐、令我们敬慕的美食家,美文家。(ppt显示)“他的散文着眼于“小叙事”,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茶,写“一地鸡毛” 他帮助人们发现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他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温和、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师: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从这位睿智温和的长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明确: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民俗文化。六、关注社会,体验生活师:在我们今后漫长的人生岁月里,每逢五月五过端午时,在不经意间,或许你会想起汪老先生的这篇端午的鸭蛋。汪曾祺说:“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现在,我们的年轻人对各种洋节很感兴趣,却对于我们传统节日不是很了解,而且缺少感情。这位亲切的老人用一颗赤诚的心教会我们要热爱家乡,热爱生活,更要热爱我们的民俗文化。因为它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是我们民族共同的声音。最后让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倾听有志之士的呼唤。齐读:在我们流淌的血液里我们至少要知道端午节,端午的鸭蛋它是我们抹不掉的民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用爆炸企业安全培训课件
- 民法研究生课件
- 大家保险考试题库及答案
- 新质生产力核心问题解析
- 民族风漫画人物课件
- 医护患位置关系静态区
- 新质生产力与颠覆性创新
- 安全法基本原则讲解
- 新质生产力的三个层次
- 学校一班级班主任工作方案其次学期
- 软件著作权无偿转让合同5篇
- 2025年公安警种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抵押车贷合同(标准版)
- 2025年秋季学期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三篇)
- 2025年秋季学期中小学开展工作重点观测指标一览表
- 农民公寓买卖合同协议书
- 燃气检修工模拟试题(附答案)
- 2025居间服务合同范本(合同版本)
- 中老年唱歌教学课件下载
- 2025年国企计算机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北师大新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除法的应用(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