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doc_第1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doc_第2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doc_第3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doc_第4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1、针对课文的特点,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在读书体悟中,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的人,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读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教学难点:1、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2、搭建平台,拉近时空距离,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情感交融。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五壮士的壮举而激动。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10十六年前的回忆,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2、 板书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二、初步感知1、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走进李大钊,了解李大钊。师:这篇课文是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谁回忆?回忆谁?回忆了哪些事?师:(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一)学习被捕前部分1、轻声读这一部分:板书:永远忘不了父亲的被害日(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2)“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钊同志被害。)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3)指名读第三-五段。a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六-七自然段b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板书:局势危急3、 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2)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3)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板书:忘我工作过渡语:对于孩子的问题李大钊的回答是含糊的,对于妻子和朋友的劝告,他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课件出示父亲的话)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体会李大钊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是一个把党的工作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4、李大钊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李大钊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非常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二、学习被捕时(8-17自然段)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8-17)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不慌不忙”“没有什么,不要怕”“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他的表现从容不迫,沉着镇定,说明他具有临危不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1)听到院子里的枪声,父亲怎样(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就往外走中”)2)面对凶残的敌人,父亲为什么能“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难道他意识不到随时可能到来的危险吗?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板书:生处险境 毫不慌张3、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说明了什么?(“宪兵、侦探、警察一一拥而入,挤满了小屋子”这些都说明敌人心虚,“为了抓一个人,动用了这么多人,横肉是说相貌凶恶,不要放走一个的吼叫,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枪对着父亲和我”这些都说明敌人的残暴。)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恐慌?(“剧烈的心跳”,剧烈是猛烈的意思;“恐怖的眼光”,恐怖是惊慌)害怕的意思。这说明作者年纪小,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感到害怕。)小结:尽管敌人似魔鬼一般,父亲却表现的镇定自若,这样勇敢坚强的父亲又怎能不令人敬佩,3、 学习法庭上过渡:父亲在法庭上又是如何表现的?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1) “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读19节)“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板书:遭受酷刑“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2、思考讨论:出示22段,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他坚信革命事业一定能成功。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板书:沉着镇定(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a)“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b)“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四、交流“被害后”(二十九至三十二)1课件出示李大钊图片: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眼前的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2就是这样一位孩子眼中的好父亲,战友眼中的好同志,却在1927年4月28日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杀害了,同学们自由读2930段,找出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舅老爷“哭着回来”,“我”“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母亲“昏过去三次”这都说明李大钊的死给亲人们带来的巨大悲痛。)3、母亲醒来后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板书: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没有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志革命到底)板书:慈父遇害肝肠寸断4、最后三段与开头有何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5、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a)对亲人充满慈爱。b)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c)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五、拓展 他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眼前的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缔造者,你想说点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记在书中。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女儿对父亲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