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类药材PPT课件_第1页
动物类药材PPT课件_第2页
动物类药材PPT课件_第3页
动物类药材PPT课件_第4页
动物类药材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茯苓的药用部分是 A 子实体B 菌丝体C 子座D 菌核E 菌索2 下列药材不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是 A 苦杏仁B 桃仁C 决明子D 苍耳子E 酸枣仁3 冬虫夏草的功效是 A 补肺益肾B 补脾益肾C 滋阴润肺D 滋补肝阴E 补肾壮阳 1 第七节动物类中药 定义 指以动物的整体 动物的一部分或动物的生理或病理产物及动物的排泄物入药的一类中药 入药方式 1 全体入药 全蝎 蜈蚣 水蛭 斑蝥 土鳖虫等 2 2 动物体的一部分入药 角类 鹿茸 鹿角 羚羊角 鳞 甲类 穿山甲 龟甲 鳖甲等 骨类 豹骨 虎骨等 贝壳类 石决明 牡蛎 珍珠母 海螵蛸 蛤壳等 脏器类 蛤蟆油 鸡内金 紫河车 鹿鞭 海狗肾等 3 3 生理产物 蝉蜕 蛇蜕 蜂蜜 蜂房等 4 动物的分泌物 麝香 蟾酥 蜂蜡 熊胆粉等 5 病理产物 牛黄 僵蚕 马宝 猴枣 狗宝等 4 6 排泄物 五灵脂 夜明砂 蝙蝠的干燥粪便 望月砂 野兔的干燥粪便 蚕砂 家蚕的干燥粪便 白丁香 麻雀及山麻雀的干燥粪便 7 雄体动物 鹿角 麝香 鹿茸 羚羊角 8 雌体动物 蛤蟆油 土鳖虫 5 动物中药的鉴定 鉴定动物类中药要具有动物学基础知识 对于完整的动物 可根据其形态特征鉴定 确定其品种 如蜈蚣 土鳖虫 斑蝥 金钱白花蛇等 对于药用的是动物的一部分 主要根据性状鉴定 以辨真伪 如羚羊角有 通天眼 握把 骨塞 等 6 对于骨类 虎骨 豹骨等 贝壳类 石决明 牡蛎等 及角类 犀角 羚羊角 水牛角等 可采用磨片显微技术进行鉴定 有的可以观察荧光 珍珠 对于病理或生理产物 牛黄 麝香 除进行性状鉴别外 还应注意显微和理化鉴别 以防掺伪或充伪 7 对于蜂蜡 虫白蜡 还应测定其熔点 溶解度或酸值 皂化值 对于蛇类 主要根据其鳞片特征进行显微鉴定 8 蝉蜕 来源 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别名 蝉壳 枯蝉 蝉衣 知了皮 药用部位 羽化后的蜕壳 9 产地 山东 河北 河南 采收 春 秋二季收集 加工 除去泥沙 晒干 10 药材性状 本品略呈椭圆形而弯曲 长约3 5cm 宽约2cm 表面黄棕色 半透明 有光泽 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 裂口向内卷曲 脊背两旁具小翅2对 腹面有足3对 被黄棕色细毛 腹部饨圆 共9节 体轻 中空 易碎 无臭 味淡 11 12 药性 寒 药味 甘 归经 归肺 肝经 功能 散风除热 利咽 透疹 退翳 止痉 主治 用于风热感冒 咽痛 音哑 麻疹不透 风疹瘙痒 目赤翳障 惊风抽搐 破伤风 蝉蜕 辛凉解表药 13 性能 性能 甘 寒 归肺 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 风热感冒 温病初起 利咽开音 咽痛音哑透疹 麻疹不透 风疹瘙痒明目退翳 目赤翳障息风止痉 急慢惊风 破伤风证 14 15 鳖甲 来源 本品为鳖科动物鳖的背甲 加工 捕捉后杀死 置沸水中烫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剥落时 取出 剥取背甲 除去残肉 晒干 16 1 呈椭圆形或卵圆形2 背部隆起 表面灰褐色或墨绿色密布皱摺并有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点 内面灰白色 药材性状 17 3 中部有突起的脊椎骨 两侧有对称的肋骨8条 伸出边缘 4 质坚硬 气微腥 味淡 药材性状 18 19 20 21 药性 微寒 药味 咸 归经 归肝 肾经 功能 滋阴潜阳 软坚散结 退热除蒸 主治 用于阴虚发热 劳热骨蒸 虚风内动 经闭 瘕癥 鳖甲 补阴药 22 毒性 无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 10 30g 先煎 或熬膏 或入丸 散 滋阴潜阳生用 软坚散结醋淬用 禁忌 脾胃虚寒 食少便溏及孕妇禁服 鳖甲 23 鳖甲坚硬是背甲 椎旁肋骨各有八 背棱两侧缝八条 滋阴退热软坚佳 24 25 鹿茸 1 来源 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的密生茸毛的幼角 26 当年初生者无角 二年始生无枝之角 三年呈叉状 其后每年增生一枝 至四枝为止 每年早春脱换 花鹿茸 27 二杠茸每年两次 第一次清明后45 50天 头茬茸 50 60天后二茬茸 三岔茸 两个分枝 每年采一次 七月中下旬 28 2 药材性状 花鹿茸呈圆柱状分枝 具一个分枝者习称 二杠 主枝习称 大挺 长17 20cm 锯口直径4 5cm 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 习称 门桩 长9 15cm 直径较大挺略细 29 外皮红棕色 披黄棕色茸毛 锯口黄白或黑褐色 有峰窝状细孔 体轻 气微腥 味微咸 30 饮片 花鹿茸片 顶端称 蜡片 胶质 无海绵状孔隙 淡黄色 质坚韧 中上部 雪片 粉白至浅棕色 中间蜂窝状 外皮无具骨质 下部 骨片 外围质地骨化 31 主治 用于阳痿滑精 宫冷不孕 羸瘦 神疲 畏寒 眩晕耳鸣耳聋 腰脊冷痛 筋骨痿软 崩漏带下 阴疽不敛 性味 温 甘 咸 归经 归肝 肾经 3 功能 壮肾阳 益精血 强筋骨 调冲任 托疮毒 32 独挺 指未分岔的独角鹿茸 多为二年幼鹿的初生茸 故称 独挺 又名 一棵葱 大挺 指各种鹿茸较粗长的主干 门桩 指鹿茸第一个分支 二杠茸 指梅花鹿茸具一个侧支者 习称 二杠 具两个侧支者习称 三杈 挂角 指二杠再稍长 大挺超过门桩二寸左右 名 挂角 33 单门 莲花 三叉 指马鹿茸具一个侧枝者 习称 单门 两个称 莲花 三个称 三岔 四个称 四岔 余类推老毛杠 指三 四岔以上的马鹿茸 快成鹿角者 但未脱去茸皮 习称 老毛杠 34 羚羊角 来源 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 35 2 药材性状 长圆锥形 略高于呈弓形弯曲 类白色或黄白色 基部稍呈青灰色 36 嫩枝对光透视有 血丝 或紫黑色斑纹 光润如玉 无裂纹 老枝则有细纵裂纹 37 除尖端部分外 有 个隆起环脊 间距约 cm 用手握之 四指正好嵌如凹处 38 角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 习称 骨塞 骨塞长约占全角的 或 多或少 39 全角呈半透明 对光透视 上半端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 习称 通天眼 40 质坚硬 气无 味淡 41 性味 咸 寒 归经 肝 心经 3 功效 清肝息风 平肝潜阳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主治 肢体痉挛抽搐 头晕目眩 目赤头痛 温热神昏 热毒发斑等 用法用量 煎服 g 研末冲服 每次0 3 0 6g 42 1 通天眼 指羚羊角无骨塞部分中心有一条扁三角形小孔 直通尖顶 俗称 通天眼 或 通天眼 顶尖并可见 血斑 为鉴别羚羊角主要特征 2 水波纹 指羚羊角表面轮生环节 顺凹凸处顺序环生 光滑自然 直达近尖部 习称 水波纹 3 骨塞 指羚羊角基部骨塞角肉镶嵌紧密 生长自然 似桃形者的 骨塞 43 44 阿胶 本品为驴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1 来源 45 加工 将驴皮置水中漂泡 去毛 切成小块 放于锅中加水煎熬3昼夜 待液汁稠厚取出 过滤 浓缩至稠膏状 冷凝后切成长方块 46 2 药材性状 呈整齐的长方形块状 表面棕黑色或乌黑色 平滑 有光泽 47 对光照视略透明 质坚脆易碎 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 平滑 有光泽 气微弱 味微甜 48 毒性 无用法用量 内服 烊化兑服 5 10g 炒阿胶可入汤剂或丸 散 禁忌 脾胃虚弱 消化不良者慎服 性味 平 甘 归经 归肺 肾 肝经 3 功能 补血 止血 滋阴润肠 主治 用于血虚萎黄 眩晕 心悸 多种出血证 阴虚证及燥证 49 50 地龙 本经 来源 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 威廉环毛蚓 盲环毛蚓的干燥体 51 地龙 本经 来源 广地龙 呈长条状薄片 弯曲 边缘略卷 长15 20厘米 宽1 2厘米 第14 16环节为生殖带 习称 白颈 较光亮 体轻 略呈革质 不易折断 52 地龙 本经 性能 咸 寒 归肝 脾 膀胱经 功效 清热定惊 通络 平喘 利尿 适应证 1 高热惊痫 癫狂 2 气虚血滞 半身不遂 3 痹证 4 肺热哮喘 5 小便不利 尿闭不通 53 白颈 指广地龙第14 16环节的生殖带 呈黄白色 习称 白颈 蚯蚓 54 55 海马 本品为海龙科动物线纹海马 刺海马 大海马 三斑海马或小海马 海蛆 的干燥体 56 性状 马头 蛇尾 瓦楞身 头略似马头 有冠状突起 具管状长吻 口小 无牙 两眼深陷 躯干部七棱形 尾部四棱形 渐细而卷曲 体上有瓦楞形的节纹并具短棘 57 性味 甘温 功用 温肾壮阳 消肿散结 主治 肾虚阳痿 难产 症瘕 疔疮肿毒症 58 马头 蛇尾 瓦楞身 指海马的头像 马头 身呈 瓦楞状 尾似 蛇尾 故概括为马头 蛇尾 瓦楞身 59 珍珠 本品为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 蚌科动物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等双壳类动物的外套膜受刺激形成的颗粒状干燥分泌物 1 来源 60 2 药材性状 呈类球形 长圆形 卵圆形或棒形 直径1 5 8mm 表面类白色 浅粉红色 浅黄绿色或浅蓝色 半透明 光滑或微有凹凸 具特有的彩色光泽 61 质坚硬 破碎面显层纹 无臭 无味 62 用法用量 内服 研末 每次 0 3 1g 或入丸 散 不入汤剂 外用 适量 研末干撒 点眼或吹喉 禁忌 孕妇慎服 性味 寒 咸 归经 归肝 心经 3 功能 安神定惊 明目消翳 解毒生肌 主治 用于惊悸失眠 惊风癫痫 目生云翳 疮疡不敛 63 珠光 指珍珠彩色光晕 故称 珠光 64 65 蕲蛇 本品为蝰科动物五步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 1 来源 66 性状特点 1 龙头虎口 头三角形 口大 2 翘鼻头 吻端向上3 方胜纹 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 V 形斑纹4 连珠斑 腹部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5 佛指甲 尾部骤细 67 方胜纹 和 连珠斑 68 常用量 3 10g 性味 性温 味甘 咸 归经 归肝经 3 功效 祛风 通络 止痉 主治 用于风湿顽痹 麻木拘挛 中风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 抽搐痉挛 破伤风 麻风疥癣 69 龙头虎口 指蕲蛇头扁平三角形 吻端向上 口较宽大 习称 龙头虎口 方胜纹 指蕲蛇背部密被菱形鳞片 具有纵向排列的24个方形灰白花纹 习称 方胜纹 念珠斑 指蕲蛇腹部白色大鳞片 杂有多数黑斑 习称 念珠斑 佛指甲 指蕲蛇尾端一个长三角形侧扁的鳞片 习称 佛指甲 70 金钱白花蛇 1 来源 本品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幼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 71 2 药材性状 蛇体卷曲盘成圆形 形如铜钱大小 盘径约3cm 头在中央稍翘起 尾端常纳于口中 72 蛇体背面黑色或灰黑色 有光泽 有多数白色环状窄横斑 形成黑白相间纹 中央脊棱突起明显 腹部黄白色 气微腥 味微咸 73 主治 用于风湿顽痹 麻木拘挛 中风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 抽搐痉挛 破伤风 麻风疥癣 性味 性温 味甘 咸 归经 归肝 脾经 3 功效 常用量 3 10g 祛风湿 镇痉 攻毒 74 75 蛤蚧 1 来源 本品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76 2 药材性状 本品呈扁片状 头略呈扁三角状 77 吻部半圆形 腹背部呈椭圆形 腹薄 背部呈灰黑色或银灰色 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散在或密集成不显著的斑纹 脊椎骨及两侧肋骨突起 四足均具5趾 趾间仅具蹼迹 足趾底有吸盘 78 尾细而坚实 微现骨节 与背部颜色相同 有6 7个明显的银灰色环带 全身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鳞 气腥 味微咸 79 毒性 无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 3 6g 研末 1 1 5g 或入丸 散 禁忌 外感风寒喘嗽及阴虚火旺者禁服 性味 平 咸 归经 归肺 肾经 3 功能 补肺益肾 纳气定喘 助阳益精 主治 用于虚喘气促 劳嗽咳血 阳痿遗精 80 81 牛黄 1 来源 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胆囊 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 天然牛黄 牛黄用途广泛 但来源少 价格昂贵 故有时以人工合成牛黄或人工培植牛黄作代用品 82 人工合成牛黄 本品是参考天然牛黄的已知成分 以猪 牛的胆汁酸和胆红素 加无机盐 硫酸镁 硫酸亚铁和磷酸三钙 和淀粉等配制而成 临床疗效与天然品大体相似 83 本品是利用活牛体 以外科手术的方法在牛的胆囊内放入异物 砂石 贝壳碎片等 再注入易感菌 大肠杆菌2ml 促使胆囊发炎 造成病理变化而促使胆结石形成 所含成分之组分与天然牛黄相似 多数成分含量低于天然牛黄 人工培植牛黄 84 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 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 习称 乌金衣 有的粗糙 具疣状突起 有的具龟裂纹 2 药材性状 天然牛黄 呈卵形 类球形 三角形或四方形 大小不一 直径0 6 3cm 85 体轻 质酥脆 易分层剥落 断面金黄色 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 有的夹有白心 气清香 味苦而后甘 有清凉感 嚼之易碎 不粘牙 86 常用量 0 2 0 5g 性味 甘 苦 凉 归经 入心 肝经 3 功效 清心 豁痰 开窍 凉肝 息风 解毒 主治 用于热病神昏 中风痰迷 惊痫抽搐 癫痫发狂 咽喉肿痛 口舌生疮 痈肿疔疮 87 乌金衣 指牛黄外表橙红色或棕黄色 个别表面挂有黑色光亮薄膜 习称 乌金衣 挂甲 指鉴别牛黄时 取牛黄少许 沾水涂于指甲上 能将指染成黄色 不易擦掉 习称 挂甲或 透甲 人工牛黄 指粉末状人工合成牛黄 同心层纹 指动物结石类药材 横断面可见环状同心层纹 是结石逐步形成的 习称 同心层 如牛黄 珍珠 猴枣 马宝 狗宝等 88 穿山甲 89 性状 本品因生长部位不同 形状大小也不一致 一般呈三角形 扇面形 菱形或盾形 中央较厚 边缘较薄 背面有纵的生长线纹 腹面底部近缘或有数条横皱纹 表面棕黑色或灰棕色 腹面色淡 较滑润 角质 微透明 坚韧有弹性 很难折断 臭微腥 味咸 90 性味 咸 微寒 功用 活血通络 消肿排脓 下乳汁 临床应用 1 用于血滞经闭 症瘕结块 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