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辞赋的主题与技巧.doc_第1页
古典辞赋的主题与技巧.doc_第2页
古典辞赋的主题与技巧.doc_第3页
古典辞赋的主题与技巧.doc_第4页
古典辞赋的主题与技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辭賦的主題與技巧廖國棟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一、前言辭賦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相當特殊的文類,它介於詩與文之間。基本上它是詩的家族成員之一,卻長得與詩、詞、曲等古典詩歌的家族成員不太像,經常出現不協韻的散句;但如把它歸為文(散文)類,它的句式卻又比較整齊,同時多有協韻之處。由於辭賦的兩棲性,困擾了古今不少的文學研究者。清代姚鼐古文辭類纂將辭賦納入古文的範疇,由於此書的影響相當深遠,因此,有不少研究者把辭賦歸入古典散文的範疇。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古文選集如古文觀止新編(台北:明倫出版社)、古文鑑賞集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中國歷代散文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古代散文鑒賞辭典(北京:農村讀物出版社)等,皆將辭賦視為古典散文而收入選集中。這些選集編纂者常將散文的義界擴大,將辭賦納入其中,以古代散文鑒賞辭典為例,主編者王彬在前言中說道:從廣義上講古代散文是指詩、騷、曲外的一切散體文章,但包括駢、賦和一部分趨于散化的辭。從古文的角度觀之,編纂者採取廣義將辭賦納入選集中,固然有其依據及方便之處。然而就辭賦的本質及其流變觀之,辭賦是詩而不是文(散文),將辭賦歸屬於文其實是不太精確的。由於本文係引導讀者入門之作,為了避免將問題複雜化,以下僅就辭賦較常出現的主題及其表現技巧略加闡述說明。更因篇幅所限,不可能將歷代辭賦的風貌一一說明,只好以漢魏六朝辭賦為主要論述對象。掛一漏萬,勢所難免。讀者若想進一步了解辭賦,請以文後所附參考書目為階梯,升其堂、入其室,將可盡情欣賞辭賦宗廟之美、百官之富。二、古典辭賦的主題(一)頌德與諷諫:漢代是辭賦的時代,武、宣、元、成四朝更是漢賦的鼎盛時期。班固兩都賦序說道:或以抒下情而通諷諭,或以宣上德而盡忠孝,雍容揄揚,著於後嗣,抑亦雅頌之亞也。故孝成之世,論而錄之。蓋奏御者千有餘篇,而後大漢之文章,炳焉與三代同風。班固指出漢代辭賦的兩大主軸:一是抒下情而通諷諭的諷諫主題;一是宣上德而盡忠孝的頌德主題。就今見漢賦觀之,實以頌德為主,諷諫為輔。漢代辭賦在題材上多以京都、宮室、畋獵、歌舞及山川為對象,以誇耀帝國的聲威,歌頌天子對外在世界的征服為主題。例如司馬相如天子游獵賦極力誇耀天子畋獵的壯觀場面:於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獵。乘鏤象,六玉虯,拖蜺旌,靡雲旗,前皮軒,後道游。江河為阹,泰山為櫓。車騎雷起,隱天動地。此外,更頌揚武帝之德超越三皇五帝:於斯之時,天下大說(悅)。嚮風而聽,隨流而化,喟然興道而遷義,刑錯而不用,德隆乎三皇,功羨於五帝。班固兩都賦對高祖、武帝、光武、明帝盡情地歌頌,尤其是對建立東漢王朝的光武帝,更是熱情激昂地歡呼著:斯乃虙羲氏之所以基皇德也!斯軒轅氏之所以開帝功也!斯乃湯武之所以昭王業也!漢賦中的頌德是在大漢帝國的鴻業和積極進取的時代精神呼喚下產生的,集中表現了在那偉大自信的時代裡,人們的自豪感和對外在事功的強烈追求,是有其一定的時代意義。諷諫是辭賦的傳統,屈原是中國辭賦的鼻祖,其代表作首推離騷。屈原身為楚之同姓貴族,曾經得到楚懷王的倚重,任用為左徒。然而受到讒言攻訐,最後被楚王疏遠,滿懷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說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王逸楚辭章句敘也說:屈原履忠被讒,憂悲愁思,獨依詩人之義,而作離騷,上以諷諫,下以自慰。屈原堅貞忠誠的人格感動了後代無數的知識分子,其作品也成為後代文學的典範。漢代賦家受到傳統詩教的要求,同時基於知識分子的責任,經常寓諷於頌,對君王進行委婉的勸諫。前述司馬相如天子游獵賦,描寫天子馳騁畋獵、縱情飲酒作樂後,突然覺悟到不可沉迷於此:於是酒中樂酣,天子芒然而思,似若有無。曰:嗟乎,此大奢侈!朕以覽聽餘閒,無事棄日,順天道以殺伐,時休息於此;恐後世靡麗,遂往而不返,非所以為繼嗣創業垂統也。於是乃解酒罷獵。若夫終日馳騁,勞神苦形,罷車馬之用,抗士卒之精,費府庫之財,而無德厚之恩。務在獨樂,不顧眾庶,忘國家之政,貪雉菟之獲,則仁者不繇也。揚雄羽獵賦序清楚地表明其創作動機是為了諷諫漢成帝畋獵宜有所節制:然至羽獵,田車戎馬,器械儲偫,禁禦所營,尚泰奢,麗誇詡,非堯、舜、成湯、文王三驅之意也。又恐後世復修前好,不折中以泉臺。故聊因校獵賦以風之。後漢書張衡傳記載: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由是可知諷諫奢侈一直是漢賦鮮明的主題,東漢張衡不僅對帝王的奢侈進行諷諭,更擴大至社會的奢侈現象了。(二)賢士不遇的悲歌:漢代辭賦有兩大系列,一是追求文辭成就、表現才知深美的體物騁辭大賦;一是承續楚騷精神,表達知識分子之挫折感與批判力的賢人失志之賦,前者述之如上;後者自賈誼以降,或自悲身世、或懷才不遇,以士不遇為主旋律,綿延不絕地唱著賢人失志的哀歌。茲以賈誼弔屈原賦、董仲舒士不遇賦、司馬遷悲士不遇賦及東方朔答客難為例說明之:賈誼一生的際遇,與屈原頗有類似之處,哀弔屈原,其實也是自悼。弔屈原賦一開始便以極悲慟的語調為屈原抱不平: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闒葺尊顯兮,讒諛得志。賢聖逆曳兮,方正倒植。這個是非顛倒的社會,正是屈原與賈誼所面對的類似困境。賦末對屈原的以身殉國表達了無限的哀傷,其實也是對自己不遇於君的哀傷:鳳皇翔于千仞之上兮,覽德輝而下之。見細德之險微兮,搖增翮逝而去之。彼尋常之汙瀆兮,豈能容吞舟之魚?司馬遷在李陵事件中仗義直言,觸怒了武帝,遭到殘酷的宮刑,他的精神簡直到了崩潰的邊緣: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漢書司馬遷傳)。他強忍悲痛,完成曠世巨著史記,在悲士不遇賦中,他控訴著:悲夫!士生之不辰何窮達之易惑,信美惡之難分。時悠悠蕩蕩,將遂屈而不伸。真理被扼殺、正義被壓抑是司馬遷一生的痛,他失望地訴說著:無造福先,無觸禍始。委之自然,終歸一矣。這就是曠世奇才司馬遷的無奈。東方朔的答客難,以主客對答的形式,抒寫其不遇之困境。篇中巧妙地借客難提出主人所遭遇的困窘:客難東方朔曰:蘇秦、張儀一當萬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澤及後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術,慕聖人之義自以為智能海內無雙然悉力盡忠,以事聖帝,曠日持久,積數十年,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戟。東方朔的困窘,不是特殊的個案,而是普遍反映了漢代許多不遇之士的共同困境。面對客的詰難,東方朔答以彼一時也,此一時也使蘇秦、張儀與僕並生於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故曰時異事異東方朔表面以時異事異寬慰自己,其實正是對當時荒謬世界的嘲諷。(三)述思榮、敘酣宴遊戲主題:辭賦的遊戲性質遠在先秦即已呈現。宋玉以其博學及文學才華侍奉楚王,適時提供賦作以取悅楚王,是典型的言語侍從之臣,更是後代貴遊文學的先驅者。漢代辭賦,則在諷諭的外衣之下,遂行其遊戲功能。西京雜記記載:梁孝王遊於忘憂之館,集諸遊士,各使為賦。枚乘為柳賦,路喬如為鶴賦,鄒陽為酒賦,公孫勝為月賦,公孫詭為文鹿賦,羊勝為屏風賦,韓安國為几賦不成,鄒陽代作。鄒陽、安國罰酒三升;賜枚乘、路喬如絹,人五匹。這段記載將漢初梁孝王的隨從文士們,於梁王聽政餘暇,在忘憂館中作賦取樂,罰酒賜絹等遊戲活動生動地表現出來。此後,隨著武、宣、元、成諸帝的喜好,大批的言語侍從之臣,朝夕論思,日月獻納,在成帝之時,所錄奏御之賦高達千篇以上,提供君王閒暇時消遣遊戲之資。漢書王褒傳記載:上令褒與張子僑等並待詔,數從褒等放獵,所幸宮館,輒為歌頌,第其高下,以差賜帛。議者多以為淫靡不急,上曰: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辭賦大者與古詩同義,小者辯麗可喜。辟如女工有綺縠,音樂有鄭衛,今世俗猶皆以此虞說耳目;辭賦比之,尚有仁義風諭,鳥獸草木多聞之觀,賢於倡優博弈遠矣。這段記載反映了漢代定儒術於一尊的大環境之下,雖有遊戲文學,卻一直無法完全脫離政教功能的要求而獨立出來。迨及建安,曹操雅好辭章,曹氏兄弟的妙善辭賦,加上諸子的應和,在君臣同歡共樂的宴遊活動中,以同一題目或類似題材競相騁其才藻的賦作因而大增,蔚成一時之風尚。舉凡珍寶玉器、香草嘉樹、宴遊畋獵等皆可入賦。南北朝的貴遊文學遊戲活動更帶動著文學的演變,純以遊戲為主題,不帶任何寄寓的辭賦已經隨處可見。以沈約麗人賦為例,此賦描寫一位在薄暮中偷赴佳期的女子,細膩而傳神地描繪其容貌:狹邪才女,銅街麗人。亭亭似月,嬿婉如春。刻畫其心理:薄暮延佇,宵分乃至。出暗入光,含羞隱媚。敘寫其歡愛:來脫薄妝,去留餘膩。沾粉委露,理鬚清渠。落花入領,微風動裾。賦中的麗人,已經脫離以香草美人寄寓作者被疏遠冷落、不得志的比興傳統。美本身就是價值,歡樂是唯一的目的。姑不論此等賦篇在載道派的文評家的評價如何,辭賦的遊戲主題當時確已獲得獨立的價值。三、古典辭賦的表現技巧辭賦是包容力極大的文學載體,漢代除了在政治上建立壯盛的一統朝廷之外,在文學上,漢賦則兼容並蓄地吸收了先秦的各類文體,成就了一代文學。章學誠校讎通義漢志詩賦第十五說:古之賦家者流,原本詩、騷,出于戰國諸子。假設問對,莊、列寓言之遺也;恢廓聲勢,蘇、張縱橫之體也;排比諧隱,韓非儲說之屬也;征材聚事,呂覽類輯之義也。漢賦不僅繼承融會了先秦文學的表現技巧,更在賦家自覺的創作實踐中,發展成為中國文學長河中特有的形式,更是世界文學中相當獨特的文學樣式。而其自覺的藝術表現技巧,深深地影響後代的文學:除了帶動六朝文章辭賦化、駢儷化外,後世以賦為詩、以賦為文、以賦為詞、以賦入小說戲曲等等,都是賦體的深遠影響。以下試就辭賦主要的表現技巧說明之。(一)假設問對、虛構人物:假設問對、虛構人物的表現技巧曾出現在孟子、莊子、韓非子等先秦諸子散文中,但尚未形成普遍的模式。屈原卜居、漁父以問對形式出現。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則將二人的問對變成了三人的對話。到了漢代,假設問對、虛構人物成為賦家經常運用的表現技巧:枚乘七發假設吳客與楚太子的問答,逐段展開其動人心魄的說辭。司馬相如天子游獵賦假設子虛、烏有與亡是公等虛構人物的問對,鋪衍成宏篇鉅作。此外如揚雄長楊賦、班固兩都賦、張衡二京賦等,都是藉著虛構人物的問對鋪展而成的漢賦名篇。漢賦假設人物的虛構藝術,具有三個方面的作用:其一,借以進行委婉曲意的諷諫。其二,主客對答,逐層推進,構成宏篇。其三,富有一定的情節,產生動人的魅力。由於假設問對、虛構人物的表現手法提供了足以揮灑的空間,自然成為漢代賦家所樂於運用。此外,答客難系列的作品更巧妙地藉著客表面的嘲諷責難,正言若反地凸顯自己的長處及牢騷。(二)想像誇張、眩人耳目:誇張是為了表達的需要,故意言過其實,對客觀的事物作誇大或縮小的描述,藉以凸顯事物特徵的修辭方式,古人謂之夸飾。巧妙地運用誇張的技巧可以加深讀者的印象,增強藝術的感染力。早自詩經、楚騷的作品中,已出現一些誇張的例子。文心雕龍夸飾云:自天地以降,豫入聲貌,文辭所被,夸飾恆存。雖詩書雅言,風格訓世,事必宜廣,文亦過焉。是以言峻則嵩高極天,論狹則河不容舠,說多則子孫千億,稱少則民靡孑遺,襄陵舉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之論,辭雖已甚,其義無害也。文辭所被,夸飾恆存,說明誇張是文辭表達的重要修辭技巧之一。而這種技巧自宋玉到漢賦,逐漸成為使用極為普遍的修辭技巧,也是構成辭賦的特色之一。夸飾又云:至如氣貌山海,體勢宮殿,嵯峨揭業,熠燿焜煌之狀,光采煒煒而欲然,聲貌岌岌其將動矣。莫不因夸以成狀,沿飾而得奇也。於是後進之才,獎氣挾聲,軒翥而欲奮飛,騰擲而羞跼步,辭入煒燁,春藻不能程其豔;言在萎絕,寒谷未足成其凋;談歡則字與笑並,論慼則聲共泣偕,信可以發蘊而飛滯,披瞽而駭聾矣。這段話不僅道出漢賦誇張技巧有其成功之處,而且還深深影響了後進的創作。甚至劉勰本人所說的信可以發蘊而飛滯,披瞽而駭聾矣,本身就是典型的誇張技巧!誇張離不開想像,身為言語侍從之臣的漢賦作家,更是盡其所能地誇張想像,眩人耳目,以期吸引天子王侯,滿足其驕奢的心理,完成娛耳悅目的休閒功能。當然也可以在身分特殊的讀者娛悅之餘,委婉地進行諷諭。無論目的如何,誇張想像已成為漢代賦家非常喜愛的表現技巧,舉凡數量誇張、性狀誇張、遞進誇張、鋪排誇張以及比喻誇張等各種形式的誇張,在漢賦中比比皆是,而且經常錯綜運用,在同時代的各類文學載體中,是無可比擬的。(三)鋪陳其事、層層描寫:賦者,鋪也,賦體得名當然不單是取義於鋪,但鋪陳確是賦體傳統手法之一。西京雜記記載司馬相如論賦的創作說:合綦組以成文,列錦繡以為質。一經一緯,一宮一商,此賦之跡也。司馬相如以織錦為例,說明賦是組織美麗之文而成,它是透過一經一緯,一宮一商的形式呈現出來的。鋪陳其事、層層描寫正是呈現這種形式的理想表現方法。劉熙載藝概賦概說:賦起于情事雜沓,詩不能馭,故為賦以鋪陳之。清楚地指出由於當時詩無法負載情事雜沓的難題,所以需要善於鋪陳的賦體承擔詩之所窮。在敘事詩較為貧乏的中國詩歌傳統中,賦其實是替詩負起描寫詩的擔子。劉氏又說:賦兼敘列二法:列者,一左一右,橫義也;敘者,一先一後,豎義也。一左一右的列指的是賦中向四方拓展空間、鋪陳事物的空間藝術;一先一後的豎指的是將拓展、鋪陳出的畫面依照時間先後展開故事情節。表面上賦是兼顧了時間與空間的藝術,但實際上代表漢賦主流的騁辭大賦所側重的是橫向的鋪陳,縱向的敘述情節並不佔有重要地位。以下略舉數例說明賦體如何藉著鋪陳其事、層層描寫的技巧,表現其寫物圖貌,蔚似雕畫的特色:雲夢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則盤紆岪鬱,隆崇嵂崒,岑巖參差,日月蔽虧,交錯糾紛,上干青雲;罷池陂阤,下屬江河。其土則丹青赭堊眾色炫燿,照爛龍鱗。其石則赤玉玫瑰石武夫。這是司馬相如天子游獵賦中描寫雲夢的一小段,作者藉著層層的描寫,鋪陳雲夢大澤的山與土石,令人為之目眩。此段描述之後,更緊接其東則有、其南則有、其高躁則生、其卑濕則生、其西則有、其中則有、其北則有、其上則有、其下則有等上下四方一系列的鋪陳與描寫,不管這種描寫是否成功,它是賦家努力描繪客觀景物,追求以高大全為至美的典型代表。不僅描寫靜態的景物是如此,連刻畫人物也是運用同樣手法,如天子游獵賦中描寫美人的一段:於是鄭女曼姬,被阿錫,揄紵縞,雜纖羅,垂霧縠,襞積褰縐,紆徐委曲,鬱橈谿谷,衯衯裶裶,揚袘卹削,蜚纖垂髾,扶輿猗靡,嗡呷萃蔡,下摩蘭蕙,上拂羽蓋,錯翡翠之威蕤,繆繞玉綏,縹乎忽忽,若神仙之仿佛。這裡所刻畫的美人,從頭到腳,琳瑯滿目,在作者層層描繪之下,呈現一幅濃妝的工筆美人圖。再如張衡東京賦描寫大儺的一段:爾乃卒歲大儺,敺除群厲。方相秉鉞,巫覡操茢,子萬童,丹首玄製,桃弧棘矢,所發無臬,飛礫雨散,剛癉必斃,煌火馳而星流,逐赤疫於四裔,然後淩天池,絕飛梁,捎魑魅,斮獝狂,斬蜲蛇,腦方良,囚耕父於清泠,溺女魃於神潢,殘夔魖與罔像,殪野仲而殲游光,八靈為之震慴此段將當時歲末大儺,驅除群鬼的場面鉅細靡遺地展現出來,使讀者彷彿置身其中,親眼目睹緊張場面,這種身臨其境的效果,是作者運用鋪陳其事、層層描寫的技巧所完成的。(四)善用譬喻、窮情盡貌:鋪陳雖是辭賦的主要表現技巧,但是為了充分發揮體物的功能,單憑直接鋪陳是無法竟其功的,尤其是漢代賦家,無論是想要展現大漢帝國的盛況、描繪大千世界的自然景物,或是在一統帝國下賢才不幸見絀、人性遭受壓抑扭曲的深痛,如此紛繁雜沓的內容,更無法僅靠單純的鋪陳敘述所能勝任。因此,賦家遂在鋪陳之外,大量運用譬喻的技巧,窮情盡貌地呈現各種風貌。試觀王褒洞簫賦中描寫簫聲的一段文字:聽其巨音,則周流汜濫,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其妙聲則清靜厭,順敘卑迖,若孝子之事父也。科條譬類,誠應義理。澎濞慷慨,一何壯士!優柔溫潤,又似君子。故其武聲則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其仁聲則若颽風紛披,容與而施惠。聲音本無形可狀,王褒則運用各種譬喻,巧妙地將簫聲不同的聲調及聲情一一描繪出來。劉勰文心雕龍詮賦篇也不禁贊美道:子淵洞簫,窮變於聲貌。善用譬喻、窮情盡貌運用得最淋漓盡致的當數曹植洛神賦: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此處全用譬喻。美是極為抽象的,不易描繪的。曹植卻能藉著連續運用驚鴻、遊龍、秋菊、春松、輕雲蔽月、流風迴雪、太陽升朝霞及芙蕖出淥波等優美動人的意象為喻依,成功地將極難表現的美描繪出來,不但成為膾炙人口的名作,也印證了善用譬喻、窮情盡貌的技巧是有其可取之處的。(五)排比事典、反覆形容:文心雕龍事類篇說:事類者,蓋文章之外,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者也。這種據事類義,援古證今修辭技巧,今人謂之用典。文章用典,起源雖早,但用典經過賦家的經營,逐漸將較單純的據事類義,援古證今轉變成排比事典、反覆形容的技巧。事類篇說:觀夫屈宋屬篇,號依詩人,雖引古事而莫取舊辭。唯賈誼鵩賦,始用鶡冠之說;相如上林,撮引李斯之書;此萬分之一會也。及揚雄百官箴,頗酌於詩書;劉歆遂初賦,歷敘於紀傳;漸漸綜採矣。至於崔、班、張、蔡,遂捃摭經史,華實布濩,因書立功,皆後人之範式也。上述引文,除揚雄百官箴外,其餘都是漢賦的例子。可見漢代賦家言語侍從之臣的身分,在從事貴游文學的活動時,已逐漸將辭賦的寫作從窮變聲貌的競賽轉為魏晉以降普遍用典隸事的遊戲。我們只要比較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及張衡的漢賦代表作家的賦作,便不難窺出其中漸變的軌跡。到了南北朝,隨著貴游文學的蓬勃發展,排比事典、反覆形容成為賦家常用的技巧,江淹恨、別二賦是典型的代表。這兩篇賦都是採取七段式的布局,展開鋪敘排比,明顯地是受到枚乘七發的影響,然而江淹在漢賦鋪陳其事、層層描寫的基礎之上,運用排比典故的技巧,呈現有別漢賦的風貌。恨賦先排比秦始皇、趙王張敖、李陵、王昭君、馮衍、嵇康等歷史名人的典故,說明人生的際遇或許不同,然而伏恨而死則是共同的結局。緊接著再泛寫孤臣、孽子、遷客及流戍者含酸茹歎,銷落湮沉之恨,其中運用了蘇武遠處北海、婁敬流於隴西的典故。最後則寫即使生前榮華富貴,然而終究煙斷火絕,閉骨泉裡。綜觀恨賦全篇,排比了各種不同的事典,成功地將人生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的主題形容曲盡。別賦更進一層地發揮排比事典、反覆形容的技巧,恨賦基本上是每段用一則典故,別賦則每段排比數典,並博採群籍,融會貫通,以增強該段所欲描繪之離情別緒。如描寫任俠訣別之一段:乃有劍客慚恩,少年報士,韓國趙廁,吳宮燕市,割慈忍愛,離邦去里,瀝泣共訣,抆血相視,驅征馬而不顧,見行塵之時起,方銜感於一劍,非買價於泉裡,金石震而色變,骨肉悲而心死。此段排比的典故有:聶政至韓國刺俠累,豫讓入趙廁刺襄子,專諸於吳宮刺王僚,荊軻離燕市刺秦王。江淹透過這四則家喻戶曉的刺客典故,有效地營造出俠客訣別時視死如歸的悲壯豪情。恨、別二賦描繪的是內在的情感世界,至於外在的景物,透過排比事典、反覆形容的手法,不僅可以達到寫物圖貌,蔚似雕畫的效果,而且還可以藉著典故的運用,將作者的情懷融入景物的描繪之中。茲舉庾信小園賦起首一段為例: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壺之中,壺公有容身之地。況乎管寧藜床,雖穿而可坐;嵇康鍛灶,既暖而堪眠。豈必連闥洞房,南陽樊重之第;綠墀青瑣,西漢王根之宅。余有數畝敝廬,寂寞人外,聊以擬伏臘,聊以避風霜。雖復晏嬰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適閑居之樂。況乃黃鶴戒露,非有意於輪軒;爰居避風,本無情於鐘鼓。陸機則兄弟同居,韓康則舅甥不別。蝸角蚊睫,又足相容者也。起首連續排比六個典故為小園作引:正面用巢父、壺公、管寧及嵇康四位高人逸士居處之簡陋,反面則用漢代樊重及王根宅第之豪奢,點明小園雖陋,卻能自得其樂。余有數畝敝廬以下至且適閑居之樂,巧妙將晏嬰之宅近市及潘岳之居面城兩個典故嵌入自己所居之小園中,再次說明小園的自適自足。況乃以下又排比黃鶴戒露、爰居避風的典故,比喻自己因故羈留於西魏、北周,雖蒙厚賜官爵,然非衷心所願。接著又引陸機兄弟入洛同住一屋以及殷浩與韓康舅甥不忍相別的典故,說明自己流寓北朝的心境。蝸角蚊睫用莊子與晏子春秋的典故,形容自己但求足以容身的狹小之地,不在乎高官厚祿、華屋廣廈。短短一段文字,排比的事典居然超過十個!然而庾信卻必須依賴這些典故的反覆形容,方能曲盡其傷其屈體魏、周,願為隱居而不可得也(六朝文絜箋注小園賦倪璠注)的錯綜複雜之情懷。(六)以小見大、體物寄懷:陸機文賦說:賦體物而瀏亮,賦家既以體物見長,在詠物的賦作中,更容易充分發揮以小見大、體物寄懷的表現技巧。屈原橘頌、荀子雲、蠶、箴等賦,開詠物賦之先河,至漢代,就所知之二百餘篇賦作中,詠物賦凡六十九篇,成為漢賦主要題材之一,迨至魏晉,近八百篇賦作中,詠物賦凡四百餘篇,佔二分之一強,詠物賦已經成為賦體之主流。降至南北朝,此風不衰,詠物賦迭有佳作。詠物之作,慣於貼緊所詠之物,多方面加以刻畫形容,並配合典故的使用,期能於所詠之物中,以小見大,寓情託懷。如禰衡鸚鵡賦,通過對鸚鵡的不幸描寫,表達自己生不逢辰、寄人籬下,委曲求全的悲哀。又如曹植蝙蝠賦,掌握蝙蝠的特徵及習性加以著墨,痛斥詭詐奸佞的小人。庾信枯樹賦,更是南北朝詠物賦的典型代表作,以枯樹摧折的形象自況,寄寓著身世之悲。茲舉其中一段為例說明之:若乃山河阻絕,飄零離別。拔本垂淚,傷根瀝血。火入空心,膏流斷節。橫洞口而欹臥,頓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圍冰碎,理正者千尋瓦裂。載癭銜瘤,藏穿抱穴。木魅睒,山精妖孽。此段所描繪的枯樹,其實是作者的自畫像。枯樹的阻絕、飄零,正是作者故鄉遙隔與羈旅北朝的飄零之感。枯樹的拔本垂淚,傷根瀝血,何嘗不是作者鄉關之思的血淚?其餘如描述枯樹的斷節、半折、冰碎、瓦裂等等遭受摧折的悲慘情狀,其實正是作者身心所遭受的摧折。以小見大、體物寄懷的託物寄懷的技巧,庾信賦作是極其成功的範例。(七)對偶精工、辭采瑰麗:辭賦是中國文字的魔術師,它充分運用漢語孤立語(isolating language)的特性,特別講求語文藝術的形式美。文心雕龍麗辭篇說:自揚、馬、班、蔡,崇盛麗辭,如宋畫吳冶,刻形鏤法;麗句與深采並流,偶意與逸意並發。茲以司馬相如天子游獵賦為例:置酒乎顥天之臺,張樂乎膠葛之寓,撞千石之鐘,立萬石之虡;建翠華之旗,樹靈鼉之鼓;奏陶唐氏之舞,聽葛天氏之歌;千人唱,萬人和;山陵為之震動,川谷為之蕩波。可見漢代辭賦,已相當講究偶句的形式美。降至魏晉,通篇偶句的賦作出現,如潘岳蓮花賦:偉玄澤之普衍,嘉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