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试题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试题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试题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一中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一中 20202020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届高三历史上学期 1010 月阶段性检测试月阶段性检测试 题题 一 选择题 每小题 1 5 分 共计 45 分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史载 周 武王克殷后造新都镐京 是为宗周 后又于洛阳建 宏伟的东都 称为成周 成周 的修建意在 a 维护分封制度 b 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c 震慑商朝旧有诸候国势力 d 强化西周在东方的控制力 2 学者冯天瑜说 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 被征服的臣仆 封地 土著三种人的结合 突破了 以前 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 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 b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 c 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 d 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 3 随着秦王朝的统一 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 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 代 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材料中的 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 a 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 b 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 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d 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 4 唐律疏议职制律 中规定 若官吏延缓诏令文书颁发者 每延缓 一日笞五十 一日 加一等 十日徒一年 官文书稽程者 一日答十 三日加一等 罪止杖八十 这 些规定 a 旨在防止皇帝诏令被篡改 b 利于政府行政决策的正确 c 有利于提高部门行政效率 d 说明唐代的法律非常严酷 5 先秦至陏唐时期 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 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 外 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 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 祭祀礼仪交 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 宋代祭祀礼仪的上述变化主要归因于 a 科举制度不断成热 b 理学正统地位确立 c 小农经济相对发达 d 文 化氛围相对宽松 6 宋大中祥符七年 1014 年 诏川峡 广南 福建转运使提点刑狱官察部内僚吏 有贪墨不法 惨刻用刑者以闻 大中祥符九年 1016 年 又诏 三京 诸路大辟 罪 狱既具而非理致死者 委纠察提点邢狱官察之 庆历七年 1047 年 指令转 2 运 提邢二司 每巡历至州县 先入刑狱中询问罪人 其有禁系人身死 仰画时具 检验状申二司点检 如情理不明 有拷擦痕 立即便取案 公案差官看详 依公施行 这表明北宋 a 监察工作己经法制化系统化 b 通过加强监察促进司法公正 c 干预司法过多 失去独立性 d 地方冤狱过多司法审判混乱 7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 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 军事 经济等各 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 以供中央需要 行省的治所往 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材料意在说明行省制下 a 中央政府权力遭到严重削弱 b 地方与中央的相互制衡 c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 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8 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 军机处实现了从 君主专政 向 大臣行政 从 直接的帝 国个人专制 向 君臣联合行政 的转变 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 中年 时走向昌盛 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 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c 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d 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9 希腊哲学家波里比阿把雅典比喻成一条没有船长的船 在这样一条船上 当对风浪的 恐 惧使水手们保有理智并服从瞭望者的命令时 他们令人钦佩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但当他们的思想不一致时 一些人主张继续航行 一些人强迫瞭望者停靠码头 一 些人撒了网 还有 些人阻止撒网并要求收帆 结果常常在靠近海岸时造成船难 据此可知 波里比阿认为 a 海洋对雅典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b 人文主义思想导致雅典内部 分裂 c 外部的危机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团结d 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 危机 10 古罗马法学著作 法学阶梯 中规定 年幼的人不能收养年长的人 如果儿子的年 龄大于父亲 那就显得不自然了 因此 凡是收养自权者或收养别人为自己儿子的 必须在年龄上超过被收养者完全成熟的时期 即 18 岁 这说明古罗马法注重 a 私法精神 b 自然法精神 c 父权的保护 d 习惯法传统 11 罗马法学家曾说 根据自然法 所有人均是生来自由的 只有实在法才在他们 之间造成差别 这反映罗马法 3 a 反对等级差别 b 具有社会属性 c 体现灵活特性 d 符合人性特点 12 沃尔特 巴奇霍特在 英国宪政 中说 英国政体的有效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 间的紧密结合 其连接点就是内阁 内阁本属行政机构 但在职能上亦属立法机构 是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密切结合和近乎一体的配合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内阁兼有行政权和立法权 b 行政权和立法权通过内阁有效结合 c 内阁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 d 英国政治权力的基本架构混乱不淸 13 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 参议院有冗长发言 阻挠议事的权利 即参议院中反对某项议 案的少数派为了阻挠 延缓该议案的表决 通过不停地演说 辩论使拥护议案的多数 派难以达成一致来终止辩论或付诸表决 这一制度设计 a 是对少数派权利的制度性保护b 使立法程序更加冷静与理性 c 导致两党对垒 行政效率低下d 体现了对众议院的制衡原则 14 下列内容摘自 1871 年 德意志帝国宪法 据此可知 当时的德意志帝国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 开会 延会 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皇帝委派官吏 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 并在必要情况下 命令他们退职 a 内阁对议会负责 b 皇帝掌握着大权 c 内阁掌握行政权 d 立法权 属于皇帝 15 清代定制 宫员任命由军机处等机构简选 最后由皇帝朱笔圈定简放 但自太平天国 运动以来 不仅司道以下官员的任命 皆由督抚奏定 而且邻省督抚的任命 有时也 要征求有力督抚的意见 这表明 a 皇帝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b 统治危机冲击中央集权 c 清政府已无力控制地方 d 地方政府掌握了行政权 16 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 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 各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都发生很大变 化 我们乐于接受外来事物和新观念 可鸦片战争时期的国人对外并非如此 试从心 理接受角度判断人们对中英 南京条约 的以下条款最痛心的是 a 开放五口通商 b 割香港岛给英国 c 赔款 2100 万银元 d 中 英协定关税 4 17 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 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 在那 里可以讲道 设堂 建设慈善机构 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 归功 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 据此判断 a 该不平等 条约 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8 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 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反 它具 有积极意义 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 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 材料旨在说明甲午战争的失败 a 并未表明洋务运动的破产 b 充分体现清政府腐朽落后 c 促使现代化进程首次转移 d 促进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 19 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 毛泽东指出 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 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 不然 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 展 以下说法最能够揭示两大历史事件关联的是 a 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 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c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20 美国企业家百森 1875 1967 年 就中国近况谈到 西方普遍认为这场起义取得的 胜利是暂时的 我认为这不正确 革命从一开始便进展顺利 起义军展现出了良好的 战略判断力 这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 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很好保护 事实上 各国一直在等待借口进行干涉 以此造成中国人最惧怕的事情 即瓜分中国 文中 的 起义 是指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北伐战争 21 方汉奇在 中国近代报刊史 中指出 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新创报纸 民生报 民立报 民强报 共和党一进步党 民声日报 共和民报 自由党 民权报 国家学会 国权报 国民联合会 中华日报 中华民国工党 觉民 报 这些报纸的创办 a 表明中国民主政治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b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民主思想传播 c 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初步尝试 d 说明三民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22 19 世纪 60 年代 汉族地主官僚为核心的淸朝统治集团发起了洋务运动 史称 同光中兴 1898 年力主变法的光绪帝被囚 百日维新流产 1911 年 皇族内阁 的诞生导致淸廷汉官离心 空前孤立 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a 地主阶级严重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b 权力结构的变动影响近代化进程 5 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力量弱小 d 统治集团对西学的认识逐步加深 23 1906 年 章炳麟说 老子是胆怯的 主张自然进化 但社会必然是弱肉强食的 1913 年 他却说 老子洞见专制之真相 使愚民之术不得施 章炳麟对老子的 看法前后不同是由于 a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剧 b 老子思想对近代中国影响的扩大 c 当时的统治者推行 尊孔复古 d 他从主张革命到反对袁世凯独裁 24 中国人民惟一的需要 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的政府 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 己证明 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力和平统一之障碍 为革命势力之仇敌 本党为实现中 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 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这一宣言 a 成为国共首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b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到来 c 表明中共吸取了大革命失畋教训 d 激发了根据地民众投身土地革命 25 许倬云在 历史大脉络 中说 五四运动与国民党的号召 并无彼此参与的关系 却 有互相呼应的效果 为北伐铺设了民意基础 作者认为二者互相呼应是基于共同的 a 指导思想 b 斗争策略 c 实践方式 d 革命任务 26 学生 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 造成促进 心理统一 的强大压力 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材料中所说 的这种 心理统一 和 认同感 促成了 a 国民革命的兴起 b 土地革命的开展 c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战略 反攻的开始 27 下列表格中的史料和结论 不能由所给史料直接推导出史论 需要补充史料 才可以 直接推导出史论 下列补充史料 可以直接推导出史论的是 史料史论 从 1938 年 3 月 16 日开始至 4 月 15 日结束 战役由滕县战斗 临 沂附近战斗 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 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 部分组成 抗日战争是中华 民族全民族的抗 战 a 开始于 1937 年 8 月 13 日 蒋介石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日军的战役 b 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在此会战中 国民党 33 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 c 1940 年下半年 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对华北地区日伪军发动了进攻战役 6 d 1947 年 6 月 刘邓大军向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 28 诗言志 史铸诗 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 下列 诗句所指史实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外侮需人御 将军賦采薇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a b c d 29 以下是苏俄 联 农民的上地问题委托书 部分摘录 据此判断 该委托书出台的历史背景是 a 十月革命展开 b 新经济政策实施 c 农业集体化 d 赫鲁晓夫改革 30 公社并不像 切旧政府那样 自以为永远不会犯错误 公社公布了自己的言论和行动 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告诉民众 马克思意在赞赏巴黎公社 a 取消高级官员的高薪制 b 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 c 加强法法制的措施 d 对权力机关及公职人员的监督罢免权 二 非主观题 共 55 分 31 18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4 年 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 双方在各自 应处的座位 方向 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 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 厅的北面 上席 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 两者争执不 下 商谈未能进行 摘编自王开玺 隔膜 冲突与趋同 清代外交 礼仪之争透析 1 材料一中 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 反映了清廷官员怎样的心态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英国使臣所持态度的国内背景 6 分 山东中学联盟 7 材料二 1901 年 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 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 求 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 作为 辛丑条约 的附件十九 其中规定 外国使 臣递交国书时 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 同时派军队保护 清帝款宴 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 并躬亲入座 摘编自王开玺 隔膜 冲突与趋同 清代外 交礼仪之争透析 2 材料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 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 6 分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 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 中 英 苏 澳 加 法 荷等 1946 年 5 月 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 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 英 苏 中 法为序 经过中国法官 梅汝璈 的积极斗争 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 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 必须认识到 在国际场合争席位 争排场 实际上关系到国家 的地位和尊严 摘自梅汝璈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3 材料三中 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4 分 4 综上 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 2 分 32 15 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a 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 一些政治家认为 人民 和 人民的 代表 国会 是不同的 人民 高于 人民的代表 由人民制定 政府不能 更改的 宪法高于 由政府制定 政府能够更改的 普通法律 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 自然不能使之生效 根据这些理论 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 是否符合宪法 但是 1787 年美国宪法没有相关规定 即未建立起司法审查制度 在 初期美国政府中 既无财权 军权又无民意基础的最高法院的地位明显低于总统和国 会 摘编自 美 汉密尔顿等 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 1803 年 最高法院对 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做出判决 法院不能行使 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 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 该判例确立了最高法院 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 从而使最高法院足以与 国会或总统相制衡 8 摘编自 美 伯纳德 施瓦茨 美国法律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美国创立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 7 分 2 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 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对于美国民主制度 的影响 8 分 33 10 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 实现民族复兴的 主要手段 有人据此图示革命 改良 民族复兴三者问的关系 见下图 改编自张福运 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一一民族复兴的视角 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 对革命 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说 明 可以针对革命 改良 民族复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 也可以进行修改 补充 否定或提出新观点 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史实准确 34 12 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正是激励人民发动大众最有力的武器 自抗战展开以来 因中心都 市的沦陷 出版条件的困难 文艺人的流亡四散 虽一方产生了大量新型的报告 通信等 文艺作品 且因抗战的内容 使新文艺消失了过去与大众间的隔阂 但在一切文化部们的 对比上 文艺的基本阵营 不可讳言是显得寂寞了一点 反视敌国 则正动员大批无耻文 氓 巨量滥制其所谓战争文学 尽其粉饰丑态 麻醉民众的任务 我们感到文艺抗战工作 的重大 散处四方的文艺工作者有集中团结 共同参加民族解放伟业的必要 摘自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 l938 年 材料二 关于抗日文化统一战线 一 一切文化人 只要他们赞成抗日 均应在抗日的目标下团结起来 不论他们在文 化上所做的工作是否同抗日有无直接的关系 9 二 欢迎任何文化人使用他的文化武器 如文学 艺术 科学等 为抗战直接服务 在文化人中发展文化应该服从于抗战 服从于政治的思想 三 文化人间 除以抗日不抗日作为团结的分界线外 还可以在关于文化的各种方面 与各种问题上进行统一战线 四 抗日文化统一战线 同其他抗日统一战线一样 有它的统一性 也有它的斗争性 斗争的目的 是为了求得更充实的与坚强的统一 摘自张闻天 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 1940 年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 6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特点 6 分 历城一中历史学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