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_第1页
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_第2页
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_第3页
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_第4页
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字词书写 (共1题;共3分)1. (3分)根据拼音写汉字xi_渎 pn_请 毛骨sng_然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0分)2. (10分)补写句子 (1)_,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2)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臣本布衣,_,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4)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句子是:_,_。 (5)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他们的词中也多有体现其忠君报国建功立业之志的句子,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词句“_,_,射天狼”;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词句“_,_”。 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3. (5分)根据课本,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楚人怜之(陈涉世家)_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_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_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_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隆中对)_4. (13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张顺,民兵部将也。襄阳受围五年,宋将出重赏募死士,得三千。求将,得顺与张贵,俗呼顺曰“矮张”,贵曰“竹园张”。俱智勇,素为诸将所服,使之为都统。出令曰:“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毋败吾事。”人人感奋。汉水方生,发舟百艘,稍进团山下。越二日,进高头港口,结方陈,各船置火枪、火炮、炽炭、巨斧、劲弩。夜漏下三刻,起矴出江,以红灯为识。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黎明抵襄城下。城中久绝援,闻救至,踊跃气百倍。及收军,独失顺。越数日,有浮尸溯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直抵浮梁,视之顺也,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诸军惊以为神,结冢敛葬,立庙祀之。张贵既抵襄,襄帅吕文焕力留共守。贵恃其骁勇,欲还郢。刻日既定,乃别文焕东下,点视所部军,洎登舟,帐前一人亡去,乃有过被挞者。贵惊曰:“吾事泄矣,亟行,彼或未及知。”至勾林滩,渐近龙尾洲,遥望军船旗帜纷披,贵军喜跃,举流星火示之,军船见火即前迎,及势近欲合,则来舟皆北兵也。元兵得逃卒之报,据龙尾洲以待之。贵战已困,出于不意,杀伤殆尽,身被数十枪,力不支见执,卒不屈,死之。(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五十,略有改动)(1)下列句子中的“以”与“据龙尾洲以待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固以怪之矣B . 以中有足乐者C . 杀之以应陈涉D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在解救襄阳受围的战斗中,张贵做先锋,张顺殿后,最终他们迅速突围。B . 襄阳城中已经很久没有救援了,士兵们听闻援军到,士气顿时高涨百倍。C . 张贵抵达襄阳后,主帅吕文焕极力挽留他共同守护襄阳,但张贵拒绝了。D . 元军得到了叛逃士兵的消息,在龙尾洲附近设了埋伏,张贵当场战死。(3)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毋败吾事 败:_ 贵恃其骁勇 恃:_举流星火示之 示:_ 身被数十枪 被:_(4)翻译下列句子。俱智勇,素为诸将所服,后使之为都统。吾事泄矣,亟行,彼或未及知。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分)5. (2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 )A . 八月B . 九月、C . 十月D . 十一月五、 中国名著 (共1题;共10分)6. (10分)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两个问题。 (1)结合“材料呈现”的具体内容,揣摩作者隐含在文字中的态度和立场。 材料呈现 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董乐山译)(2)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 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60分)7. (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秋韵宗璞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年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起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年陡台阶,眼前会出现一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其调。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友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罢。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到的。那就待来生罢,我说,大家一笑。其实,我是注意今世的。清晨照例的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吗?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不要推却友爱不要延迟欢乐现在不悟便永迷惑在这里,一切都有一着落。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1)第段中,那两个词语最能突出表现记忆中的香山秋色的特点?(2)第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第段的景物描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一种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4)作者要寻找的“秋韵”具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进行其分析。(5)第段中,那两个词语最能突出表现记忆中的香山秋色的特点?(6)第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7)第段的景物描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一种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8)作者要寻找的“秋韵”具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进行其分析。8.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谈话的艺术梁实秋谈话不是演说,更不是训话,所以一个人不可以霸占所有的时间,不可以长篇大论地絮聒不休,旁若无人。有些人大概是口部筋肉特别发达,一开口便不能自休,绝不容许别人插嘴,话如连珠,音容并茂。他讲一件事能从盘古开天地讲起,慢慢地进入本题,亦能枝节横生,终于忘记本题是什么。在英国文人中,约翰逊博士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在咖啡店里,他一开口,老鼠都不敢叫。那个结结巴巴的高尔斯密一插嘴便触霉头。Sir Oracic(约翰逊博士)在说话,谁敢出声?约翰逊因此被称为当时文艺界的独裁者。谈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写文章肯用心的人就不太多,谈话而知道剪裁的就更少了。写文章讲究开门见山,起笔最要紧,要来得挺拔而突兀,或是非常爽朗,总之要引人入胜,不同凡响。谈话亦然。开口便谈天气好坏,当然亦不失为一种寒暄之道,究竟缺乏风趣。常见有客来访,宾主落座,客人徐徐开言:“您没有出门啊?”主人除了重申“我没有出门”这一事实之外没有法子再作其他的答话。谈公事,讲生意,只求其明白清楚。禅师们在谈吐间好逞机锋,不落迹象,那又是一种境界,不是我们凡夫俗子所能企望得到的。在技巧上,谈话也有些个禁忌。“话到口边留半句”,只是劝人慎言,却有人认真施行,真个的只说半句,其余半句要由你去揣摩,好像文法习题中的造句,半句话要由你去填充。有时候是光说前半句,要你猜后半句;有时候是光说后半句,要你想前半句。一段谈话中若是破碎的句子太多,在听的方面不加整理是难以理解的。费时费事,莫此为甚。我看在谈话时最好还是注意文法,多用完整的句子为宜。另一极端是,唯恐听者印象不深,每一句话重复一遍,这办法对于听者的忍耐力实在要求过奢。谈话的腔调与嗓音因人而异,有的如破锣,有的如公鸡,有的行腔使气有板有眼,有的回肠荡气如怨如诉,有的于每一句尾加上一串格格的笑,有的于说完一段话之后像鲸鱼一般喷一口大气,这一切都无关宏旨,要紧的是说话的声音之大小需要一点控制。一开口便血脉偾张,声震屋瓦,不久便要力竭声嘶,气急败坏,似可不必。另有一些人的谈话别有公式,把每句中的名词与动词一律用低音,甚至变成耳语,令听者颇为吃力。有些人唾腺特别发达,三言两句之后嘴角上便积有两滩如奶油状的泡沫,于发出重唇音的时候便不免星沫四溅,真像是痰唾珠玑。人与人相处,本来易生摩擦,谈话时也要保持距离,以策安全。(有删改)(1)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对“谈话的艺术”进行论述的?(2)第自然段中引用约翰逊博士事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我们日常谈话中是否能像禅师一样,谈吐中“好逞机锋,不落迹象”?为什么?请写出你的理由。(4)作者认为谈话在技巧上有哪些禁忌?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9. (1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两题。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1)在这首诗中,苏轼思考了一个什么问题? (2)这首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八、 小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口语交际。你的同学李明接受了你的推荐,到图书馆借了一部小说来读,他渐渐被书中精彩的描写打动了,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想要画下一些精彩语句,并在书旁做些批注,此时,恰好被你看见了,你应该怎样劝阻他呢?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作文:声音无处不在,风声、雨声、笑声、歌声、电话那头的叮嘱声总有一种声音在你耳畔响起,牵动你的心灵。请以“有一种声音牵动我的心灵”为题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要求符合题意,文体规范,结构完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和他人作品。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字词书写 (共1题;共3分)1-1、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