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 学 古 诗 教 学 谈 范家湾小学 杨玉花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新大纲在“附录”中推荐了80首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由此数量上的增加,可以明显看出,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古诗教学,扩大小学生对诗词的阅读。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我认为,从阅读心理的一般规律和读懂古诗的基本要求出发,应该抓住下面几方面。 一、粗讲 优秀的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格律严格,魅力无限。正如19世纪英国著名文艺批评拉斯金说:“每一部伟大作品的精华部分,总是无法把它解释得很清楚,因为它好,所以它好。”因此教学时,其丰富的意蕴,“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讲出来的。况且小学生刚刚接触古诗,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如果“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必然贪多嚼不烂,如果不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去精讲细究,咬文嚼字,必如宋代的教育家张载所说:“始学之人,未必能继,妄以大道教之,是诬也。”必然使学生食而不化,泯灭了学习的兴趣,倒了学习的胃口。 那么怎么粗讲呢?我觉得应该从下面三点考虑: 一是比较生疏的字词。如“歌声震林樾”的“樾”,“煮豆燃豆萁”的“萁”,“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浥”,“千里黄云白日曛”的“曛”,“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绦”等,这些字词,学生一般没有接触到,是学生阅读诗句、理解诗意的拦路虎,所以首先要让学生认其形,晓其音,知其义。再就是古今音变意变的字词。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死去元知万事空”的“元”,“儿童急走追黄蝶”的 “走”,“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直”,“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乡音未改鬓毛衰”的“衰”等,这些古今意思有别或读音不同的字词,学生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解,因此少不了教师的讲解。还有,就是那些富于传神的关键性词语。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的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很显作者炼字的功夫。一堵高墙的“关”和一枝红杏的“出”,形成了一对矛盾:一个要把满园春色关住,一个却要枝露墙头,春光外泄,一“关”一“出”,整个画面活了,有了动感,显出了春花盛开时的盎然春意。再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前两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写送客的时间、地点和送客时的环境与心情,其中第二句,作者着意用“楚山孤”表达送别的心情:芙蓉楼上,俯瞰长江,寒雨凄凄,远眺楚山,望客帆远去,心情惆怅,仿佛觉得楚山是孤寂地峙立在那儿一样。一个“孤”字,看似写山,实是写人,写出了作者送别友人时惆怅孤独之感。又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前两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是一联对偶句,“日暮”对“天寒”,写投宿的时间,是在寒冬的日暮时分。“苍山远”对“白屋贫”,写主人家的居住环境和家庭状况,一个“远”字,写出了天气昏暗中周围青山的朦胧;一个“贫”字,点出了投宿的这户山里人家的贫寒。以上所举诗句中“关”、“出”、“孤”、“远”、“贫”这些字词,都是理解诗句意思的关键词语,把它们的意思讲清楚了,学生在弄懂诗句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比较顺畅地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二、熟读 通过粗讲,学生对诗句的雕有了大概理解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是熟读。而熟读对小学生来说,最具效果的莫过于诵读。说起诵读,其实古人写诗,往往都是在“诵”的过程中完成的。难怪有人说“动声曰吟,长言曰咏,作诗必歌”了。因此,读诗也不应该离开吟咏诵读,所以古人又说:“读诗之法,须扫荡胸坎净尽,然后吟哦上下,讽咏从容。”宋代的朱熹更是进一步提出读书成诵的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即晓其义也。”所以书声琅琅,“南窗读书吾伊声”,“夜半犹闻读书声”,才是读书富有诗意的境界。读书本是一种个性化的行动,动嘴“读”书,心、眼、口、耳并用,是各种感官的综合参与,其效果较之单纯用“眼”看,要好得多。读书时读出声来,便于大脑快速接受符号和信号,易于激活存储于大脑中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对文句的理解,也容易记住。 什么是熟读?用古人的话说,就是达到“使其言皆出之于吾之口”,换句话说,就是读得滚瓜烂熟,以至熟而成诵。这个过程更多地应该是学生个人诵读的过程,要给足时间,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练读,而不是课堂上那种整齐划一的齐读。这样才不致于混灭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使学生在熟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古诗句的语感,把古诗的语言纳入自己的语言中来。 上面是就“讲”和“读”两方面谈了对古诗教学的想法。其实,古诗教学还有一个引导学生“思”和“行”的问题。思,要深思。思和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读便是学,学便是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朱嘉又说:“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苦读而不思,又不知其味。”“熟读“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之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当然,这里所说的深思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应该是他们力所能及的。所谓行,就是让学生结合实践对熟读的古诗去感悟和体验,教师可创设各种条件,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进入诗句所描绘的情景。比如熟读了韩愈的早春,为了让学生感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情景,有的教师就在早春时节带领学生到野外去看景,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在远看、近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巴中市普通高中2023级“零诊”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5届北京市东城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护理
- 湖北省武汉青山区七校联考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
- 电力变送器培训
- 2026届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浙江杭州余杭区2026届英语九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东省烟台龙口市九上化学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2026届化学九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第二部分 第十一章 第55课时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重难课时)2026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解读
- 分子诊断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深度研究
- 《智能AI分析深度解读报告》课件
- 行测5000题电子版2025
- 《规训与惩罚》课件
- 【MOOC】声乐作品赏析与演唱-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版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标准招标文件
- 糖尿病高血压健康教育
- 铜府字202322号铜鼓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公布稿)
-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与欺凌防范政策
- 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