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出师表.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出师表.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出师表.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1.感受“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手法。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3.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已经有一定水平,因此对教材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拓展可适当加宽加深。对于九年级的语文课堂,仅仅围绕一篇课文并进行简单拓展已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的。语文课堂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因此,可推荐学习网站,拓宽学习空间。通过初中五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量的文言词,已具有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注释或查找工具书解决阅读,了解大意即可。对于学生因认知水平的不同,记忆程度不同,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阅读理解的疑问,教师可发动学生通过分组学习置疑、答疑,交流等形式解决这些问题。重难点1.分析领会诸葛亮所提的三项建议。2.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过程一 课前展示检查书下解词和重点翻译句子的复习情况:一名学生主持并出题,抽查个别学生,有口答和板答两种形式,集体评议。二 导入通常我们要劝勉和打动某人最好是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请同学们再读出师表,循着理与情说说诸葛亮在表文中是如何说理陈情的。(教师活动)三 文意分析(一) 多媒体出示时代背景。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p)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二) 速读15自然段1.独立思考:请在课文中摘引原句,说说诸葛亮对国家大事提出了哪些意见和建议?2.组内讨论:请把这五条意见进一步综合归纳,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方面?为什么?(学生发言,教师板书归纳)3.说一说:你觉得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这条“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意义?(学生自由发言)(三)研读赏析1、讨论第6、7自然段的大意,说说这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教师明确三件事:三顾茅庐、临危受命、白帝城托孤)2、第8段又交代了什么内容?(学生概括内容,教师板书归纳)(四)归纳主旨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后主刘禅提出三条建议,劝说后主继承先帝的遗志。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对后主的耿耿忠心,以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四、中考文言文考点1、能正确诵读文中的句子 2、能正确理解字词的意思 和句段篇的大意 3、正确默写、翻译。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