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历史复习指导课件03-中现史(共32张PPT).pptx

2019中考历史复习指导课件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2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766363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8.98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4-06 上传人:独** IP属地:江苏
20
积分
关 键 词:
2019 中考 历史 复习 指导 课件
资源描述:
2019中考历史复习指导课件,2019,中考,历史,复习,指导,课件
内容简介: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现代史 考点一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考点一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 时间 1949年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 2 意义 政协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 政协全体会议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 纲领 会议通过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并颁布实施 共同纲领 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 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考点一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 时间 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 意义 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 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 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同时 也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对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考点一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三 土地改革运动1 开始时间 1950年6月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接着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新解放区 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2 完成时间 到1952年底 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省外 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 改革意义 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使 耕者有其田 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 免除了地租 从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考点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考点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1 时间 1953 1957年 2 任务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3 实施 一五计划期间 我国始终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 广泛地开展增产节约 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 4 成就 1957年底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开始改变我国经济的落后面貌 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考点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 三大改造1 开始时间 1953年 2 范围 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3 主要形式 对农业和手工业采取合作社形式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的形式 4 所有制转变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 意义 1956年底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的深刻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考点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三 大跃进 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 大跃进 运动 1958年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 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接着 一场以早日实现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赶上和超过英国为目标的 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 大跃进 运动 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2 人民公社化运动 几乎与 大跃进 运动同时 我国还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建立人民公社的目的 是扩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规模 提高它的公有化程度 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以便于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 3 影响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实际 急于求成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和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因素 1959年至1961年 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 粮食 棉花 油料 生猪等大幅度减产 人民生活必需品严重短缺 考点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四 王进喜 雷锋 邓稼先和焦裕禄1 王进喜带领钻井队工人 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 他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 被群众誉为 铁人 2 雷锋用一件件平凡的 小事 塑造了一个充满大爱和奉献精神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 3 邓稼先主持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和设计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接着 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 被誉为 两弹元勋 4 焦裕禄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 为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 他深入群众 摸清灾情 带领全县人民生产自救 向内溃 风沙 盐碱 三害 宣战 被誉为 县委书记的榜样 5 王进喜 雷锋 邓稼先和焦裕禄的事迹主要出现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苦探索时期 考点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考点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 时间地点 1978年12月 北京 2 主要内容 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 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3 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考点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率先实行的省份 安徽 凤阳县小岗村 四川 2 基本内容 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 3 特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 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 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 大锅饭 4 意义 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 启示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984年以后 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实际已经不复存在 考点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 主要内容 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2 途径 在推进国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同时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鼓励和引导个体 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3 重点 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国有企业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 4 政策 国家放权让利 实行政企分开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以及利改税等政策 实行多种经营方式和以 按劳分配 为主的多种分配政策 使企业的经济利益 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的效益相联系 从而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5 国有企业的地位 国有经济在钢铁 石油 电力 铁路运输以及银行等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经济大厦 三 经济特区的设置和对外开放的扩大1 经济特区的设置 1 提出 1979年4月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 2 建立 1980年在广东省的深圳市 珠海市 汕头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设置经济特区 1988年 国家又决定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这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3 特点 在不损害主权的前提下 国家对经济特区釆取与内地不同的 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特区实行市场经济 利用侨资 外资进行建设 国家还为外商提供优惠的政策待遇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4 作用 经济特区的创办 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 深圳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考点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三 经济特区的设置和对外开放的扩大2 对外开放的扩大 1 20世纪80年代 5个经济 区 14个沿海开放城市 7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2 20世纪90年代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设置上海浦东新区 使之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并以此为龙头 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1992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决定开放重庆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 开放成都 昆明 西安 南宁 长春 西宁等18个内陆省会城市和满洲里等13个边境城市 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3 对外开放的作用 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给我国带来了资金 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培养了大批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考点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 背景 1992年初 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 提出了判断经济体制的是非标准 他说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2 判断是非的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 3 时间 1992年10月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五 衣食住行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 生存性的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 即恩格尔系数 逐年下降 高档耐用品消费 文化娱乐消费 旅游消费和教育消费的比重逐年加大 随着消费领域的拓宽 我国城乡居民的精神生活日益充实 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考点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1982年9月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2 1987年10月 中共十三大在北京举行 大会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 1992年1月至2月 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武昌 深圳 珠海 上海等地 并发表了重要谈话 强调了必须坚持党的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 邓小平的谈话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加快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1992年10月 中共十四大上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全面系统地阐明了邓小平创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大会确定了这一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决定把这一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5 1997年9月 中共十五大召开 大会明确指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 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大会决定 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 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这次大会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考点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考点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 内容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 旗 行使自治权 使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务 2 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 有利于民族团结 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 3 五大自治区 全国已成立内蒙古 广西 新疆 宁夏 西藏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考点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二 国两制 及香港 澳门的回归1 一国两制 1 目的 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2 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 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 尊重历史和现实 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 创造性地概括为 一国两制 3 内涵 一国 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两制 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台湾 香港 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 意义 一国两制 的创造性构想 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考点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2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 回归进程 香港 1997年7月1日 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 澳门 1999年12月20日 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在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 2 历史意义 香港 澳门的顺利回归 是中华民族百年的历史盛事 是邓小平 一国两制 构想的成功实践 不仅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 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 还使香港 澳门的历史发展进入了 一国两制 港人治港 澳人治澳 高度自治 的新时代 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考点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考点五国防 军队建设与和平外交 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 提出 1953年12月 周恩来在接见参加中印双边谈判的印度代表时 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五项基本原则 第二年 在中印 中緬政府分别发表的 联合声明 中 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2 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3 意义 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考点五国防 军队建设与和平外交 二 亚非会议1 时间地点 1955年4月 印度尼西亚万隆 2 与会国家 亚非29个国家 3 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 1 背景 美国政府千方百计破坏会议召开 会前 美蒋特务制造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企图谋害周恩来等中国代表 会议期间 美国利用亚非国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挑拨离间 挑拨各国与中国的关系 妄图把会议引入歧途 2 提出 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被与会国家接受 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的十项原则 表现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 反殖民主义的精神 3 作用 中国为会议的成功召开做出了重要贡献 考点五国防 军队建设与和平外交 三 中国重返联合国1 背景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 在美国的支持下 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被蒋介石集团占据 2 时间 1971年10月 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并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3 原因 1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 第三世界及其他主持正义国家的支持 4 意义 1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 中国成为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考点五国防 军队建设与和平外交 四 中美建交1 1972年2月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 联合公报 两国同意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 从而结束了中美20多年的敌对状态 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2 1978年12月 中美两国政府发表 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宣布中美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3 意义 中美关系的改善 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考点五国防 军队建设与和平外交 五 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1 背景 20世纪90年代 世界两极格局瓦解 2 外交政策 我国奉行独立的 不结盟的 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在和平共处原则的基础上 发展同任何国家的友好关系 特别是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3 影响 促进了世界和平与人类共同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髙举和平 发展 合作 共赢的旗帜 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奉行独立自主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全面推进与大国 周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中考历史复习指导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7663631.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