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城域网云数据中心方案及货物需求参数1512.docx_第1页
教育城域网云数据中心方案及货物需求参数1512.docx_第2页
教育城域网云数据中心方案及货物需求参数1512.docx_第3页
教育城域网云数据中心方案及货物需求参数1512.docx_第4页
教育城域网云数据中心方案及货物需求参数1512.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教育城域网云数据中心技术建议书市教育城域网云数据中心技术建议书2015年12月目 录第1章项目背景6第2章需求分析7第3章方案总体架构83.1设计目标83.2总体架构设计8第4章网络解决方案114.1网络平台架构设计114.1.1网络虚拟化和二层结构114.1.2三个独立的网络平面134.1.3业务功能分区134.1.4网络平台架构特点134.2边界接入区设计144.3核心网络区设计154.4县区路由连接设计154.4.1区县教体局出口路由器选型建议164.4.2学校出口路由器选型建议174.5IP地址规划184.5.1IP地址规划原则184.5.2本期工程地址规划184.6VLAN设计214.7QOS规划22第5章计算存储解决方案255.1计算存储平台架构设计255.2虚拟化平台解决方案265.2.1虚拟化平台结构265.2.2虚拟化管理平台275.2.3VDC服务315.3物理服务器部署方案315.4存储虚拟化部署方案335.4.1方案设计原则335.4.2拓扑结构355.4.3方案特点365.5一体化备份系统365.5.1传统的数据保护方式365.5.2一体化备份系统375.5.3全面的备份保护375.5.4方便灵活的数据恢复38第6章安全解决方案396.1总体安全框架396.2安全域的划分406.3边界安全设计416.4核心交换区安全设计436.4.1WEB防火墙设计436.4.2应用负载均衡设计436.4.3入侵检测防御设计436.4.4数据库/日志审计设计446.4.5漏洞扫描设计44第7章运维管理解决方案457.1监控运维系统概述457.2统一监控管理平台467.2.1拓扑管理467.2.2告警管理477.2.3性能管理487.2.4分级网管487.2.5系统监控497.2.6高可用性系统管理497.3服务器管理497.4存储管理507.5网络管理527.5.1基本信息管理527.5.2SLA管理537.5.3MPLS VPN管理547.5.4网流分析577.5.5日志管理597.6安全管理607.6.1安全管理617.6.2策略冗余分析617.6.3策略命中分析627.6.4策略风险分析627.6.5策略综合分析63第8章方案优势64第9章设备货物需求一览表65第1章 项目背景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教育网络的延伸,区域教育城域网连接区域范围内的中小型教育机构,为区域内国民中小学教育提供信息网络服务,对包括教务信息的管理、教学资源的分享传播、教学业务以及教学安全的管理控制等各个教学信息化方面提供基础保障。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更好承载教育业务,市教体局项目将依托公共网络,以县级教育专网为基础,市级教育专网连接各县专网组成市基础教育专网,使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部接入教育专网。县骨干带宽达千兆,市骨干带宽达千兆及以上,实现各县统一出口,出口带宽达1G或以上。建设市基础教育虚拟化平台,重点建设市教体局中心机房及市教育虚拟化平台,为全市电子教育、视频会议、远程培训、视频教学点播、远程双向视频教学和网络教研等教育应用服务。第2章 需求分析市教体局建设的首要原则应该是一张全业务承载网络,能承载教育信息化的所有业务,包括信息化业务数据、视频(远程教学、VOD教学视频点播、视频会议)、语音、宽带上网、以及校园专线等多业务。这些业务对网络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流量模型、带宽和QoS需求上。上述业务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以下涉及数据的部分为经验估算,仅作对业务理解参考使用):业务流量特点带宽需求QoS需求办公自动化(OA)系统各区县所有教育事业单位的校园内网络接入教育城域网,各接入节点之间业务共享每个校园出口需要约10M带宽,由于全部流量需要上核心层,每个核心节点约需600M带宽此类办公对QoS要求较高,需要较高的优先级和较低的时延教与学支持服务系统各院校提供本校师生上网业务,包括教师的备课、教学,学生的视频点播等。通过城域网接入到互联网出口设备。各院校根据上网人数和业务需求确定业务带宽,平均每院校约需10M带宽,每个核心节点约需3G带宽。此类业务需要更高的优先级,需要优先转发教育公共服务业务系统包括家校互联,通讯平台等应用,各院校与互联网联接。各院校和机构平均约需20M流量,每个核心节点约需1.2G带宽此类业务对QoS要求最低,采用尽力而为服务第3章 方案总体架构3.1 设计目标1、高效性:为了满足云平台、教育的业务应用系统的高并发、快速的虚拟机迁移、视频文件以及大文件的上传下载等要求,设计一个高带宽、低延时、快速收敛并避免环路出现的网络平台是一个基本的设计目标。2、高可靠性:教育云数据中心今后要支持全市电子教育的业务系统,教育云数据中心的网络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全市电子教育服务的可用性。因此高可用性是数据中心网络平台的设计目标之一,关键和核心部分不能出现单点故障。3、可扩展性:本项目只是教育云数据中心建设的一期工程,随着后续越来越多的业务应用系统迁入教育云数据中心,教育云数据中心的规模需要根据业务应用需求逐步扩大。因此具备良好的扩展能力也是数据中心网络的设计目标之一,在核心、骨干网络设备上要留有余量,充分考虑今后业务应用增加的网络需求。4、灵活性、易维护性:教育云数据中心今后所承载的各类业务系统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网络平台能够灵活简便的对网络资源进行调配。因此,网络管理的灵活性和易维护性也是网络平台的设计目标之一。通过减少网络配置节点、简化网络配置,降低网络管理的人力开销,从而易于网络资源的调整和分配。5、先进性:教育云数据中心承载市教育系统不同种类的电子教育应用系统,整体架构应当保持稳定而不应当频繁调整。作为教育云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平台的架构调整会影响教育云数据中心的整体架构。因此在设计网络平台的架构的时候,设计目标之一应该是保证网络架构和采用技术的先进性,3年内只做规模扩充,而不做架构调整。6、安全性:保证各业务系统的信息安全是建设教育云数据中心的一个基本前提,因此安全性也是网络平台需要考虑的设计目标之一。由于网络安全域的划分与隔离很大程度上依赖网络结构的合理性,因此在设计网络架构的时候需要考虑整体网络安全性,便于安全方案进行安全域的划分和安全域间访问控制。3.2 总体架构设计数据中心总体架构设计遵循面向业务需求的设计思路,基于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实现数据中心IT基础架构模块与业务模块松耦合,保证数据中心业务动态扩展和新业务快速上线。使用特定规格产品设计,包括硬件、软件和应用规格化来提供简单可靠、易于部署和管理、便于扩展和升级的IT基础架构,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投资保护,满足企业数据中心新建、升级扩容,以及数据中心的可视化统一管控的需求,可实现被集成的场景。根据功能分层逻辑分区的原则,数据中心的功能层次由边界接入区、网络核心区、计算区和存储区共4个区域组成。这4个区域又可以逻辑上细分为8个子区域,详细情况如下示意图和表格所示。序号区域子区域部署产品1边界接入区外联区接入路由器与Internet和教育专网连接2区县终端接入区汇聚交换机,边界防火墙等,与区县教育广域网互联3网络核心区网络服务区核心交换机、服务器交换机、入侵检测、数据库审计等4计算区云计算区虚拟化服务器资源池5物理资源区物理服务器资源池,承载技术上不适合部署在虚拟化平台上应用、软件(例如:高IO数据库)6开发测试区应用系统开发平台、测试平台和培训平台7运行管理区监控和运维管理平台8存储区SAN存储SAN存储设备基于上述总体架构设计,既要考虑支撑当前台应用系统的计算、存储和数据传输能力,又要考虑当前项目经费的约束,详细设计教育云数据中心的软硬件的解决方案。具体详细的网络、计算存储、安全和运维管理方案在下面的章节分别详细介绍。第4章 网络解决方案4.1 网络平台架构设计市教体局网络建设根据不同位置及信息点的数量和未来覆盖面扩充等多方面原因,将网络为划分若干个区域。划分区域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减轻中央核心交换机的负担、管理上方便、便于未来的连接扩充。市教体局网络方案如下图所示:依据项目目标、设计原则和教育云数据中心的总体架构,网络平台的架构设计采用如下几项关键技术。4.1.1 网络虚拟化和二层结构传统的数据网络平台架构一般采用核心汇聚接入的三层网络架构模型,采用这种传统的网络架构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l 网络的层次较多,处理效率低;多增加了一个汇聚的层面,就会额外增加汇聚设备的处理时延、线路时延等;同时由于网络节点数量增多,也增加了部署成本和设备故障的几率;l 由于汇聚层面设备一定存在处理性能和上行带宽的收敛比,在数据中心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汇聚设备会成为整个网络的瓶颈,出现拥塞、丢包等问题;l 在网络扩容时,不仅仅需要增加接入层的设备,同时也必须考虑到汇聚设备的性能和端口密度能否满足要求,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扩容,带来投资成本的增加。l 网络设备之间的STP、LAG、路由处理、安全等相互之间的交互信息,随着设备数量的增加,会成几何级数激增。l 随着云计算平台虚拟化的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新的网络平台流量模型中,大多数的流量是在内部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甚至能够达到整体流量的75%,这种部署架构会导致服务器之间流量需要通过汇聚层甚至核心层设备转发,效率低下,且性能很差。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方案数据中心网络架构采用扁平化二层网络架构(核心层、接入层),使用网络虚拟化技术,核心交换机承担着核心层和汇聚层的双重任务。扁平化方式降低了网络复杂度,简化了网络拓扑,提高了转发效率。二层网络架构中,采用网络虚拟化技术,解决链路环路问题,提高了网络可靠性。核心交换机设置VLAN的IP地址,接入交换机划分VLAN,做二层转发。l 核心层:采用网络虚拟化技术,将两台核心交换机虚拟为一台设备,设备背板共享,交换能力提高。l 接入层:采用网络虚拟化技术,将两台或多台接入交换机虚拟为一台设备,设备背板共享,交换能力提高。核心交换机和接入交换机之间的四条跨框链路捆绑为一个Eth-Trunk组,网络架构变成树型模式,不需要启用STP协议,从根本上解决环路和spanning-tree收敛问题。扁平化二层网络架构设计的主要优势在于:l 简化网络管理,降低维护管理成本能够减少网络中的交换机和链路数量,从而降低前期购置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l 网络性能提高,支撑高性能的服务器流量通过减少交换层数量,流量需要穿越的交换机数量也会减少,从而可以缩短延迟,提高应用性能。l 网络利用率提高,支撑云计算的资源池动态调度云计算要求对于计算资源池和存储资源池任意按需调配。要求网络能够适应这种大范围的调度。l 网络可靠性提高减化的网络通过虚拟集群和堆叠技术,可以消除网络中的可靠性隐患,无需运行spanning-tree协议,消除网络的故障收敛时间,从而提高网络可靠性。4.1.2 三个独立的网络平面网络平台可以分为业务平面、管理平面和存储平面三个网络平面。三个网络平面相互独立。业务平面主要服务对象是为租户的业务应用软件的通讯,管理平台主要为设备自身、安全系统、运维系统所使用,存储平面完全是一个封闭的私有网络,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在该平面上进行存储数据的传送。4.1.3 业务功能分区网络总体规划应遵循区域化、层次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使网络层次更加清楚、功能更加明确。这样在每个区域内部调整时不会影响其他区域,而且区域内部资源调度也更加方便和灵活。依据这样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网络平台应根据业务性质或网络设备的作用进行区域划分,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l 按照网络架构中设备作用的不同,网络可以划分为核心层、接入层,层次化结构也有利于网络的扩展和维护。 l 综合考虑网络服务中应用业务的独立性、各业务的互访关系,以及业务的安全隔离要求,在逻辑上还划分为外联区(包括Internet外联区、电子教育外联区)、网络核心区(包括网络服务区)、计算区域(包括运云计算区、物理服务器区、数据服务区、运维管理区、开发测试区)、存储区域(包括SAN区和NAS区)等。4.1.4 网络平台架构特点教育云数据中心网络平台的架构有如下特点。1、整体可扩展性强:l 分为四大区域(接入区、网络核心区、计算区、存储区),各个区域独立扩展;l 以核心节点为“根”的星型拓扑;2、核心区域:流量的枢纽l 采用大容量,高性能的核心交换机;l 采用高密度的万兆接口;3、计算区域、存储区域:l 多个业务区独立扩展;l 以服务器为中心的数据、管理、存储网络独立扩展;4、外联区域l 分为两个独立的互联区域,各区域独立扩展;4.2 边界接入区设计本次在市教体局外网出口处部署2台出口路由器,基于分布式硬件转发和无阻塞交换技术,具有良好的线速转发性能、电信级的可靠性、优异的扩展能力、完善的QoS机制。为保障路由器的高可靠性和高性能设备的选择上,本次所设计的路由器能够提供高速数据交换和路由快速收敛。全面的虚拟化特性支持路由器能够一虚多、多虚一虚拟化特性。一虚多特性将一台路由器虚拟成多个逻辑路由器,不同的业务在不同的逻辑路由器之间资源隔离,保证业务占用资源可靠;多虚一特性将多台路由器虚拟成逻辑上的一台路由器,各物理路由器之间相互进行备份,提升设备可靠性。全方位的可靠性解决方案路由器从多个层面提供可靠性保护,包括设备级、网络级、业务级可靠性,形成了面向整个网络的解决方案,完全满足企业对各种业务的可靠性需求,99.999的系统可用性是构筑企业业务可靠互联的基石。设备级可靠:提供关键部件的冗余备份,关键组件支持热插拔与热备份, NSR(Non-Stop Routing),NSF(Non-Stop Forwarding)和 ISSU等技术一起保障无中断业务运行。网络级可靠:提供IP/LDP/VPN/TE快速重路由/Hot-Standby,IGP、BGP以及组播路由快速收敛,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RRP,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快速环网保护协议(RRPP,Rapid Ring Protection Protocol),TRUNK链路分担备份,BFD链路快速检测,MPLS/Ethernet OAM,路由协议/端口/VLAN Damping等技术,保证整网稳定性,可以提供端到端200ms保护倒换,业务无中断。业务级可靠:提供的VPN FRR和E-VRRP技术,VLL FRR和Ethernet OAM技术以及PW Redundancy和E-Trunk或E-APS技术,可以应用于L3VPN和L2VPN组网方案中,保证业务层面的冗余备份,使业务稳定可靠,不中断。4.3 核心网络区设计核心设备担负着连接汇聚层,服务器群和教育网的工作,同时通过核心设备的互联,形成一套完整的网络。由于核心层设备担负着整个网络的流量,在网络核心层的流量是非常巨大的,对网络核心层的压力非常巨大。同时网络对安全性、稳定性的要求极高,由于网络也基本是一个金字塔的形状,那么最需要稳定的就是金字塔的顶端,即网络的核心层。网络核心层同时需要对网络的接入层提供不同的网络层的路由规划和信息转发的功能,同时还需要保证不同级别的网络QoS,对于服务器的关键业务通过链路级和网络级的协议实现严格的控制和优先级的保证。对于网络级的保护通常时间是非常长的,那么对一些关键业务,通过结合二层快速收敛的协议一起来完成对网络安全性的提升和网络的自愈能力。设备须支持对不同部门的规划,如实现全网统一VLAN的规划等。对每个系统分配不同的VLAN并且针对不同VLAN实现不同的安全和控制的策略等。但是在自身的网络核心层需要通过完全的三层策略来进行VLAN的终结和三层数据的交换工作,不建议全网全部采用统一网络协议进行规划,建议采用二层和三层协议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实现网络的规划工作。在核心层的规划中,主要应该采用结构稳定并且能够进行详细路由查找的三层路由协议来进行规划。4.4 县区路由连接设计在市教育城域专网出口处部署出口路由器用于连接区县路由。出口路由器用来转发本区域用户到其他区域用户的横向流量,同时发送本区域用户流量到核心层。汇聚层将大量用户接入到互联的网络中,模块化扩展接入核心层设备的用户数量。采用路由器而不是采用交换机和防火墙做为出口组网的模式具有以下优势:1. 采用路由器做为教育城域专网骨干设备是由大量最佳实践表明,如运营商所构建的骨干网均采用路由器,而不是交换机和防火墙,这是路由器的自身平台稳定性比交换机更好。2. 教育城域专网中存在大量的不同的业务,如何保证不同业务的优先级和带宽,是城域专网建设者和维护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采用路由器可实现面向接入侧的H-QoS五级调度机制,多样化,差异化满足接入侧不同层次用户的业务需求先进的队列调度算法、拥塞控制算法,能够对数据流实现多级的精确调度,从而满足不同用户、不同业务等级的服务质量要求。这是交换机和防火墙等其他设备所不能实现的功能。3. 教育城域专网中若采用交换机组网,在很大的程度上引起地址冲突,不能正常办公使使用者体验感下降。因为现在市教体局及区县教体局均采用私有地址组网,在各个局域网中私有地址允许重复分配。而且用若不采用路由器做为每个局域网出口实现私有地址对私有地址的转换,容易引起广播风暴,当广播数据充斥网络无法处理,并占用大量网络带宽,导致正常业务不能运行,甚至彻底导致教育城域专网瘫痪。4.4.1 区县教体局出口路由器选型建议1. 产品性能:背板带宽3.9Tbps,整机包转发能力480Mpps,千兆接口线速转发,业务槽位4,主控和电源支持1+1冗余,独立转发引擎。2. 端口数要求:主控板及母板上的端口数不作为业务端口计算。3. 接口类型:支持E1、GE、155M POS、155M CPOS,要求本次配置的所有以太网口全部为WAN口,即在物理接口上直接配置IP地址。4. 路由协议:支持RIP、OSPF、BGP-4、IS-IS等路由协议。路由表容量=500K。5. QoS:支持完善的QoS机制每线路板可提供先进调度和拥塞避免技术,提供精确的流量监管和流量整形功能和定义复杂规则的功能,支持流细粒度鉴别,支持MPLS QoS,全面保证MPLS VPN、VLL和PWE3的QoS。 6. IP FPM技术:可以直接对业务报文进行测量,真实反映IP网络的性能;在线监控IP网络承载业务的变化,准确实时地反映出业务运行情况,能够快速精确地进行故障定位。7. IPV6:支持IPv6静态路由,支持BGP4/BGP4+、RIPng、OSPFv3、ISISv6等动态路由协议。 支持IPv6邻居发现, PMTU发现,TCP6,ping IPv6,traceroute IPv6,socket IPv6,IPv6策略路由,支持Telnet、SSH等协议。 支持的IPv6组播协议包括:PIM-IPv6-SM和PIM-IPv6-SSM。 支持IPv6 VPN。 支持IPv4和IPv6双协议栈。 8. 可靠性:提供软件热补丁技术,实现设备软件完全平滑升级。支持单板及子卡热插拔。为确保快速倒换,BFD发包间隔5ms。9. 配置:提供完整主机、软件、双主控、独立交换网板和双电源,提供8端口千兆电口和8端口千兆光口。4.4.2 学校出口路由器选型建议1. 硬件架构:多核CPU和无阻塞交换架构,整机扩展插槽数8。2. 业务性能:整机包转发能力6Mpps,交换容量80Gbps。3. 接口扩展:广域网接口需支持xDSL、E1/T1、CE1/CT1、同异步串口、ISDN、ATM、POS、CPOS等。 4. 3G:支持CDMA 2000 EV-DO Rev A制式,WCDMA制式,TD-SCDMA制式,3G链路独立上行/作为备份链路。5. IPv4路由:路由策略,静态路由,RIP,OSPF,IS-IS,BGP。6. VPN:具备L2TP,GRE ,IPSec ,SSL,MPLS VPN能力。7. QoS:支持基于硬件的QOS能力。MPLS QoS,优先级映射,流量监管(CAR),流量整形,拥塞避免(基于IP优先级/DSCP WRED),拥塞管理。8. 安全与认证:支持ACL、状态防火墙、802.1x认证、MAC地址认证、Web认证、AAA认证、RADIUS认证等。9. 配置:提供完整主机、软件、主控和冗余电源,提供3个GE WAN口其中2个光电互斥口。4.5 IP地址规划4.5.1 IP地址规划原则IP地址的合理规划是网络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市教体局必须对IP地址进行统一规划并得到实施。IP地址规划的好坏,影响到网络路由协议算法的效率,影响到网络的性能,影响到网络的扩展,影响到网络的管理,也必将直接影响到网络应用的进一步发展。IP地址空间分配,要与网络拓扑层次结构相适应,既要有效地利用地址空间,又要体现出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同时能满足路由协议的要求,以便于网络中的路由聚类,减少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长度,减少对路由器CPU、内存的消耗,提高路由算法的效率,加快路由变化的收敛速度,同时还要考虑到网络地址的可管理性。具体分配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唯一性:一个IP网络中不能有两个主机采用相同的IP地址;简单性:地址分配应简单易于管理,降低网络扩展的复杂性,简化路由表的款项;灵活性:地址分配应具有灵活性,以满足多种路由策略的优化,充分利用地址空间。IP地址分配既要考虑到扩充,又要能做到连续;尽量分配连续的IP地址空间,并为将来的网络扩展预留一定的地址空间;在每个骨干网络中,相同的业务和功能尽量分配连续的IP地址空间,有利于路由聚合以及安全控制。IP地址的分配必须采用VLSM技术,保证IP地址的利用率;采用CIDR技术,可减小路由器路由表的大小,加快路由器路由的收敛速度,也可以减小网络中广播的路由信息的大小。4.5.2 本期工程地址规划目前,各个学校地址规划相对较乱没有经过统一规划,若继续采用已有地址规划难度较大,建议重新整体规划地址段作为规划地址段。全市做到统一出口,内部采用私有地址段。所有网络设备本身使用的IP地址(loopback地址、链路地址)应该尽量连续,便于标识和管理。为了便于管理和审计,全网采用静态地址分配,每个学校分配一个VLAN,并且配置固定的最小网络地址段,还要注意避免地址重叠,将网络地址冲突控制在本学校内。IP地址分配方案建议如下:项目地址段说明一、总段总段10.0.0.0/8172.16-31.0.0/16192.168.0-255.0/24内网系统私有IP地址,采用RFC1918标准私有地址98.0.0.0/8IP共享地址和互联地址,采用伪合法IP地址二、设备地址设备互联98.0.xxx.nnn/30xxx:标识设备互联类型,可用范围为059;xxx为0时,表示为核心互联(P-P);xxx为116时,表示为核心汇聚互联(P-PE);xxx为3045时,表示为汇聚接入互联(PE-CE)。nnn:划分互联链路地址对。使用30位掩码,一个地址对占用一个网段,可用范围为1254(可用数为64对,128个)。同一互联链路的一对地址中,上联设备的接口地址nnn为奇数,下联设备的接口地址nnn为偶数。设备管理98.0.xxx.nnn/24xxx:标识MPLS网络的核心和汇聚设备。可用范围为200251;xxx为200201时,表示为核心P设备,保留202209给未来可能增加的核心设备;xxx为210225时,表示并分别对应汇聚PE设备,保留226251给未来可能增加的汇聚设备;nnn:标识同一PE管理网段内的不同设备。可用范围为1254;在全交换的MPLS网络中,PE设备的网管地址与下联所有CE设备的网管地址处于同一VLAN(网段)中。回环地址LOOPBACK98.0.255.xxx/32xxx:标识MPLS网络的核心和汇聚设备。可用范围为1254;Loopback接口地址仅用于保证网络设备正常建立和维护BGP邻居关系,所以只有P、PE设备需要配置,CE等设备不做配置;xxx为12时,表示为核心P设备,保留39给未来可能增加的核心设备;xxx为1025时,表示为汇聚PE设备,保留26254给未来可能增加的汇聚设备或某些有需要配置Loopback地址的CE设备;4.6 VLAN设计VLAN技术可以将交换机划分成多个逻辑组(VLAN),每个VLAN具有单独的MAC/ARP地址表,某一个VLAN内的用户是相互可访问的,但一个VLAN的数据包在二层交换机上不会发送到另一个 VLAN,这样,其他VLAN的用户的网络上收不到任何该VLAN的数据包,确保了该VLAN的信息不会 被其他VLAN的人所窃听,从而实现了信息的保密。本次市教体局在接入交换机划分二层VLAN实现不同学校隔离,在核心交换机上划分三层VLAN实现不同VLAN之间互通和跨楼层VLAN同一学校同一VLAN互通,即把分布在不同楼层的信息点划分到同一子网中,本次建议采用建议采用基于端口或协议的划分VLAN的方法。基于端口的划分思路如下:这种划分VLAN的方法是根据以太网交换机的交换端口来划分的,它是将VLAN交换机上的物理端口和VLAN交换机内部的PVC(永久虚电路)端口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构成一个虚拟网,相当于一个独立的VLAN交换机。对于不同部门需要互访时,可通过核心交换机转发,并配合基于MAC地址的端口过滤。对某站点的访问路径上最靠近该站点的交换机相应端口上,设定可通过的MAC地址集,这样就可以防止非法入侵者从内部盗用IP地址从其他可接入点入侵的可能。基于协议划分VLAN的思路如下:VLAN按网络层协议来划分,可分为IP、IPX、DECnet、AppleTalk、Banyan等VLAN网络。这种按网络层协议来组成的VLAN,可使广播域跨越多个VLAN交换机。而且,用户可以在网络内部自由移动,但其VLAN成员身份仍然保留不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用户的物理位置改变了,不需要重新配置所属的VLAN,而且可以根据协议类型来划分VLAN,这对网络管理者来说很重要,这种方法不需要附加的帧标签来识别VLAN,这样可以减少网络的通信量。市教体局每个学校采用一个VLAN ID,考虑到各学校内部部门划分,以及某些需要访问共同资源的部门,例如财务等,预留几个VLAN ID。外网还有智能化系统(广播、门禁、监控、报警等)需要VLAN。各部门数据通过接 入交换机打VLAN tag,二层到汇聚交换机终结,通过三层MPLS VPN转发;智能化系统数据从接入、到汇聚、到核心整网二层转发。初步规划如下:部门VLAN ID部门一10011004部门二10051008部门三10091012部门四10131016部门五10171020财务3001IT3002其他预留30033006广播4001门禁4002监控4003报警4004弱点预留400540064.7 QOS规划市教体局是一个以IP为传输平台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上,将承载市所有学校多种业务、多种应用,这些业务对可靠性、时延、时延抖动等服务质量有不同需求。为了保证关键业务的应用,需要在网络中实施QoS技术以保证关键业务在网络上传输的带宽和时延。QoS策略业务划分入下表:业务类型业务优先级IPv4配置标记QoS保证类型说明网络管理业务7EF绝对保证对其流量进行绝对保护,即在发生拥塞时仍然尽量保证其流量考务系统6学籍系统5OA业务5视频系统4AF普通保证对一定范围内的流量进行绝对保护,在网络拥塞时,超出额定范围的流量将被丢弃VPN业务1,2,3,4一般网络应用0BE无保证当网络拥塞时将被丢弃市教体局中将主要实现对不同数据流的分类和标记,其他QoS技术将主要应用于广域网,采用如下方式:n 对于普通业务不限制接入的流量,对于业务也不进行保证,采用尽力转发策略。对于高优先级业务接入限制流量(限制为2M或着4M之类,这个流量不宜过高),对于高优先级业务确保转发。n 在各功能区的接入层,可以根据不同Input端口、MAC地址、源/目的IP地址、IP协议或应用端口号,对不同应用数据流进行分类,并采用DSCP对数据包进行标记。n 在连接广域网的路由器上设置相应的业务队列(如:EF、AF4、AF3以及AF2队列),采用CBQ(CBWFQ)、WRED等技术,控制打了不同优先级标记的数据流能占用的网络带宽及其被丢弃的次序。n 采用CBQ(CBWFQ)+LLQ的方式,根据已经定义的DSCP标记,对不同的数据流分配不同的带宽。n 采用Tail Dropping或WRED机制,实现网络拥塞时的数据包丢弃。QoS配置策略示意图如下图:第5章 计算存储解决方案5.1 计算存储平台架构设计传统的数据中心计算资源表现为一台台独立的物理服务器,基于传统物理服务器的部署方式会导致计算资源利用率严重不足,增加了运营与运维的成本。引入云计算的的架构以后,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被统一管理和分配,以资源池的形式展现,打破了传统的IT架构中各物理设备间的隔离,提升了计算资源的利用率,简化了管理和运维手段,降低了运营成本。数据中心需要支持根据业务应用的不同特点(大计算量应用系统、高I/O访问应用系统、高并发访问应用系统以及对资源要求一般的应用系统)采用合理的物理服务器(2路、4路X86服务器)或虚拟机,能根据业务应用的特点对服务器进行配置满足应用对计算的需要(CPU、内存、网络I/O、存储I/O)。云计算平台需要和IT管理平台联动实现对虚拟计算资源的自动部署和分配。根据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总体架构以及网络架构设计中对功能区的划分原则,将计算平台总体架构划分为三个层面,分别对应业务层、计算平台层和存储平台层。业务层中,功能区域的划分一般都是根据安全和管理需求进行划分,各个单位可能有所不同,数据中心中一般有DMZ区、运行管理区、业务生产区、OA区、开发测试区等功能区域,实际划分可以根据业务情况进行调整,总的原则是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统一管理。计算平台层主要考虑三层架构部署,即表现层(WEB服务器群)、应用层(应用服务器群)和数据层(数据库服务器群);同时考虑物理和虚拟部署,即针对业务应用的不同特点,在表现层和应用层可以同时部署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机服务器,在数据层一般高IO的数据库需要部署物理服务器,普通的数据库也可以部署在物理服务器中。存储平台层主要考虑SAN、NAS和备份三种架构部署,其中SAN架构的存储还可以通过存储虚拟化网关进行虚拟化,形成不同品牌、 不同型号的存储设备的虚拟化成统一的存储资源池对外提供服务。本项目的架构中SAN存储采用FC SAN进行连接,备份系统可以分为LAN BASE和LAN FREE两种,LAN BASE采用IP网络连接服务器,LAN FREE采用FC网络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计算存储平台架构如下图所示。5.2 虚拟化平台解决方案5.2.1 虚拟化平台结构本项目采用虚拟化平台对计算、存储、网络进行虚拟化管理,虚拟化平台操作系统由虚拟基础设施套件和基础服务套件组成。虚拟化平台主要有虚拟化基础引擎、虚拟化管理两大部件组成。一套虚拟化平台部署一对虚拟化管理主备节点,虚拟化管理通过自动发现功能发现其管辖下的物理设备资源(包括机框、服务器、刀片、存储设备、交互机)以及他们的组网关系;提供虚拟资源与物理资源管理功能(统一拓扑、统一告警、统一监控、容量管理、用量计费、性能报表、关联分析,生命周期),并且对外提供统一的管理Portal。虚拟化管理还包括统一硬件管理UHM组件,UHM提供对硬件自动发现,硬件自动配置、统一监控(带内和带外)、硬件统一告警、硬件拓扑、异构硬件支持。虚拟化管理可以管理多个物理集群,每个物理集群由一对主备VRM管理。虚拟化引擎提供基础的虚拟化功能,提供服务器、存储、网络的虚拟化功能,并向上对虚拟化管理提供接口。每套虚拟化引擎主要由一对主备管理节点VRM组成。一对VRM管理一个物理集群。一个物理集群中可以把多台服务器划分成一个逻辑集群(又叫HA资源池),一个计算资源池有相同的调度策略,为了使用热迁移相关的调度策略要求资源池主机CPU同制。计算资源池不包括网络资源与存储资源。一个物理集群中可以包含多个逻辑集群。虚拟化平台支持服务器、存储的平滑扩容。服务器、存储设备均可根据业务根据需求,在线平滑增加服务器、服务器虚拟集群,在线扩展磁盘、磁盘框、控制框。5.2.2 虚拟化管理平台虚拟化管理平台聚焦于数据中心虚拟化资源管理、自动化运维发放、并对企业IT管理提供开放的管理接口。虚拟化管理系统将整个数据中心云化,并对系统中用户可见的资源抽取出来纳入统一的资源池管理,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资源管理,自动资源发放。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获取资源的途径。用户可以通过在服务目录自动化的获取资源并在资源上部署用户需要的应用。虚拟化管理平台系统架构如下图:上图是虚拟化管理虚拟化管理平台的功能模块。“虚拟化管理”可以采用的虚拟化管理软件虚拟化引擎,也可以采用其他厂家的,如VMware的VCenter+Vsphere等。虚拟化管理软件从软件层面拉通统一各资源管理。虚拟化管理虚拟化管理平台负责全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操作维护管理,用户业务的自动化运维。主要模块包括:5.2.2.1 统一资源管理虚拟化管理虚拟化管理平台,通过对各种物理资源、虚拟化资源数据统一建模,将资源以用户可见的资源池形式提供给上层应用。统一资源管理可以屏蔽不同硬件和虚拟化的差异,资源的更换升级对用户零感知。实现对所有硬件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包括设备自动发现、自动配置和故障监控等,实现资源快速发放,缩短业务上线时间。虚拟化管理平台支持对资源分集群管理。集群的创建、删除、扩容、减容,对集群进行性能监控,配置集群的资源调度策略,调度策略可以设置为手动和自动,实现虚拟机根据系统负荷在不同服务器上迁移。虚拟化管理平台支持对虚拟机生命周期管理:业务管理员通过应用对虚拟机进行创建、销毁操作,对虚拟机的日常维护包括:启动、重启、迁移、关闭、修复、快照、虚拟机资源调整和监控;虚拟化管理平台支持虚拟化网络管理:对子网、WLAN、端口组、分布式交换机进行管理;虚拟化管理平台支持虚拟化存储管理:可以管理IPSAN、FusionStorage、FC SAN、NAS的存储资源,向存储资源池中增加、删除数据存储,对已经存在的数据存储可以进行扩容。5.2.2.2 自动运维自动化运维是虚拟化管理平台提供的主要功能。管理员可以实现物理设备的自动发现,虚拟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自动化部署,提高管理平台的部署效率。管理员通过配置不同的调度策略,同时实现智能调度管理,提升设备利用率和弹性伸缩。运维管理系统集中维护系统的调度策略,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或实现节能目标等。根据应用场景,可以分为三种策略类型:组内自动伸缩策略、组间资源回收策略和时间计划策略。l 组内自动伸缩策略针对单独的应用而言,应用根据应用的当前负载动态的调整应用实际使用的资源,当一个应用资源负载较高时,自动启动虚拟机或添加虚拟机并安装应用软件;当应用的资源负载很低时,自动关闭或删除虚拟机,释放相应的资源。l 组间资源回收策略当系统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系统可以根据组间设置的资源复用策略, 优先使优先级高的应用使用资源,使优先级低的应用释放资源,以供优先级高的应用使用。l 时间计划策略时间计划策略允许用户对于不同的应用实现资源的分时复用。用户可以设置计划策略,使得不同的应用分时段的使用系统资源,比如说白天让办公用户的虚拟机使用系统资源,到了晚间可以让一些公共的虚拟机占用资源。 智能负载调度根据就应用系统的CPU、内存负荷 的策略,实现轻载合并下电,实现节能降耗;重载分离上电,迁移VM到新物理机,保证用户感受。5.2.2.3 权限管理运维系统提供全系统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功能,包括用户管理、角色管理、角色授权、登陆认证、鉴权等功能,实现全系统的安全功能。运维系统可以为不同的管理员进行分权分域管理,分配不同管理范围和业务访问权限,方便管理员的业务分工。运维管理可以接入外部AD等认证服务。5.2.2.4 开放的接口虚拟化平台对外屏蔽了各种资源的来源,对外提供开放API接口。外部系统可以获取到虚拟化计算各种资源信息,比如集群信息,服务器资源,虚拟机信息,虚拟网络信息,时/历史告警数据,对象实时/历史监控数据,拓扑数据等。外部系统可以通过API对系统资源进行操作维护。比如支持对虚拟机进行启动,停止,重启,迁移操作,支持对服务器的上电,下电,重启操作。5.2.2.5 监控管理运维管理系统监控主要针对虚拟化平台、计算集群、计算服务器、虚拟机、网络、存储等进行监控。支持多维度分类监控,方便用户管理使用。主要有对于计算集群/服务器/虚拟机的CPU占有率、内存占有率、网络流入流出、磁盘IO、告警;物理机的电源、风扇;交换机的流量;存储设备总容量,可用容量,剩余流量,挂载数据、告警统计进行监控。5.2.2.6 告警管理告警管理在物理资源与虚拟资源出现故障时,及时通知管理员。系统设计时,考虑到部件故障时的系统自动处理,确保故障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和业务正常使用,降低了故障危害。系统支持对物理设备、虚拟化设备和虚拟机的故障检测,如服务器的RAID、配件检测、交换机、存储设备的检测。虚拟机HA、虚拟机快照、虚拟机迁移、存储迁移的故障检测。故障检测后进行分级上报,分为紧急、重要、次要和提示四种告警级别,标识不同严重程度的告警。告警的声光显示:虚拟化管理可通过不同的声音、颜色标识不同级别的告警,呈现给维护人员。管理员可管理Email和短信通知告警功能:告警产生和恢复时,系统会自动给运维人员发Email和短信,及时告知。通过订阅重要的告警,实现在无人值守的环境下,仍能实时掌握全网节点的运行状态。5.2.2.7 拓扑管理拓扑管理提供一个可视化界面,呈现全系统的所有资源信息,无需管理员手动干预。通过拓扑视图可以查看物理硬件资源视图,应用部署以及虚拟机资源视图。获取硬件资源(计算硬件、存储硬件、网络硬件)、应用部署情况(例如,数据库服务器部署在哪台虚拟机上,虚拟机位于哪台主机上)、虚拟机属性。拓扑节点会和告警中心关联,即使呈现对象当前的监控状态。拓扑管理呈现选中的集群资源占用和监控状态。5.2.2.8 日志管理虚拟化管理平台的日志管理记录管理员的操作日志、系统的运行日志、业务和系统异常故障的黑匣子日志,日志不允许删除,便于后续审计。5.2.2.9 客户二次开发提供虚拟化管理的SDK, SDK支持多语言且提供灵活的API接口,客户可以通过SDK,便捷的进行二次开发,从而实现对虚拟化资源的灵活管理。5.2.3 VDC服务本次虚拟化计算平台建设需要为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IT环境,同时也需要为四区教体局和市直属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IT环境,因此需要为每个教体局或者学校提供一个安全可靠运行环境,并且之间需要提供安全隔离。虚拟数据中心技术向最终用户提供一个虚拟的所见即所得的数据中心,其特点表现在: 网络设备的自动化。虚拟数据中心技术将防火墙,负载均衡器,二层网络,三层网关,DHCP,VPN这些设备进行虚拟化,向最终用户提供相应的操作。用户像真正操作物理网络设备一样操作虚拟机的网络设置,但是这些操作已经进行简化,用户的操作搭积木一样搭建自己的网络。 不同虚拟数据中心之间隔离。虚拟数据中心技术可以给不同的部门分配不同的计算,存储,内存和网络等资源。不同的部门间是互相隔离的。这样IT人员面对的是和多个独立的简单系统,而不是共用同一套的多个系统。 资源分配可追溯。所有分配出去的虚拟资源,以及VLAN,IP地址这些资源,都会被追踪记录下来,以便于管理及追溯。 自服务。虚拟数据中心技术使复杂的IT变回简洁的小规模IT系统。结合自服务门户,以及简单的培训,虚拟数据中心都可以交给各个部门维护。5.3 物理服务器部署方案由于业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不是所有的业务都可以直接部署在虚拟化平台上的,所以需要对相关性的业务进行分析,了解业务的特点和对资源的需求方式,下面将描述哪些业务不适合虚拟化部署以及具体的物理部署场景。1、 应用和业务方面l 业务对实时性要求非常高的系统,暂缓云化;因为云计算大量采用虚拟化技术,实时系统迁移至云计算平台后系统实时性是否会降低还是未知数,建议待行业有明确结论后,再考虑实时系统迁移至云平台;l 应用厂商对应用平台虚拟化的技术支撑有限,慎重考虑;如应用厂商明确表示不支持虚拟化,建议慎重考虑此类系统迁移至云计算平台;l 视频、语音类实时性要求特别高的系统,包括视频会议、IP电话,暂缓云化;l 实时处理应用:如短信、彩信系统,短信、彩信网关等,暂缓云化;l 图形图像系统,暂缓云化 。2、系统方面l 非X86平台系统,如小型机,暂缓云化;l 依赖特殊的外设(加密狗,EVDO卡,特殊的语音板卡、加密卡等PCI卡)或专用设备(排队机、LNS设备、工控机)的系统,暂缓云化;l 高实时,高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