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 、拿来主义 (国标教材人教版必修 4 第 9 课、苏教版必修 3 、广东教育版必修 4 第 5 课)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拿来主义是一篇 轻灵、活泼的杂文,语言犀利幽默,谈笑风生,所谓“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论证方法则较好地采用比喻论证法,把一个深奥的、抽象的、困扰文艺界许久的复杂的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论述得十分清楚透彻。教师在教学本文时应将讲授分析与引导提问相结合,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论的方法,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学 习鲁迅 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你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 、背景简介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 ” 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对我国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正确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鲁迅先生的杂文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所针对的事件距今时间较久,所以必须介绍清楚有关的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思考题。 ()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要先批“送去主义”? (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 ()阅读课文,勾画出犀利、幽默的词语和比喻论证的语段,并体会其含义。 ()分析课文的写作思路和结构层次。(第一部分(第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第二部分(第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第三部分(第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 ”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提出一个自己自学时最难解决的问题。 3 、组织课堂讨论,交流自学成果,教师归纳补充。 (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点评,针对学生的感受,以鼓励为主,适当引导,并稍作小结。)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 、研习第一部分: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体会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的表现力。 ()“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讨论,明确: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因此,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作者举了三个“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 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 (讨论,明确: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不是“丰富”,还要“大度”,“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的。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讨论,明确: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2 、研读第二部分:理解“拿来主义”的主张,领会运用形象的比喻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第段中哪些词语含有讽刺意味?第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第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 (讨论,明确:“摩登”是针对上文“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而言的,把卖国媚外的行径说成“时髦”,一味地“送去”说成“赶时髦”,其讽刺意味是很浓烈的。“吝啬”是针对上文“丰富”、“大度”而言的,两者鲜明对照,对“送去主义”者进行讽刺鞭挞。“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语;“拿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提问:第段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错误态度?第段阐述了“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运用比喻论证说明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怕:徘徊不敢走进门, 孱头 。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昏蛋。 羡慕:欣欣然接受一切 废物。 以上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都是错误的。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 “挑选”的具体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走散。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3 、研读第三部分:要求学生朗读文章最后部分,要求: ()简要说出每句话的内容。 (第句话:结论是我们要拿来。第句话: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第句话:拿来主义的结果。第句话:拿来主义者应具备的条件。第句话:从反面指出拿来主义的意义。) ()这一段共句话,如果这句话是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应该是哪个问题? (明确: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意义?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 4 、总结全文,加深理解。()提取要点,归纳中心:本文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由学生讨论,归纳写作特点。 ( 先破后立,破立结合; 运用贴切的比喻阐明抽象、深奥的道理; 语言犀利、幽默。) (问题设计有梯度,覆盖面广,有灵活性和伸缩性,从粗浅感知到深入探究,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1 、思维能力训练 ()如果以“思想上应该装上窗纱”为题,下面哪些论据采用了较适合的比喻论证 江河横流,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生活中的窗纱是为了防止苍蝇、蚊子、灰尘 一切人都有爱美之心,西装革履、烫发口红,是时代的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2 )根据所给观点,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请同学们口述其论据,其他同学给以评析。例如:观点做事要有恒心,不间断,才能成功。 论据 (1) 滴水穿石 (2) 铁杵磨成针 观点:客观环境往往对人有很大影响;要掌握真本领必须勤学苦练;做事缺少必要的基础条件就不能成功;学生往往 越过 老师,后人往往越过前人。 2 、综合阅读能力训练 阅读鲁迅先生的三篇杂文夏三虫、战士和苍蝇、送灶日漫笔,用心体味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写一篇读书笔记。 3 、探究能力培养。 21 世纪的中国人应该怎样“拿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谈谈你对新“拿来主义”的看法。 (着力于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积累和独特感受与文学作品进行充分的交流,促进学生沟通各自的心灵,交流各自的体验,让各种思想在交锋中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评析】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 第一, 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教学设计中,以问题引路,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公务员(国考)全真模拟模拟题(易错题)附答案详解
- 术后患者的睡眠问题分析与改善措施
- 2025年执业药师之《药事管理与法规》试题一含答案详解(培优)
- 教师招聘之《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附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4年高职单招复习提分资料及参考答案详解【B卷】
- 品茗安全计算培训课件
- 2025年烈酒品鉴考试题及答案
- 绿色消费理念传播在2025年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生物质能生物质颗粒燃料市场潜力与投资分析报告
- 2025年新能源光伏发电逆变器技术创新报告
- 村干部饮水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半年工作总结
- 单招备考科学方案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隧道开挖施工讲解课件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之二十四孝图》-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课件(完美版)Review of Unit 5
- 掌骨骨折查房课件
- 大学食堂装饰装修方案
- 工资结清证明(模板)
- 矿山档案(台帐) 表格参照模板参考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