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总结-中药房_第1页
精选总结-中药房_第2页
精选总结-中药房_第3页
精选总结-中药房_第4页
精选总结-中药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房 简介 1 中药的历史中药调剂十八反十九畏 目录 中药房概念中药房的工作流程中药库房的储存与养护新系统的操作运行 2 一 中药 历史 3 一 中药的定义 中药是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药物 动物药如蛇胆 熊胆 五步蛇 鹿茸 鹿角等 介壳类如珍珠 海蛤壳 矿物类如龙骨 牡蛎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 少数中药源于外国 如西洋参 4 二 悠久的中药历史 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 通过实践 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 后来有了文字 便逐渐记录下来 出现了医药书籍 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便于流传和推广的作用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由于药物中草类占大多数 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便称为 本草 5 三 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 法 方 药在内的一个整体 它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以气 阴阳 五行诸学说为论理方法 以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基础 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6 四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 黄帝内经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最终早的一部医学总结 奠定了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 二 难经 西汉时期该书论述了脏腑 经络 脉学腧穴 针灸等内容 三 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张仲景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著作 正式确立了辨证论治法则 四 神农本草经 秦汉时期是我国第一部最早的药学专著 7 8 中药学的发展 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 简称 本经 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 梁代陶弘景 本草经集注 该书共7卷 载药730种 南朝刘宋时期雷敩 炮炙论 雷公炮炙论 三卷 此书为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学专著 原载药物300种 9 10 唐代政府组织编篡 新修本草 又称 唐本草 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权力机关颁布的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 金元时期 唐慎微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全书共30卷 收载药物1746种 有药图294幅 附古今单方3000余首 明代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中国药学著作 五十二卷 明朝李时珍撰 载有药物1892种 收集医方11096个 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11 12 方剂学及中药学的发展 马王堆汉墓出土 五十二病方 现存医方总数283个 是我国古老的医学方 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 载方13首 其中9个中成药 为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东汉末年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载方314首 其中中成药61首 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 13 晋代葛洪 肘后备急方 记载方剂101首 在配方 制法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并首先使用 成药 这一术语 唐代孙思邈 备急千金药房 共载方7500首 是集唐以前方剂大成之作 宋金元时期朝廷组织编著 太平圣惠方 是我国历史上由政府组织并编写的第一部方书 明代 普济方 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大的方书 收方达61739首 是一部医学研究和临床参考的重要文献 14 15 二 中药调剂 16 1 中药方剂 历史 方剂 方剂学名 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是根据配伍原则 总结临床经验 以若干药物配合组成的药方 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 又学会将几种药物配合起来 经过煎煮制成汤液 即是最早的方剂 17 2 中药处方 处方的概念 处方 又称 药方 中药处方是载有中药名称 数量 煎服方法等内容和制备任何中药制剂的书面文件 是医师辨证论治的书面记录和凭证 既是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 又是中药调剂工作的依据 也是计价 统计的凭证 具有法律意义 18 一 经方 系指 伤寒论 全匮要略 等经典医籍中所记载的处方 二 古方 泛指古典医籍中记载的处方 三 时方 从清代至今出现的处方称时方 四 单方 验方和秘方 一 单方 一般是比较简单的处方 往往只有l 2味药 二 验方 是民间和医师积累的经验处方 简单有效 三 秘方 一般是指过去秘而不传的单方和验方 19 3 处方的种类 1 法定处方 系指 中国药典 局颁药品标准 或 部颁药品标准 所收载的处方 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2 协议处方 系指医院医师与药房根据临床需要 互相协商所制定的处方 协议处方药剂的制备必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批淮 并只限于本单位使用 20 医师处方 系指医师对患者治病用药的书面文件 21 4 处方的结构及注意事项 一 处方的内容 处方前记处方正文处方后记1 前记 包括医疗 预防 保健机构名称 处方编号 费别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或住院病历号 科别或病室和床位 临床诊断 开具日期等 并可添列专科要求的项目 22 2 正文 以Rp或R标示 分列药品名称 规格 数量 用法用量 3 后记 医师签名和 或 加盖专用签章 医学教 育网 收集整理药品金额以及审计 调配 核对 发药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名 23 5 中药处方组成 方剂一般由君药 臣药 佐药 使药四部分组成 一 君药 君药又称主药 是在方剂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其药力居方中之首 二 臣药 臣药亦称辅药 有两种意义 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24 三 佐药 佐药是指方中另一种性质的辅药 它又分 一 正佐 协助主药治疗兼证 二 反佐 对主药起抑制作用 减轻或消除主药的副作用 四 使药 方剂组成原则中的 使药 指作引经药 或调和药性的药物 1 引经药 既能引方中诸药至病所的药物 2 调和药 既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25 中药处方的用药禁忌 1 配伍禁忌2 证候禁忌3 妊娠禁忌4 服药饮食禁忌 26 4 正名5 别名6 并列药名 7 书写不规范的名称8 忌口 妊娠禁忌 服药禁忌 饮食禁忌 27 单行 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 如独参汤 清金散 相须 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伍使用 可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如麻黄配桂枝 相使 两药配伍 一种药物为主 另一种药物为辅 辅药能提高主药的功效 如黄芪配茯苓 配药原则 28 相畏 两药配伍 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 如半夏畏生姜 相杀 两药配伍 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生姜杀半夏 相恶 两药配伍 一种药物能降低或减弱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如生姜恶黄芩 相反 两药配伍 会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 如贝母反乌头 29 十八反 甘草反甘逐 大戟 海藻 芫花 乌头反贝母 瓜蒌 半夏 白蔹 白芨 藜芦反人参 沙参 丹参 玄参 细辛 芍药 30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 水银畏砒霜 狼毒畏密陀僧 巴豆畏牵牛 丁香畏郁金 川乌 草乌畏犀角 牙硝畏三棱 官桂畏石脂 人参畏五灵脂 31 十九畏歌诀 硫黄原是火中精 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 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 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 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 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 若逢石脂便相欺 32 中药房 33 中药房的历史由来 1 中药房古称药铺 医药惠民局 和剂惠民局 太平惠民局等 2 医药分开管理始于周 3 隋代的药学制度 隋初置尚药局 系专为皇室服务的医疗机构 4 场帝时尚药局即隶殿内省 典御改名为奉御 5 唐代因袭隋制 在人员编制上略有增加 修和药所改称医药和剂局 简称和剂局 34 6 南宋沿袭北宋旧制 建炎四年 1130 在临安 今杭州 设置熟药所 全国熟药所均改为太平惠民局 7 元代政府于大都 北京 各设回回药物院一所 8 明代开国之初 嘉靖十五年改御药房为圣济殿 9 清代的医药制度基本上与明代相同 设有太医院及御药房 但无惠民药局的设置 35 10 御药房于顺治十六年 1659 设置 初隶属太医院 民国时期 11 国民政府卫生部在南京召开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 推行歧视中医的方略 虽然未能达到消灭中医的目的 却使祖国医学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12 新中国成立后 各医院先后组建了中医科 增设了中药房 组织机构日趋完善 具有目前的各种功能 36 中药房的类型 企业型中药房 中药店 中药门市部 草药店 中药堂 庄医院中药房 中医院中药房 综合性医院中药房 我院属于综合性药房 37 中药房管理规定 一 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和科室管理有关规定 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处方调剂操作规程 认真负责的保证药品及工作质量 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二 努力学习业务 提高业务素质 了解各种中草药的用途 用法和配伍禁忌 提高工作质量 38 中药调配制度 1 处方调配工作应由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药剂士或药师担任 由实际工作能力强和有调剂工作经验的药士以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承担 2 审方时应仔细阅读 发现问题立即与开具处方的医师联系解决 掌握 十八反 十九畏 孕妇禁忌 用药等配伍禁忌 发现配伍禁忌的应退方 不得调配 发现超剂量用药的应要求处方医生确认重新签名后方可调配 39 3 收到处方后 应按处方调剂操作规程详细审查 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调配 非本院处方及无处方权的医师处方不得调配 4 认真仔细调配处方 做好称量准 分帖匀 药味不延漏 不得凭估计取药 更不得以手代称 每剂药量误差不得超过5 方剂中如有先煎 后下 烊化 冲服 另煎等特殊用法的药材时必须单包注明 并向患者交代清楚 40 5 调配处方需经第二人核对并签字 一人值班时由本人自行核对 双签字后方可发出 发药复核率应达100 发生差错时 有原因分析 总结及改进处理意见并记录 41 中药房的工作流程 42 药师再次复核 检查复核 调剂人员 调配 药师计价 计价 药师审查 审查处方 仔细核对后发药 发药 中药房配药流程 43 审查处方 一药方审查项目 一 病人姓名 年龄 性别 婚否 住址或单位 处方日期 医师签名 二 药名 剂量 规格 用法用量是否正确 剂量对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尤需注意 毒 麻药品处方是否符合规定 处方中药物是否有十八反 十九畏及妊娠禁忌 需特殊处理的药物是否有脚注 药味本调剂室是否有短缺 处方中自费药是否开自费处方等 44 三 如发现处方中药味或剂量字迹不清时或配伍禁忌 超剂量 超时间用药 服用方法有误 等方面的疑问及药味短缺 应马上向审查药师汇报 再由药师仔细核对后向医师汇报并予以指出改正 45 计价 在新系统未运行以前 我院药房计价方式均已手工计算方式计价 46 方剂调配 47 调配处方 调剂是中药房工作的重要环节 调剂人员接方后首先查验是否已交款 调配方时按处方药物顺序 逐味称量 又称 拼盘 多剂处方应先称取总量 然后按等量递减法使分剂量均匀准确 需特殊处理的药物应单独包装 并注明处理方法 若调配中成药处方 则按处方规定的品名 规格 药量进行调配 调剂完毕 自查无误后签名盖章 交主管药师核对 48 4 用时需捣碎的饮片 应称取后置专用铜冲内先捣碎后分剂量 5 处方中如有先煎 后下等需特殊处理的饮片 应单包 并注明用法 49 调配处方注意事项 1 拿到一份处方 应仔细核对患者姓名 年龄 认真核对患者姓名 取药凭证和汤药剂数 2 调配处方时应参看处方 精神集中 认真仔细 不能凭记忆操作 以防拿错或称错药物 3 分剂量时应按 等量递减 不可主观估量或随意抓药调配 50 1 复核 为了保证病人用药有效安全 防止调配错误和遗漏 已调配好的药剂在配方者自查基础上 再由有经验的中药师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核对 2 调配人员是否签名 经核对无误后复核人签名 即可装袋 3 发药 发药是调剂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 发药人员将饮片包装 核对无误后 发给病人 复核 51 发药时要注意 一 认真核对患者姓名 取药凭证和汤药剂数 二 向患者交代用法 用量 用药或饮食禁忌 以及特殊处理药物的用法 鲜药保存等 三 门诊病人与住院病人应在中药煎煮登记本上分开登记取药日期 姓名 接药时间 煎药剂数 浸泡时间 入锅时间 出锅时间 取药时间 取药袋数 取药人 发药人都应有详细的登记 52 3 配伍禁忌 相反 相恶 是指药物配伍后的拮抗作用 一般为药物配伍禁忌 影响较大的是全元时期所概括的 十八反 十九畏 并编成歌诀 便于习诵 53 使用工具 称药用戥 deng 子一种小型的量具 由木质或骨制或金属制秤杆 金属秤砣 称盘和提手构成 秤杆上有刻度 用来称金 银 药品等分量小的东西 药铺和金银店多用之 54 捣药罐由捣药筒 捣药杆 和盖子组成 可以捣药材 当捣蒜器 捣碎器 是医院药房必不可少的用具 55 百子柜 中药店内存放药材用的家具 有多个或上百个抽屉每个抽屉用以存放不同的药材 故名百子 柜抽屉的正面一般刻上或写上药材 56 冰柜保存部分常温难贮存的药物 57 调配处方 调剂是中药房工作的重要环节 调剂人员接方后首先查验是否已交款 调配方时按处方药物顺序 逐味称量 又称 拼盘 多剂处方应先称取总量 然后按等量递减法使分剂量均匀准确 需特殊处理的药物应单独包装 并注明处理方法 若调配中成药处方 则按处方规定的品名 规格 药量进行调配 调剂完毕 自查无误后签名盖章 交主管药师核对 58 调配处方注意事项 1 拿到一份处方 应仔细核对患者姓名 年龄 认真核对患者姓名 取药凭证和汤药剂数 2 调配处方时应参看处方 精神集中 认真仔细 不能凭记忆操作 以防拿错或称错药物 3 分剂量时应按 等量递减 不可主观估量或随意抓药调配 59 4 用时需捣碎的饮片 应称取后置专用铜冲内先捣碎后分剂量 5 处方中如有先煎 后下等需特殊处理的饮片 应单包 并注明用法 6 复核 为了保证病人用药有效安全 防止调配错误和遗漏 应把好复核关 已调配好的药剂在配方者自查基础上 再由有经验的中药师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核对 60 药品的存放与养护 61 中药毒麻药品包含哪些 62 分毒性中药品种 28种 和西药毒药品种 11种 进行管理 毒性药品管理品种毒性药品管理品种由SFDA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 规定了39个品种分毒性中药品种 28种 和西药毒药品种 11种 进行管理 毒性中药品种 63 1 砒石 红砒 白砒 2 砒霜3 水银4 生马前子5 生川乌6 生草乌7 生白附子8 生附子9 生半夏10 生南星11 生巴豆12 斑蝥13 青娘虫14 红娘虫15 生甘遂16 生狼毒17 生腾黄18 生千金子19 生天仙子20 闹阳花21 雪上一枝蒿22 红升丹23 白降丹24 蟾酥25 洋金花26 红粉27 轻粉28 雄黄 64 贵重药品存放 野山参 高丽参 西洋参 牛黄 珍珠 灵芝 熊胆 犀牛角 现在多用牛角代替 虎骨 蛇毒 全蝎 蜈蚣 穿山甲 鹿茸 麝香 虫草 65 7 调配人员是否签名 经核对无误后复核人签名 即可装袋 8 发药 发药是调剂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 发药人员将饮片包装 核对无误后 发给病人 66 养护 一 常用养护方法1 干燥除湿法2 摊晾法3 加热烘干法 二 传统防霉除虫养护法1 传统防霉除虫养护法2 冷藏养护法3 热蒸法 67 方剂煎煮 一 对药罐的选择煎药器具以砂锅为好 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导热均匀 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器皿之一 铁锅 铜锅 等金属器具是不能用来煎药的 易破坏药效 且喝后对身体有损害 二 对水的要求煎中药的水 无论是乡村用的河水 井水 还是城市用的自来水 都应沉淀一小时后再用来煎药 煎药只能用凉水 煎之前水应一次加足 68 三 浸泡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 又可缩短煎煮时间 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 四 煎煮煎煮中药应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 一般未沸前用武火 沸后用文火 小火保持微沸状态 至于火候和时间的控制 则主要取决于不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 69 1 特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