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轴承试验大纲..doc_第1页
分离轴承试验大纲..doc_第2页
分离轴承试验大纲..doc_第3页
分离轴承试验大纲..doc_第4页
分离轴承试验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 S 21. 100. 20J11JB/T 53122001 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Clutch release bearings and units for automob iles2001-05-23 发布 2001-10-01 实施中 国 机 械 工 业 联 合 会 发 布目 次前言1 范围1 2 引用标准1 3 定义1 4 符号2 5 分类3 6 代号方法3 7 结构型式及外形尺寸5 8 技术要求13 9 测量和检验方法14 10 检验规则14 11 标志15 12 包装、运输及贮存15 附录 A (标准的附录) 台架模拟寿命试验16 附录 B (标准的附录) 调心量的测定18 附录 C (标准的附录) 调心力的测定19 附录 D (提示的附录) 新旧标准轴承型号对照20I前 言本标准是对JB/T 53121991汽车离合器用角接触球轴承的修订。本标准与JB/T 53121991相比,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多种新结构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规定了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的代号方法;修改并增加了技术要求的部分内容,相应修订了测量和检验方法;新增了检验规则;规定了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的台架模拟寿命、自调心离合器分离轴承的调心力和调心量的测试方法。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 和附录C 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D 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B/T 53121991。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轴承研究所、南京轴承厂、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伯瑞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丽、倪伯华、王秀荣、肖壮勇、李俭、马明君、孙文玲、徐浩。 本标准于1991年6月首次发布,本次是第一次修订。III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 53122001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C lutc h release bearings and units for automobiles 代替 JB/T 5312199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离合器分离轴承(以下简称轴承)及其单元的定义、分类、结构型式、外形尺寸、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等。本标准适用于轴承制造厂生产检验和用户验收。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2742000GB/T 307.11994GB/T 307.21995GB/T 307.31996GB/T 56711995GB/T 85971988JB/T 12552001JB/T 35741997JB/T 66411993JB/T 70511993JB/T 73611994JB/T 89211999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作用在分离指(杆)上,使离合器分离的轴承。 由分离轴承与分离套筒等零件组成的装置。 不具有调整离合器分离轴承与离合器盖总成同轴旋转性能的轴承单元。 滚动轴承 倒角尺寸最大值 滚动轴承 向心轴承 公差 滚动轴承 测量和检验的原则及方法 滚动轴承 通用技术规则 汽车通用锂基润滑脂 滚动轴承 包装 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滚动轴承 产品标志 滚动轴承 残磁及其评定方法 滚动轴承 零件表面粗糙度测量和评定方法 滚动轴承 零件硬度试验方法 滚动轴承及其商品零件 检验规则 3. 1 离合器分离轴承 clutch release be aring 3. 2 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 clutc h release bearing unit 3. 3 非调心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 nonaligning clutch release bearing unit3. 4 自动调心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 se lf aligning clutch release bearing unit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2001-05-23 批准2001-10-01 实施 1JB/T 53122001具有自动调整离合器分离轴承与离合器盖总成同轴旋转性能的轴承单元。 受推力压向离合器分离指(杆)实现离合器分离(切断动力)的轴承。 受拉力拉动离合器分离指实现离合器分离的轴承。 外圈端面与离合器分离指(杆)接触旋转的轴承。 内圈端面与离合器分离指(杆)接触旋转的轴承。 套在变速器轴承盖管状延伸部分的零件,对分离轴承的轴向移动起导向作用。 使轴承旋转轴心对单元轴心产生相对径向位移的起始力。 轴承在单元内从一个极限位置到另一个极限位置的径向移动量。 模拟离合器分离轴承工况下台架试验,轴承所能达到规定的离合次数。单位为万次。 套圈端面与分离指(杆)接触表面的中心圆直径。 轴承单元与拨叉配合的工作面到单元接触圆的轴向距离。 3. 5 推式离合器用分离轴承 pushstyle clutch release bearing unit 3. 6 拉式离合器用分离轴承 drawstyle clutch rele ase bearing unit 3. 7 外圈旋转式离合器分离轴承 out ring rotating clutch release bearing 3. 8 内圈旋转式离合器分离轴承 inner ring rotating clutch release bearing 3. 9 分离套筒 relea se sleeve 3. 10 调心力 aligning f orce 3. 11 调心量 aligning displa ce ment 3. 12 台架模拟寿命 test rig simulate life 3. 13 接触圆直径 c onta ct circula r dia mete r 3. 14 轴承单元配合宽度 f ork to f ace width 4 符号2 本标准采用下列符号: d :轴承公称内径 d 0:轴承单元内径,即分离套筒的内径 d 1:内圈旋转型轴承内圈内径 d 2:内圈旋转型轴承内圈端面外径 D :轴承公称外径 D 0:轴承单元径向最大尺寸 D 1:带密封罩的轴承外径 D 2:外圈端面外径 D 3:外圈内径 D 4:接触圆直径 D 5:拉式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连接槽直径 B :内圈公称宽度 r sm in :轴承最小单向倒角尺寸T :轴承公称宽度 T s :轴承宽度偏差 T 1:轴承单元宽度 T 0:轴承单元配合宽度 T 0s :轴承单元配合宽度偏差 H :与拨叉嵌配宽度5 分类6 代号方法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代号由接触圆直径代号、类型结构代号、套圈材料代号、内径代号、轴承表 1离 合 器 分 离 轴 承 及 其 单 元 代 号 方 法接触圆直径 代 号类型结构 代 号套圈材料 代 号内径 代号轴承公称宽度或轴承单元配合宽度代 号分离套筒材料代 号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根据作用原理、结构型式和工作性能进行如下分类:公称宽度或轴承单元配合宽度代号和分离套筒材料代号构成,排列顺序见表1。6. 1 接触圆直径代号接触圆直径代号由接触圆直径的毫米数(四舍五入取整数)表示。类型结构代号由大写字母组成,表示轴承的接触圆表面形状、轴承类型、轴承密封型式和内外圈结表 2类 型 结 构 代 号接触圆表面形状代号类型代号密封型式代号内外圈结构代号6. 2 类型结构代号 构,排列顺序见表2。6. 2. 1 接触圆表面形状代号接触圆表面形状为弧面用大写字母R 表示,平面不注代号。36. 2. 2 类型代号类型代号用一或两个大写字母表示,见表3。表 3代 号 WT NT NL CL非调心、推式、外圈旋转的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 非调心、推式、内圈旋转的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 非调心、拉式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 自动调心、拉式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含 义6. 2. 3 密封型式代号密封型式代号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见表4。表 4代 号Z 注:离合器轴承单元不注密封型式代号。含 义 冲压外罩密封 橡胶密封圈密封6. 2. 4 内、外圈结构代号内、外圈均为实体车制件时不注代号,若有冲压件时用大写字母Y 表示。 套圈采用GCr 15时不注代号,其他材料用大写字母Q 表示。轴承内径代号用轴承公称内径的毫米数(四舍五入取整数)表示,轴承单元内径代号用分离套筒内6. 3 套圈材料代号 6. 4 内径代号径的毫米数(四舍五入取整数)表示。 6. 5 轴承公称宽度、轴承单元配合宽度代号轴承公称宽度代号用轴承公称宽度的毫米数(四舍五入取整数)表示,轴承单元配合宽度代号用单元配合宽度的毫米数(四舍五入取整数)表示。 6. 6 分离套筒材料代号分离套筒材料代号分别用F0、F1、F2字母及数字表示,见表5。表 5代 号F0 F1 F2 F3 F4 F5含 义 工程塑料 低 碳 钢 铸 铁 铸 钢 粉末冶金 轴 承 钢6. 7 示例4 7 结构型式及外形尺寸轴承及其单元的结构型式见图1图10,外形尺寸见表6表15。新旧标准轴承型号对照见附录D低碳钢分离套筒 单元配合宽度为40mm 单元内径为33mm自动调心推式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 接触圆表面为弧面 接触圆直径为50mm轴承单元代号50 R CT 33 40 F1轴承公称宽度为16mm 轴承内径为38mm 冲压外罩密封 推式离合器分离轴承 接触圆表面为弧面 接触圆直径为48mm轴承代号48 R T Z 38 16(提示的附录)。7. 1 接触面为平面的离合器分离轴承7. 1. 1 TZ 型离合器分离轴承的结构型式见图1,外形尺寸见表6。图1 TZ型5表 6轴承型号 TZ TZ 3513TZ TZ TZ TZ TZ 7019 TZ 7519TZ TZ TZ TZ TZ TZ TZ TZ TZ TZ TZ TZ D 1maxD 2minD 3mmB r smin43513574935.510.50.5645165017551865170 7519 19102 10794 9970.5 75.515.5 15.50.8 0.811111160.50.50.50.50.80.8190.810.810.817. 1. 2 TM 型离合器分离轴承的结构型式见图2,外形尺寸见表7。6图2 TM型表 7轴承型号TM TM TM TM TM TM TM TM TM TM mmD D3 B r smin131122227. 2 接触面为弧面的离合器分离轴承7. 2. 1 RTZ型离合器分离轴承的结构型式见图3,外形尺寸见表8。7 图3 RTZ型表 8轴承型号mmD 4d D 1max smin38 RT Z30146 RT Z331144 RT Z351148 RT Z38136750 RT Z40155 RT Z451459 RT Z501562 RT Z53265RT Z55157. 2. 2 RTM型离合器分离轴承的结构型式见图4,外形尺寸见表9。图4 RTM型8 表 9轴承型号61RTM3D 4mmr smin 0.650RTM440260.662RTM50.67. 3 非调心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7. 3. 1 WT型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的结构型式见图5,外形尺寸见表10。图5 WT型表 10轴承单元型号D 4D 31)D 2min 1)d 0T 0mmD 0145R WT2823F 54R WT3338F 50R WT3534F 62R WT4437F WT3346F2 WT3540F2 WT4456F2 WT4855F2236.86778555.85 1)外圈接触圆表面形状为平面的内、外径尺寸。7. 3. 2 NT型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的结构型式见图6,外形尺寸见表11。9图6 NT型表 11轴承单元型号 NT3414F1NT4859F2NT5737F2d 0T 0d 1 d 2mmD 0H T 11294. 879747. 3. 3 NL型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的结构型式见图7,外形尺寸见表12。图7 NL型 表 12轴承单元型号D 5d 0T 0mmD 0H T 165NL5710064.7574.10 7. 4 自动调心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7. 4. 1 CTY型冲压套圈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的结构型式见图8,外形尺寸见表13。 图8 CTY型表 13轴承单元型号 CTY 3026F CTY 3414F d 0T 0d 1 d 2mmD 0H T 17867. 34 43192. CTY 3524F 34.5 67. 4. 2 CT型实体套圈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的结构型式见图9,外形尺寸见表14。图9 CT型11表 14轴承单元型号D 4d 11)T 0mmD 0d 2 1)d 0 144R CT2823F0 47R CT2921F0 47R CT3123F0 54R CT3232F0 47R CT3322F1 50R CT3530F054R CT3627F1 58R CT3731F1 62R CT4437F2 C T3346F2 C T4860F2 C T5554F22237.52737297443.87651176117 1)内圈接触圆表面形状为平面的内、外径尺寸。7. 4. 3 CL型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的结构型式见图10,外形尺寸见表15。图10 CL型12表 15轴承单元型号D 5d 0T 0mm144CL 36398 技术要求 8. 1 离合器分离轴承轴承套圈和钢球的材料用GCr 15时,硬度应符合JB/T 1255的规定,其他材料及硬度应符合产8. 1. 1品图样的规定。8. 1. 2 轴承配合表面和端面的表面粗糙度应符合GB/T 307.3中的0级公差规定与分离指(杆)接触的套圈端面粗糙度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规定。8. 1. 3 轴承外圈宽度公差、内圈公差(径向跳动K ia 除外)应符合GB/T 307.1中的0级公差规定。 8. 1. 4 轴承宽度偏差T s 按表16的规定。表 16d超 过到上 偏 差Tmm下 偏 差0 0 8. 1. 5 内圈旋转型轴承内圈端面跳动S ia 及外圈旋转型轴承外圈端面跳动S ea 应符合表17的规定。表 17d mm超 过S ia到超 过D mmmS ea到1191918. 1. 6 轴承装配倒角应符合GB/T 274的规定。 8. 1. 7 轴承接触角或轴向游隙按产品图样或用户要求。8. 1. 8 轴承除套圈和钢球以外的其他零件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要求。轴承用润滑脂应具有防锈、耐高温和润滑性能,其化学和物理性能的技术指标应不低于GB/T 8. 1. 95671的规定。8. 1. 10 轴承填脂量占轴承内部空间容积的20%50%。 8. 1. 11 轴承残磁不应超过JB/T 6641的规定。138. 1. 12 填脂、密封前轴承应旋转灵活、平稳。8. 1. 13 轴承零件表面应光洁,不允许有锐角毛刺、裂纹、磕碰伤和锈蚀等缺陷。8. 1. 14 轴承台架模拟寿命,轿车不低于100万次,其余车型不低于50万次,按附录A (标准的附录)的试验方法试验后,轴承仍转动灵活,可继续使用。8. 1. 15 若用户对轴承噪声、转动力矩、寿命等有特殊要求时,应协商确定。 8. 2 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8. 2. 1 轴承单元内径公差及拨叉嵌配宽度公差应符合产品图样规定。 8. 2. 2 轴承单元配合宽度公差T 0s 在无轴向载荷下为0.5mm 。8. 2. 3 自动调心型轴承单元的调心量不小于0.8mm ,按附录B (标准的附录)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自动调心型轴承单元的调心力应符合表18的规定,按附录C (标准的附录)的试验方法进行试8. 2. 4验。表 18车 型N调 心 力轿车,微型车轻型车,中型车重型车8. 2. 5 其他技术要求同8.1.1、8.1.2、8.1.5和8.1.78.1.15。 9 测量和检验方法9. 1 轴承及其单元的外观质量、旋转灵活性的检查方法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9. 2 轴承公差的测量方法按GB/T 307.2的规定。9. 3 轴承套圈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按JB/T 7051的规定。9. 4 接触角用接触角测量仪器测量。轴向游隙的测量在填脂前进行,将轴承放置在专用检查平台上,外圈固定,沿轴向从一个极限位置到相反极限位置移动内圈即可从指示仪上读出轴承的轴向游隙值。 9. 5 轴承套圈硬度试验方法按JB/T 7361的规定。 9. 6 轴承残磁的测量方法按JB/T 6641的规定。9. 7 轴承的填脂量用称量轴承填脂前后质量差的方法确定。9. 8 分离套筒的内径尺寸公差用千分表或塞规测量。对工程塑料和低碳钢薄壁分离套筒的测量有争议时,以塞规测量为准。9. 9 与拨叉嵌配宽度公差用游标卡尺或塞规测量。 9. 10 轴承单元配合宽度公差用轴承高度仪测量。 10 检验规则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10. 1 出厂检验10. 1. 1 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须经制造厂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签发合格证方可出厂。 10. 1. 2 出厂检验项目分主项和次项,离合器分离轴承见表19,轴承单元见表20。14表 19序号 1 2 4 5 6主要检查项目 轴承内径 轴承公称宽度 接触角或轴向游隙套圈硬度 台架模拟寿命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序号次要检查项目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接触圆直径 外观质量 残 磁 填脂量 表 20序号 1 2 3 4 5 6 7 8主要检查项目 轴承单元内径 与拨叉嵌配宽度 轴承单元配合宽度 接触角或轴向游隙套圈硬度 调心量 调心力 台架模拟寿命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序号次要检查项目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接触圆直径 外观质量 旋转灵活性 残 磁 填脂量 10. 1. 3 检验规则按JB/T 8921的规定。样本大小按一般检查水平级抽取。主要检查项目AQ L 为1.5,次要检查项目AQL 为4.0。套圈硬度检验规则按JB/T 89211999中表9的规定。 10. 2 型式检验10. 2. 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 )试制的新产品;b )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变更,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d )正常生产,每两年进行一次; e )用户提出要求时。a )表19和表20的“台架模拟寿命”,产品定型检验时抽样样本大小n 不小于2,恢复生产和正常b )其余项目检验规则同10.1.3。10. 2. 2 型式检验项目见表19和表20。 生产时n 等于1,可接收数A c 等于0。11 标志标志应符合JB/T 3574的规定。12 包装、运输及贮存包装、运输及贮存应符合GB/T 8597的规定。15附 录 A (标准的附录) 台 架 模 拟 寿 命 试 验A1 试验目的本试验用于测定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轴承单元的模拟寿命。A2 试验条件A2. 1 试样应等同于安装在所用汽车中的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 A2. 2 试验在常温(室温)环境中进行,试样区域环境温度为(1005)。 A2. 3 试验转速a )微型车和轿车 3000r/min; b )轻型车 2000r/min; c )中型车 1500r/min; d )重型车 1500r/min。A2. 4 分离频率:2Hz 。A2. 5 分离行程:符合与试样相配的离合器规定。 A2. 6 试验轴心对离合器回转轴心偏移量:00.40mm。 A2. 7 试验条件也可与用户协商确定。 A3 试验装置试验装置原理图如图A1所示。A4 试验方法16在规定的环境温度、转速、分离频率、分离行程和轴心偏移量等试验条件下进行试样的分离次数试验,试验达到规定值时,试样仍能正常工作,这时所记录的分离次数即为试样的台架模拟寿命。1主轴变频器;2主轴电机;3主轴;4离合器总成;5加热器; 6环境温度控制仪;7试样;8力传感器;9分离寿命计数器;10轴向加载装置;11轴向加载调频器;12轴承噪声监测器;13轴承温度测量仪图A117 JB/T 53122001 附 录 B (标准的附录) 调 B1 试验目的 本试验用于测量自动调心型轴承单元的调心量。 B2 B2. 1 B2. 2 B3 试验条件 试样应等同于安装在所用汽车中的轴承单元。 试验应在常温(室温)环境中进行。 试验装置 测试调心量试验台装置如图 B1 所示。 心 量 的 测 定 1 加力器 ;2 试样; 3定 位底座 ;4 位移计 量器 图 B1 B4 试验方法 在加力器作用下, 于三个角相位上测量轴承在单元内沿直径方向从一个极限位置到相反极限位置移 动距离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调心量。 18 JB/T 53122001 附 录 C (标准的附录) 调 C1 试验目的 本试验用于测量自动调心型轴承单元的调心力。 C2 C2. 1 C2. 2 C3 试验条件 试样应等同于安装在所用汽车的轴承单元。 试验应在常温(室温)环境中进行。 试验装置 测试调心力的试验台装置如图 C1 所示。 心 力 的 测 定 1加 力器; 2力 显示器 ;3 力传感 器; 4定位 底座 ;5试 样 图 C1 C4 试验方法 在加力器作用下,于三个角相位上测量轴承(轴向载荷 P=80N)在单元内起始移动时径向力的算 术平均值为调心力。 19 JB/T 53122001 附 录 D (提示的附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