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_第1页
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_第2页
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_第3页
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_第4页
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序号 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郑西客专第一 QC 小组 二 七年十二月 中铁十七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次 Q C 小 组 成 果 发 布 会 材 料 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1 提高提高综综合接地合接地电电阻阻检测检测通通过过率率 郑西客专项目第一 QC 小组 孙俊强 贺雷宁 汪献强 一 工程概况一 工程概况 我项目负责施工的新建铁路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引入西安枢纽客运北环线工程 KHZQ11 标段咸阳渭河特大桥 施工里程范围为 DK475 279 80 DK491 418 10 全长 16 14km 其中 钻孔桩 3959 根 承台 470 个 墩台身 470 个 现浇连续梁 10 联 预制箱梁 590 片 接地钢筋的设置方法是在每根桩基内采用一根通长的主筋作为接地钢筋 在承台中用 16 圆钢 也可用结构钢筋代替 将所有桩基接地钢筋环接起来 在桥墩中设置两根接地钢筋 其一端与承台中的环接钢筋相连 另一端与墩帽上的接地端子相连 在每个墩台的小里程方向 距地面 20cm 处 设置一个接地端子供测试之用 梁体内设置纵横向接地钢筋 并与墩帽上接 地端子相连 整个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要求小于 1 否则 需增设接地极 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环状接地钢筋 纵向接地钢筋 接地环状钢筋 接地竖向钢筋 二 小二 小组组情况情况 小组于 2007 年 8 月份成立 共有成员 7 名 由项目安质部及 工区专职质检员和施工队 作业人员共同组成 平均年龄 32 岁 平均接受 TQC 教育 71 小时 详细情况见表一 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2 QC 小组概况 表一 小组名称郑西客专项目第一 QC 小组成立时间2007 年 8 月 课题名称提高接地电阻一次检测通过率 活动时间2007 8 5 2007 11 20小组类型现场型 活动次数4出勤率95 序号姓名年龄 职务 文化程度组内分工TQC 教育时间 小时 1武 耀35项目总工本科 组长 100 2贺雷宁27安质部长本科副组长80 3汪献强28助 工本科 组员 80 4孙俊强29助 工大专 组员 80 5王 俊25助 工本科 组员 80 6 杨 刚 35操作工人高中 组员 40 7陆祥云42操作工人高中 组员 40 制表 贺雷宁 日期 2007 11 20 小组的宗旨是 严格管理 坚持质量第一 切实加强各环节质量控制 确保一次检测合格 三 三 选题选题理由理由 1 综合接地技术是客运专线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客运专线电子 电气设备可靠运行和人身安全防护要求 2 郑西客运专线技术标准高 质量要求严 3 综合接地属于新工艺 技术人员没有相应的施工经验 4 接地电阻检测要在承台 墩身及梁体混凝土浇注前进行 若检测不合格 不能进行混凝 土浇注 直接影响施工进度 鉴于上述原因 我们决定成立郑西项目 QC 攻关小组 研究如何提高接地电阻一次检测通 过率 争取接地电阻检测一次通过 以加快施工进度 为项目创造效益 四 四 现现状状调查调查 2007 年 7 月 10 日 六工区 160 承台 检测接地钢筋电阻 所测值为 2 0 2 2 与设计要 求相差较多 经过 3 个多小时的整改 才使电阻降至设计要求 但在 7 月 15 日 215 承台接地 钢筋电阻也严重超出了设计要求 致使混凝土不能及时浇注 用了一下午时间 经过拆除部分 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3 L 型钢筋 重新增加改移焊连 L 型连接钢筋 才使电阻合格 其后又检测了 162 158 承台 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只是电阻值稍小一些 通过对上述承台接地钢筋电阻值的检测 共有 6 个 方面的影响因素致使电阻不能一次通过 统计情况并绘制排列图如下 影响因素调查表 表二 序号项目频数所占频率 累计频率 检查时间检查人 1 L 型钢筋焊缝长度与 厚度不够 246060 2 接地钢筋没有按设计要 求进行环状连接 102585 3 L 型钢筋与桩基通长 钢筋对应不准 2590 4 拐弯处 L 型钢筋的 数量不够 2595 5 接地极处锈迹清除 不干净 12 597 5 6测试仪及其他12 5100 7合计40 2007 7 20 汪献强 王 俊 制表 贺雷宁 日期 2007 8 7 根据调查表 绘制影响因素排列图 图一 L L 型钢筋型钢筋 焊缝长度焊缝长度 与厚度不够与厚度不够 通长钢筋通长钢筋 对应不准对应不准 钢筋数钢筋数 量不够量不够 锈迹清除锈迹清除 不干净不干净 未进行未进行 环状连接环状连接 测试仪测试仪 及其他及其他 85 85 90 90 95 95 1 1010 2020 3030 0 0 1010 0 0 2020 3030 4040 5050 6060 7070 8080 9090 100 100 60 60 N 40N 40 24 10 1 97 5 97 5 22 影响因素排列影响因素排列图图 图图一 一 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4 五 活五 活动动目目标标及措施及措施 一 活动目标 1 规范现场接地钢筋连接 争取一次检测合格 以免影响施工进度 2 通过 QC 活动 总结出一套桥梁综合接地施工工艺与检测方法 形成标准化 规范化作 业 3 培养一批新人 使他们尽快成为技术骨干 更好地管理 指导施工 二 活动措施 1 制定完整的目标措施 明确分工 责任到人 2 成立专业领导小组 负责监督指导 3 广泛开展交流经验 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并实施奖励 五 五 PDCA 循循环过环过程及控制措施程及控制措施 一 第一次 PDCA 循环 1 原因分析 由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排列图可以看出 连接处的 L 型钢筋焊缝长度与厚度不够是导致 接地电阻检测结果偏大的主要原因 针对连接处的 L 型钢筋焊连质量问题 我们 QC 小组进 行了认真分析与讨论 绘制出因果分析图 图二 焊接不规范 焊工责任心不强 交底不明确 技术人员检查不细致 操作工人技术不熟练 当 没接触过 领悟不透 未交到作业层 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 操作工人技术不熟练 焊接人员不固定 职工队伍缺乏焊工 工人未经培训上岗钢筋未按设计要求使用 L 型钢筋未发挥连接作用 钢筋弯折角度不准 对操作人员教育培训不够 法 料 人 连接处连接处 L L 型钢型钢 筋焊缝长度筋焊缝长度 与厚度不够与厚度不够 没按程序进行 未自检 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5 因果分析图 图二 2 要因确认 从上面的因果分析图可以看出这四个方面的原因的所有末端原因 逐条对其进行要因确 认如表三所示 要因分析表 表三 序号原因 时间确认结果 1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2007 8 5是 2新工人未经培训就上岗2007 8 5否 3对操作人员教育培训不够2007 8 5是 4自己的专业队伍太少 缺乏焊工2007 8 5否 5未按设计要求使用钢筋2007 8 5否 6 L 型钢筋未充分发挥连接作用2007 8 5否 7未按程序进行 没有自检2007 8 5否 8没有接触过 领悟不透2007 8 5是 制表 贺雷宁 日期 2007 8 7 3 制定对策 根据要因确认 制定对策如下 对 策 表 表四 序号要因对策目标措施负责人地点完成时间 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6 1 技术人员 责任心不 强 对技术人员 尤其是要加 强新分配大 学生的教育 培训 提高技术人 员的质量意 识和责任心 组织技术 人员进行 学习 培 训 武耀 项目 会议 室 2007 8 10 2 对操作人 员教育培 训不够 对操作人员 进行培训 提高工人操 作技能水平 对操作人 员进行培 训 贺雷宁 工地 现场 2007 8 10 3 没有接触 过 领悟不 透 学习图纸验 标 技术人员及 操作人员了 解设计意图 熟悉施工工 艺 进行专项 技术交底 贺雷宁 汪献强 孙俊强 王 俊 工地 现场 2007 8 10 制表 贺雷宁 日期 2007 8 8 4 对策实施 实施 一 对技术人员 尤其是新分配大学生的教育培训 2007 年 8 月 8 日小组组长武耀组织全项目技术及质检人员进行培训讲座 重点对公司质 量管理办法及项目质量管理制度进行了讲解 使所有参加人员都明确了质量责任 提高了质量 意识 负责人 武耀 实施时间 2007 年 8 月 8 日 目前实现情况 自从对技术及质检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后 每位技术人员都能切实负起责任 质量意识大大提高 实施 二 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为了使工人能够尽快掌握综合接地钢筋连接方法及焊接工艺 项目部请局指挥部总工 工 程部长 试验室主任等人到工地对工人进行施工指导施工 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7 负责人 贺雷宁 实施时间 2007 8 10 目前实现情况 操作工人们熟悉了钢筋连接与焊接工艺 综合接地电阻检测合格率大大提 高 实施 三 进行综合接地专项技术交底 小组对技术人员进行综合接地专项技术交底 技术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经常 到现场检查指导 从过程控制 负责人 贺雷宁 汪献强 孙俊强 王俊 目前实现情况 技术交底交到作业层人员手里 每位操作人员都熟悉接地钢筋连接方式与 焊接要求 综合接地电阻一次检测合格率大为提高 5 组织讨论 8 月 15 日 我们 QC 小组组织全体成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 经过第一次 PDCA 循环 测试 的电阻值明显降低了 一次检测结果 80 均能通过 只是阻值大部分分布在 0 8 0 99 这一区 域内 但仍有部分承台的接地电阻要通过检测两次 三次甚至四次才能通过 为此 我们 QC 小组针对检测不能一次及时通过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 继续排查原因 必要时可请示专家 责任到人 现场紧盯 争取接地电阻在检测时一次通过 且把阻值在原来的基础上再降低一些 对此 我们 QC 小组开展了第二次 PDCA 循环 二 第二次 PDCA 循环 1 现场调查 8 月 20 日 我们 QC 小组又检测了七工区 340 344 346 及八工区 448 几个承台 检测 结果不能顺利通过 通过仔细排查 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原来是承台中按设计用 16 圆钢作为 接地钢筋 为了节约成本决定承台接地钢筋采用结构钢筋 但在利用承台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 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8 筋后 8 根桩基与承台底层钢筋网片连接时没有构成闭合回路或虽构成回路 但回路个数较多 环状连接较乱 参与连接的钢筋较多 致使钢筋自身电阻大而影响测试结果 2 原因分析 根据我们的现场调查 我们分析得出不是构成单独的一个环状连接 是影响检测结果的主 要因素 它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见下面的因果分析图 图三 3 要因分析 从上面的因果分析图可以看出这三个方面的原因的所有末端原因 逐条对其进行要因确 认如表五所示 要因分析表 表五 序号原因 时间确认结果 1对交底内容概念不清2007 8 20否 2思想重视程度不够2007 8 20否 3连接钢筋位置对应不准2007 8 20否 4连接较乱2007 8 20否 连接较乱 连接钢筋位置不准 操作连接不明确 没有形成环或环接个数太多 多焊或漏焊连接 对交底内容概念不清 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片面追求进度 连接过程不检查 法 人 不是构成不是构成 单独的一单独的一 个环状连个环状连 接接接接 对图纸与设计领会不 深 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9 5多焊或漏焊连接2007 8 20否 6对图纸与设计意图领会不深2007 8 20否 7连接过程不检查2007 8 20是 8没有形成环接或构成的环接个数太多2007 8 20是 制表 贺雷宁 日期 2007 8 21 4 制定对策 根据要因确认 制定对策如下 对 策 表 表六 序号要因对策目标措施负责人地点完成时间 1 连接过程 不检查 全部检 查 杜绝不检 查电阻不 合格造成 返工 各工点技术人员加 强过程控制 坚强 现场技术指导与质 量检查 贺雷宁 工地 现场 2007 8 24 2 没有形成 环接或构 成的环接 个数太多 按设计 连接方 式进行 连接 按设计要 求构成环 状连接 技术人员在每个承 台 墩身混凝土浇 筑电阻测试前进行 检查 孙俊强 工地 现场 2007 8 24 制表 贺雷宁 日期 2007 8 24 5 对策实施 实施 一 各工点技术人员加强过程控制 坚强现场技术指导与质量检查 负责人 贺雷宁 目前实现情况 都能够按照要求先自检合格后通知项目安质部进行电阻测试 基本都是一 次合格 没有造成电阻测试不合格而返工重新进行接地钢筋连接 实施 二 技术人员在每个承台 墩身混凝土浇筑电阻测试前进行检查 目前实现情况 8 月 28 日 QC 小组对 4 个承台的接地钢筋进行了检测 检测结果均一次 性通过 通过率 100 且还有一个明显的收获 原来检测的电阻值虽满足要求 但偏大 而这 次检测 电阻值明显降了下来 从 0 4 欧姆 0 8 欧姆不等 同时 采用承台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10 也取得了成熟的施工经验 为项目节约了成本 三 第三次 PDCA 循环 为了进一步巩固活动效果 我们 QC 小组还对影响电阻值的 L 型钢筋与桩基通长钢筋对 应不准及测试仪器等进行了分析 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并予以落实 经过上述 PDCA 循环 我们 后来检测的接地电阻均能一次合格 截至目前 还没有出现一处由于接地电阻过大而另外增设 接地极的现象 六 活六 活动动成果成果 1 通过我们的 QC 小组活动 三个工区的现场施工与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增强 工艺进一步 规范 更为可喜的是提高了接地电阻的检测通过率 实现了我们 QC 小组成立之初制定的目标 解决了因电阻检测不合格而影响混凝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