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卢湾区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卷28图(a)是利用激光测转速的原理示意图。图中圆盘可绕固定轴转动,盘边缘侧面上有一小段涂有很薄的反光材料。当盘转到某一位置时,接收器可以接收到反光涂层所反射的激光束,并将所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在示波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如图(b)所示。反光涂层光源接收器图(a)图(b)(1)若图(b)中示波器显示屏横向的每一大格(5小格)对应的时间为5.0010-2s,则圆盘的转速为转/s。(2)若测得圆盘直径为10.20cm,则可求得圆盘侧面反光涂层的长度为_cm。(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1)5 (2)1.60浦东新区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抽测高三物理试卷1对电磁感应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获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是()A奥斯特B法拉第C库仑D欧姆答案B2下列物理量的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是()A安培B牛顿C摄氏度D特斯拉答案A3下列物理公式属于定义式的是()ABCD答案D21理想化方法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在研究实际问题中有很多应用。例如理想化模型除质点外还有_;理想化运动除自由落体运动外还有_。(以上空格均只需填一个)答案_点电荷等_;_平抛运动等_。(a)(b)26(4分)卡文迪什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万有引力恒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是图_;库仑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是图_。答案_a_;_b_。上海市十校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物理考试试卷1教材绪论中谈到社会的巨变时说到,近300年物理学经历了三次重大突破,每一次突破都给科学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发展变化,下面叙述中不属于这三次突破的内容是()(A)牛顿力学的建立和热力学的发展(B)麦克斯韦创立了电磁理论(C)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创立(D)计算机的发明和发展答案D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位移都是理想化模型(B)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C)单位m、kg、s是一组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D)长度、时间、力是一组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的物理量答案C3.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中,我们首先保持砝码质量不变研究小车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再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研究砝码和加速度的关系最终得到F=ma,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A)等效替代(B)控制变量(C)科学假说(D)数学归纳答案B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物理加一期中考试试卷(2010/11)1在国际单位制(SI)中,下列物理量单位属于基本单位的是 ( ) (A)牛顿(N) (B)焦耳(J) (C)安培(A) (D)库仑(C)答案C虹口区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物理学科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试卷1最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物理学家是 ( )(A)奥斯特(B)法拉第(C)安培(D)欧姆答案2下列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 )(A)牛顿(N)(B)安培(A)(C)特斯拉(T)(D)库仑(C)答案B5等效替代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的方法。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这四个物理名词中,采用等效替代方法的有( )(A)l种(B)2种(C)3种(D)4种答案C17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地上力学”和“天上力学”的统一。它表明天体运动和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遵循相同规律。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将行星的椭圆轨道运动假想成圆周运动;另外,还应用到了其它的规律和结论,其中有( )(A)牛顿第二定律(B)牛顿第三定律(C)开普勒的研究成果(D)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得出的引力常数答案ABC杨浦区2010学年度高三学科测试物理试卷6从理论上预言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和第一次用实验证实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分别是(A)法拉第和赫兹(B)奥斯特和麦克斯韦(C)麦克斯韦和赫兹(D)麦克斯韦和楞次答案C2010年上海市普通中学八校第一次联考试卷10.111、在国际单位制(SI)中,下列物理量单位属于基本单位的是 ( C )(A)牛顿(B)焦耳(C)安培(D)库仑2、亚里士多德对“力到底如何决定物体的运动”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力决定物体的运动速度他认为,要马车跑得更快就要用更多的马去拉,或用更强的马去拉,所以,力越大速度越大,力越小速度越小,没有力时,速度就为零(静止不动)。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以下几种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D )(A)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完全正确,力决定物体的运动速度(B)没有力物体不会运动,但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不是由力来决定的(C)物体受到的力和物体的质量是决定速度大小的两个因素(D)物体的速度大小不是由力来决定,没有力物体照样运动2010学年第一学期行知中学高三期中质量调研卷高三年级物理试卷2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亚里士多德提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伽利略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牛顿首先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并由此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指出地球对月球的作用和地球对地球表面物体的作用是一样的26卡文迪什利用如图所示的扭秤实验装置测量了引力常量G。(1)该实验装置中采取使“微小量放大”的主要措施是。(A)减小石英丝的直径(B)减小T型架横梁的长度(C)利用平面镜对光线的反射(D)增大刻度尺与平面镜的距离(2)已知T型架水平横梁长度为L,质量分别为m、m,的球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当横梁处于力矩平衡状态时,测得m、m,连线长度为r,且与水平横梁垂直;同时测得石英丝的扭转角度为,由此得到扭转力矩K(K为常量且已知),则引力常量的表达式G=。答案26(1)CD(2)Kr2/(m m, L)2010学年第一学期普陀区高三年级物理学科学习能力诊断卷9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下列物理量的表达式不属于比值法定义的是(A)(A)加速度a(B)速度v(C)场强E(D)电阻R2010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高三年级物理学科学习能力诊断卷1在国际单位制(SI)中,下列物理量的单位属于导出单位的是(C)(A)长度(B)电流(C)电压(D)热力学温度2下列物理公式中属于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是(D)(A)a(B)T(C)I(D)B3下列陈述的事项中属于牛顿的贡献的是(D)(A)最早研究落体运动规律(B)测定万有引力恒量(C)发现冥王星(D)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宝山区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物理学科质量监测试卷1下列选项中用比值法来定义物理量的是(D)ABCD2首次用实验方法获得电磁波的德国物理学家是(C)A奥斯特B麦克斯韦C赫兹 D法拉第28(5分)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如图所示,伽利略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继续减小右边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作匀速直线运动;减小右边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在两个对接的斜面上,让静止的小球沿左边的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右边的斜面。(1)请将上述关于理想实验的描述按正确的逻辑顺序排列:_(只要填写序号)。(2)上述关于理想实验的描述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A是事实,、和是推论 B是事实,、和是推论C是事实,、和是推论 D是事实,、和是推论28(共5分)(1)(3分)(2)D(2分)29(10分)卡文迪许设计扭秤实验测定了万有引力恒量,实验中通过万有引力使石英丝扭转的办法巧妙地测量了极小的万有引力。现有学生研究用某种材料做成的圆柱体在外力矩作用下发生扭转的规律,具体做法是:做成长为L、半径为R的圆柱体,使其下端面固定,在上端面施加一个扭转力矩M,使上端面半径转过一扭转角,现记录实验数据如下:实验次数M/10-2NmL/10-2mR/10-4m/度11555.1225510.03210519.94210105.05310530.26315544.97420158.9L(1)利用上表实验数据,可以采取_法,分别研究扭转角与M、与L、与R的关系,进而得出与M、L、R的关系是_。(2)用上述材料做成一个长为0.4m,半径为0.002m的圆柱体,在下端面固定,上端面受到M=410-2Nm的扭转力矩作用下,上端面将转过的角度是_。(3)若定义扭转系数,则K与R、L的关系是_。(4)根据上述结果,为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卡文迪许在选取石英丝时,应选用长度_(选填“长”或“短”)一点、截面_一点(选填“粗”或“细”)的石英丝。上海市张堰中学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物理试卷命题人:浦金花 审核人:周新军命题人:浦金花 审核人:周新军1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想化物理模型的是(B)(A)机械波(B)质点(C)电场(D)氢气2.从下列物理规律中哪一个可演绎出“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这一结论:( B )A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二定律C牛顿第三定律D机械能守恒定律4下列物理量的单位属于导出单位的是(D)(A)质量(B)时间(C)电流(D)速度29.(1)控制变量;(或ML/R2)(2)10。(3)(或KR2/L)(4)长、细上海市十校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物理考试试卷命题人:张堰中学 陆欣 2011年3月2、有些动物在夜间几乎什么都看不到,而猫头鹰在夜间却有很好的视力.其原因是猫头鹰的眼睛(C).(A)不需要光线,也能看到目标(B)自个儿发光,照亮搜索目标(C)可对红外线产生视觉(D)可对紫外线产生视觉9、如图所示是用游标卡尺两测脚间的狭缝观察日光灯光源时所看到的四个现象.当游标卡尺两测脚间的狭缝宽度从0.8mm逐渐变小时,所看到的四个图像的顺序是(A ). (A)abcd(B)dcba(C)bacd(D)badc21. 下表中列出了几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波长数值,现用一束频率为1.01015Hz的单束光分别照射到这些金属上,则可以发生光电效应的金属是;其中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最小。21. 铯、钠、锌;锌(2分,2分)金属铯钠锌银铂/106m0.66000.50000.37200.26000.1962(氮气)放射源银箔荧光屏显微镜27、1919年卢瑟福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由此发现。图中银箔的作用是。完成该实验的下列核反应方程:。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质量抽测物理试卷1下列物理规律中不能直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是AA牛顿第一定律B欧姆定律C玻意耳定律D机械能守恒定律2最早提出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人物是B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D笛卡尔2011届高三阶段学习水平测试卷20101008(本卷取10m/s2)1历史上首先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 )B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D爱因斯坦2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提出“著名的斜面试验”,逐渐增大斜面倾角并由此推理得出的结论是()A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B无论物体是否运动,都具有惯性C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DA欧姆B焦耳C奥斯特D牛顿黄浦区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高三物理试卷7很多杰出物理学家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正确的是(D)A伽利略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并首先提出了单摆的周期公式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实验测出了引力恒量GC楞次发现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之后,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D库仑发现了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用实验测出了静电力恒量k嘉定区2010学年高三物理一模试卷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B)托马斯杨通过光的单缝衍射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C)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是有内部结构的(D)查德威克通过人工核转变,发现了原子核内存在质子3、如图甲是a、b、g三种射线穿透能力的示意图,图乙是工业上利用射线的穿透性来检查金属内部的伤痕的示意图,则图乙中的检查利用的射线是C纸铝混凝土射线源a射线钢板b射线g射线计数器甲乙(A)a射线(B)b射线(C)g射线(D)a、g射线4、关于恒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恒星的质量越大寿命就越长(B)太阳是宇宙中最大的恒星(C)恒星最终一定会变成黑洞(D)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7、某同学通过以下步骤测出了从一定高度落下的排球对地面的冲击力:将一张白纸铺在水平地面上,把排球在水里弄湿,然后让排球从规定的高度自由落下,并在白纸上留下球的水印。再将印有水印的白纸铺在台秤上,将球放在纸上的水印中心,缓慢地压球,使排球与纸接触部分逐渐发生形变直至刚好遮住水印,记下此时台秤的示数即为冲击力的最大值。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该同学的方法相同的是A(A)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B)建立“点电荷”的概念(C)建立“电场强度”的概念(D)建立“光子说”的理论图a 图b 图c26、如图所示,用很弱的红光做双缝实验,图a的曝光时间最短、图b、图c的曝光时间依次增加,图a中的亮点是光子落在胶片上留下的痕迹,长时间曝光后最终形成了图c中明暗相间的条纹。这一实验的整个过程说明了光具有性。如果改用紫光而其他实验条件不变,最终形成的图c中条纹间距将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6、(4分)波粒二象;减小嘉定一中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物理试卷2010.10.2在研究单摆的运动规律过程中,首先确定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的科学家是(D)A)伽利略 B)牛顿 C)开普勒D)惠更斯8物理学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常常进行科学抽象,即抓住研究问题的主要特征,不考虑与当前研究问题无关或影响较小的因素,建立理想化模型。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模型的有(A)A)力的合成B)质点 C)自由落体运动D)点电荷金山区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物理试卷1、下列单位中属于导出单位的是 A A牛顿B米C安培D千克2、1913年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 D A发现了中子 B发现了电子 C测出了中子的质量 D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理想化模型的是 B A质点B机械波C电场线D理想气体六校联考物理学科试题(复兴中学、建平中学、南洋模范、向明中学、延安中学、上师大附中)命题人:延安中学顾世文审题人:延安中学刘定爽2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伽利略首先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 B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C开普勒通过研究行星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D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青浦区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抽查考试 物理试卷 Q.2011.11、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B)A法拉第B奥斯特 C安培 D麦克斯韦2、物理学中引入了“质点”、“点电荷”、“电场线”等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C)A控制变量B类比C理想模型D等效替代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相关物理月考试卷(一)1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想化物理模型的是()(A)机械波(B)电场(C)单摆(D)氢气2根据速度定义式,当极短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下列哪种物理方法()(A)控制变量法(B)假设法(C)微元法(D)极限的思想方法3恒星是有寿命的,每一颗恒星都有其诞生、存在和死亡的过程。一颗恒星的寿命取决于它的()(A)亮度(B)体积(C)温度(D)质量5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物体变速运动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他测量了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铜球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于是他对大倾角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外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C)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D)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6从下列物理规律中哪一个可演绎出“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这一结论:( )(A)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二定律(C)牛顿第三定律(D)机械能守恒定律21试用类比的方法回答下列问题: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而角速度是描述物体_的物理量,_能改变物体转动的角速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物理摸底试卷(满分150分,12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命题:刘启龙 审核:王晓敏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质点、位移都是理想化模型(B)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C)单位m、kg、s是一组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D)长度、时间、力是一组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的物理量2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B(A)粒子散射现象 (B)天然放射现象 (C)光电效应现象 (D)原子发光现象6.下图所示的四种明暗相间的条纹,分别是红光、蓝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以及黄光、紫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灰黑色部分表示亮纹).则在下面四个图中从左往右排列,亮条纹的颜色依次是C(A)黄紫红蓝(B)紫黄蓝红(C)红蓝紫黄(D)蓝红黄紫7.原子核经放射性衰变变为原子,继而经放射性衰变变为原子核,再经放射性衰变变为原子核.放射性衰变、和依次为A(A)衰变、衰变和衰变 (B)衰变、衰变和衰变 (C)衰变、衰变和衰变 (D)衰变、衰变和衰变上海梅山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 12月份月考题 物理组题:于忠慈1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下面四个物理量都是用比值法定义的,其中定义式正确的是【B】A加速度 a=F/m B电场强度 E=F/qC电场强度 E=kQ/r2 D电流强度 I =U/R上海市进才中学2011届高三【上】期中质量检测物理试题1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 C A亚里士多德伽利略B亚里士多德牛顿C伽利略牛顿D伽利略爱因斯坦16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评选出了2008年度世界8项科学之最,在XTEJ1650-500双星系统中发现的最小黑洞位列其中,若某黑洞的半径R约45km,质量M和半径R的关系满足(其中c为光速,G为引力恒量)则该黑洞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数量级为 C A108m/s2B1010m/s2C1012m/s2D1014m/s2上海市闵行区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考试物理试卷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A伽利略首先推导出了单摆的周期公式B牛顿用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GC库仑发现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高考资源网yjwD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2010学年第一学期吴淞中学高三物理期中考试卷1首先指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科学家是( B )A笛卡儿B伽利略C牛顿D惠更斯2010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高三物理第一次联考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是(B)(A)米(B)牛顿(C)千克(D)开尔文21牛顿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建立了以三个运动定律为基础的力学理论,发现了_定律,至今仍然十分有用,但科学实践总是在不断向前推进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人们认识到牛顿力学只适用于_领域中的力学现象。闸北区高三年级物理学科期末练习卷(20111)第卷2.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 C )A.等效替代B.实验归纳C.理想实验 D.控制变量9.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C )A.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B.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C.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D.爱因斯坦提出了电磁波的存在,并预言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普陀区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物理试卷2011. 41、下面各组单位中属于基本物理量单位的是()A千克、秒B. 千克、库仑C. 牛顿、秒D. 开尔文、特斯拉9、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常采用归纳法、演绎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等科学方法。下列哪个成果是运用理想实验法得出的()A伽利略指出的“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C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D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说”12、用a、b两束单色光分别照射到同一双缝干涉装置上,在距双缝恒定距离的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干涉图样,其中图甲是a光照射时形成的图样,图乙是b光照射时形成的图样,则关于a、b两束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真空中,a光传播的速度较大B若遇到相同的障碍物,b光更容易发生衍射C若a光照在某金属上恰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b光照在该金属上肯定能发生光电应D若把双缝中的一条缝遮上再分别用两束照射,都不会产生亮暗相间的条纹15、根据里克特在1953年提出的公式计算,每一级地震释放的能量与次一级地震能量的关系为,其中1.0级地震释放能量为2.0106J。广岛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约相等于13000吨的TNT烈性炸药,即大概为5.51013J。2011年3月11日特大地震并发海啸袭击了日本关东地区,震级高达里氏9.0级,那么此次大地震的能量大约相当于多少颗广岛原子弹爆炸释放的能量()A11490颗 B18590颗 C21560颗 D36360颗 17、下列关于恒星的叙述,正确的是()A. 恒星表面颜色越红,说明它的温度越高B. 恒星的组成成份可以通过光谱分析得出C. 恒星的质量可以通过万有引力计算天体运动得出D. 恒星根据体积从大到小依次是超巨星、巨星、中型星、白矮星、中子星2010届高三物理月考考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1. 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到的物理思想属于()答案: CA. 等效替代。 B. 实验归纳。 C. 理想实验。 D. 控制变量。2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有C(A)托马斯杨通过对光的干涉的研究,证实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B)麦克斯韦不仅在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而且他还通过实验得到了证实(C)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汤姆生通过对X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3(084长宁)15(4分)如图所示是发现中子的实验过程,关于“不可见射线”的性质和从石蜡中“打出的粒子”的名称,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B 粒子PoBe不可见粒子石蜡质子(A)这种“不可见射线”是质子流,从石蜡中“打出的粒子”是中子(B)这种“不可见射线”是中子流,从石蜡中“打出的粒子”是质子(C)这种“不可见射线”是射线,从石蜡中“打出的粒子”是中子(D)这种“不可见射线”是射线,从石蜡中“打出的粒子”是质子2010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高三年级物理学科学习能力诊断卷1下列单位中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是(D)(A)牛顿(B)焦耳(C)库仑(D)安培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干涉现象的是(A)(A)太阳光照射下肥皂泡上的彩色条纹(B)雨后天边出现彩虹(C)早晨东方天边出现红色朝霞(D)荷叶上的水珠在阳光下出现彩色花纹6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还可以分(B)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实验说明光没有波动性(C)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D)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8用中子轰击氧原子核的核反应方程式为OnNX,则可知式中X、a、b分别是(B)(A)X代表中子,a17,b1(B)X代表正电子,a17,b1(C)X代表电子,a17,b1(D)X代表质子,a17,b1(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9右图为a粒子穿过充满氮气的云室时拍摄的照片,在许多a粒子的径迹中有一条发生了分叉,分叉后有一条细而长的径迹和一条粗而短的径迹,则(C)(A)细而长的径迹是a粒子(B)细而长的径迹是氧核(C)粗而短的径迹是氧核(D)粗而短的径迹是质子(D)位置一定在A点下方,速度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2010学年高三第二次六校联考 (2011.03)物 理 试 卷3在电磁波谱中,可见光、无线电波、X射线和射线的光子能量最大的是(D )A可见光 B. 无线电波 C. X射线 D. 射线7.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出现的条纹情况是 (C )A中心处的明条纹宽度比两侧的明条纹宽度大B各种不同色光的明条纹间距一样大C在相同装置中红光的明条纹间距比紫光的明条纹间距大D对于同种色光,光屏离双缝距离越近明条纹的间距越大/m1020705030406010203002200k2000k1800k1600kM/(1014W/m3)16热辐射是指所有物体在一定的温度下都要向外辐射电磁波的现象。辐射强度指垂直于电磁波方向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接收到的辐射能量。在研究同一物体于不同温度下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与其辐射强度的关系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图线:图中横轴表示电磁波的波长,纵轴M表示物体在不同温度下辐射电磁的强度,则由M图线可知,同一物体在不同温度下,将 (D )A向外辐射相同波长的电磁波的辐射强度相同B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范围是相同的C向外辐射的最大辐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D向外辐射的最大辐射强度的电磁波的波长向短波方向偏移17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有 (AC )A托马斯杨通过对光的干涉现象的研究,证实了光具有波动性B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发现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麦克斯韦根据电磁场理论,提出了光是一种电磁波D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21科学方法在物理问题的研究中十分重要,历史上有一位物理学家受到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启发,运用_方法(选填“建立模型方法”、“类比方法”、“控制变量方法”、“假设方法”),在电磁学领域中建立了一个物理学定律,该定律的名称为_。类比方法 库仑定律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14如图,半圆形玻璃砖置于光屏PQ的左下方。一束白光沿半径方向从A点射入玻璃砖,在O点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光在光屏上呈现七色光带。若入射点由A向B缓慢移动,并保持白光沿半径方向入射到O点,观察到各色光在光屏上陆续消失。在光带未完全消失之前,反射光的强度变化以及光屏上最先消失的光分别是(C)(A)减弱,紫光 (B)减弱,红光 (C)增强,紫光 (D)增强,红光29物理选修3-5(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爱因斯坦因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与入射光频率n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n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_。(填选项前的字母)(A)逸出功与n有关(B)Ekm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C)当nn0时,会逸出光电子(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2)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速度大小为v的A球与质量为2m静止的B球碰撞后,A球的速度方向与碰撞前相反。则碰撞后B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_。(填选项前的字母)(A)0.6v(B)0.4v (C)0.3v(D)0.2v(1)D,(2)A,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在同一明亮空间,甲从平面镜中看见乙的眼睛时,乙一定能从镜中看见甲的眼睛(B)我们能从某位置通过固定的任意透明介质看见另一侧的所有景物(C)可见光的传播速度总是大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D)在介质中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答案:A解析:由光路可逆知道A正确;由于存在光的全反射,所以不一定从介质看到另一侧的所有景物,B错误;可见光也是电磁波,他它们的速度可以相等,C错误;只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才能沿直线传播,D错误。18氢原子从能级m跃迁到能级n时辐射红光的频率为1,从能级n跃迁到能级k时吸收紫光的频率为2,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若氢原子从能级k跃迁到能级m,则()(A)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1h2 (B)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1h2 (C)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1h2 (D)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1h2 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能级k处于较高激发态,能级m处于较低激发态,而能级n处于最低能量状态。所以从能级k跃迁到能级m时候辐射出光子,能量为hv2 hv12011 年 高 三 物 理 教 学 质 量 调 研 试 卷2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下列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在波动说之后牛顿提出光是一种高速粒子流 (B)惠更斯认为光是机械波,并能解释一切光的现象(C)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D)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4对粒子散射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时都会明显改变运动方向(B)少数粒子穿过金箔时会被反向弹回(C)散射角度大的粒子受原子核的作用力也大(D)无论散射角度大小,粒子的机械能总是守恒的6关于不同射线的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阴极射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形成的电子流,它是一种电磁波(B)x射线是电磁波,它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C)射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时放射出的氦核流,它的电离作用非常弱(D)射线是原子的外层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7关于光的衍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光的衍射是光在传播过程中绕过障碍物的现象(B)只有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叠加后才能发生衍射(C)光的衍射没有否定光直线传播的结论(D)光的衍射现象为波动说提供了有利的证据9三个原子核X、Y、Z,X核放出一个电子后变为Y核,后用质子()轰击Y核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氦核(),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X核电荷数比Y核电荷数多1 (B)X核与Y核的中子数相同(C)X核的质量数比Z核质量数大3 (D)X核的质量数比Z核质量数大426(5分)(单选)图示中用刀片在涂有墨汁的玻璃片上划出有很小间隙的双缝(1)双缝的作用是当激光照射它时(A)在双缝处形成明暗相间等间距的条纹(B)形成相干光并在光屏上出现中间宽两边窄的条纹(C)形成两束增强的光并进行叠加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D)形成振动情况相同的两束光并在光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等间距的条纹(2)实验时如果增大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条纹间距_,条纹亮度_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14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S时,在光屏P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可以( C )(A)增大S1与S2的间距(B)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C)将绿光换为红光(D)将绿光换为紫光2011年海南高考试卷7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科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B)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与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D)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给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2)(8分)一赛艇停在平静的水面上,赛艇前端有一标记P离水面的高度为h10.6m,尾部下端Q略高于水面,赛艇正前方离赛艇前端s10.8m处有一浮标,示意如图。一潜水员在浮标前方s23.0m处下潜到深度为h24.0m时,看到标记刚好被浮标挡住,此处看不到船尾端Q,继续下潜Dh4.0m,恰好能看见Q。求:(1)水的折射率n,(2)赛艇的长度l。(可用根式表示)4/3,3.26m,19模块3-5试题(12分)(1)(4分)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九级大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在泄漏的污染物中含有131I和137Cs两种放射性核素,它们通过一系列衰变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在下列四个式子中,有两个能分别反映131I和137Cs的衰变过程,它们分别是_和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131I和137Cs原子核中的中子数分别为_和_。B、C,78,82,(A)X1Ban(B)X2Xee(C)X3Bae(D)X4XeP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34物理选修34(15分) (2)(9分)一半圆柱形透明物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底面AOB镀银(图中粗线),O表示半圆截面的圆心。一束光线在横截面内从M点入射经过AB面反射后从N点射出。已知光线在M点的入射角为30,MOA60,NOB30,求:(1)光线在M点的折射角,(2)透明物体的折射率。由几何关系得:光线在M点的折射角CMOOPNONP15,由折射定律得:nsin30/sin15,35物理选修35(15分)(1)(6分)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l0,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若用波长为l(ll0)的单色光做该实验,则其遏止电压为_。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普朗克常量分别为e、c和h。hc/l0,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物理第二次联考(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020-3-262用a粒子轰击铝核(Al),在变为磷核(P)的同时释放一个x粒子,磷核(P)具有放射性,它在衰变为硅核(Si)的同时释放一个y粒子,则x粒子和y粒子分别是(D )(A)质子和电子 (B)质子和正电子 (C)中子和电子 (D)中子和正电子3关于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C)(A)在赫兹发现电磁波的实验基础上,麦克斯韦提出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B)变化的磁场消失后,在周围空间仍然可以产生变化的电场(C)变化的电场周围空间一定会产生磁场(D)麦克斯韦第一个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6关于薄膜干涉,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干涉条纹的产生是由于光在膜的前后表面反射后,形成的两列光波叠加的结果 (B)干涉条纹中的暗条纹是由于两列反射光的波谷与波谷叠加的结果(C)干涉条纹是平行等间距的现象说明这个薄膜是等厚膜 (D)一定要在光屏上才能观察到薄膜干涉条纹12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K,主要发出可见光,人体温度约为310K,主要发出红外线,宇宙间的温度约为3K,所发出的辐射称为“3K背景辐射”,它是宇宙“大爆炸”之初在空间上保留下的余热,若要进行“3K背景辐射”的观测,应该选择下列哪一波段(D)(A)紫外线(B)X射线 (C)g射线(D)无线电波28用油膜法测量分子大小实验是通过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油膜的厚度得到分子大小的,甲同学利用实验室提供的方形浅盘和注射器做实验,已知油酸与酒精体积比为1:300,0.1ml油酸有17滴,甲同学将一滴油酸酒精滴入浅盘的水面上,稳定后获得如图所示的油膜。(1)若油膜的面积为12.5dm2,则分子直径D_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乙同学认为:使用甲同学的器材做实验,如果用油酸与酒精体积比为1:100的溶液进行操作,要比用1:300的油酸酒精溶液得到的测量结果的精度更高,你认为乙同学的观点_(填“正确”或“不正确”)间接,1.61010,不正确崇明县2011年高考模拟考试试卷高 三 物 理1、下列有关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C(A)卡文迪许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C)麦克斯韦首先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D)汤姆生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3、某单色光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则下列措施中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是C(A)延长光照时间(B)增大光的强度(C)换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D)换用频率较低的光照射4、日本东部海域9.0级大地震所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让全世界都陷入了恐慌下面有D关核辐射的相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核泄漏中放射性物质都是天然放射性元素(B)放射性辐射对人类都是有害的(C)可以通过改变放射性物质的外部环境来改变放射性衰变的快慢(D)三种射线中只有射线是不带电的12、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到双缝上,在缝后屏上得到干涉条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A)改变双缝到屏的距离,条纹间距不变(B)入射光的频率改变时,条纹间距会随之改变(C)入射光的强度改变,波长不变时,条纹间距会随之改变(D)在水里做双缝干涉实验,比在空气中做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等数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北京电工知识实操培训班课件
- 2024医疗纠纷预防处理和法律法规培训试题及答案
- 手术室实习生出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卫生管理职称考试复习题之试题及答案
- 2025会计基础知识竞赛题库与答案
- 北京护理新生儿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地市级)
- 2025年电大专科小学教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重点
- GB/T 26520-2011工业氯化钙
- GB/T 14691-1993技术制图字体
- 食材配送服务及应急保障方案
- 常见婚姻家庭纠纷及调解技巧课件
- 肠道微生物菌群与消化道肿瘤关系课件
- 2023年8月17日云南省临沧市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及解析
- 飞机火灾教案课件
- ISO37000-2021组织治理-指南(雷泽佳译2022)
- 皮肤科外用药物
- 大学教学课件经济地理学(全套)
- 三级安全教育试卷各工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