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思考.doc_第1页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思考.doc_第2页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思考.doc_第3页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思考.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思考甘肃金川集团公司第一高级中学 杨永龙摘要 未来社会能否向“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关键是具有绵延不断的学识渊博、科学求实、开拓进取、身心双健的建设人才涌现。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就需要一支专业技能精湛、心理相当健康的教师队伍来完成这一使命,由此可见教师素质心理健康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文章通过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考。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心理健康 现状 调查 分析 思考 1、前言未来社会能否向“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关键是具有绵延不断的学识渊博、科学求实、开拓进取、身心双健的建设人才涌现。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就需要一支专业技能精湛、心理相当健康的教师队伍来完成这一使命,由此可见教师素质心理健康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本课题组试图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作一调查分析,以期为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并为教育主管部门及师资培训单位提供教育培养依据。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在金昌市随机抽取两所初中和两所高中的教师,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35份,收回199份,其中有效问卷190份。回收率为84.68%。 2.2、研究方法:修改王极盛中国成人心理健康量表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对抽取的教师进行调查,量表共80个条目,10个因子(见表)。问卷以学校为单位,当天发放当天回收,收集的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现状(见表1,2,3)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现状调查统计表(190人) 表1 程 度 强 迫 偏 执 敌 对 人际紧张与敏感 抑 郁 焦 虑 躯 体 化 适 应 不 良 情绪不平衡 心理不平衡轻度 36 18.95% 13 6.84% 17 8.95% 21 11.05% 17 8.95% 25 13.16% 31 16.32% 11 6.11% 29 15.26% 32 16.84% 中度 9 4.74% 5 2.63% 6 3.16% 8 4.21% 7 3.68% 9 4.74% 9 4.74% 13 6.84% 12 6.32% 13 6.84% 重度 3 1.58% 5 2.63% 1 0.53% 2 1.05% 7 3.68% 6 3.33% 4 2.11% 7 3.68% 9 4.74% 严重 7 3.68% 4 2.11% 5 2.63% 4 2.11% 6 3.16% 3 1.58% 2 1.11% 3 1.58% 11 5.79% 9 4.74% 总计 55 28.95% 27 14.21% 29 15.26% 33 17.37% 32 16.84% 44 23.16% 48 26.67% 31 16.32% 59 31.05% 63 33.16% 中学教师(男)心理健康问题现状调查统计表(87人) 表2 程 度 强 迫 偏 执 敌 对 人际紧张与敏感 抑 郁 焦 虑 躯 体 化 适 应 不 良 情绪不平衡 心理不平衡轻度 17 19.54% 6 6.9% 7 8.05% 9 10.35% 9 10.35% 9 10.35% 11 12.64% 6 6.9% 17 19.54% 18 20.69% 中度 4 4.6% 3 3.45% 2 2.3% 3 3.45% 3 3.45% 3 3.45% 4 4.6% 7 8.05% 8 9.2% 9 10.35% 重度 2 2.3% 3 3.45% 4 4.6% 1 1.15% 4 4.6% 6 6.9% 严重 1 1.15% 1 1.15% 2 2.3% 2 2.3% 3 3.45% 1 1.15% 2 2.3% 7 8.05% 7 8.05% 总计 24 27.59% 13 14.94% 11 12.64% 14 16.09% 15 17.24% 17 19.54% 16 18.39% 15 17.24% 36 41.38% 40 45.98% 中学教师(女)心理健康问题现状调查统计表(103人) 表3 程 度 强 迫 偏 执 敌 对 人际紧张与敏感 抑 郁 焦 虑 躯 体 化 适 应 不 良 情绪不平衡 心理不平衡轻度 19 18.45% 7 6.8% 10 9.71% 12 11.65% 8 7.77% 16 15.53% 20 19.42% 5 4.85% 12 11.65% 14 13.59% 中度 5 4.85% 2 1.94% 4 3.88% 5 4.85% 4 3.88% 6 5.83% 5 4.85% 6 5.83% 4 3.88% 4 3.88% 重度 1 0.97% 2 1.94% 1 0.97% 2 1.94% 3 2.91% 5 4.85% 4 3.88% 3 2.91% 3 2.91% 严重 6 5.83% 3 2.91% 3 2.91% 2 1.94% 3 2.91% 2 1.94% 2 1.94% 1 0.97% 4 3.88% 2 1.94% 总计 31 30.1% 14 13.59% 18 17.48% 19 18.45% 17 16.51% 27 26.21% 32 31.07% 16 15.53% 23 22.33% 23 22.33% 3.2、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分析从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现状调查统计(表1)我们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五位的是:心理不平衡33.16%;情绪不平衡31.05%;强迫症28.95%;躯体化26.67%;焦虑23.16%。这说明中学教师普遍存在课业负担过重、情绪失调的现象。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学校仍然是一切围绕着分数转平常班奖金、荣誉与年级平均分名次挂钩;毕业班奖金、荣誉与“升学率”、“重点录取率”挂钩;带重点班与普通班还离不开学生的考试成绩等等。教师在“分数”的高压之下,出现强迫症、躯体化症状以及焦虑,也就不足为奇了。再加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下,超额的付出并得不到高额的回报(特别是那些带普通班的老师)或荣誉(精神的或物质的)的激励,心理、情绪不平衡亦在情理之中。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健康主要取决于身体健康、内心平衡与环境和谐三个方面。身体健康(包括规律的作息、科学的营养以及适时的运动等)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大多数教师的身体健康行为得不到保障;内心平衡是由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环节的和谐统一所决定的,它是心理健康的关键,由于某些教师受自我定位、自我经历、人文环境等不良认知的影响,而导致了情绪和行为的不健康;环境和谐是指社会支持的融洽,它是心理健康的保障,由于一些老师呕心沥血或转化差生、或班级管理,但学生考分平平,得不到管理者与同行的认同和肯定,而心理失衡进入心理健康问题状态。从表2、表3我们可以看出,中学男教师的心理与情绪不平衡明显高于女教师,这可能与他们的价值期望、工资、奖金、荣誉、面子强烈有关;中学女教师的躯体化症状、焦虑、强迫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教师,这可能与女教师过分关注身体、母爱期望等方面有关。从调查中发现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也反映出了教育部门“家长”作风严重,教师的人际沟通、心理疏导、自我调节等方面缺乏相应的环境与机制;教师身心负荷沉重,日常生活单调,情感生活苍白;家长和社会对教师期望值过高、要求苛刻,使一些心理素质偏低的教师难以承受等等。 3.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帮助学生撕开了无知的黑幕,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引导他们走向光明的真理之途;教师是学生的健康、幸福和未来的守护者,教师对学生的爱犹如太阳给地球的爱、春雨给庄稼的爱、自然予人类的爱,既温暖又慷慨,既充裕又静谧,既深厚又绵长;教师是无私和高尚的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段话道出了心理健康的教师对学生培养的作用和自身的价值。那么,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教师对学生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3.3.1、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美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中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它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中小学生明显地带有易感性、易变性和可塑性。一个在学校受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的学生,在整个一生中都会在心灵里保留着灰暗的心境如在焦虑的教师调教下,学生也容易变得焦虑、紧张和恐惧;在敌对、偏执的教师手下,学生容易产生相应的敌对、偏执以及缺乏自信和尊严等一旦在人生发展中遇到相应的情景,青少年时代的失败和蒙受羞辱的记忆就会使他失去挑战的勇气、自信和毅力。一个情感能力发展在中小学就受到压制的孩子,命运就会对他们产生不公正的待遇。在歧视中成长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提不高,而且情感发展也容易扭曲。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个人未来的健康与幸福,而且还可能影响他人和社会,诱发不稳定因素,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3.3.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一项调查表明,有近半数学生对部分教师感到害怕。有些老教师给年轻教师传授经验:“对学生不能太客气了,一开始就得把他们镇住,不然他们就会登鼻子上脸,就会骑到教师头上拉屎拉尿。”有的教师以能让学生害怕为荣,以能把学生管老实为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时甚至不择手段,什么训斥、责骂、讽刺、挖苦、罚站、罚值日、打耳光、拧耳朵、掐嘴巴、直至拳打脚踢,各种方法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其极。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合作的关系,可是在这些心态不正常、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的班里,学生感受到的师生关系却是“猫和老鼠”“警察与小偷”“法官与罪犯”“棍子和懒驴”的关系。 3.3.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在学校里,教师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学生在校的表现,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追求,都极大地受到教师言行的影响。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从正面揭示了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当努力做到的,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优秀教师。但同时也应看到,有些教师由于他们不良的言行和心态,带给学生更多的却是消极影响。致使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消极,厌学、厌校、厌师甚至厌烦父母、亲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教师虽然在心理健康方面没有明显的问题,但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导致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的态度有很大差别。对所谓差生(主要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冷言、冷脸,毫无耐心和爱心。这种态度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差,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低。有资料显示,在占学生总数20%左右的学习困难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成绩不良同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例如作家三毛上初中时代数成绩不好。有一次她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老师怀疑她作弊,让她站到讲台上示众,并用毛笔在她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美其名曰:“吃鸭蛋”。从此三毛不仅在心灵中就留下了不堪回首的阴影,而且对学习数学也失去了信心。还有一些经常逃课的学生经过我们的访谈,他们并不是因为这门课学不懂,而是“看不上”所教这门课的老师。平心而论,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非不爱学习,他们的成绩不理想大多是与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主要原因来自于教师的错误观念和不健康心理。综上所述,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因此,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维护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结论与思考 4.1、结论 4.1.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整体检出率为22.30%。心理不平衡、情绪不平衡、强迫症、躯体化、焦虑是极其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4.1.2、中学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或情绪障碍,归根结底就是心理能力低下。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师职业角色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A型性格导致人际关系不良;认知偏差等方面。 4.1.3、中学教师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适应不良、偏执、敌对等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 4.1.4、中学男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略高于女教师,心理不平衡、情绪不平衡以及强迫症极其严重;中学女教师的躯体化症状、焦虑、强迫症发生率又明显高于男教师。 4.1.5、中学教育在高考“指挥棒”下,不仅造就了教师不健康的心理,而且也强化了某些教师粗暴的作风。 4.1.6中学教师普遍存在课业负担过重、日常生活单调刻板、体育锻炼与文化娱乐活动缺乏等现象。 4.2、思考 4.2.1、教师主导着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与正确引导直接影响和支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何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心理健康的环境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4.2.2、教师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教师。教师也是喜怒哀乐七情俱全的活生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可避免,但如何使他们掌控自我心理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进而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健康而自信地教书育人。值得研究。 4.2.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人的活动与心理调节密切相关,怎样遵循青少年心理、情感发展的易感性、易变性和可塑性轨迹而进行教育,特别是教师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使学生健康而全面发展?需要教育部门和教育人士认真思考。 4.2.4、现行教育评价体系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呼唤更合理、更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出台与完善。 4.2.5、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素质是重中之重。如何操作与实施需要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