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焊接电弧_第1页
第一章 焊接电弧_第2页
第一章 焊接电弧_第3页
第一章 焊接电弧_第4页
第一章 焊接电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焊接电弧电弧能放出强烈的光和大量的热。电弧焊接就是利用他的热能来溶化填充金属和母材的。因此,焊接时电弧的稳定性及热特征等性质,对焊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本章就是从理论上对焊接电弧的性质及作用进行分析。通过学习,使我们能把焊接电弧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焊接工作中去,从而达到提高焊接质量的目的。第一节 焊接电弧的引燃一、焊接电弧及其形成的基本知识(一)焊接电弧的概念电弧是通过气体放电的现象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气体放电现象。如电车行驶时,电刷与电线之间有时会出现闪光,以及大自然中出现的闪电等。焊接电弧则是焊接时存在于焊条端部与焊件的间隙中(图1-1),它与日常所见的气体放电现象有所不同。焊接电弧不仅能量大,而且持续稳定。因此我们说由焊接电源供给的,具有一定电压的两极间或电极与焊件间,在气体介质中,产生的强烈而持久的放电现象称为焊接电弧。气体的分子和原子在正常的情况下都是呈中性的,所以气体中没有游离的带电质点,不能导电,因此,电流也就通不过。要使电流引燃和连续燃烧,就必须使两极间的气体变成电的导体,这是电弧产生和维持的重要条件。使气体电离的方法是气体电离。气体电离后,原来的气体中的一些中性微粒转变成电子、阳离子等带电质点,这时电流才能通过气体间隙而形成电弧。(二)气体电离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有原子组成的。原子本身又由带电正电荷的原子核及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电子则是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原子核运动。在常态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相等,这时原子是呈中性的。如果此时气体收到电场或热能的作用,就会使气体原子中的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以克服原子核对它的吸引而成为自由电子;同时中的原子由于失去带负电荷的电子而变成带正电荷的正离子。这种使中性的气体分子或原子释放电子形成正离子的过程叫做气体电离。要使电子克服原子核对它的引力,需要需要供给一定的能量。供给气体电离的能量有:电离电位-消耗于使电子与原子核分离的能,称为电离的功;一电子伏特来表示的功叫做电离电位或电离势。激励电位-为了使电子移动到距原子核更远的轨道,应使电子具有一定的速度。消耗在使电子具有这种速度的能,叫做激励电位,一电子伏特来表示。电离电位与激励电位的大小取决于各种元素原子的性质。电离现象不但发生于气体元素中,而且更容易发生在在金属元素中。表11是表示各种元素所具有的电离电位和激励电位的大小。 表1-1某些元素的电离电位、激励电位和电子逸出功电位/eV元 素KNaCaTiMnMgFeWHONArFHe电离4.335.116.106.807.407.617.838.013.513.614.515.716.924.5激励1.602.101.903.303.104.7910.27.906.3011.614.519.7电子逸出功2.262.332.903.923.763.784.18常态下,碱土金属的原子具有较小的的电离电位,因而较容易失去电子,电离成阳离子。而卤族元素的原子电离电位较大,较难电离成阳离子,相反却容易形成阴离子。电弧中的带电质点主要是电子和阳离子,如电弧中阴离子较多就容易与阳离子结合成中性粒子而降低电弧的稳定性。因此,常在焊条中加入一些低电离电位的物质,如水玻璃、碳酸钠等,以提高焊接电弧的稳定性。电弧焊接时,造成气体电离的方式主要有:电厂作用下的电离、热电离、光电离等。1.电场作用下的电离 电场作用下的电离实质上就是带电质点与中性原子相互碰撞而发生电离的过程。带点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各作定向高速运动,产生较大的动能,当它们撞击中性原子时,就把能量传给中性原子,这时如果撞击的能量大于原子核与电子间的引力时,则使该原子发生电离。当带电粒子不断与中性原子碰撞时,则中性原子不断电离成电子和阳离子。如果被电离气体原子的电离电位越低,阴极电子发射越强烈,则电离的作用越剧烈。当电弧长度不变,两电极间的电压越高,电场作用力越大,则电离作用越大,电弧燃烧越稳定。2.热电离 在高温下,由于气体原子受热的作用而产生的电离称为热电离。其实质是由于原子间的热碰撞而产生的一种电离。气体原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当气体温度越高时,原子运动速度也越高,动能也越大,则热电离作用也越强烈。在某一温度下,气体原子的质量越小,其运动速度越高。由于气体原子的热运动是无规则的运动,原子间会发生频繁的碰撞,当原子的运动速度足够大时,原子间的碰撞会引起气体原子的电离或激励。焊接电弧中心的温度约在6000K以上,热电离在该部分极易发生。3.光电离 中性原子受光辐射的作用而产生的电离,称为光电离。(三)阴极电子发射阴极表面的原子或分子,吸收了外界的某种能量而发射出自由电子的现象,称为阴极电子发射。焊接时,气体的电离是产生电弧的必要条件,但是,如果没有气体电离而阴极不能发射电子,没有电流通过,那么电弧还是不能形成。因此阴极电子发射也和气体电离一样,两者都是电弧产生和维持的重要条件。一般情况下,电子是不能自由离开金属表面向外发射的。要是电子逸出电极金属表面而产生电子发射,就必须嫁给电子一定的能量,使它克服电极金属内部正电荷对它的静电引力。所加的能量越大,促使阴极产生电子发射的作用就越强烈。电子从阴极金属表面逸出所需要的能量称为逸出功,电子的逸出功的大小与阴极的成分有关。不同金属其逸出功是不一样(表1-1)。若所加的能量相同,则逸出功小的金属其阴极电子发射程度就越大。如电极中或电极表面含有稀土金属、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元素的物质时,就能增强阴极的电子发射作用。例如,在焊条中由于涂药含有较多的钾、钠、钙等化合物,有利于阴极电子的发射,从而促使电弧燃烧稳定。焊接时,根据阴极所吸收能量的不同,所产生的电子发射有热发射、电场发射、撞击发射等。阴极发射电子后,又从焊接电源获得新的电子。1.热发射 焊接时,电极金属表面因受热能作用而产生的电子发射现象,称为热发射。电弧焊时,阴极表面的温度很高,阴极中的电子运动速度也很快,当电子的动能大于电极内部正电荷对它的静电引力时,电子就会冲出阴极表面而产生热发射。电极加热温度越高,则从其表面逸出电子的数目也就越多,电子发射的能量就越强,从而促使电弧空间气体的碰撞电离也就越强烈,因此就月有利于电弧的稳定燃烧。2.电场发射 当电极金属表面空间存在一定强度的正电场时,金属内的电子,使其能量增加而逸出金属表面。这种现象称为电场发射。增大两电极的电压或减小两电极间距离都能增加电子发射。电场强度越大,电场发射作用就越大。3.撞击发射 高速运动的阳离子撞击金属表面时,将能量传给金属表面的电子,使其能量增加而逸出金属表面。这种现象称为撞击发射。如果电极强度越大,在电场的作用下正离子的运动速度也越高,则产生的撞击分发射作用就越大。在电弧焊时,以上集中电子发射作用常常是同时存在的,相互促进的,但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们所起的作用可能可能稍微有差异。例如,在引弧过程中,热发射作用和电场发射起着主要作用,电弧正常燃烧时,如果用熔点较高的材料(钨或碳等)作阴极,则热发射作用较显著;若用同或铝等作阴极时,撞击发射和电场发射就成主要因素;而钢作阴极时,则和热发射、撞击发射、电场发射都有关系。二、 焊接电弧的引燃过程我们把开始造成两极间气体发生电离及阴极电子发射而引起电弧燃烧的过程叫做电弧的引燃过程。电弧的引燃可以用如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将两极相互靠近到只有12mm的间距,这时如果在两极间加有很高的电压(月在1000V以上),那么在强电场作用下,阴极上的电子即可以克服内部正电荷对它的静电引力而引出阴极表面,产生电场发射,造成空气中放电而形成电弧,但是,种种方法因为电压极高,危险性很大,因此实际上并不采用。第二种方法是先将两电极相互接触,然后迅速拉开两电极相互接触,然后迅速拉开34mm的距离来引燃电弧。焊条电弧焊和埋弧焊就是利用这种方法来引燃电弧的。将通上焊接电源的焊条或焊丝末端与焊件表面相接触,然后很快地将焊条或焊丝拉开至与焊件表面34mm的距离,则电弧就在焊条或焊丝与焊件的间隙中燃烧了。焊条电弧焊时,当焊条末端与焊件接触时,它们的表面都不是绝对平整的,只是在少数突出点上接触,接触部分通过的短路电流密度非常大,而接触面积又很小,这时产生大量电阻热,使电极金属表面发热、溶化,甚至蒸发、汽化,引起相当强烈的热发射和热电离。随后在拉开电极的瞬间由于电场作用的迅速增强,又促使产生电场发射。同时,已经形成的带 ,点知点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运动,并在高温条件下相互碰撞,出现了电场作用下的电离和撞击发射。这样,使带电质点的数量猛增,大量电子通过空间流向阳极,电弧便引燃了。电弧引燃后,在不同的焊接电源条件下,电离和中和是处于不同的动平衡状态,弧焊电源不断地供给电能,新的带电粒子不断得到补充,维持了电弧的稳定燃烧如图1-2所示。焊接电源能否顺利的引燃,还与焊接电源的特征、电弧特性、焊接电流的大小和种类、焊条药皮的成分及电弧长度等因素有关。第二节 焊接电弧的构造极其静特征一、焊接电弧的构造及温度焊接电弧是阴极区、阳极区、狐柱三个部分组成的,以直流碳极电弧为例,如图1-3所示。1.阴极区 在阴极区的阴极表面有明亮的斑点,它是电弧放电时,阴极表面集中发射电子的微笑区域,称为阴极斑点。在阴极斑点中,电子在电场和热能的作用下,得到足够的能量而逸出。因此,阴极斑点是一次电场发射的发源地,也是阴极区温度最高的部分。从阴极斑点发射出来的电子,受电场的作用迅速向阳极移动,电弧中被电离的微粒阳离子则向阴极移动。由于阳离子的质量比电子的质量大,因此阳离子的运动速度比电子要慢得多,结果在阴极表面附近的空间(约为10-510-6cm)每一瞬间运动着的阳离子的浓度比电子大得多,就使阴极表面附近所有阳离子的正电荷总和大大地超过所有电子的负电荷总和,所以在阴极表面附近的空间形成了一层阳离子层。这样从阴极表面到阳离子层之间就形成较大的电位差,这部分电位差称为阴极压降。由于阴极压降的存在,使阴极区造成局部的强电场(约为107108V/m),加速了阴极表面的电子发射,同时也使阳离子加速进入阴极。阴极获得的能量主要有:阳离子到达阴极表面与电子复合成中性微粒时放出的能量;由于阴极区的局部强电场也使阳离子得到加速动能,当它撞击到阴极表面时也析出能量。这些能量都是传给阴极,使阴极温度升高。阴极消耗的能量有:阴极发射电子要消耗一些能量;同时阴极金属材料的加热、熔化和蒸发要消耗很多能量。阴极温度的高低主要是取决于阴极的电极材料,而且阴极的温度一般都不低于阴极金属材料的沸点,如碳极材料的沸点为4640K。此外,如果增加电极中的电流密度,那么阴极区的温度也可以相应的提高。2.阳极区 电弧中的电子受阳极的吸引力向阳极移动,运动着的电子在阳极表面的空间(月10-310-4cm),相应的浓度较大,形成空间电场,造成电位差,这部分电位差称为阳极压降。由于电子的质量小,运动速度大,所以电子在阳极表面附近聚集的浓度比阳离子在阴极附近聚集的浓度相应要小,因此阳极压降通常要低于阴极压降。在阳极上也有光亮的斑点,它是电弧放电时,正电极表面上集中接受点的微小区域,叫做阳极斑点。阳极获得的能量主要是:电子对阳极撞击时析出的能量和电子到达阳极复合时放出的能量。在一般情况下,和阴极比较,由于阳极能量只消耗于材料的熔化和蒸发,而不需要消耗发射电子的能量。因此在和阴极的材料相同时,阳极斑点的温度略高于阴极斑点。在实际生产中,还发现用不同的工艺方法焊接时,阳极与阴极的温度高低有变化(表1-2)。这是由于电弧各区域的点过程特点不同,因而电弧的阴极和阳极所得到的能量也不同的缘故。表1-2 各种焊接工艺方法的阴极与阳极温度比较工艺方法一般的焊条电弧焊钨极氩弧焊熔化极氩弧焊CO2气体保护焊埋弧焊温度比较阳极温度阴极温度阴极温度阳极温度一般焊条电弧焊时,阳极温度比阴极温度高一些。钨极氩弧焊时,阳极温度也比阴极温度高,这是因为钨极发射电子的能力较强,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满足发射电子的要求。气体保护焊时,气体对阴极有较强的冷却作用,这样就要求阴极具有更高的温度及更大的发射电子的能力。由于采用的电流密度较大,故阴极温度较阳极温度高。例如CO2气体保护焊或Ar+CO2气体保护焊时,采用直流电源,熔化电极接负极,焊接时生产率能较高。在使用含CaF2焊剂的埋弧焊时,因氟等蒸汽容易形成阴离子,则要求阴极能具备更强的发射电子的能力。由于这些阴离子在阴极区与正离子中和时放出大量的能量,同时使用的电流密度也较大,所以阴极温度较阳极高3.弧柱 弧柱是电弧阴极区和阳极区之间的区域,由于阴极区和阳极区的长度极小,故弧柱长度就可以认为是弧长。弧柱是自由电子、阴离子向阳极转移与阳离子向阴极转移过程的通路,也是发生电离作用以及电子、离子在转移过程中发生相互复合的场所。弧柱的温度由于不受材料沸点的限制,因此因此通常高于阴极斑点和阳极斑点的温度,在弧柱中心温度可达6000K以上。在弧柱的径向温度分布是不均匀的,弧柱中心的电离度高带电质点密度大,导电性能好,温度最高,越到外围温度越低。但沿弧长方向,温度分布是均匀的。弧柱的温度取决于弧柱中的气体介质(当介质为Na2CO3蒸汽时,弧柱温度约5000K)和焊接电流。焊接电流越大,弧柱中电离程度也越大,弧柱温度也越高,如图1-4所示。以上是直流电弧的热量和温度分布情况,而交流电弧由于殿宇的极性是周期性地改变的(50Hz),所以两个电极区的温度趋于一致(近似于它们的平均值)。4.电弧电压 通常我们测量出的电弧电压是由阴极压降、阳极压降以及弧柱压降所组成的。当弧长一定时, 电弧电压的分布如图1-5所示。电弧电压用下式表示Uh=Uy+Uya+Uz=a+blh式中a=Uy+Uya;Uh-电弧电压/(V);Uy-阴极压降/(V);Uya-阳极压降/(V);Uz-弧柱压降/(V);b-单位长度的弧柱压降,一般为2040 V /cm;lh-电弧长度/(cm)。二、焊接电弧的静特征焊接电弧是焊接回路中的负载,它起着把电能转变为热能的作用,在这一点上它与普通的电阻有相似之处。但是它与普通的电阻相比又有其明显的特点。当电阻通过电流时,电阻两端的电压降与所通过的电流值总是成正比(U=IR),这种特性称为电阻静特性,如图1-6中的曲线1所示。但是在电弧放电时,电弧两端的电压降与通过电弧的电流值就不成正比,其比值随电流值的不同而变化。在电极材料、气体介质和弧长一定的情况下,电弧稳定燃烧时,焊接电源与电弧电压变化的关系,叫做电弧静特性。一般也称伏-安特性。表示它们关系的曲线叫做电弧的静特性曲线,如图1-6中的曲线2所示。从图1-6可以看到,电弧静特性曲线呈U形。曲线2左边的ab段,是在电流很小的情况下的变化。电流小,电弧电压就高,电流增大使电弧的温度升高,结果气体电离和阴极电子发射就增加,所以这时维持电弧电压就随电流的增大而降低。bc段是正常焊接时,加大焊接电流只是增加对电极材料的加热和熔化程度。这时的电弧电压随电极材料,弧柱中气体的成分,电弧长度而变化(图1-7)。cd段是焊接电流继续增加时,电极斑点的电流密度也不断的增加,由于电极端面积所限,使得电极斑点的电流密度达到了极限值。因此,如需再增加焊接电流,就要求在电极区有较大的电压降,这时维持电弧所需的电弧电压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形成了图1-6曲线2的cd段。一般这种情况只有在采用细焊丝、大电流的气体保护焊时才可能出现。三、各种焊接方法的电弧静特性曲线(一) 焊条电弧焊焊条电弧焊时,由于使用的焊接电流受到限制(焊条电弧焊设备的额定电流值不大于500A),故其电弧静特性曲线为下降特性曲线。(二)埋弧焊在正常电流密度下焊接时,其电弧静特性为平特性区;采用大电流焊接时,其电弧静特性为上升特性曲线。(三)钨极氩弧焊在小电流区间焊接时,其电弧静特性为下降特性区;在大电流区间焊接时,其电弧静特性为平特性曲线。图1-8为焊接铝板、弧长为4mm、保护气体为Ar时钨极氩弧焊(简称TIG)的点电弧静特性曲线。(四)细丝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由于电流密度,所以电弧静特性曲线为上升特性曲线,并且焊丝直径越细,则上升的程度越大,见图1-9. 在一般情况下,电弧电压总是和电弧长度成正比,当电弧长度增加时,电弧电压升高,其电弧静特性曲线位置也随之上升。见图1-7.四、焊接电弧引燃的稳定性焊接电弧的稳定性是指电弧保持稳定燃烧(不产生断弧、飘移和磁偏吹等)的程度,即在电弧燃烧过程中电弧能维持一定的长度,不骗吹、不摇摆、不熄灭、电弧电压和焊接电流保持稳定。焊接电弧的稳定性主要取决焊工技能以及焊接电源的种类和极性、焊条药皮成分、气流特点、磁偏吹和焊接处的清洁程度等因素。焊接电流大,电弧的温度就越高,则电弧中气体的电离程度越高,电弧燃烧就越稳定。通过实验测定电弧稳定性的结果表明: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大,电弧的引燃电压就降低。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大,自然断弧的最大弧长也增大。所以焊接电流越大,电弧燃烧越稳定。电流的种类及焊条的涂药成分不同,电弧的稳定性也不同。如用交流电源焊接时,电弧燃烧不如用直流电源稳定。这是因为用交流电源焊接时,电弧的极性是周期性地改变的,就是每秒钟电弧的燃烧和熄灭要重复100次。为了保证交流电源焊接时,电弧能稳定地燃烧,一般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提高焊接电源的空载电源但这种方法不安全,不宜采用。所以最常用的方法是在焊条涂药或焊剂中加入电离电位比较的物质(如K、Na、Ca的氧化物),以增加电极间的带电质点,这样就可以提高气体的导电性,因而也就可以保证电弧的稳定燃烧了。但是也有某些物质,它们能破坏电弧燃烧的稳定性。例如,氯化物(KCl、NaCl)及氟化物(CaF2)等,因为这些物质在高温时,分解出的气体(Cl2、F、)的电离电位很高,容易获取电子变成阴离子。如果电弧中这些气体成分增加时,特别是氟增多使得弧柱中有大量的氟阴离子存在,与弧柱中的阳离子结合成中性微粒的可能性增大,从而降低了弧柱中的电离程度,因此使电弧燃烧不稳定。弧长对电弧的稳定性燃烧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空气中氧、氮有害气体易侵入电弧区,使焊缝金属产生气孔的倾向增大,且飞溅也大,焊缝成形不良。正常的弧一般为焊条直径的0.51.1倍。另外,环境气流流速越小,电弧燃烧越稳定;焊接处的铁锈、氧化皮、油污、水分等杂质越少,电弧燃烧越稳定;电弧偏吹越小,电弧燃烧越稳定。第三节 焊接时的极性和偏吹一、焊接时的极性及其应用(一) 焊接时的极性极性是指直流电弧焊或直流电弧切割时,焊件与电源输出端正、负极的接法。有正接和反接两种;焊件接电源正极,电极接电源负极的接线法,称正接也叫正极性;焊件接电源负极,电极接电源正极的接线法,称反接也叫反极性,见图1-10.(二) 焊接时的极性作用焊接时极性的选用,主要根据焊件所需的热量和焊条的性能而定。直流弧焊时,未获得较大的熔深,可采用正接,这是因为此时焊件处于电弧的阳极区温度较高;在焊接薄板时,为了防止烧穿,可采用反接。采用低氢型焊条焊接时,必须用反接,这是因为在碱性焊条药皮中,含有较多的氟石(CaF2),在电弧气氛中分解出电离电位较高的氟,这会使电弧的稳定性大大降低;若采用正接,在熔滴向熔池过渡时,将受到由熔池方向射来的正离子流的撞击,阻碍了熔滴过渡,以致出现飞溅和电弧不稳定的现象;采用反接使熔池处于处于阴极,则由焊条方向射来的氢正离子与熔池表面的电子中和形成氢原子,减少氢气孔的出现。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某些直流弧焊机使用时间已久,两次接线板上没有正负标志。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观察电弧的形态来判断电源的正负极。当使用碱性焊条时,如果电弧燃烧不稳定,出现爆裂声和飞溅等现象,则表明极性是正接,与焊条要求反接不符。如果电弧燃烧稳定,声音较平静均匀,飞溅也小,则说明是反接。二、焊接电弧的偏吹一般在正常情况下焊接时,电弧的中心总是沿着焊条轴线的方向。随着焊条变换倾斜角度,电弧的轴线也跟着焊条的轴线方向而改变,如图1-11所示。因此我们就得以利用电弧这一特性来控制焊缝的成形,吹去覆盖在熔池表面过多的熔渣。在焊接薄钢板的时候也常利用电弧这一特性,将焊条倾斜成适当的角度,以防止焊件烧穿。但在焊接过程中,因气流的干扰,磁场的作用或焊条偏心的影响,会出现使电弧中心偏离电极轴线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电弧偏吹。它不仅使焊接发生困难,甚至熄弧。对焊接质量也将带来较大的影响。(一)焊条偏心度过大这主要是焊条的质量问题。由于焊条药皮厚薄不匀,药皮较厚的一边比药皮较薄的一边熔化时需要吸收更多的热,因此药皮较薄的一边很快熔化而使电弧外漏,迫使电弧往外偏吹,如图1-12所示。在焊接时遇到这种情况,通常采用调整焊条倾斜角度(使偏吹方向转向熔池)的方法来解决。但如果焊条的偏心度过大时,仅依靠调整焊条倾斜角度是不能确保焊接质量的。为保证焊接质量,在焊条生产中对焊条的偏心度有一定的限制。(二)电弧周围气流的干扰电弧周围气体的流动也会把电弧吹向一侧而造成偏吹。造成电弧周围气体剧烈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是由于热对流的影响。例如:在露天大风操作或在狭窄焊缝处焊接时,电弧偏吹情况很严重,使焊接发生困难;在管子焊接时,由于空气在管子中流动速度较大,形成所谓“穿堂风”使电弧发生偏吹;在开坡口的对接接头第一层焊缝的焊接时如果接头间隙较大,往往由于热对流的影响也会使电弧发生偏吹现象。一般由气流干扰而产生偏吹,只要根据具体情况查明气流来源、方向,进行遮挡即可解决。 (三)磁偏吹使用直流弧焊机进行焊接时,因受到焊接回路所产生的电磁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电弧偏吹。造成磁偏吹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几种:1.接地线位置不适当引起的偏吹 焊接时,由于接地线的位置不适当,使电弧周围的磁场分布不均匀,从而造成电弧的偏吹,如图1-13所示。当焊接电流从接点“+”流经焊接件,通过电弧到焊条再进入接点“-”时,沿途产生的磁力线分布在电流通路的四周,但电流流经焊件拐弯到电弧时,在电弧两侧的磁力线分布就极不均匀,电弧左侧(在接点方向的一边)的磁力线较右侧的磁力线更密集,结果造成了电弧左侧的磁场大于右侧的磁场,使电弧向磁场较小的右侧偏吹,从而产生磁偏吹现象。2.铁磁物质引起的磁偏吹 由于铁磁性物质(钢板、铁块等)的导磁能力远远大于空气,因此,当焊接电弧周围有铁磁物质存在时,在靠近铁磁一侧的磁力线大部分都通过铁磁体形成封闭曲线,是电弧同铁磁体之间的磁力线变得稀疏,而电弧的另一侧磁力线就显得密集,因此电弧就向铁磁体一侧偏吹,就像铁磁体吸引电弧一样,如图1-14所示。如果钢板受热后温度升的较高,导磁能力就降低,对电弧磁偏吹的影响也就减少了 3.焊条和焊件的位置不对称引起的磁偏吹 当我们在靠近焊件边缘处开始进行焊接的时候,经常会发生电弧偏吹,而当逐渐靠近焊件的中心时,则电弧的偏吹现象就逐渐减小或消失。这是由于在焊接焊缝的起头时,焊条与焊件所处的位置不对称,造成电弧周围的磁场分布不平衡,再加上热对流的作用,就产生电磁偏吹,如图:1-15所示。在焊缝的收尾时,往往也发生电弧偏吹,它产生的原因与焊缝的起头时产生电磁偏吹的原因相同。当存在磁偏吹时,焊接电流越大,磁偏吹现象就越严重,尤其是当采用300400A的直流电源焊接时,电弧偏吹的现象更为严重,当电流达到8001000A时,电弧的偏吹将使焊接工作无法进行。电磁偏吹的现象,只有在使用直流电源焊接时才会产生,而对交流电源来说,一般不会产生明显的磁偏吹现象。三、减少或防止焊接电弧偏吹的方法焊接电弧的偏吹会给焊接工作带来不受困难,但是根据电弧偏吹的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下面介绍焊接工作中常用的几种克服电弧偏吹的措施:1)焊接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使用交流电源焊接。2)在露天操作时,如果有大风则必须用挡板,对电弧进行保护。在管子焊接时必须将管口堵住,防止气流对电弧的干扰。3)在焊接间隙较大的对接焊缝时,可在焊缝下面加垫板,以防止热对流引起的电弧偏吹。4)在焊缝两端各加一小块附加钢板(引弧板及引出板),使电弧两侧的磁力线分布均匀并减少热对流的影响,以克服电弧的偏吹。5)采用短弧焊接,因为短弧时受气流的影响较小,而且在产生磁偏吹时,如果采用短弧焊接,也减小磁偏吹程度,因此采用短弧焊接是减少电弧偏吹的较好方法。6)在操作时适当调整焊条角度,是焊条偏吹的方向转向熔池,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得比较广泛。7)适当地改变焊件上的接地线部位,尽可能使电弧周围的磁力线分布均匀,如图1-16所示。图中双点线表示克服磁偏吹的接线方法。8)尽量采用较小焊接电流焊接对克服磁偏吹也能起一定的作用。以上方法,有的受到具体工作的限制,不能采用,有些只能减轻短弧的偏吹,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应灵活运用一种或几种方法,以求得到更好的效果。第四节 电弧的熔滴过渡和焊接电弧分类二、 电弧焊的熔滴过渡电弧焊时,在焊条(或焊丝)端部形成的,并向熔池过渡的滴状液态金属称为熔滴。在电弧高温的作用下,熔化的焊条(或焊丝)金属熔滴通过电弧空间向熔池转移的过程称为熔滴过渡。金属熔滴向熔池过渡的形式,大致可分为粗滴过渡、短路过渡和喷射过渡三种。熔滴过渡为何有不同形式呢?这是由于作用于液体金属熔滴上外力不同的缘故。在焊接时,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就可以改变熔滴上的作用力,也就使熔滴按人们所需要的过渡形式自焊条向熔池过渡。(一)熔滴过渡的作用力1.熔滴的重力 任何物体都会因为本身的重力作用具有下垂的倾向。平焊时,金属熔滴的重力起促进熔滴过渡的作用。但是在立焊及仰焊时,熔滴的重力阻力阻碍了熔滴向熔池过渡,成了阻力。2.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是焊条(或焊丝)端头上保持熔滴的主要作用力。液体金属像其他金属一样,即液体在在没有外力作用时,表面张力会使其表面积趋向减小,缩成球形。焊条金属熔化后,在表面张力作用下,会形成球滴状悬挂在焊条末端,只有当其他力超过表面张力时,才能促使熔滴过渡到熔池中去。因此,平焊时表面张力阻碍了熔滴过渡。在其他位置的焊接时,表面张力却有利于熔滴过渡。其一是熔池金属不易滴落;其二,当焊条末端熔滴与熔池金属接触时,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会将熔滴拉入熔池。表面张力的大小与焊条直径、熔滴成分、温度及保护气体性质、环境气氛等因素有关。细丝焊时阻碍熔滴过渡的力比粗焊丝时小,所以,气体保护焊时,用细焊丝进行焊接要比粗焊丝焊接时,熔滴过渡较为顺利而稳定。在保护气体中加入氧化性气体(Ar-O2、Ar-CO2),可显著地降低液体金属的表面张力,有利于形成细颗粒熔滴向熔池过渡。如果熔滴在没有脱离焊丝之前,就与熔池表面相接触,这时表面张力的作用与上述恰恰相反,会促进熔滴向熔池过渡(短路过渡)。3.电磁压缩力 由电工知识可知,两根平行的载流导体若它们通过的电流方向相同,则这两根导体彼此相吸引。使这两根导体相吸引的力叫作电磁压缩力,方向是从外向内,如图1-17所示。电磁压缩力的大小与两根导体上的电流乘积成正比,即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电磁压缩力越大。 焊接时,可以把焊丝及焊丝末端的液体熔滴看成是由许多平行载流导体所组成,焊丝及熔滴上就受到由四周向中心的电磁压缩力(图1-18)。当电磁压缩力作用在液体金属上时,对熔滴过渡有很大影响。在其作用下,促使熔滴很快地脱离焊条端部并向熔池过渡。这样,就保证里熔滴在任何空间位置都能顺利过渡到熔池。4.斑点压力 在焊接电弧中的带电微粒主要是电子和阳离子,由于电场作用,电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这些带电质点撞击在两极表面的斑点上,便产生了机械压力,这个压力称为斑点压力。它是阻碍熔滴过渡的力。在正接时,阻碍熔滴过渡的是阳离子的压力。反接时,阻碍熔滴过渡的是电子的压力。由于阳离子比电子的质量大,所以阳离子流的压力要比电子流的压力大。因此,反接时容易产生细颗粒过渡,而正接时则不容易,这就是斑点压力不同的缘故。5电弧气体的吹力 在焊条电弧焊时,焊条药皮的熔化稍微落后于焊芯的熔化,在药皮的末端形成一段尚未熔化的“喇叭”形套管,如图1-19所示。套管内有大量的由药皮造气剂分解产生的气体以及焊药中碳元素氧化生成的CO2气体,这些气体因加热到高温,体积急剧膨胀,并顺着未熔化套管的方向,以挺直(直线的)而稳定的气流冲出,把熔滴吹送到熔池中去。不论焊缝的空间位置怎样,这种气流都将有利于熔滴金属的过渡。6.等离子流力 在焊接电弧中间的气体呈等离子态。由于焊接电弧是在小断面的焊丝和大断面的焊件之间产生的,所以其形状一般是上细下粗。由于焊接电弧的截面不等,小截面处电磁压缩力大,而大截面处电磁压缩力小,于是在电弧气流的上,下形成压力差,使上部的等离子体迅速向下流动产生压力,这种压力称为等离子流力。例如,在大电流喷射状态过渡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时,由于等离子流力的作用,往往在焊缝中心产生很大的熔深,即形成所谓的蘑菇状的焊缝断面,如图1-20所示。(二)影响过渡熔滴大小的因素在焊接过程中,过渡熔滴大小是不一定的。焊丝的含碳量、焊条的涂药成分及焊接电流等都能影响熔滴的大小。1.焊接电流的影响 焊接电流增大时,增加了焊条(或焊丝)端面的加热作用,提高了金属的温度,减少了熔滴的表面张力,致使熔滴变小。2.焊丝成分的影响 焊丝中含碳量增加,在高温时生成CO气体,由于气体的加强,气体的压力使较大的熔滴爆破成许多细小的熔滴。除此之外,随着金属中含碳量的增加,金属的熔点及粘性都会降低,亦增加过渡金属的流动性,使熔滴分裂成细小的熔滴。3.药皮成分的影响 在高温时,一些活性金属元素被氧化成熔渣,包围在熔滴外围,这些氧化物能减小熔滴的表面张力,致使熔滴变细。(三)熔滴过渡的形式1.短路过渡 当焊条或焊丝端部的熔滴与熔池短路接触,由于强烈的过热和电磁收缩的作用使其爆炸,直接向熔池过渡的形式,称为短路过渡。在短弧焊时,熔滴张长大受到了电弧空间的限制,当熔滴还没有长大到它的最大尺寸时,就与熔池发生接触,形成短路(图1-21)。由于系统要力图减少自由表面能,熔滴在表面张力,电磁压缩力和其他力的作用,开始沿着熔池表面疏散,并在熔滴和熔池表面之间迅速形成细颈,称之为金属小桥。由于小桥中的电流密度急剧上升,电磁压缩力的作用,熔滴被强烈过热而爆炸,于是便脱离焊丝而过渡到熔池之内。然后电弧又重新点燃,开始下一个周期的过渡。2.粗滴过渡(颗粒状过渡) 熔滴呈粗大颗粒状向熔池自由的过渡的形式,称为粗滴过渡。当电弧长度超过某一长度时,熔滴依靠表面张力的作用可以保持在焊丝顶端自由长大,直至熔滴下落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大于表面张力时,熔滴就脱离焊丝而落入熔池,此时不发生短路,如图1-22所示。因此,焊接电流和电压的波动比短路过渡时要小。从焊接质量方面的要求,希望细滴过渡。减少焊丝直径,增大焊接电流可以使熔滴细化、单个焊滴的质量减小,过渡频率提高。同时,熔滴过渡还与电流极性、保护气体、焊剂和药皮分等因素有关。由于粗滴过渡飞溅大,电弧不稳定,不是焊接工作所希望的。3.喷射过度 溶度呈细小颗粒,并以喷射状态快递通过电弧空间向熔池过渡的形式,称为喷射过渡。产生喷射过渡除了要有一定的电流密度外,还必须要有一定的电弧长度。熔滴从粗滴过渡转变为喷射过渡时的电流称为临界电流。不同的保护气体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