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_第1页
谏太宗十思疏_第2页
谏太宗十思疏_第3页
谏太宗十思疏_第4页
谏太宗十思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清浦中学 我来我来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 学学 问问 议议 讲讲 练练 高一语文学案 32 编制 江家华 1 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 学案学案 姓名 班级 完成情况 日期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能通过 因声求气 在诵读中理解文意 体悟文本 文质兼美 声情并茂 骈 散结合 的特点 2 能正确看待文本彰显的治国之道 政治思想的价值及犯颜敢谏的责任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 能诵读体悟文本特点 学习难点 学习难点 能客观 科学 礼敬看待文本政治价值与人文精神 学时安排 学时安排 1 课时 学法建议 学法建议 诵读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一 知识链接一 知识链接 1 阅读时 请用不同色彩的笔圈画勾点 1 贞观之治 贞观 语出 易经 天地之道 贞观者也 意即以正道示 人 作为勤于政治 虚心纳谏 奋发图强 有才能有作为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贞观 之治 指太宗在位 627 649 时政治清明 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2 魏徵 580 643 字玄成 唐代文学家 政治家 史学家 太宗即位 擢为 谏议大夫 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 知无不言 敢谏善谏 共上奏 200 多次 多达 10 万言 史以 诤臣 称之 封为 郑国公 世称 魏郑公 谥 文贞 3 贞观政要 中相关语句摘录 贞观二年 太宗谓侍臣曰 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 人以衣食为本 贞观六年 太宗谓侍臣曰 天子者 有道则人推而为主 无道则人弃而不用 诚可畏也 魏徵 对曰 自古失国之主 皆为居安忘危 处治忘乱 所以不能长久 贞观六年 太宗谓魏徵曰 用得正人 为善者皆劝 误用恶人 不善者竞进 贞观九年 太宗谓侍臣曰 夫治国犹如栽树 本根不摇 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 百姓何得不 安乐乎 贞观十四年 太宗谓魏徵曰 朕必不敢忘布衣时 公不得忘叔牙之为人也 太宗手昭答曰 省频抗表 诚极忠款 言穷切至 公之所陈 朕闻过矣 太宗谓侍臣曰 贞观之后 尽心于我 献 江苏省清浦中学 我来我来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 学学 问问 议议 讲讲 练练 高一语文学案 32 编制 江家华 2 纳忠谠 安国利人 成我今日功业 为天下所称者 惟魏徵而已 古之名臣 何以加也 太宗曰 夫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 此三镜 以防己过 今魏徵殂逝 遂亡一镜矣 因泣下久之 2 观看视频 如 贞观之治 电视连续剧第 21 集 第 31 集 百家讲坛 贞观之治 五 魏徵进谏 孟宪实主讲 2018 年感动中国 二 预习引路二 预习引路 一 给加点字注音 求木之长 浚 塞 源 载 舟 壅 蔽 谬 赏 黜 恶 二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 无疆之休 能克终者盖寡 董之以严刑 简能而任之 代下司职 三 对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 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 古义 今义 2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 今义 四 指出词类活用并解释 1 必固其根本 2 貌恭而心不服 3 则思江海下百川 4 则思正身以黜恶 五 指出句式特点 1 振之以威怒 2 可畏惟人 3 则思三驱以为度 4 虑壅蔽 5 固定句式 虽在下愚 知其不可 而况于明哲乎 虽然 何况是 呢 表反问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难道是 吗 表反问 诚能见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 如果 就 表假设 其可忽乎 难道 吗 表反问 何必劳神苦思 代下司职 役聪明之耳目 亏无为之大道哉 何必 呢 六 整体感知 江苏省清浦中学 我来我来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 学学 问问 议议 讲讲 练练 高一语文学案 32 编制 江家华 3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 七 诵读课文 1 查阅词典 扫清文字阅读障碍 为 音读 作准备 2 对照注释与借助工具书 弄懂文意 为 意读 作准备 3 理清文脉 理会文本的内容层次与逻辑关系 为 情读 作准备 4 体悟文体特征与语言特点 领悟文本的内涵与价值 为 美读 作准备 课堂训练课堂训练 一 读一 读 对照要求 体会文本内容 情感 根据语言特点 思考诵读重点 尤其是情感基调 语气 语速 音调 重音 停顿等 可在文中做标记 个人自读 同组交流评价 改进 音读 读准字音 读清句读 读顺语句 读出停顿 意读 读出大意 读出主体 读出基本要点 读出句与句的联系 情读 读出情调 读出韵律 读出意绪 找好情绪的对接点 进行角色转换 美读 读出文本气韵 读出文理魅力 读出其语言美 内容美 艺术美 二 写二 写 为魏徵为一段 50 100 字的颁奖词 江苏省清浦中学 我来我来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 学学 问问 议议 讲讲 练练 高一语文学案 32 编制 江家华 4 知识链接 颁奖词是对受表彰的人物颁发奖项时由颁奖活动主持人宣读的致词 1 高度概括 简洁精炼 要以极其简洁精炼的语言高度地概括当选者的崇高精神 和闪光点 予以浓墨重彩地展示 既有高度也有深度 2 词吻意合 富有特色 根据获奖者事迹 或明快 或凝重 或平和 或庄严 于人于事于情于理要显得十分和谐得体 3 语句清新 文笔优美 语句长短结合 风格刚柔并济 抒情 描写 议论各有 侧重 可引用诗句 读来朗朗上口 给人以美的享受 4 言志寓义 饱含深情 赞扬的人和事虽然各不相同 但无论是褒扬还是怀念 都洋溢着崇敬之意 一字一句饱含深情 课后提升课后提升 一 精读体悟一 精读体悟 乾隆 书魏郑公十思疏后 人臣责难陈善 绳愆纠谬 必本之以忠诚 将之以 公正 匡救将顺 补衮职之所阙 尤以格其非心为先务焉 盖君人者 天下万民之主 而一心又人君出治之主也 心一正 则事事无不正矣 唐太宗 三代以下能纳谏之贤主 也 其朝亦多谏诤之臣 而必以魏郑公为首者 以其能格君之心也 郑公之奏疏多矣 而必以 十思疏 为冠者 以其就发谋出虑之始 而俾知所致谨也 夫木本水源之譬 非谓人君之一心为理天下万事之本乎 固其本而浚其源 非欲正其心以为出治之源乎 思者 心之发而未见者也 心之将发未及于事 则有此十思焉 又何入于邪径而不光明 正大之有哉 林云铭 古文析义 卷十 此魏公贞观十一年疏 以 思 字作骨 意谓人君敢 于纵情傲物 不积德义以致失人心者 皆坐未之思耳 思曰睿 睿作圣 故有十思 之目 若约言之 总一居安思危而已 十三年五月 复有 十渐不克终 之疏 非魏公 不敢为此言 非太宗不能纳而用之 千古君臣 令人神往 文虽平实 当与三代谟训并 垂 原不待以 奇幻 见长也 二 书目推荐二 书目推荐 贞观政要 骈宇骞译 中华书局 2011 年版 忠谏人生魏征 姜正成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4 年版 大唐名相魏征传 赵才萱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5 年版 朗诵与演讲 须立新主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版 中小学文体朗读法 柯焕德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 江苏省清浦中学 我来我来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 学学 问问 议议 讲讲 练练 高一语文学案 32 编制 江家华 5 学习反思学习反思 附附 学案学案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给加点字注音 求木之长 zh ng 浚 j n 塞 s 源 载 z i 舟 壅 y ng 蔽 谬 mi 赏 黜 ch 恶 二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 主持 无疆之休 美好 福祉 能克终者盖寡 能够 董之以严刑 督责 简能而任之 选拨 代下司职 管理 三 对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 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 古义 树木的根 今义 指事物的本质 2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 路人 今义 走路 四 指出词类活用并解释 1 必固其根本 使动 使 稳固 2 貌恭而心不服 名词作状语 在表面上 3 则思江海下百川 名词作动词 居于 之下 4 则思正身以黜恶 形容词作名词 奸恶的人 五 指出句式特点 1 振之以威怒 状语后置句 2 可畏惟人 判断句 3 则思三驱以为度 省略句 4 虑壅蔽 被动句 5 固定句式 虽在下愚 知其不可 而况于明哲乎 虽然 何况是 呢 表反问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难道是 吗 表反问 诚能见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 如果 就 表假设 其可忽乎 难道 吗 表反问 何必劳神苦思 代下司职 役聪明之耳目 亏无为之大道哉 何必 呢 六 整体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