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亚里士多德《工具论》_第1页
图解亚里士多德《工具论》_第2页
图解亚里士多德《工具论》_第3页
图解亚里士多德《工具论》_第4页
图解亚里士多德《工具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解亚里士多德 工具论 下卷 思东创作室2009年9月 亚里士多德工具论的篇章结构 范畴篇 解释篇 工具论 前分析篇后分析篇 论题篇 辩谬篇 上卷逻辑规则 下卷方法技巧 论题篇的目的在于寻求一种探索的方法 1能从普遍接受所提出的任何问题来进行推理 2当我们自己提出论证时不至于说出自相矛盾的话 逻辑方法寻求一种探索的方法通过它 清晰表述格式 逻辑推论形式 推理的三个环节和两种形式 设定前提 形式 必然判断 本质关系 论证方法 属性 推理三个环节 从观点意见出发辩证分析 从真实前提出发逻辑证明 事物特性中包含的四要素 特性 表现本质的 定义 不表现本质 特性 一分为二 种 一 偶性 多 认识属性 层次关系存在形式 并列关系 层次关系 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表 存在状态 动作 理性形式 关系 自身属性 性质 具体形式 数量 实体 本质 动态关系 承受 本质关系 所有 环境 所处 条件 何地 条件 何时 十个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 范畴属于认识的工具 它同样分为不同的种类 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提出的十个范畴 第一个层次的分类是质的区分 亚里士多德将它分为四类 事物的偶性 种 特性和定义 在这四类属性中 偶性是存在的形式 种是存在的属性 特性是关系的形式 定义是关系的属性 辩证的命题存在于一切人的意见中 具体矛盾 系统矛盾 生活常识 三个环节的真理深度不同 辩证的论证分为两种形式 归纳和推理 归纳归纳则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 比较起来 归纳更有说服力也更清楚 更容易为感觉知晓 因而能够被多数人运用 辩证的论证有归纳和推理两类 推理推理是依据逻辑规则从已知到未知的论证过程 而推理在反驳自相矛盾的论证时更加有力 也更为有效 辩证分析方法 从对立到同一的深化 4研究相似性同一性 客观规律 1获得命题把握本质 2区分表达的多层含义能力 逻辑分析 3发现区别对立性 矛盾关系 逻辑方法 认识属性层次性 认识形式差别性 推理的手段有四种 基础 过程 结果 在某种意义上说 也是命题 菱形结构法具有的三个环节 圆圈金字塔关系形式存在内容客观存在 逻辑 思维认识 存在本体 存在形式 存在模式 认识结构 认识模式 关系环节 矛盾本质属性对立 整体环节 系统模式绝对同一 对立 逻辑学 思维工具 同一 差别 对立 对立 同一 同一 逻辑模式 系统矛盾 对立差别同一 矛盾论实践论 规律论辩证论 过程环节 规律从对立到同一 命题和问题的关系 两个层次三种形式 本质 伦理的命题具体 伦理的问题 本质 自然科学的命题具体 自然科学的问题 本质 逻辑命题 规则具体 逻辑关系 方法 相反者的知识相同还是相异 宇宙是否永恒 如果看法不一致个人是否更应该服从父母或法律 哲学要按照真实性原则处理这些命题 哲学方法 逻辑思维应把所有命题都放在最普遍的形式中来考察 这样一就会成为多 例如 如果对立者的知识是相同的 那么就会有相反项的知识相同以及相关项的知识相同等命题 并且 只要划分仍是可能的 就应以同样方式再度划分它们 意见1 看法2 观点3 理论自圆其说 辩论术认识形式 三种形式分立 系统形式的观点 经验理论 观点和逻辑分立 系统形式三角形结构 科学理论 语词 概念 认识具有不同的层次 直观反映 形式 间接反思 联系 静态认识 动态反思 过程 视角变化 整体反思 系统 形态变化 逻辑形式间接抽象 本质属性直接抽象 形式特点 综合形式 认识形式 反映 反思 抽象认识属性 阶梯和层次的关系 善的内涵动态 强壮和健康 结出善果静态 公正和勇敢 自身性质逻辑规则 两个层次两种形式 它的对立面也将具有多种含义如没看见包含两种形式 一是根本没有视力即盲人二是视力没起作用 无多种含义本质单一性 考察矛盾的对立方面是否具有多种意义 要考察矛盾的对立方面是否具有多种意义 形式 有多种含义 逻辑规则本质是一 形式是二两种形式的对立统一 属性 依据种属关系考察二级划分时的区别 这是西方符号语言的特点 同一单词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具有逻辑矛盾的因素 中国的象形文字是一词一义 无矛盾的形式 种 onos 驴子 一词既指动物又指机器 某种性质的动物属 动物 某种性质的机器属 机器 二级划分 逻辑规则 本质是一 形式是二 两个层次对立统一 语词分析特点是进到概念关系环节 种一级划分称谓 反义词多种含义 种一级划分概念 语词 反义词 本质同一 多种含义形式对立 二级划分属 二级划分属 逻辑规则本质是两个层次的一分为二 逻辑规则形式是三个环节从对立到同一 依据种属关系和种差属差进行分类 即使不作二级划分在种上也不相同的种差 在属上也是各异的 例如动物与知识就是如此 因为它们的种差也不同 所以 有必要考察即使不作二级划分用相同语词表述的含义是否在种上各异 P372 动物 种上不相同的种差在属上也是各异的 存在形式认识形式并列关系层次关系 动物 人和马知识 数学和哲学 种差 属差 关系 种 属 知识 从差别中把握同一和对立的关系 通过每一事物所特有的属差去分离出每个事物的本质所特有的定理 矛盾从差别中产生 认识将差别分为两种形式 相同的为同一性 不同的为对理性由此形成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 口诀是属性同一形式对立 爆炸 5星 16角 同一性图形概念 规则形式 不规则形式 两种形式对立性 差别 属性同一 形式对立 定义把握了存在的本质属性 因此 如果把一切事物都共有的东西归之于种 我们认为 定义就不会不合适 那些下定义的人经常都是这样做的 因为他们断言一是数目的本原 点是线段的本原 因此很显然 他们是把两者共同的东西设定为种 P375 一是数目的本原 点是线段的本原 共同的东西设定为种从两种形式中概括本原的定义 定义 把一切事物共同具有的东西归于种 同一律 具体 本质 从对立中把握同一 种 概念颜色 光谱单一性 种属的层次不同 不能把二者并列起来 属 形式多样性 白色特定波长 蓝色特定波长 白色并不是颜色的偶性而是颜色中的一种形式 白色和蓝色是属名颜色是它的种概念 种属是两个层次一体关系 颜色乃是白色的种它的偶性是光谱 从多样性的形式出发达到单一性本质 1逻辑对象是关系关系中对立的相同 2两极对立关系相反者的相同 从原初的东西开始对立的知识是相同的假如从这些方面考察还不清楚 这种区分就还要再进行下去 直到不可分时为止 4本质属性关系以矛盾为依据的谓项的相同 3两种形式关系以缺乏与具有为依据的谓项的相同 逻辑规则四分法 四者同一律 从具体关系到本质关系概念形式的深化 对立的知识是否相同的具体实例 公正与不公正 存在与不存在 倍与半 盲与明 通过例证法驳倒对方的观点 因为如若有某个例证表明这种知识不相同我们就能驳论倒那个问题 如若谓项不属于相同也一样 这种方法对于驳论和立论均可转换使用 例证法具有两种形式 举例说明和通过反例加以批驳 例证法适用范围 立论定义 证明 驳论辩论 批驳 对立 充分理由律的原生形态 逻辑判断 充分理由论证有病过程 否定健康的理由充足结果 有病 健康 在两个属性必然只有一个为真的场合 矛盾律的具体形式适用立论和驳论可以逆向变换 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的形式特点 相反者能以六种方式相互结合 行好并使坏于友 行好并使坏于敌 两个相反的语词用于一个对象 行好于友与使坏于敌 使坏于友与行好于敌 相反的语词与一个相反对象结合 行好于友也行好于敌 使坏于友也使坏于敌 一个语词用于两个相反的对象 双向作用于矛盾双方 反向运动 统一体形式 矛盾的双向运动 同时作用于矛盾关系 相互作用 这个逻辑图将统一体和矛盾之间关系的各种形式全面展示出来 理性环节矛盾关系的形式特点 理性环节把握了矛盾运动形式 反向运动 向对立面转化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的矛盾关系两种形式的外部作用 动态本质和动态形式 推论特点 从形式到本质从一般到个别 双向作用于矛盾双方行好于友与使坏于敌 矛盾的双向运动行好并使坏于敌 矛盾的双向运动行好并使坏于友 双向作用于矛盾双方使坏于友与行好于敌 两极对立属性形式对立 自相矛盾形式属性相反 差别关系 差别关系 形式不同 形式不同 对立性同一性 对立统一关系 从四种对立形式出发推出的跟随命题 归纳结论 矛盾的形式属性 差别和对立 本质属性 反向运动 双向性 逻辑推论的两个层次三个环节 2形式同一时从结果考察 3 结果环节从质到量的深入对比 1从本质出发 更持久或更稳定的东西 更值得选择 当两个东西彼此非常相似 看不出谁更好时 应从结果出发来考察 数目上更多的善比更少的善更值得选择 这是绝对的 1是存在本质 2是动态形式 3是关系属性 本质关系的属性和形式特点 片面观点 悖论观点 认识模式 逻辑规则本质是一 形式是二两个层次 两种形式 种所表述的一切事物也正是属所表述的 既然存在和元一都绝对要表述一切事物 不然 属所表述的范围就会窄一些 思维规则种属一体 不可分割本质关系 对立统一 真理形式 种 属 属差是知性认识的三个环节 属差内涵 事物的属性如果跟随每一事物的属性是属差 那么属差所表述的范围就将与种相同或者更大 种的内涵 事物的属性如果种是跟随着每一事物的属性属差所述范围就会与它相同属差与种同一 种的内涵 不是事物属性如果种不是跟随每一事物的属性属差所述范围就会比它大属差与种对立 元一也会是存在的一个属抽象的形式 种 存在第二本体实体 种属同一 同一属性 逻辑 对立 关系 第一本体具体事物 真理属性 特性的内涵 存在 认识 逻辑三同一 特性 形式属性被陈述的东西是否是特性要通过下述方式来考察 认识形式 本质的人在本性上是一种文明的动物 存在属性 永恒的神是不朽的生命 逻辑形式 相对于他物的灵魂对肉体的关系就是关系特性 即一个指挥 另一个服从 存在形式 暂时的某人在运动场周围漫步 逻辑判断的四种形式 思维规则四分法 四者同一律存在属性 存在形式认识形式 逻辑形式四个环节不可分割 关系特性分为两个层次四种形式 关系特性的被设定会出现两个或四个问题 矛盾形式层次关系 同一特性 观点和方法 逻辑形式对立统一 两个问题观点 人相对于马的关系特性是 两足的 方法 既论证人不是两足的 又论证马才是两足的 本质 设定的是一个特性否定的又是另一个特性本质和具体是两个层次 具体 人相对于马的关系特性是一个为两足 另一个为四足 论证方法 对立统一他既会极力论证人不是两足 四足才是人的特性 又会尽力说明是两足 而不是四足 四个问题 存在 关系 逻辑三种属性的区别 存在属性 关系属性 本质特性被设定为与其他所有事物相关且又使一事物区别于其他所有事物的东西 例如 能够获得知识的那种有死的动物就是人的本质特性 关系特性不与每一事物 只与某种特定事物相区别 例如 德性相对于知识的特性是 德性的本性体现在多种能力中 而知识的本性只体现在理智能力中 而且是在具有这种理智能力的人中 永恒的特性在一切时间中都真实有效并且永不消失 例如 动物的永恒特性是由灵魂与躯体构成 暂时的特性只在某些时间内真实有效且并不必然地永远跟随 例如 正在市场徘徊是某人的暂时特性 逻辑属性层次关系 逻辑论证适用的三个环节 逻辑基础关系的特性 一与多 逻辑形式本质的特性 两个或四个 逻辑属性永恒的特性 规律规则 逻辑论证 两种属性 两种形态对立统一 两个层次四种形式 论证在基础环节具有的三种形式 标准规则通过更容易认识和理解的语词来说明表述更清晰和准确 驳论特点通过更不容易认识的语词来说明形式到本质的深化 立论特点通过更容易认识的语词来说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 特性认识形式设定正确 存在 形式 模式 存在是一形式是二过程是三模式是四 解说驳论形式 A A的同一律 整个论断 说明特性的语词 具体和整体的同一性 特性如有多种含义论断如有多种意义特性就不能被正确说明 实例 感觉有多种含义一指具有感觉 一指使用感觉 它不能正确说明动物的特性 否则导致含混表述缺乏清晰和准确 一般和个别的同一律 存在模式 逻辑形式 立论形式 逻辑规则和典型实例同一 典型实例既然 物体 最容易朝上移动的东西 以及由这两个语词合并而成的整个论断都没有多种含义逻辑判断 推论结果那么 就从这方面正确地揭示了火的特性应该是最容易向上运动的物体 立论规则 对于立论 要考察任何语词或整个论断是否都不具有多种含义 因为这样 特性就会在这方面得到正确说明 一般和个别的同一律 3倘若如此 特性就不能得到正确说明 2又没有区分出其中的哪一种含义是规定特性的 1要考察对方是否既用多种含义的语词来说明特性 驳论形式 词语清晰定义明确符合逻辑 驳论形式三位一体 同语反复的两种表现形式 属性 同语反复现象 颠三倒四地重复同一语词后果 淆乱听众 导致模糊 带出不少空洞无聊的废话 同一 对立 其一 多次使用同一语词 例如 如果某人把火的特性规定为物体中最轻的那种物体 因为他多次使用物体一词 物体 最轻的物体主词相同 没有体现出种属关系 个别与一般二者直接等同起来 其二 用定义替换语词 例如 如果某人把土的特性规定为物体中在本性上最趋于向下运动的实体 那么 他就是用 某种实体 替换了物体 而物体和 某种实体 是同一的和相同的 概念替换 实体 物体 两种形式对立统一 立论环节要避免同语反复 立论环节要避免同语反复倘若如此 特性就会在这方面得到正确说明 逻辑规则 规则和实例一体 典型实例如若有人把能获得知识的动物 说成人的特性动物和人的种属关系 属性他就不是同语反复 逻辑判断 驳论不能采用周延的词语说明特性 驳论环节要考察对方是否采用了周延的语词来说明特性 因为不能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东西是没有用处的 说明不同特性所使用的语词必须相互区别 就像在定义中的语词一样 否则特性就不能被正确说明 典型实例如若有人把知识的特性设定为 不能由论断更改的把握了的观念因为它是 一 抽象形式 一 属于一切事物的语词 因而不能正确说明知识特性 理由根据 条件形式 两分法 同一律 逻辑规则 在反驳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能停留在抽象的议论之中 立论时不能使用通用的语词 立论环节要考察他是否没有使用通用的语词 而是使用的与其他相区别的语词倘若如此 特性就会在这个方面得到正确说明 逻辑规则立论要具体 准确把握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 规则和实例一体 表现形式如若某人把具有灵魂说成是动物的特性 他就没有使用通用的语词本质属性 分析结论具有灵魂就在这个方面正确地说明了动物的特性 逻辑判断 驳论时考察对方的特性内涵是否清晰 原因理由 方法手段 具体实例 立论时是否从形式上升到本质 立论规则 具体实例 对于立论 则要看是否没有提出同一事物的多种特性 而是只提出了一种 倘若如此 就在这方面正确地说明了特性 例如 如果有人把液体的特性说成是能被聚放到任何形状的容器中的物体 他就是只提出了一种而不是多种特性 因此 就在这方面正确地说明了液体的特性 本质属性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要采取抽象的一概而论的形式 驳论需要准确区分本质属性和形式特点 立论时需要将本质和形式全面把握住 立论规则 具体实例 对于立论 则要看是否有引入主体自身或者没有使用属于它的其他东西 倘若这样 特性就会在这方面得到正确说明 例如 如若有人把动物的特性说成灵魂与肉体的结合物 他就没有引入主体自身或属于它的其他东西 因此 就在这方面正确地提出了动物的特性 主体自身是本质规定 其他东西属形式特点 将本质和形式全都把握住 驳论需要把握矛盾关系 两个层次 要看对方是否引入或者与主项对立 或者一般地说与主项在本性上同时 或者后于主项的某种东西 分析结论 因果关系尚若如此 就不能正确地说明特性 分析过程两个层次三个环节 一般 因为一物的对立面本性上是与它同时的 而本性上与之同时的东西和在后的东西并不能使该物更容易理解 个别 例如 如果有人把善的特性说成是最与恶对立的东西 就是引入了善的对立面 因而也就不可能正确地说明善的特性 并列关系 隶属关系 矛盾关系 立论时同样遵循两个层次三个环节 要看是否没有引入或者与主项对立 或者一般地说与主项在本性上同时 或者后于主项的东西 分析结论 因果关系尚若如此 就在这方面正确地提出了特性 分析过程两个层次三个环节 条件 如果有人把知识的特性规定为最真实可信的观念 形式 就没有引入与知识对立或者在本性上与知识同时或者后于知识的任何东西 并列关系 隶属关系 矛盾关系 属性 因而也就会在这方面正确地说明知识的特性 驳论方法 从不变形式到变化形式 形式是偶然的变化的 特性是固有的不变的 要区分形式和特性 自身形式 主体的名称 并非就必然真实地是特性所属的东西 并非就必然地不适宜于特性不属于的东西 肯定和否定关系形式 除此之外 即使在他指出特性时 由于它是一种可以忽略的属性 它是否属于主体仍是不清楚的分析结论 因此特性仍是模糊的 驳论规则 对于驳论 要考察对方是否把某种并不总是伴随着主项 而在有时不是特性的东西当成了特性 倘如此 就不可能正确地说明特性 例如 如果有人把动物的特性设定为有时运动有时站立不动他就是把有时不是特性的东西指定为这类特性 因而就不可能正确说明特性 区分形式和性质即特性的不同 立论的基本规则 三段式表述法 特性是本质 必然的是关系属性 永远的是存在属性 属性环节 科学表述的一般格式 属性 必然的 规律形式 永远的 状态特点 具体的 规定认识形式 三个环节认识属性 两个层次逻辑规则 三位一体方法口诀 三段式法逻辑格式 一二多 必然的属性一 形式 二 具体规定 多 永远的 特性 驳论需要把握观点适用的条件 理由 根据 任何背离习惯的行为都应予以明确陈述 而且人们通常也把总是跟随着主体的东西指定为特性 凡不明确指出他意欲设定的是否为现在特性的人 他的设定就是不清楚的 因此没有什么免遭批评的托辞 驳论 观点和适用条件一体要考察对方提出的事实上是现在的特性时 是否没有明确地说出他所提出的乃是现在的特性 倘若如此 特性也就不能得到正确说明 具体实例 当有人说与另一个人坐在一起是某人的特性时 他所指出的实际上是某人现在的特性但是既然他没有明确声明这一点就不可能说他正确地指出了特性 逻辑 两分法 同一律 观点 两种形式对立统一 立论同样要说明观点的适用条件 立论 观点和适用条件一体要考察他在指出现在的特性时 是否明确地断言过他指的是现在的特性 倘如是就在这方面正确地说明了特性 具体实例 如果有人把现在正在散步说成是某人的特性 他的这个说明就是作出了明确规定的 因而也就应该是正确说明了特性 逻辑规则 两分法 同一律内容 观点和适用条件一体形式 命题和实例不可分割 命题 实例 驳论要把握存在的两种形式 具体存在 存在的两种形式 本质存在 感觉到 感觉不到 对于驳论 要考察对方提出的是否是这样一种特性 除了对于感觉以外它的存在是不清楚的 倘若如此 就没有正确说明特性 因为任何感觉对象在感觉范围之外都不显明 因为它是否存在是不清楚的 只有通过感觉才能把握 真实的情形是 这些东西并不必然地永远跟随着主体 具体实例 如果有人把太阳的特性设定为在地球上空运转的一颗最明亮的星体 他就是在特性中运用了这类情况 因为在地球上空运转是感觉才能把握的 所以 就不可能正确提出太阳的特性 因为当太阳下落时它是否仍在地球上空运转就不清楚了 原因在于我们那时感觉不到 本质存在是理性认识的产物 立论需要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立论规则 具体实例 对于立论 则要考察他所提出的那类特性是否对于感觉不明显 或者它能感觉但明显地必然属于主体倘若如此 就在这方面正确地说明了特性 例如 把表面的特性规定为 赋予了颜色的第一事物 的人虽然使用了有颜色这样一种感觉因素 但由于这种感觉因素明显地永远属于主体所以 也应该承认他在这方面正确地提出了表面的特性 特性把握了本质属性 与主体是隶属关系 区别在于认识层次不同 驳论要区分定义和特性的层次不同 形式 本质表述两足行走 人的特性本质认知理智创造性 具体实例 如果有人把人的特性说成是两足行走的动物 就是把本质的表述当成人的特性提了出来 因而不可能正确地说明人的特性 两足行走的动物 本质表述认知理智创造性 人的特性 认识属性层次关系 本质环节 分析问题的基本格式 本质属性 存在认识形式 两种普遍是本质 单一性特殊是形式 两重性认知是具体的分析理智是逻辑的判断抽象方法一分为二逻辑规则 存在为本存在是一 认识是二 本质属性动物名称人 普遍形式两足行走 特殊形式 认知和理智 思维口诀 存在是一 认识是二 立论要把握隶属关系 层次关系 对于立论 则要考察他是否把可与主项换位但却不表明本质的述语作为特性提了出来 倘如此 就在这方面正确地提出了特性 例如 把人的特性说成是本性上文明的动物的人就是把可与主项换位但却不表明本质的述语指定为特性 因而也就在这方面正确地指出了人的特性 本质属性动物名称人 特殊形式文明的动物与主项换位 特殊形式认知和理智与主项换位 种 种差 属 形式 例如 把人的特性说成是本性上文明的动物的人就是把可与主项换位但却不表明本质的述语指定为特性 因而也就在这方面正确地指出了人的特性 种属关系 层次关系 具体环节的思维口诀和逻辑图 动物名称 内涵人 马 牛 羊等人是文明的动物 属于知性分类的结果人具有认知和理智 这是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 二者认识深度不同 属于两个层次 表现形式不同 逻辑规则相同 都是两分法同一律的格式 动物名称人 马 存在形式 隶属关系文明的动物知性分类 本质属性认知和理智理性本质 思维口诀本质是一形式是二两个层次两种形式 种属一体 两个层次三个环节 方法对于驳论 要考察对方是否没有把提出的特性的主体置于它的本质中去 就像在定义中一样 在特性中的第一个语词应当是种 所剩的其他语词则是被添加的成分和区别于主项的成分 因此 不以这种方式 种属关系 提出的特性就不可能得到正确说明 层次区分 具体实例 例如 把动物的特性设定为具有灵魂的人就没能把动物置于它的本质中去 因而也就不可能正确地说明动物的特性 动物 人 具有灵魂的人三个环节两个层次对立统一 本质和形式内涵两个层次两种形式 二动物特性 分类和属性两种形式 一动物名称类概念 具体形式 多分类 老虎 狮子等分类 青蛙 鸟类等属性 具有灵魂的人 将本质和它的一种形式直接同一起来就会导致逻辑规则混乱 本质 具体形式 缺少中间环节 违背了三段式的表述格式 理性形式 不能只有外部联系形式没有层次关系 区别 获得知识是否添加了其他语词 特性的主体置于本质中人属动物类 结论就在这方面正确地提出了特性 具体实例 例如 把人的特性规定为 能获得知识的动物 的人就是把特性的主体置于了它的本质中 因而也就在这方面正确地说明了人的特性 人的特性 获得知识的动物形式 获得知识 属性动物 逻辑规则 种属一体 形式和本质是两个层次的对立统一 层次关系 倘如是 表述规则是否正确要通过逻辑规则检验 正是通过上述这些方面 才能考察特性的被提出是否正确 而被指称为特性的东西到底是不是特性 则要通过下述的方式来检验 因为完全地确证特性得以正确说明的那些方法与使特性之完全为特性的方法是相同的 所以 它们就存在于特性的说明中 P450 具体形式 多样性 理性形式 一分为二 逻辑规则 两个层次两种形式三个环节 从对立到同一实践是检验事实存在与否的尺度逻辑是检验表述规则科学性尺度 本质属性一 知性形式 驳论方法 知性真实性 理性隶属关系 1 具体方法考察对方所提特性的每一个主体 看特性是否不属于任何主体 2 两种形式或者看特性在某方面是否不真实 或者看他所提出的那种特性是否不是每一个主体的特性 3 分析结论他所说明的特性就不会是特性 逻辑判断倘如是这些情况 典型实例例如 断言几何学家为不易被论断蒙骗的人就是不真实的 因为在画了一个错误的图形时 几何学家就会被蒙骗 因此 不被论断蒙骗不可能是这种知识者的特性 典型实例例如 如果能获得知识的动物 对于所有的人以及作为人而存在的人都真实 那么能获得知识的动物就应该是人的特性 立论的各个环节内容都要真实 存在 关系 过程 认识属性 系统 抱一 方法 内容真实性对于立论 则要看特性在所有场合以及在每一特定方面是否都真实 条件 如若是这样结论 被说明不是特性的东西就会是特性 真实性在驳论和立论中的表现形式 驳论抓住名与实 名称与论断的关系 立论要把握两个环节的同一性 驳论特点 立论特点 考察论断的两种形式 是否不适于名称为真的场合 名与实的关系 以及名称是否不适于论断为真的场合 名称与论断的关系按照思维规则 把握两个层次两种形式的关系 考察论断陈述的内容 是否是名称所表示的东西 名与实的同一 以及名称表示的是否是论断所陈述的东西 名称与论断的同一表述的内容就是存在的属性表述形式与存在的内容同一 驳论要区分本质和形式 属性和特点 两种形式对立统一 对于驳论 要考察论断是否没有陈述名称表示的东西方法 名与实关系 以及考察名称是否没有表示论断陈述的东西 名称与论断的关系 结论 设定为特性的东西就不会是特性 逻辑判断 如若是这样 典型实例例如 虽然能分有知识的动物适于神 但人并不陈述神 所以能分有知识的动物不应该是人的特性 驳论指辩证分析 反驳方法 直接性深度不同间接性 立论要坚持形式和内容 名与实同一 两种形式对立统一 对于立论 则要看名称表示的是否是论断陈述的东西 方法 形式和内容同一 以及论断陈述的是否是名称表示的东西 观点与事实一致 结论 被说明为不是特性的东西就会是特性 逻辑判断 如若是 典型实例例如 如果具有灵魂的东西真实地陈述了动物 而动物所表示的就是具有灵魂的东西 那么 具有灵魂的东西就应是动物的特性 立论指逻辑证明 论述观点 直接性深度不同间接性 结论被设定的特性就不是特性 不能把形式特点作为本质属性 驳论要区分主项和主项中的东西 主项 本质 种 处于主项中的东西的特性形式 属 条件 如若是即混淆二者界限 具体实例例如 把火设定为由最精细的微粒构成之物的特性的人 就把主项当成了谓项的特性 所以 火不应该是由最精细的微粒构成之物的特性 主项指本质属性 主项中的东西指形式特点 逻辑图解说主项和主项中的东西 性质主项种 火 本体谓项 主项中的东西属 微粒 形式谓项的特性特性 最精细的 种属关系性质和本体 同一关系形式和特性 缺陷 将两种关系直接等同起来没有两个层次对立统一的逻辑规则偏离了系统矛盾论的轨道 两个层次两种形式 不能将主项中的东西说成是主项的特性 主项种 地球 主项之中的东西属 土的特性 不是地球的特性属上最重的物体 土的特性是最重的物体就应是得到了正确说明 立论规则 分清认识的层次关系层次之间界限分明 不能混淆隶属关系准确表述才符合逻辑 主项的特性一颗行星 立论规则 要看他是否把处于主项之中的东西说成主项的特性 因为如若被陈述的仅仅是那些被断言为特性的东西 那么 被说明不是特性的就是特性 不要把特性规定为主体分有的东西 主体种 动物 特性人的特性 本质属性不同类别 能获得知识的动物 具体实例例如 把人的特性说成两足行走的人 就是把特性当作了主体分有的东西 因此 两足行走不可能是人的特性 主体分有的东西属 两足 四足爬行两栖鸟类构成本质的东西 某一属的属差两足行走 正确 正确 驳论规则要考察对方是否把特性规定为主体分有的东西 如若是 被说明为特性的东西就不是特性 特性不是可与主项换位的形式范畴 主项种 动物 特性动物的特性 本性上有感觉能力 具体实例例如 把动物的特性设定为本性上有感觉能力的人 就既没有把主项分有的东西 也没有把可与主项换位的表明本质的范畴当成特性 所以 本性上具有感觉能力就应该是动物的特性 不可与主项换位表明本质的范畴如 染色体细胞 主项分有的东西属 两足 四足爬行两栖鸟类 正确 立论规则 要看他是否没有把特性规定为主项分有的东西 以及不是可与主项换位的表明本质的范畴 如果这样 被说明为不是特性的就是特性 正确 不能把存在属性和变化结果等同起来 存在主体种 人 动态形式 变化先于后于存在形态 过程 静态属性某个东西结果 人的特性 存在和形式主体和形态 动态和静态形式和特性 缺陷 不能把存在和变化结果直接联系起来 要把握过程和结果 两个层次两种形式 要抓住本质关系 两分法同一律 特性能获得知识的动物 主项 人 既不是定义又不是属差属差 黄种人白种人 老人定义 阶级 结论能获得知识的动物就应当是人的特性 本质关系两分法 同一律形式特点 立论规则 要考察特性是否必然地总是同时属于主项 但既不是定义又不是属差 倘若这样 被说明为不是特性的就是特性 同时属于 具体实例例如 既然能获得知识的动物总是必然地与人同时存在 而且又不是人的属差和定义 那么能获得知识的动物就应当是人的特性 驳论的基本方法 进行逻辑判断 方法手段要考察同一物对某人 判断 是否不是若干相同东西的特性选择 显得是善 结果 条件假若如此不是追求物的特性 结论被说明为是特性的就不是特性 特性不是选择物追求物与选择物相同 具体实例例如 尽管对某人显得是善而不是追求物的特性 那么这种特性对某人显得是善也就不会是选择物 因为追求物与选择物是相同的 形式对立属性同一 逻辑判断要把握本质和形式的矛盾 主项 生命 本体 同一物 蚕 存在 谓项 形态 形式 本质 同一性 运动过程 若干相同东西 不变的形式矛盾双方相互作用 特性 对立性 运动结果 存在属性变化的形式 认识属性蚕子 蚕蛹 蚕蛾等 本质不是特性 具体实例如同一物是蚕 具体存在主项是本质存在 生命体谓项是蚕的形态变化 本质是不变的过程 相同的形式 特性是演变的各阶段形态不同不能将变化过程与结果混同 立论要把握同一性和对立性 主项 本体有死之物生命 本质存在相同的东西 同一物人 具体存在 谓项 特性三部分灵魂 具体形式肉体部分 永恒形式精神部分 具体存在和本质存在的同一性 具体实例例如 既然人 作为人 的特性被说成是具有三个部分的灵魂人那么有死之物 作为有死之物 的特性也应该是具有三个部分的灵魂 在讨论偶性方面的间题时这种方法也有用 因为同一物必定属于或者不属于相同的东西 作为相同的东西 变化形式物质和精神 对立性 不属于相同的东西 驳论强调形式本质属性三位一体 种 动物属 人马本质 种属同一 形式自行停止并不总是马的特性 两种形式对立统一 因为自我运动与自行停止在属上是相同的 并且 它们每一个都是作为动物而出现的 属性 动静一体 形式自我运动也就并不总是人的特性 驳论方法要考察同类事物的特性是否并不总是同类 倘若如此 被说明为特性的就不不是所述主项的特性 立论要在种属之间的矛盾关系中展开 对于立论 则要考察同种事物的特性是否在属上总是相同 如若这样 被说明为不是特性的东西就是特性 例如 如若人的特性为两足行走 鸟的特性就应为双翅腾飞 因为它们每一个在属上都是相同的 即 人和鸟的属都归于同一个种 动物 两足行走和双翅腾飞也归于同一个种 动物和属差 但是 这种方法在下述情形中会出错误 被述说的一种特性仅仅属于某一个属 而另一种特性则属于多个属 就像四足行走之物一样 P453 驳论要分清本质属性和形式特点 对于驳论 要考察这样的情况 当对方想提出一个本性上的属性时 由于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所致 他是否把它当作了一个总是如此的属性来说明 倘若是 被说明为特性的东西就会被推翻 例如 如果某人把人的特性说成两足的本是想提出一个本性上的属性 但按他所使用的语言 表明的却是一个总是如此的属性 那么 两足的就不应该是人的特性 因为并非一切人都有两只脚 P454 455 立论时要准确把握观点适用的条件 设定为特性能获得知识的动物观点条件一体 用语言表明指明它是本质特性两分法 同一律 本性上的属性人的特性 设定的特性在这方面就不会被推翻有条件限制就不可能被人推翻 逻辑判断如果是 具体实例 例如 既然某人把人的特性设定为能获得知识的动物 并且想通过他的语言表明它是本性上所属的特性 那么 就不可能有人以能获得知识的动物不是人的特性为由在这个方面推翻他的说明 把握关系的属性形式状态是不容易的 通过他物或由于自身而得到最初表述的东西指观察不到的关系 它们指的是关系要指出它们的特性是不容易的 存在最初的东西 存在 着了色属形式变化 色是关系属性不是存在属性 存在属性是本体着了色是一种形式 分析 把色说成存在形式着了色就变成了本体属性认识就会停留在表层 结论着了色属形式变化 它不适合论证为真的东西 知性把握存在属性 观点解说理性把握关系状态 图像解析 驳论要把握特性和定义的层次关系 表明本质的不应是特性而是定义 事物自身定义决定本质 它的特性 被设定为特性的东西就不会是特性 因为一切事物自身都是表现本质的 而表明本质的不应是特性而是定义 具体实例例如 把秀丽说成是优美的特性的人 就是把事物自身设定成了它的特性 因为优美与秀丽是相同的 因此 秀丽不可能是优美的特性 秀丽与优美 并列关系 层次关系 对于立论 则要考察他是否没有把事物自身当成它的特性 而是用了另一个可以换位的谓项来规定 倘如此被设定为不是特性的就是特性 通过换位的谓项把握层次间的关系 生命实体本质 事物自身换位的谓项内涵层次关系 动物特性 具体实例例如 把动物的特性规定为生命实体的人就不是把事物自身当成特性来规定 而是用的可以换位的谓项来说明 所以生命实体就应该是动物特性 层次关系 逻辑规则 两分法 同一律 动物是种特性是形式 整体和部分之间关系的逻辑图 特性把握了形式和本质的同一性 a如果出于本性地向下移动之物适于所有的土本质属性 b并且它也是构成土的某具体土的特性具体属性 结论 3被说成不是特性的就是特性c那么出于本性地向下移动之物就应该是土的特性 逻辑判断2如果是 1适于每一个相似于部分之物的东西是否是作为整体之物的特性 立论方法对于立论 则要考察适于每一个相似于部分之物的东西是否是作为整体之物的特性 如果是 被说成不是特性的就是特性 例如 如果出于本性地向下移动之物适于所有的土 并且它也是构成土的某具体土的特性 那么 出于本性地向下移动之物就应该是土的特性 要紧紧抓住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在考察源于对立的种种情形时 首先要看从相反出发的那些对立情况两种方法对立统一 立论方法 要看相反的东西是否是相反者的特性 倘若是 相反的东西就是相反者的特性 例如 既然恶与善相反 避免之物与选择之物相反 那么 如若选择之物是善的特性 避免之物也就应该是恶的特性 驳论方法 要考察相反的东西是否不是相反者的特性 如若这样 相反的东西就不是相反者的特性 相反的东西 本质相反者的特性 形式属性本质和形式之间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立论方法中典型实例的逻辑图解说 相反的东西 指矛盾双方的关系 相反者的特性 指矛盾具有的属性 形式 由此构成了认识的两个层次 两个层次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驳论要把握两个层次的对立统一 从关系出发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物 矛盾形式关系词 外部形式超过与被超过 内部形式倍与半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矛盾和矛盾的形式是第一个层次的对立统一 在矛盾形式内部则是第二个层次的对立统一 要把握两个层次的对立统一 不能将矛盾形式中的对立性扬弃 将各种形式混同起来 通过对立统一规律判断关系的属性 倘若是关系词就是关系物的特性 关系物即矛盾概念 关系词即矛盾形式 矛盾双方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因此只要确认矛盾一方的形式 特点 另一方自然也就会依据对立统一规律作出肯定的判断 这就是范畴规律法的原生形态和理论根据 通过对立统一规律判断逻辑关系的形式 认识的属性 把握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判断 种属关系成立 既然倍被说成与半相关 2 1与1 2相关 那么 如若2 1是倍的特性1 2就应是半的特性 辩证分析 从肯定和否定两方面出发 首先 要看表述肯定和否定的那些语词自身的情况 这种方法仅仅对于驳论有用 例如 考察肯定或按肯定语气表述的东西是否是主项的特性 倘若是 否定以及按否定语气表述的东西就不会是主项的特性 要从各种肯定和否定出发来考察 静态两分法 如果否定语气表述的东西是主项的特性 那么肯定以及按肯定语气表述的东西就不会是主项的特性 例如 既然有生命是动物的特性 没有生命就不应是动物的特性 从各种肯定和否定以及相互关系出发 动态两分法 具有两个层次 双向推论 驳论要把握两种形式的对立统一 被表述或不被表述 形式关系 表述或不表述 本质关系 条件肯定词语 肯定事物的特性 逻辑判断 假若如此 结论否定词语 否定事物的特性 逻辑推论 必定如此 1 如果生命不是人的特性 2 非生命也就不应是非人的特性 4 生命也就不会是人的特性 3 如果非生命不应是非人的特性 两种形式 互为倒置关系 立论的形式和本质是对立统一关系 要考察肯定语词是否是肯定事物的特性 否定语词也就是否定事物的特性 4 无生命就似乎是非生物的特性 3 如果有生命似乎是生命的特性 2 有生命就是生物的特性 1 如果无生命是非生物的特性 对立统一 属性对立形式同一 如若否定语词是否定事物的特性 肯定语词也就是肯定事物的特性 逻辑判断 倘若是 1条件 2结论 1分析 2判断 3结果 形式三段式 本质两分法 本质关系 1 更大程度的就不是更大程度事物的特性2 更小程度的就不是更小程度的特性 驳论具有的两个层次三个环节 原级本原 具体存在的环节 比较级相互关系对比的形式 最高级关系的本质属性 规律 具体关系 3 最大程度的就不是最大程度事物的特性4 最小程度的就不是最小程度的特性 对于驳论要看原级的谓项是否不是原级事物的特性质决定量 从质到量 量 存在 关系 例如 既然施善不是人的特性 那么更施善也就不会更是人的特性 逻辑判断倘若如此 质 极限 逻辑分析的基础是观点具有真实性 肯定形式当我们证明了偶性属于时 我们就断言它是真实的 具体 逻辑分析 考察总是要提出这样的问题1 质的判断 它是真实的还是不真实的 否定形式而当偶性不属于时 我们就断言它不真实 设定1 肯定形式如果对方没有把主体置于它特有的种中 设定2 否定形式或者 如果他提出的论断不是主体特有的从形式到本质手段 逻辑分析我们就要从与种和特性相关的已经论述过的方式出发来考察 2量的分析 前提 属性对于名称所指称的主体的论断是否不真实的问题 方法 形式要从与偶性相关的那些方式出发来考察 论述方法 历史和逻辑的有机结合 按照时间顺序在总的意义上 最好是通过在先的东西力图理解在后的东西 因为这样的方式更为科学 唯物论 依据逻辑关系但是 对于那些不能通过这种方法获知的人来说 通过适于他们理解的语词来作成论断也同样是必要的辩证论 具体方法 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 两种方法对立统一系统方法 历史是形式 逻辑是本质 两个层次有机结合 本质环节 逻辑方法 形式环节 历史方法 一切之中最容易的事情是反驳定义 定义是抽象的形式很容易抓住它的缺陷 多个称谓指规定性存在属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依据存在属性的这一特点可以得出不同形式的定义 观点形式 逻辑解析 一切之中最容易的事情是反驳定义 在定义中有多个称谓 提供了多种反驳的机会 从这种机会出发就能做出更快的推理 根据 因为在众多称谓中比在少许称谓中更容易出现错误解析 可以利用不同的形式特点反驳原来的定义 依据逻辑关系的三个环节反驳定义 1 论断不是特有的指本质方面关系形式 2 被提出的东西不是种指本体方面 3 某个成分不属于主体指具体方面 本体方面 具体方面 本质方面 形式特点 本质属性 具体形式 不要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因为形式特点是多样性站在形式角度上不能将定义推翻 要深入到实质环节 把握根本 认识的各个环节内部都是直接性和间接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利用这一逻辑规则可以准确把握定义中的缺陷 一切之中最困难的事情是构造定义 构造定义需要遵循逻辑规则 内容复杂的定义需要通过逻辑图的形式 例如 为哲学下定义就需要将哲学讲述的丰富内容全面系统地展示出来 它不是谈论个人的看法和认识 而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具有的诸多表现形式 缺乏逻辑因素的形式特点最容易描述 偶性是一切之中最容易构造的偶性指形式特点里面没有附加如何属于元素的说明 在其他几个方面逻辑 不仅要表明属于关系 还要表明怎样属于包含两个层次的关系有两种反驳方式 证明它属于或者不如此属于 在偶性方面只须表明属于没有逻辑的形式特点除了证明它不属于外就无法反驳了 但是 反驳偶性又是最困难的 因为在它之中提供的反驳机会最少 形式特点是多样性 难以批驳 特点 本质形式 属性 哲学家和辩证论者的考察是相同的 但是 后面的排列和提问则是辩证论者的特性 因为这类问题全都相关于另外的一方 方法属于抽象的形式 对于哲学家和辩证论者是一样的 在这里哲学家是知识 智慧的代表 辩证论者是方法的代言人 起点范畴 意欲提问的人首先应当找到攻击由以下手的地方 开端和结构 其次 提出问题并自身予以逐个地排列 具体论述 剩下来的第三点就是对另外的人述说它们 辩证逻辑是论证观点理论的科学方法 二是论述体系整体结构 一是出发点基本矛盾 三是分析矛盾的形式特点 哲学上的公理不需要理论上的证明 虽然推理由以进行的前提是真实的和熟知的 由于它们离起点太近 以致于能预见结果 所以往往为回答者所拒绝对此哲学家并不在意 从事实出发 认识和描述 哲学家所热望的也可能正是他的那些自明的公理最为熟知并且最贴近起点 因为从这样的公理出发 知识的推理才能构成 自明的公理即逻辑规则包括形式逻辑的三段式以及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规律 它们源自直观的洞见 逻辑规则是直观洞见的产物 它不是从概念之间关系中推论出来的 而是从存在环节直接抽象的产物 这种直接抽象的基础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关系的形式 普遍联系的形式 探索者 逻辑方法 哲学家 认识方法 用模棱两可 含糊的语词试探性的询问 论辩的技巧在说明自己的命题时 要做得仿佛不是为了自身而是为了其他命题 因为人们密切关注的是对于论题有用的东西 总而言之不论提问者想确立的是那个命题还是它的对立者 都要尽可能做得含糊些 因为如果对论证有用的东西是含糊的 人们就会说出他们自己所思考的东西 P524 这是论辩的一种技巧 看相和算卦就采用这样的方法 用模棱两可 含糊的语词进行试探性的询问 在语言表述形式上注意给自己留后路就如同相声中用 孤独一枝 表述子女数目一样 一个 两个 若干个都可以从这一含糊的语词中衍生出来 通过含糊的语句让对方将结论在不自觉的状态下表露出来 以便证明卦算得非常准确 在这里亚里士多德将诡辩的技巧揭穿了 借助语言表述的特点达到自身的目的 直接描述的事实难以反驳 存在 特点 现象 形式 过程 模式 本质 直观反映具体事实 间接反思动态关系 离起点非常近的那些东西也难以反驳指唯物论的观点 单纯地还是多层含义或使用了隐喻 本体论 宇宙论是一个圆圈模式 辩证论是两个圆圈的关系模式 逻辑学是三个圆圈环环相套的模式 把握了存在和形式的一体性 存在形式 联系作用 辩证论是两个圆圈的关系 本体论宇宙论是一个圆圈 逻辑学是三个圆圈的关系 处在关系中的定义不容易论辩和反驳 一物 相反者 相反者 相反者 相反者 相反者 相反者 存在形式 例如 一物有一个或众多相反者 关系或关系网方法手段 通过给出相反者定义的方式 从对立中把握同一结果 就会使人们容易比较出同一个东西是否可能有多个相反者道纪 需要定义的其他东西也以相同方式处理 从个别到一般道纪是老子使用的术语 时代哲学用矛盾分析法 辩证逻辑表述 一物有一个相反者 指相互关系一物和众多相反者 指存在模式 具体是关系整体是模式即关系网 妨碍论证导致理性结论的四种方式 驳倒错误所由产生的依据 针对错误产生的根据 逻辑规则四者同一律共同的属性就是将本质和形式割裂开来 对提问者提出反对 针对提问者的提问方式 对问题提出反对 针对问题本身存在的缺陷 最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