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1页
1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2页
1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3页
1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4页
1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执教者:亢宝君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许多名山大川,或风光秀丽,或雄伟壮阔,自古以来,许多诗人为我国的壮丽山河,留下了千古佳句,唐朝大诗人李白在25岁那年,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板书课题)二、分析题意 师:“望”是什么意思?生:看,在远处看。 师:望天门山是什么意思? 生:站在远处看天门山。 (出示天门山图片)师介绍天门山:天门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过渡句:当年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的乘舟顺江而下,途径天门山时,年轻浪漫,一派天真的李白写下了这首诗。 三、初读古诗。1、师配乐朗诵 2、师:经过课前的预习和老师刚才的朗诵,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李白在天门山都望到了哪些景物? 生:青山、碧水、孤帆、红日。3、师:那我们就品味一下,这些景物如何在作者的笔下具有了诗情画意的。4、师:下面同学们读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读清爽,读通顺。(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断 楚 孤 帆(2)指读古诗过渡句:古人作诗讲究有板有眼、有韵律,所以我们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3)出示幻灯片,指导按节奏朗读。 四:分析诗文。 师:同学们读了几遍诗句,发现了什么?诗中除了题目中有“望”字,诗句中有“望”字吗? 生:没有。 师:全诗除了题目望天门山有望字,诗句中却没有一个望字,然而仔细品味,我们会发现每一句诗句中都隐含着“望”字,并且这个望字流露出了作者的“山水真情”,下面我们逐句分析一下。 (一)分析第一句 出示幻灯片,指读第一句。师:第一句作者望出了什么?生:望到了天门山。天门山断开了。 师:天门山是怎么断开的? 生:被楚江冲开的。 师:楚江是什么意思? 生:长江。 师:此时此刻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奔腾的长江水把天门山冲断了。 师:长江水这么厉害,有这么大的本领,你从这厉害的水中看出了什么气势? 生:波澜壮阔阔的气势。 板书:望波澜壮阔的气势师:谁能读一读这句,要读出长江水波澜壮阔的气势。 归纳:诗的第一句读后自然会映入这样的画面:浩荡的长江水,飞奔而下,把本来一个整体的天门山冲击成东西两座山。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望见长江水那波澜转过的气势,作者如何能诞生:天门中断楚江开的诗句呢。 (二)出示幻灯片,指读第二句。 师:第二句作者望出了什么?生:望到碧水流到天门山,有转变了方向。 师:为什么会转变方向,水流的不是很有气势吗? 生:大山也不是等闲之辈,也非常厉害,面对湍急的水纹丝不动,表现出自己的雄姿伟岸。 师:你的眼前又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碧绿的长江水向东流到天门山突然转了弯,向北流去。 归纳:碧绿的长江水向东流到天门山后,突然转了个弯,向北飞奔而去,这里又写出了天门山的雄姿险峻,不是吗?高峻坚固的山峰岂能容忍江水的肆意横流,所以奔涌到天门山只能“至此回”了。不难看出这一句通过水势,写作者望出了天门山的雄姿伟岸。 板书:雄姿伟岸的奇观 师:谁能读一读这句,要读出天门山的雄伟。 过渡句:望尽两岸青山排闼,忘却夹江水势汹涌,此时此刻,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呢?谁能有感情的读读最后两句诗。 (三)分析三、四句。 出示幻灯片,指读。 师:作者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喜悦。 师:为什么高兴?生:因为诗人陶醉在美丽的山水之中了。 师:你知道李白是站在哪里望天门山的吗?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汇报:生:小船上。通过“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句诗,我们知道的。“相对出”应该是两岸的青山变得越来越清晰,是因为诗人坐着小船,越来越靠近天门山。 师:“出”是什么意思? 生:突出,也就是天门山由原来的看不见,变得越来越清晰。 师:这个“出”字用得出神入化,把原本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师:此时此刻,你的头脑中又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两岸的青山一会出现,一会又忽闪不见,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然驶来。 归纳:满眼的山水风光开阔了作者的胸襟,感染了作者的心情,由此妙笔生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绿水衬托着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然驶来,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呢?这遥望之中的传神一笔,不仅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波澜壮阔的长江水,雄奇秀丽的险峻山峰,乘风破浪的孤帆”这一动态画面,也写出了自己的喜悦之情,我们看罢自然会心升共鸣,欣然陶醉在作者那青山绿水的心情之中。 板书:青山绿水的心情 师:谁能有感情的朗读一下后两句,读出青山绿水的心情。五:悟诗情 过渡句:青山、绿水、孤帆、红日,好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短短的几句诗,却表达了作者美丽的山水真情。(板书:美丽的山水真情)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你从这幅美丽的画面中看出了什么? 师: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让我们跟随着优美的音乐,再次感受这青山绿水带给我们的享受。 生配乐朗读。 师:这首望天门山早已成为千古佳句,让我们闭上眼睛,脑海中想象那美丽的画面,试着背诵一下,让它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 指名背诵、齐背。六、 古诗拓展:1.大诗人李白对天门山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他还写过天门山铭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幻灯片)2.天门山的青山绿水,让诗人由衷的热爱,他写的早发白帝城和望庐山瀑布同样是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出示幻灯片)这两首诗大家熟悉吗,谁能有感情的给大家读一读。 七、交流展示:展示课前收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八、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九、作业:把这首古诗背给你喜欢的人听。江南春教案执教者:亢宝君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着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自读诗句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三、深入探究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四、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l指名背诵这一首诗。2描述诗意。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3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4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5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7背诵古诗五、小结: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默写江南春。3抄写生字词两遍。4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古诗浪淘沙的教学设计执教者:亢宝君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4、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5、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黄河气势磅礴,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诵读.教学过程:一、了解诗人,理解诗题。1、直接揭题:浪淘沙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2)浪淘:波浪淘洗。3、了解诗人。(出示课件)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二、朗读古诗。浪 淘 沙三、根据词意解诗意。1、初读,理解词义。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2、再读,理解诗意。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1)理解第一、二句。(事物的形状、状态。)借助简笔画理解。(2)理解第三、四句。(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借用图片理解。3、品读,深化理解。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产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豪迈。三、品用词,练语感。(一)品评“上”字1、诗的每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知道诗中哪个字作用反复推敲才决定用它的吗?2、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到、过、去、)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上”字比一比,“上”字好在什么地方?小结:是啊!一个“上”字,引发了我们学生多少联想(二)尝试推敲。现在,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客船。(来、去、到、见、)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四、自主小结,自主作业。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