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新民主义革命的崛起_第1页
第14课新民主义革命的崛起_第2页
第14课新民主义革命的崛起_第3页
第14课新民主义革命的崛起_第4页
第14课新民主义革命的崛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 五四运动背景 国际国内 列强加紧侵华中国人民反帝情绪高涨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指明方向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阶级矛盾尖锐 根本原因 民族工业的发展 春天 工人阶级壮大 阶级基础 新文化运动 巴黎和会拒绝中国正义要求 思想解放 思想基础 导火线 一 五四风雷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 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 二十一条 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二 经过 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5月4日 6月初 学生 北京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6月初起 上海 工人阶级 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取得初步胜利 五四运动能取得初步胜利 最主要的原因是 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 军阀政府释放被铺学生 罢免了三个卖国罪的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 三 历史意义 1 性质 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2 特点 各阶层作用 青年学生 先锋工人阶级 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 领导3 作用与影响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什么是 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孕育着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的精神 即爱国主义精神 民主与科学精神 追求真理 勇于探索的精神 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成为运动会主力 显示了伟大的力量 先进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 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将承担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 2 五四运动启发了广大人民觉悟 准备了革命力量的联合 因此 和辛亥革命相比较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3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基础 4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总之 五四运动后 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 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的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 历史条件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共产国际的帮助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工人运动的发展 2 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3 思想基础 4 组织基础 5 外部条件 1 经济根源 一战前后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 中共的诞生 时间 地点 1921年7月23日 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制定党的纲领 党的名称 奋斗目标 明确中心工作 选举领导机构 二 中共一大 内容 三 历史意义 1 性质 新型工人阶级政党2 特点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 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 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3 影响 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思考与讨论 你是如何理解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提示 新指导思想 新奋斗目标 新革命纲领 新领导阶级 新革命前途 马克思主义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无产阶级 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与以往的政党有何不同 以中国同盟会为例比较 不同 1 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三民主义 2 目标 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 革命态度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不能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4 阶级利益 工人阶级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资产阶级 5 工作方式 领导和发动工人运动 没有发动群众 6 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三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 国共合作实现 1 国共合作实现的条件 共产党 1 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 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 中共 三大 通过与国民党合作的的决定 敌强我弱 需要联合 必要性 2 国民党 力量和革命性较强 有威信有影响 在南方有根据地 其领导人孙中山愿意与共产党合作 可能性 3 共产国际的帮助指导 2 合作实现的标志 1924年广州国民党 一大 召开 合作形式 党内合作 即共产党员一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必须保持共产党员的独立性 将国民党改组为 四大革命阶级联盟 的政党 学思之窗 想一想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 它们采取怎样的合作方式 提示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在领导工人运动中逐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敌人力量的强大 力量弱小的工人阶级单枪匹马难以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 必须联合其他革命阶级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而当时的国民党长期从事资产阶级革命斗争 是中共民主革命的同盟军 根据共产国际的建议 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国共合作 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 此种方式有利于我党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革命分子 扩大组织 壮大革命基础 2 目的 3 对象 4 概况 5 影响 打倒帝国主义 推翻军阀统治 统一中国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2 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威震全国 3 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武成为革命中心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北伐战争 1926年 1927年初 1 两湖战场歼灭吴 江西 闽浙战场消灭孙 3 合作主要成果 1 背景国共合作后 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展开 工农运动迅速发展 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东成立 国民政府将所属部队统一整编为国民革命军 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四 国共合作的结局 1 失败的标志 蒋介石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 1927 4 12上海 局部失败 汪精卫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 7 15武汉 完全失败 2 失败的原因 2 主观 1 客观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中共缺乏斗争经验 尤其是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放弃革命领导权 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 3 失败的教训 要取得革命胜利 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 坚持武装斗争 二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本课测评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诞生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国的民族工业利用战争间隙得到发展 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经济根源 五四运动中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根源 五四运动后 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 1920年以后 陈独秀 李大钊开始进行建党活动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基础 1921年7月23日 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 中国共产党诞生 学习延伸请说说毛泽东这个论断的根据是什么 提示 五四运动的爆发 五四运动前 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北洋军阀对内专制独裁 长期混战 对外卖国 给人民带来灾难 激化了社会矛盾 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政治根源 同时 中国的民族工业利用战争间隙得到发展 促使产业工人队伍壮大 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经济根源 苏俄十月革命后 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 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思想根源 而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运动中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从此以后 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五四运动是一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