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2.DWG
胶片2.DWG

小型玉米剥皮机设计【含CAD图纸、说明书】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编号:6848044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02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4-07 上传人:机****料 IP属地:河南
50
积分
关 键 词:
含CAD图纸、说明书 小型 玉米 剥皮 设计 CAD 图纸 说明书
资源描述:


内容简介:
前 言 在玉米分段收获时,玉米剥皮工序劳动强度大,费工时和误农时,且影响玉米的质量和完整性等问题,针对我国玉米收获后剥皮这个重要环节,设计出场上玉米剥皮机,并对其结构及技术参数予以设计。微型玉米剥皮机是收获玉米穗外表皮的一种机具,本机为4辊机型,可满足单户、联户和种粮大户使用。它代替了传统人工剥皮的紧张劳动,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有效地防止了因剥皮不及时而造成的玉米霉烂损失,该机结构简单,调整方便性能可靠,生产效率高,可采用电动机、柴油机或三轮农用运输车发动机作动力,本机采用单相交流电动机作动力。剥皮装置中剥皮辊一般有螺旋棍和橡胶辊组成,达到1500kg/h,动力源3kw的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设计。为达到设计要求,主要剥皮装置采用全橡胶的玉米剥皮辊,并且两辊高低设置,且可以根据玉米棒的大小不同调节两辊间的距离。这避免了传统设计方法中采用铸铁辊对玉米籽粒的损坏,而且在结构上比传统设计方法更为合理。经计算、校核,该机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在剥皮装置与传统方式上较传统设计有所改进,更适于在广大农村的推广应用。国内外玉米剥皮机的概况:(1)美国玉米剥皮机的概况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玉米种植面积的37%,由于生产过程对机械化得迫切要求,在1885年就研制成功了场上作业的玉米剥皮机;1908年又研制了田间摘穗剥皮机;现在已经向联合自走的方向发展。(2)我国玉米剥皮机研制现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进行玉米剥皮机的研制工作。如丰收2卧、丰收2立和4YBJ2型的田间玉米摘穗剥皮机。60年代,中国农机院与黑龙江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协作设计了YD3型玉米剥皮机。70年代,黑龙江省红兴隆国营农场管理局设计了场上玉米剥皮机。1979年,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的4YB2型玉米收获机及吉林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的4QY2型玉米收获机都配置了剥皮机构。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小型玉米剥皮机是一种玉米表皮的专用机械。这种机械主要针对农村的广大农民用户使用,所以此机械必须具有如下特点:(1)操作简单,便于广大农村用户的使用,零部件尽量采用标准件,便于安装和维修。(2)整机安装,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动力的选择要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因此动力尽量安装电动机或者柴油机。(3)本机还要有较高的生产率,较低的籽粒破碎率,较高剥净率。此种机械的研制成功,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为了广大农民节省大量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也成为农民致富的途径之一。 目 录1绪论.1 1.1任务来源.1 1.2剥皮机的设计要求如下.1 2总体方案的分析.2 2.1剥皮的工艺过程.2 2.2方案的选择.2 2.3主要工作部件形式的选择.23总体配置的确定.3 3.1机架的配置.3 3.2传动系统配置.34剥皮装置的确定.3 4.1剥皮辊长度确定.4 4.2剥皮辊生产能力的确定.4 4.3剥皮部件的设计.4 4.4胶片的设计.55执行部件及机架设计.5 5.1果穗料斗的设计.5 5.2机架、连接架的设计.56传动部分设计.5 6.1玉米果穗在剥皮辊间的受力分析.5 6.2皮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及校核.6 6.3齿轮的选用.8 6.4轴的强度校核与设计计算.16 6.5键的选择.16 6.6轴承的选择.17 6.7电动机的选择.177总结.18致谢.19参考文献.20 小型玉米剥皮机设计1绪论在玉米分段收获时,玉米剥皮工序劳动强度大,费工时和误农时,且影响玉米的质量和完整性等问题,针对我国玉米收获后剥皮这个重要环节,设计出场上玉米剥皮机,并对其结构及技术参数予以设计。微型玉米剥皮机是收获玉米穗外表皮的一种机具,本机为4辊机型,可满足单户、联户和种粮大户使用。它代替了传统人工剥皮的紧张劳动,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有效地防止了因剥皮不及时而造成的玉米霉烂损失,该机结构简单,调整方便性能可靠,生产效率高,可采用电动机、柴油机或三轮农用运输车发动机作动力,本机采用单相交流电动机作动力。剥皮装置中剥皮辊一般有螺旋铁棍和橡胶辊组成,达到1500 kg/h,动力源3 kW的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设计。为达到设计要求,主要剥皮装置采用全橡胶的玉米剥皮辊,并且两辊高低设置,且可以根据玉米棒的大小不同调节两辊间的距离。这避免了传统设计方法中采用铸铁辊对玉米籽粒的损坏,而且在结构上比传统设计方法更为合理。经计算、校核,该机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在剥皮装置与传统方式上较传统设计有所改进,更适于在广大农村的推广应用。国内外玉米剥皮机的概况:(1)美国玉米剥皮机的概况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玉米种植面积的37%,由于生产过程对机械化得迫切要求,在1885年就研制成功了场上作业的玉米剥皮机;1908年又研制了田间摘穗剥皮机;现在已经向联合自走的方向发展。(2)我国玉米剥皮机研制现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进行玉米剥皮机的研制工作。如丰收2卧、丰收2立和4YBJ2型的田间玉米摘穗剥皮机。60年代,中国农机院与黑龙江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协作设计了YD3型玉米剥皮机。70年代,黑龙江省红兴隆国营农场管理局设计了场上玉米剥皮机。1979年,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的4YB2型玉米收获机及吉林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的4QY2型玉米收获机都配置了剥皮机构。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小型玉米剥皮机是一种专玉米表皮的专用机械。这种机械主要针对农村的广大农民用户使用,所以此机械必须具有如下特点:(1)操作简单,便于广大农村用户的使用,零部件尽量采用标准件,便于安装和维修。(2)整机安装,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动力的选择要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因此动力尽量安装电动机或者柴油机。(3)本机还要有较高的生产率,较低的籽粒破碎率,较高剥净率。因此,本机的设计根据农村不同用户的使用要求,设计了不同的类型。此种机械的研制成功,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为了广大农民节省大量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也成为农民致富的途径之一。1.1 任务来源 根据农村当前的生产实际情况,农业机械的使用还没有普遍推广,尤其是在像东北这样的产粮大区,农民收获的粮食由于不能及时得到农业机械的支援,而只能用传统的手工劳作,这样使得农民在秋季可谓苦不堪言。特别是对于玉米这一高产稳产的作物,在东北地区特别是我省由于有大量的播种面积,而这种作物的本身又是一种劳动含量较高的作物,因此,对于各种玉米所用的农业机械已迫在眉睫,而玉米生产过程中的播种、耕管机械已基本解决,而收获机械却仍是一个空白,农民收获季节由于都是用传统的手工劳动,所以强度特别高,特别是玉米的剥皮,不但时间长,且占用劳动力多,工作效率又不高,如不及时剥皮,还易使玉米发霉、变质。所以,玉米剥皮机不但具有广泛市场,而且极易推广,又能解决农民的当务之急,使农民在玉米的收获季节不再为玉米剥皮而犯难了。1.2 玉米剥皮机结构简介 玉米剥皮机主要由剥皮机构、压送器和果穗分布装置等组成。(1)剥皮机构主要部件为剥皮辊,其作用是清除茎叶混合物和剥掉果穗表皮。其原理是相对旋转的一对辊子抓取并剥掉在其上运动的果穗的表皮,同时把表皮和茎叶混合物拽到辊下,剥掉表皮。剥皮辊间隙时由压缩弹簧来保证的,不用经常调整。(2)压送器对改善果穗剥皮质量,提高剥皮装置生产率是极其重要的,它把果穗压向剥皮辊表面,从而增大剥皮辊对果穗的摩擦力,并促使表皮蓬松和使剥皮辊更好地抓取表皮,而后周期性地放松压向剥皮辊上的果穗,以使其性能绕自轴转动,从而使果穗向四周的表皮与剥皮辊接触,促使果穗在剥皮时翘起来,这样有利于避免果穗端部掉粒。因本机采用全橡胶剥皮辊,辊面带有螺旋凸棱,左右辊互相啮合,成对使用,由于橡胶摩擦系数较大,因此不必另加压制器。2总体方案的分析2.1剥皮的工艺过程 采用人工上料,人工喂入,机械剥皮,最终使果穗和表皮分离。在这过程中之所以采用人工上料和人工喂入主要是如果采用自动喂入会使机器的成本和造价会大大地提高而农民对这种机械由于价格的增设而使购买力下降。配套动力源采用Y系列三相电动机,主要工作部件选用全橡胶的玉米剥皮辊,传动部分使用带传动和直齿轮传动。2.2方案的选择 在设计过程中也曾考虑过采用自动喂入,但这种机械虽然在效率上有所提高,但同时它也将提高机器的成本,从而使购买力下降。而采用人工喂入虽然不如自动喂入效率高,但也比手工大大的提高,而且适合大多数农民的经济能力。之所以采用Y系列电动机,是因为Y系列电动机是目前最常使用的,而且价格合理。剥皮部件采用全橡胶的剥皮辊,不但不影响剥净率而且由于橡胶比较有弹性不会损伤籽粒。传动部分由于该机比较简单所以选用直齿轮既可。2.3主要工作部件型式的选择 剥皮机主要核心部件是剥皮装置,传统式剥皮装置采用一支铸铁螺旋齿辊和一个橡胶螺旋剥皮辊配对使用,两对辊的中心距a=66.75,且两对辊形成以个槽形,一般采用两对或四对辊,为增加玉米穗与辊子的压力,在剥皮辊的上方配有两组或三组压制器,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辊型的剥净率最高能达到85%,籽粒破碎率高达2%,这是玉米剥皮机 推广的主要原因。 94年通过实验研究,设计出一种全橡胶的玉米剥皮辊,这种辊采用橡胶制成,辊面带有螺旋凸棱,左右辊互相啮合,成对使用,由于橡胶摩擦系数较大,因此不必另加压制器,且橡胶面有弹性布损伤籽粒,并在轴线方向上布置有螺距为2m的螺旋线,果穗能沿线向下滑,再加上与支架本身的倾角,使果穗能自动进入下料斗,身产率较高,该装置已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专利号:942250133)新产品,直接利用剥皮装置专利技术,配以传动系统、机架、动力源及上下料斗等部件组成。3总体配置的确定 总体配置就是合理安排各部件位置和联接关系,确定动力的传动路线,与电动机的联接关系,使机器工艺路线合理,并且便于使用,调整和维修,同时机器外观造型要给人以美感。3.1机架的配置机架采用角钢焊接而成,如图3-1所示: 图3-1机架为了便于作业后的移动,在机架底部安装有四个行走轮,且在前面的两个行走轮需要能够转向,这样使整机的移动更加方便,更便于生产中的使用,考虑到成本方面的因素,行走轮及转向轮均可外购,因为它并没什么特殊的要求,只要能达到行走及转向要求即可,也可以本身自己制造。图3-2 总体结构图3.2传动系统配置 利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源时,只需一级皮带传动,然后再由一级齿轮传动成降速过程,最后再由齿轮传动到主动轴上。根据实验得出,剥皮辊的最佳转速范围在n=300r/min350r/min,这里我们取n=333.3r/min,电动机的转速为1440r/min. =1440/333.3=4.32根据高端传动比低端传动比.传动系统分配=2.4=1.8所以 总降速比 i=2.4=4.32所以 直轴的转速为 n=333.33n/min 由于依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剥皮辊最佳转速范围为n=300350n/min所以这一转数符合要求。这二级减速及传动系统各部件的尺寸如下:主动带轮基准直径: 从动带轮基准直径:齿轮1的分度圆直径: 齿轮2的分度圆直径:=144 mm4剥皮装置的确定 剥皮装置是由一对相向转动的剥皮辊抓取和剥除玉米穗的苞叶。剥皮辊与苞叶间的摩擦力必须大于苞叶与穗辊间的链接力,为了使苞叶剥净,在玉米穗沿剥皮辊下滑的同时,自身应能转动。在剥皮辊的上方设有压送器,使果穗对剥皮辊稳定地接触而避免跳动。4.1剥皮辊长度确定 传统式玉米剥皮辊长度为1.70mm,美国甜玉米剥皮机滚长为1500mm,根据实验得出玉米在剥皮辊上的剥净率在开始400mm内剥净率为85%,在600mm内剥净率为93%,因此辊长定为950mm可使苞叶的剥净率在93%以上。剥皮辊的长度是影响剥净率的主要参数,为保证剥净苞叶,剥皮辊应有足够的长度,但过长会引起籽粒脱落和破碎,剥皮辊的直径应不使最小直径的果穗收挤压和被抓取为准。4.2剥皮辊生产能力的确定单对剥皮辊生产能力:/h -(4-1) -(4-2)式中:q-剥净率果穗质量平均为0.4kg L-果穗长度最大为250mm-果穗沿剥皮辊移动速度m/s S-剥皮辊螺距s=900mmN-剥皮辊转速333.3 r/min f-滑动综合系数试验得f=0.05 -50mm(2)带入(1): = = =1066 kg/h所以,两对辊计算生产率为2132 kg/h 设计要求为1500kg/h,2132kg/h1500kg/h符合设计要求。由于此机是由人手式喂入,故实际生产能力大约在每对辊的生产率1500Kg/h左右,这是经过实验后得出结论。4.3剥皮部件的配置 本机剥皮装置直接利用新型剥皮装置专利技术,其剥皮辊为高苯橡胶面,有数条螺旋相互啮合,高低配置成对使用,每两对辊组成一槽型,每个辊轴上有每节250 mm的四节胶辊串接而成螺旋首尾相接,局部磨损后便于更换,下辊2、4为固定辊,上辊1、3可绕铰接点转动,既两辊啮合间隙时可调的。保证果柄可以通过,两辊可以调节螺栓6来调节,所以可以根据不同的品种来适当调节螺栓,使果穗顺利通过。 玉米在两辊所形成的槽型中,辊面的凸棱对苞叶有撕裂作用,由于两辊的螺旋相互啮合,使玉米苞叶在自转过程中被嵌入凹槽中,此时由于两辊的转动使苞叶被扯掉,玉米的自转主要由于两辊对玉米摩擦力大小不同,虽然两辊的材料不同,但却由于两辊与玉米之间的压力角不同而产生不等的摩擦力、且,而使得玉米能够产生自转。两辊中心距a=67.5mm,当果穗直径为60 mm时果穗重力N与下辊压力方向角=与上辊方向压力角=,其相应摩擦力:由于且方向相反,因此果穗在剥皮过程中产生转动,可加速剥皮过程,为加速果穗下移速度,剥皮辊还要有一定倾角,倾角小,下滑速度慢,生产率低倾角大,剥净率低,本机通过部件试验,确定剥皮辊倾角为12度。果穗通过间隙,根据实测果穗直径最大不超过65mm,为防止过大的果穗卡滞现象通过70 mm,可使果穗绕自身轴线自由转动,为防止在剥皮过程中产生果穗治理造成脱粒,在剥皮辊上方设有压穗板,压穗板通过间隙为70mm.图4-1 剥皮辊装置 1齿轮 2皮带 3带轮 4垫片 5螺母 6带轮轴 7短轴 8主动轴4.4胶片的设计胶片就是天然橡胶组成的片,安装在轴上用于对玉米剥皮。当周选装的同时胶片安装在轴上会对玉米产生摩擦力,从而应用这个摩擦力进行对玉米剥皮。在此次设计中我们用到两种胶片,这两种胶片交叉安装,产生参差不齐的效果,从而产生的摩擦力更大。5执行部件及机架设计5.1果穗料斗的设计: 果穗料斗不但呀有暂存果穗的能力,而且嗬哟能够使果穗沿剥皮辊的轴向方向上进入两辊所形成的槽型中,在配置上与剥皮辊的倾角相同,均与水平面成12度角,在长度上按展开950mm设计,因为考虑到玉米进入到剥皮辊时的方向性,所以将出口处的滑板设计成与剥皮辊组数相等的槽型,尽可能保证每次只能通过一穗玉米。进料斗是送入玉米的装置,由于本机采用两对剥皮辊工作,所以进料斗必须设计成双出口的结构。玉米需自动滑到剥皮辊的方向上进入两辊形成的槽型中进行剥皮,这就要求料斗具有一定得倾斜度,经参考实验数据选倾斜度为12度。为保证玉米滑向剥皮辊时每次只能通过一穗玉米,可将出口设计成与剥皮辊组数相同的槽型。同时为保证玉米在剥皮过程中受切向力的挤压导致弹出,在剥皮辊上方增加两个压穗板,以防止果穗弹出。下料斗是在玉米剥皮结束后,果穗画出的装置,它可以设计成任何方便的形状。5.2机架、连接架的设计: 机架和连接架均由角钢焊接而成,两种机型结构相同,仅宽度不同。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具有一定得抗压能力既可,主要目的是便于组织生产,提高通用程度,因此物特别要求。6传动部分设计6.1玉米果穗在剥皮辊间的受力分析 所以: 所以: 由实验可知,撕破苞叶的抓取力大约为 同时在自转过程中撕扯力 根据实验可知,扯断苞叶所需力 每对剥皮辊消耗的功率: kW因此两对辊消耗的总功率:与皮带轮同轴的齿轮所需扭矩为 6.2皮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及校核已知:电动机转速n=1440r/min A型带 P=3kW6.2.1 确定计算功率工作情况系数,故1.13=3.3kW6.2.2 选取窄V带带型根据由机械设计P152图89确定选用SPA型带。6.2.3 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由机械设计P145表83和P153表87取主动轮直径。根据式, 从动带轮直径根据机械设计P153表87,取d=240mm。 验算带的速度:=7.536,所以:带的速度合适。6.2.4 确定窄V带的基准长度和传动中心距根据,初步定中心距计算带所需的基准长度: 由机械设计P142表82选带的基准长度。计算实际中心距a 6.2.5 验算主动轮上的包角 =主动轮上的包角合适。6.2.6 计算窄V带的根数z 由,i=2.4 查机械设计P154表88得,查P142表82得:,则 取z=2根。由于此机器在高速、强冲、强振动下工作,为了使皮带能够安全工作,而且有时可能会有玉米卡入两对剥皮辊中,所以取z=2。6.2.7 计算预紧力 查表7得:q=0.07kg/m,故6.2.8 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压轴力6.2.9 带轮结构设计带轮的材料选为铸铁选HT250 结构选择:大小带轮都选用腹板式的带轮。6.3齿轮的选用对于d=67.5mm的齿轮模数的选取:根据式式中: 由上式对齿数进行试选:选取Z=13 则所以 圆整取几何尺寸:因为分度圆直径d=67.5mm,模数 所以可知此齿为一变位齿轮Z=13 未变为中心距:=中心距变位系数: 分度圆压力角:啮合角:6.3.1 对于齿轮分别进行校核选定齿轮类型、精度、材料及齿数(1)按传动方案,选用直齿轮传动。(2)剥皮机为一般工作,速度不高,故选用7级精度传动(GB10095-8)(3)材料选择。由机械设计P189表101考虑此齿轮振动冲击较大,选大小齿轮材料为40Cr(调质)硬度为240HBS,表面淬火,齿形变形不大,不需磨削。(4)选齿数 按接触强度设计和校核:根据式:(1)确定公式内的各种计算数值载荷系数:计算每个齿轮传递扭矩:由机械设计P198表106可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由机械设计P207图1021d按齿面硬度中间值52HRC查得齿轮接触疲劳极限 由机械设计P203图1019查得疲劳寿命系数计算应力循环次数计算接触疲劳强度需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1%,安全系数S=1(2)设计计算试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代入中较小的值 计算圆周速度V:计算齿宽b 计算齿宽与齿高之比b/h模数 齿高 计算载荷系数由机械设计P192图108查得系数:直齿轮由机械设计P193图103查得由机械设计P190图102查得使用系数 由机械设计P194图104查得由机械设计P195图1013查得 按实际载荷系数校正算得分度圆直径计算模数m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为:(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由机械设计P204图1020c查得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弯曲疲劳寿命系数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S=1.4计算载荷系数K查取应力校正系数由机械设计P197表105可查得 (2)计算 对此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由于齿轮模m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弯曲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所决定承载能力,仅与齿轮直径有关,可取由弯曲强度算得模数4.7,就近圆整m=5,算得分度圆直径d=67.5mm.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1)按传动方案选用直齿轮传动。(2)考虑齿轮较大,故大小齿轮都选用硬齿面。由机械设计P189表101选得大小齿轮材料均为40Cr(调质),并经调质表面淬火,齿面硬度240HBS。(3)选取精度等级,因采用表面淬火,轮齿变形不大,不需磨削,故初选7级精度。(4)选齿数,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由设计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试选取载荷系数:计算齿轮的扭矩:由机械设计P201表107选取齿宽系数:由机械设计P198表106查得材料弹性系数由机械设计P207表1021d按齿面硬度中间值52HRC,查得齿轮接触疲劳强度极限(2)计算计算齿轮分度圆直径 ,代入中较小的值 =84.112mm计算圆周速度V:计算齿宽b计算齿宽与齿高之比b/h模数 齿高 计算载荷系数:根据V=3.44m/s,7级精度由机械设计P192图108动载荷系数直齿轮,假设由机械设计P193表103查得由机械设计P193表103查得由机械设计P190表102查得使用系数 按实际载荷系数校正所行分度圆直径 计算模数: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为:(1)由机械设计P204图1020c查得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2)由机械设计P202图1018查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3)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4)计算载荷系数:1.68(5)查取齿形系数:由机械设计P197表105查得 1.67 1.58(6)查取应力校正系数:由机械设计P197表105查得 2.4 2.65(7)设计计算: 对比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m略大于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由于齿轮模数m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弯曲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仅与直径有关,可取由弯曲强度算得模数4.86mm,就近圆整为5mm,按接触强度算得分度圆直径: 几何尺寸计算:(1)计算分度圆直径:(2)计算中心距: 6.3.2 降速机构两齿轮的选用大齿轮转速为: 小齿轮转速为:降速比:i=1.8 传动功率:P=664.7 W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选用直齿轮传动。 (2)考虑减速机构振动较大,且剥皮辊上小齿轮有可能通过调节杆调节两剥皮辊的中心距,故在满足设计强度前提下,尽量选大一些模数,大小齿轮的齿面材料也尽可能选取硬度大一些。所在大小齿轮均为40Cr,并调质及表面淬火,齿面硬度4855HRC。 (3)选取精度等级: 因采用表面淬火,轮齿的变形不大,不需磨削,故选7级精度。 (4)试选小齿轮齿数 试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试选载荷系数计算小齿轮传递的扭矩:由机械设计P201表107查得选取齿宽系数:由机械设计P198表106查得材料弹性影响系数: 由机械设计P207表1021e查得按齿面硬度中间值52HRC查得大小轮接触疲劳强度极限:=1170Mpa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由机械设计P203图1019查得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计算接触疲劳需用应力:取失效概率为1% ,安全系数S=1 (2)计算: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代小值) =76.92计算圆周速度:计算模数:计算载荷系数:根据,7级精度,由机械设计P192表108查得动载荷系数,直齿轮,假设由机械设计P193表103查得由机械设计P190表102查得 使用系数 由机械设计P195表1013查得(由b/h、查取)故载荷系数按实际载荷系数校正所行分度圆直径得 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弯曲强度设计公式:确定公式内各计算数值:(1)由机械设计P204图1020查得大小齿轮弯曲疲劳极限(2)由机械设计P202图1018查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3)计算弯曲疲劳需用应力: (4)计算载荷系数:(5)查取齿形系数:由机械设计P197图105查得 =2.45(6)查取应力校正系数:由机械设计P197表105查得 对比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m略大于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由于齿轮模数m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弯曲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仅与齿轮直径(即模数与齿数乘机有关),可取由弯曲强度算得模数3.94mm,并圆整为4mm,按接触强度算得分度圆直径: 集合尺寸计算:(1)计算分度圆直径: (2)计算中心距:(3)齿轮中心孔的选取: 齿轮中心孔选取主要取决于与之能配套的轴的直径,因此必须在选择轴的直径d后才能选择孔径。6.4轴的强度校核与设计计算: 轴2所需扭矩最大,因为它作为主动轴来带动其余三个轴,所以只需校核2轴,只要2强度够用,其余三个轴就不用校核了,自然符合设计要求。6.4.1 轴的材料 轴的材料选用45#6.4.2 轴的结构设计 各零件在轴2上的装配顺序为从左到右,剥皮辊左端为轴承,齿轮6齿轮3齿轮2,右端装剥皮装置,轴承端盖,由此选择阶梯轴,这样可以避免对配合表面的破坏。由齿轮手册上查得轮孔直径必须大于20,由于选用的是阶梯轴,所以取轴颈为32,35,40不等。由于轴颈为40的部分最长,所以只需校核该处即可。轴的设计见零件图。6.4.3 轴的强度校核轴承的传动功率: 轴的转速:轴传递的扭矩:初定轴的直径 由于皮带轮和齿轮在手册上查得轮孔直径必须大于20,而轴又要与轴承配合,故轴承的轴颈之间采用同一轴颈,而齿轮与齿轮及齿轮与轴承之间由于有凸沿,所以每根轴采用同一尺寸,这样可以简化轴的加工工序,更便于维修和装配,所以轴和齿轮轮孔均采用d=45mm,四个轴的轴承均采用45mm的轴承。由于本机所能承受的弯力较小,故弯矩进行校核无必要,只需进行必要的扭矩校核。根据式:式中:实心圆截面抗扭矩模量 所以:所以:轴的强度符合要求。6.5键的选择根据表6-1 轴径轴径根据式: 式中:Q= A=26 所以:即键的强度符合要求。6.6轴承的选择 根据前面一系列的计算结果,要选定轴承的类型为带密封圈的单列向心球轴承(GB27964)轴承型号分别选为18504和18505.这种轴承主要承受径向载荷,当转速较高,轴向载荷不大时,可以代替推力球轴承承受纯轴向载荷,密封圈能较严密地防止污物从一面侵入轴承,因为另一面设计加了轴承嵌盖,可通过油润滑及脂润滑降低摩擦力,减小接触应力、吸收振动、防止锈蚀、散热等,此类轴承主要用在密封要求较高的部件中。6.7电动机的选择每对剥皮辊消耗的功率: 两对剥皮辊所需的功率:三角带传递效率: 直齿轮传递效率: 滚动轴承传递效率: 所以:所需电动机功率为3kW。 而电动机的转速要求应为1440r/min,且要考虑农村现有情况,要选用单相交流电,而三相交流相对来说不方便,所以采用Y100L14型单相电动机。7总结 虽然在设计中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的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在这几个月的时间中,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经过反复修改,终于完成了设计。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这次设计部仅仅是一次完成学业的重要环节,也是系统学习的好机会。因此毕业设计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事专业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工作基本训练的过程。毕业设计为我走出校园进入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业设计不像以前的各科课程设计那样只是按照一定得样本区模仿,它是展现自我才智,发挥见解和创造能力的机会。在巩老师的精心指导和耐心讲解下,我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同时我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也不是很牢固,范老师也指出了我基本思想中存在的很多错误。以后我要更加的努力学习我的专业知识,在自己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的知识,使自己得到更多锻炼机会。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中,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的设计资料,而且参阅了大量有关期刊,从中了解到了许多相关信息及设计所需的数据,从而使我顺利的完成了毕业设计。我所做的毕业设计是小型玉米剥皮机,该机结构简单,调整方便,性能可靠,生产效率高,主要剥皮装置采用全橡胶的玉米剥皮辊,这避免了传统设计方法中采用铸铁辊对玉米籽粒的损坏,而且在结构上比传统设计方法更为合理。并且在剥皮装置与传动方式上较传统设计有所改进,更适于在广大农村的推广应用。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的CAD操作也日渐熟练,这对我日后的工作来说也有着莫大的好处。 通过这次设计,我对机械设计的各个环节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更好的掌握,对四年所学的基本知识都系统的回顾并掌握了,使我充分动脑,充分发挥想象力,经老师知道最后确定了设计方案,这次设计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与思考的过程,在本次设计过程中所获得这些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基础和平台的作用。 由于我的知识水平有限,在设计中存在一定得问题,请评阅老师见谅,并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致 谢对于这次毕业设计的完成,首先感谢我的母校-塔里木大学的辛勤培育,感谢学校给了我又一次如此难得的学习机会,使我将以前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又重新回顾了一遍,明白了学习的可贵与获取知识的辛勤。在此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范修文老师的耐心指导,使我顺利地完成了毕业设计。在此,深深地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给予了我耐心的指导和帮助,体现出了他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他耐心的指导,才使我的设计顺利完成,同时也感谢在这几年中传授我知识的各位老师。谢谢你们!对于这次毕业设计,由于时间仓促和自己所学软件掌握熟练程度等因素,使这次毕业设计的平面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点是我的错误。不过,它至少启发了我的思维,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使我应用了以前Solidworks软件中没有用到的工具,同时,使我将以前所学的书本知识又重新复习了一遍,这为我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再一次衷心的感谢学校能够给予我这次机会,使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在这次设计中给予我指导的所有老师。你们传授的知识使我受用一生,你们的教育之情我会永远记住的,我也会永远记住塔里木大学给了我难得的学习机会给了我知识,老师的辛勤培育使我能顺利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在人才济济的社会中生存,正是有了无私奉献的老师们这个社会才更加繁荣和谐,在此我再次感谢我的老师,老师们你们辛苦了!参考文献1王先霞,倪长安,刘师多.玉米果穗剥皮装置影响剥皮性能的试验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3.2贾秀芝,季英玉米穗剥皮机性能试验J农机质量与监督2004.3赵德春,吕金庆,盛力伟玉米剥皮机的研究设计J.农机化研究,2001.4高彦文,张明源,范崇全.玉米收获机的剥皮机构J.现代化农业 ,1996,16-20.5李秀清,张宪宏. 玉米剥皮机构探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1997,6.6贾秀枝,季英.玉米剥皮机性能试验J.农机质量与监督,2007,18-30.7吕建文,李谦绪.玉米剥皮机锥齿轮传动的改进J.新疆农计化,2004,36-52.8李纪萍.微型玉米剥皮机胶辊部件的设计研究J.农机推广与安全,2005,78-88.9吴宗泽,罗圣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M.10肖银玲,金辉,朱静.机械制图M. 11孙桓,陈作模,葛文杰.机械原理M.12纪名刚,陈国定,吴立言.机械设计M.22 毕业生毕业设计小型玉米剥皮机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 学 号 所属学院 专 业 班 级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小型玉米剥皮机设计【含CAD图纸、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8480446.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