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者 董显铨2006 10尚未发表请勿引用 现代轿车研发中的振动与声学工程 目录 从1981年使用LMS的第一个模态分析软件说起顾客对轿车性能的需求以及轿车研发中的技术目标现今轿车的噪声振动状况与技术要求轿车振动与声学工程概要整车的振动与声学问题子系统及部件振动与声学问题解决振动与声学问题的方法学解决噪声与振动问题的案例 从1981年使用LMS的第一个模态分析软件说起 1981年LMS公司开发出第一个模态分析软件包 相应的硬件是HP 5451C 成功地用于解决材料冲击实验机的振动干扰问题并将衰减该振动的方法申报并获得德国发明专利 因此本人获德国工学博士 1985年中国计量科学院振动实验室购买LMS模态分析软件 1990年宝马汽车公司研发中心的噪声及振动中心模态实验室全部更换为LMS系统 2004年建议建设集团添置LMS系统 用于解决摩托车的振动舒适度的问题 2 顾客对轿车性能的需求以及轿车研发中的技术目标 总体考虑 购买经济型轿车的顾客购车时的心理历程 几何尺寸 大小 造型与内饰配置人机工学 经济性 车价及附加费用油耗维修网点与成本二手车价 性能 安全性驾驶乐趣 动力性 操纵性 舒适性 车身为主 性能的内涵 主要是六大性能 性能 总体功能 经济性 舒适性 操纵性 动力性 安全性 一级性能图 车身 安全性 动力性 操纵性 舒适性 经济性 主观判断的尺度 目前在德国及欧洲所采用的评判尺度为十等评判等级红绿灯判据10 有训练的人无法感觉到9 有训练的人能感觉到8 个别人感觉轻微7 所有人感觉轻微6 部分人感到受干扰5 所有人感到受干扰4 所有人认为是问题3 所有人认为是严重问题2 几乎不能容忍1 绝对不能容忍 界限 舒适性 舒适性 二级 噪声 振动 噪声 噪声 三级 振动 振动 三级 振动与噪声舒适度虽然不是最主要的性能 但往往是投诉率最高的 目前国产车 所谓具有自主产权的 与引进的车型最主要的性能差异之一就在于内噪声过高 造成投诉率位于最高之列 以A级轿车为例 引进车型的怠速噪声为38 43分贝 而国产车则为43 50分贝 甚至达53分贝 尤其是开空调时 汽车研发过程中的历程 安全 乐趣 舒适 功能与质量 四大工艺与配件 可制造性 可使用性 性能 大约有关的零 部件200 外噪声 内噪声 振动舒适性 其他有关要求 驾驶动力学 主动安全性 被动安全性 空调舒适度 性价重比 成本 排放 振动 噪声是整车研发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寻找目标冲突的合理折衷 3 现今轿车的噪声振动状况与技术要求 外噪声 环保的要求 降低对城市的噪声干扰国家环保标准的规定内噪声 降低声暴露 改善疲劳保证注意力 对其它交通信号的感知能力 减小对乘员间通话的干扰度振动 改善振动疲劳提高可承受度决不发生疲劳断裂 现今状况 3 1内噪声的现今状况 目前尚无工业标准可循 但有共同认可的统计尺度 经济型轿车的下限参考值 参考值怠速时37 50dB4550Km h55 63dB60100Km h63 71dB68120Km h65 74dB72 离散带每十年向下平移5dB 冒尖者 日益减少 3 2振动的现今状况 目前现有的工业标准GB T49970 96等关于汽车平顺性的行驶试验方法要求但并不严格 况且与实际的主观驾驶感觉有相当的差距 所以目前仍依主观驾评的结果作为判断标准 主要考查以下方面 整车 子系统 部件所引发的振动问题 整车 车身有关高速时整车不明显共振 最高车速内 车身 弹簧的刚体模振动怠速时座位的振动减震系统有关不同波纹路况下的减振不同路坎下的减振其它 子系统 部件 驾驶盘振动 扭转或抖动 干扰性的松动 盖 窗等的抖动 因发动机 支承刚体模引发的晃动 瞬态工况 因油门迅变而引起剧烈的冲击晃动启动与关车时激发的抖动 噪声判断的复杂性 不是简单的 dBa 车速 曲线能概括一切 声平不能完全描述人受到的噪声困扰度 除此以外还应有 频率成分噪声类型持续时间和概率声平的浮动脉冲的含量声强等等 4 轿车振动与声学工程概要 4 1基本问题4 2振动与声学工程的任务4 3基本现象4 4系统的物理模型4 5解决问题的方法学 4 1基本问题 满足日益增强的振动与声学舒适度的要求 解决与其他方面目标 经济和技术 的冲突 独立的振动与声学任务及相应的专业部门 4 2振动与声学工程的任务 制定整车 子系统 部件的性能指标 技术方案阶段 整车的振动与声学 调校 以及测试与评价 设计 验证阶段 排除噪声及振动干扰 投产启动阶段与售后服务 通过对振源 传输路径和系统性能分析 对问题进行确诊并提出排除方法 4 3基本现象 2 3 1基本的振动现象2 3 2基本的噪声现象2 3 3基本的激振源2 3 4基本的传播方式 4 3 1基本的振动现象 低频段 现象原因频率范围 Hz 车体 俯仰 摇摆 浮动 车身 弹簧的刚体模1 7发动机晃动发动机 支承的刚体模5 30车轮浮动一阶共振12 18车身共振一阶整体弹性模20 30驾驶盘摆抖共振25 40 低频振动种种 llll05101520频率 Hz 车轮一阶 ll70140车速 Km h 车体 弹簧 人 座位 车体 轮胎 车轮 轮胎 发动机 变速箱 车身整体 驾驶盘 杆 引擎 变速箱 排气管 基本振动现象 中频段 现象原因频率范围 Hz 车厢共鸣一阶空腔共振60 90曲轴共振扭转共振180 700发动机 变速箱共振一阶弯曲共振200 300 4 3 2基本的噪声现象 发动机为主因 现象阶次频率 Hz 发动机的燃烧及惯性力引发 4缸 220 200 6缸 330 300 8缸 1 515 150发动机 变速箱弯曲共振2 3150 300 基本的噪声现象 其它原因 现象阶次频率 Hz 风声 气动噪声 轮胎 路面滚动1 35 100 4 3 3基本的激振源 激励源阶次频率范围 Hz 车轮动不平衡15 35315 100发动机 4缸 220 200 6缸 330 300 8缸 1 515 150齿轮啮合9 2550 2500轮胎纹30 100125 2000 4 3 4基本的传播方式 空气声通过声辐射进入车厢内 被人感知 固体声 大约在500Hz以下 通过与车身的连接点引发车身振动 经辐射被人感知 产生内噪声的两种传播方式 以发动机做为激振源为例 空气声 固体声 发动机 变速箱系统 空气声 声洞 声学空腔 钣金件 悬置 连接件 固体声 4 4系统的物理模型 输入输出内燃机空气声 固体声上百种噪声振动现象旋转的车轮的振动各种工作状态 包括错误驾驶 系统复杂的分布参数系统大量的非线性阻尼相当多的力学及力声放大器 力学系统 具有若干力学放大器 力声系统 具有若干力声放大器 输入 输出 激振 振动 噪声 系统 声激励 固体声 空气声 5 整车的振动和声学问题 5 1新品的目标大纲5 2整车的声学性能目标5 3整车的振动性能目标 5 2整车的声学性能的目标 工况衡量值测试条件挡位 慢加速声压级 车速及频谱路测最高挡滑行 风声声压级 车速路测空挡风声声压级及频谱风洞开车怠速声压级及频谱消声室空挡 测点为司机 副司机及右后座成员的临窗耳 慢加速至200Km h 滑行 风声测量时的参考速度为150Km h 5 3整车的振动性能的目标 一阶整车共振频率一阶弯曲共振频率一阶扭转共振频率座椅加速度怠速时的座椅加速度 5 30Hz 其它没有明显的局部共振以及由此引发的其它整车共振 6 子系统及部件的振动与声学问题 6 1车身的振动与声学性能的规定6 2发动机的振动与声学性能的规定6 3传动系的振动与声学性能的规定6 4行走系的振动与声学性能的规定6 5部件的振动与声学性能的规定 6 1车身的振动与声学性能的规定 a 白车身的振动性能的规定 动刚度一阶整体弯曲共振频率一阶整体扭转共振频率 静刚度其他振动特性规定 重要钣件的弯曲共振频率不在空腔谐振区内 60 85Hz 重要支承点处 车身一侧 的驱动点阻抗 b 在整车条件下 内噪声 在消声风洞内关车条件下测试 风噪车底风声 其他声学特性隔声 在混响室内关车的条件下测试 空腔阻尼系数 0 1 6 2发动机的振动与声学性能规定 a 单独发动机 噪声慢加速声压级 转数自由场消声室 振动曲轴的弯曲 扭转及轴向共振附件的共振b 在整车条件下 内噪声 空挡 慢加速声压级 转数消声室 振动转数的不稳定性 不同的负荷条件下 6 5部件的振动与声学问题 变速箱振动与声学规定 声学性能的规定物理量指标测量位置 内噪声总噪声与变速箱噪声之差车内固体声变速箱支承处的加速度值变速箱传输率变速箱支承两侧加速度之比变速箱 7 解决振动与声学问题的方法学 7 1噪声与振动问题的特殊性7 2解决问题的方法学7 3实验技术7 4计算模拟 7 1噪声与振动问题的特殊性 离散性 轿车的主要性能 加速 最大速度 油耗等 的离散度约0 5 3 0 而内噪声的离散度可达数倍 即10分贝 不确定性 部件的噪声降低或升高带给整车的贡献有时却是相反的解决措施的有效性常常因车而异紧迫性投产前 问题集中暴露 而且自由度不大投产后 往往成为投诉焦点之一 7 2解决振动与声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信号分析 问题识别 结构动力学分析 模型识别 结构动力学修正 结构优化 信号处理特征分析工作振型分析声辐射图 激振 阶次和幅度值信号特征谐振 模态分析有限元分析 实验 解析模型特征频率振型模态阻尼薄弱环节分析 灵敏度分析基于实验模态的结构修正FEM模型的优化系统综合 问题获解 是 终止 现象学 因果学 黑白实验验证 否 7 3实验技术 7 3 1实验的基本任务7 3 2确定实验室方案的要素7 3 3振动实验室7 3 4声学试验室7 3 5其它实验室7 3 6测量与分析技术 做好实验的三大因素 一是必要的实验台架二是分析工具 相应的CAE软件 三是实验工程师的经验 而他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振动与声学 结构动力学 实验与测量 分析技术 汽车工程学 路试驾评的能力 7 3 1实验的基本任务 被检对象 测量值和实验台的基本关系 被检对象测量值实验台 整车 部件 材料 内噪声 固体声 外噪声 声功率 声阻尼 声吸收 声泄漏 自由场 半自由场 混响室 7 3 2确定实验室方案的要素 总成 部件与振动 声学现象的相关关系振动 声学现象与实验台架的相关关系实验台架与测量分析技术的相关关系 Ca 60 100 Ca 200 项目工程师 实验工程师 设计师 台架 部件 现象 台架 测量 分析 不同任务需要相应的专家 7 3 6测量与分析技术 工作状态分析 信号分析 系统识别 模态分析 车身 整车 发动机 传动系 完整的知识体系 信号分析 测试方法优点缺点 3 D 综观整体 只是定性 可确认突出的阶 及相应的转速区 可辨认发动机与变速箱的相互作用Averaged 可准确确定阶 幅值取决于所选转速Order 可知与相邻阶的相对幅值 区间Spectrum 只是定性 无转速信息Peak 准确的最大值 无平均效果Hold 定量 无转速信息Order 认定阶准确地与转速的关系 无法分辨发动机变速箱的相互作用 3D 图 3D图 传递函数的分析 测试方法优点缺点 FRF 加速度 力 了解机械阻抗 加速度 加速度 了解传输率 7 4计算模拟 车内空腔谐振排气管的振动 弯曲与扭转 动力系的部分结构的特征振动发动机 变速箱总成万向轴后桥曲轴扭转振动 带动态吸振器 整个动力系的特征振动 弯曲与扭转 轴系的特征振动 实验与计算混合模拟 动力系计算发动机激振力建立有限元模型 传递函数矩阵由上计算振动矢量测量支承的刚度测量车身输入力测量车身的力声传递函数综合 力声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矩阵 激振力 声响应车身 8 解决噪声与振动问题的案例 8 1诊断方法 实验方法对象台架测量值 目的 分离法整车转鼓声压级 确定干扰源 逐个分离连接支承全部分离后逐个连接支承传递函数法白车身振动台支承点的阻抗测量全息术分析外覆件 白车身振动台全息图 确定共振频率 振型 声强法清空的整车转鼓声强 声能的产生 吸收 声穿透率法特定的钣件混响室声压级 8 2解决措施 主动减小激振调整系统的模态 比如 共振频率 被动阻塞传输路径 阻振 阻声及吸声 减缓共振 交错不开 减小响应 动态吸振器 调整系统的模态 目的 将共振频率移出激振频率范围实施方法 原理性的增大动刚度 动态吸振器 目的 将不可避免的共振能量转移到动态吸振器实施方法 将动态吸振器的主共振调谐到减振目标的共振频率上去 8 3若干案例 解决高速行驶时车身共振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0-2021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九校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解析版)
- 契税补贴调整方案(3篇)
- 基层厕所实施方案(3篇)
- 河北省廊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英语试卷
- 《溜索》教学教案
- 教育政策对教育资源利用的引导作用
- 医疗领域中的AR技术创新与挑战
- 基于数字技术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
- 辽宁省医疗保障事务服务中心招聘笔试真题2024
- 西安市太元路学校教师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5年中国电信河南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DB45T 2149-2020)《公路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 金笔作文四级第4课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牧场物语-矿石镇的伙伴们-完全攻略
- DB3305-T 227-2022“两山银行”建设与运行管理指南
- 食品经营安全管理制度目录
- 《不孕症》教案课件
- 【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探究11000字(论文)】
- 《电化学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 幼小衔接数学试卷每日一练可打印(17套)
- 漫画行业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