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案 (2).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案 (2).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案 (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最苦与最乐 课型:新授课 姓名:执笔:漆新国 审核:七年级备课组 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3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学习重点:1.了解作者生平及为人处世的态度2理解并体会本文语言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学习难点: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读法教学准备:预习,课件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一双基测评1.议论文是通过_ 、_来直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文体。议论文三要素是_、_、_。论证方法常见的有_ 、_、_、_。2. 梁启超(18731929),字_,号_,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_、_,本文选自_。3.字音识记(给划线字注音)恩惠( )如释重负( )契约( )揽( ) 监督( )悲天悯人( ) 卸却( ) 循环( ) 纵然( )3.解释下列成语如释重负:_。 悲天悯人:_。心安理得:_。 任重道远:_。二.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理清文章脉络。_2.概括本文中心论点。_(2) 研读课文,深入探究1.1-3自然段论证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运用什么论证方法?_2. 4自然段论证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运用什么论证方法?_3.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呢?结论是什么?_三.双基提升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喧腾 蹂躏 海枯石滥 如释重负 B喑哑 眩耀 心安理得 瘦骨嶙峋C奢望 弥漫 心旷神怡 仁人志士 D静谧 契约 闲情逸至 轻飞曼舞2.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不闯红灯,是衡量一个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B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C网络作为传媒,必须承担社会教育责任。D坚决打击制作、销售盗版音像制品,切实维持知识产权。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B.课文第5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C.课文第5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用作论据,曾子的话用作论点。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4.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l)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3)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脱?( )(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5.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不苦的原因是 。贫、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6.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_7.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1)“卸却”责任指 。(10字以内)(2)“解除”责任指 。(10字以内)8.课内阅读。阅读课文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