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 湘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 湘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 湘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 湘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 湘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产生于下图所示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有()天命决定一切自然主宰人类人类主宰自然征服自然a.b.c.d.解析图示阶段为工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早期,人类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不惜一切代价,改变自然面貌,开始提出“征服自然”的口号,企图成为自然的主宰。这一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答案b下图所示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读图,完成第23题。2.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过程的是()a.b.c.d.3.下列做法符合模式的是()a.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涸泽而渔,焚林而猎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解析第2题,表示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大规模开发;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人类被动地依赖环境;表示人类可持续地开发利用环境,人与环境相协调。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过程的应是。第3题,a项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模式相符合。答案2.b3.a闻名中外的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千米处,四周为高耸如削的鸣沙山(由流沙堆积而成)。“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堪称奇观,但近几十年来,这一沙漠奇观水位不断降低,面临消失的危险。据此完成第45题。4.月牙泉近年来水位降低的原因主要是()a.全球气候变暖b.冰雪融水补给过少c.人为拦截地表水、抽取地下水d.沙漠扩张5.月牙泉面临消失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受下列哪种理论影响?()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地协调论c.人定胜天论d.“天人合一”思想解析月牙泉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生态环境脆弱,由于人口增多,不合理的工农业生产活动使月牙泉水量减少。答案4.c5.c在我国古代庄子齐物论中出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据此完成第67题。6.该思想体现了()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c.人定胜天的思想d.人地协调论7.下列做法符合上述思想的是()a.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粮食产量b.围湖造田,扩大人类的生产空间c.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桑基鱼塘d.变“北大荒”为“北大仓”解析第6题,由题干可知,该思想主张人类应主动谋求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共生,使人地关系得到协调发展。第7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桑基鱼塘就是充分利用自然,达到人地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答案6.d7.c8.导学号52084064下图表示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与自然资源依赖程度的关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资源名称。a,b,c。(2)简述自然资源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请在下图中增绘曲线,用以表示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污染程度的变化趋势,并作简要说明。答案(1)水生物(可互换)矿产(2)农业社会: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工业社会:煤、铁等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后工业化阶段: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由强到弱)。(3)如下图,农业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污染较轻;工业社会阶段,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工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在大量消耗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基础上,环境污染严重;后工业化阶段,人类寻求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环境状况得以改善。能力素养拓展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第12题。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a.b.c.d.2.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解析第1题,人类发展是从采集狩猎时期开始的,先后经历了农业、工业时期和现在发达国家的后工业阶段,据此可判断图示反映的社会发展顺序。第2题,阶段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和其他产业比重较大,说明是工业文明时期,是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发展观最强的时期。答案1.a2.d森林被大片砍伐,随之而来的是土地荒漠化威胁人类。于是“植树造林”活动蓬勃发展起来了,各地的“防护林”建起来了,“绿色长城”筑起来了。我们给大自然一份礼物,大自然便赋予了人类一方乐土。据此完成第34题。3.上述材料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a.人定胜天的思想b.人地协调论c.适应论d.地理环境决定论4.下列活动对材料反映的人地关系有利的是()a.盛世滋丁,永不加赋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c.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火电厂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解析第3题,判断人地关系思想要根据最后一句话“我们给大自然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就是保护好自然环境,“大自然便赋予了人类一方乐土”,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第4题,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火电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对环境起保护作用。 答案3.b4.c分析下图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完成第57题。5.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也就是地理环境决定论b.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c.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6.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a.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b.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c.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d.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7.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解析题中的三幅图都是描述人地关系的,观点一主要强调的是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决定作用;观点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人类对环境的征服和改造作用;观点三强调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应与环境和谐相处。答案5.c6.d7.c8.导学号52084065(探究题)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甲乙(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1)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2)森林减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