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1 第三单元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件(31张).ppt_第1页
人教版选修1 第三单元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件(31张).ppt_第2页
人教版选修1 第三单元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件(31张).ppt_第3页
人教版选修1 第三单元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件(31张).ppt_第4页
人教版选修1 第三单元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件(31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 新课导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 北魏王朝的第七位皇帝 初姓拓跋 后改姓元 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改革家 从冯太后484年主持新制改革到公元490年孝文帝亲政以后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 经过10多年的改革 北魏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教法案例1 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一目 教学中要抓准三个要点 1 农牧业的发展 2 手工业的成就 3 商业活动的活跃 讲述时 教师可联系教材插图和 学思之窗 引导学生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 理解政治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 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一目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中要抓准三个要点 1 封建化 的含义 2 北魏经济的转型促进了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封建化的加速 3 加速封建化的措施 教师讲授时教师可结合 学思之窗 和上一课改革的内容 从 尊儒崇经 兴办学校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 三方面进行说明 引导学生得出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政权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是历史进步的结论 3 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一目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中要抓准三个要点 1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2 鲜卑族生产方式的转变 3 鲜卑族与汉族生活习俗的交流与融合 教师讲授时可结合教材插图说明生活方式的相互影响 并引导学生得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为以后隋唐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认识民族融合促进了孝文帝改革 反过来孝文帝改革又促进了民族融合 1 农业 1 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 耕作技术提高 农田水利事业得以发展 2 得到开垦 粮食产量增多 人口增多 3 适应城市生活的需要 城郊 的种植发展起来 4 畜牧业也得到发展 经济作物 荒地 一 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2 手工业 1 发展尤为显著 绢布的产量大为增加 2 青瓷制造业直接影响了 时期北方制瓷业的繁盛 3 商业 1 出现了许多大的市场 货源充足 交易活跃 2 政府铸造铜钱 使 代替实物交易 3 有长足的发展 北魏与亚洲以及地中海沿岸诸国 都有商业往来 丝织业 唐宋 洛阳 货币交易 对外贸易 1 背景迁都洛阳以后 鲜卑族统治者接受了 先进文化与制度 2 措施 1 尊儒 兴办学校 在洛阳建立孔子庙 兴办 等学校 教授儒家经典 汉族 崇经 太学 二 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2 恢复汉族 要求臣民按礼仪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 3 采纳汉族 制度 封建统治 礼乐制度 1 表现 1 鲜卑族 迁居洛阳的鲜卑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 贵族成为中原的 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农民 封建地主 汉族 三 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2 汉族 鲜卑族 的经验和技能 在北方汉人中得到传播 汉人服饰和风度上深受 的影响 2 意义加速了民族的 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重新走向 奠定了基础 畜牧生产 鲜卑文化 大融合 国家统一 1 孝文帝改革是民族融合潮流推动的产物北魏统一北方时 黄河流域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但是 鲜卑族拓跋部原先的经济文化水平和政治制度较为落后 其统治方式难以适应被征服地区的先进文化和先进制度 必然要求进行社会改革 从而稳固统治秩序 探究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的关系 2 孝文帝改革采取了许多推动民族融合的措施 1 为适应民族融合的时代需求 孝文帝颁布均田令 采用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 2 整顿吏治 采用封建的俸禄制 迁都洛阳 以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3 改革社会习俗 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等 3 孝文帝改革使民族融合形成了新的高潮 1 在孝文帝改革的直接推动下 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速度加快 生产方式 文化习俗 政治制度日益封建化 2 北方游牧民族也把他们的优秀成果带到中原 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 成为中原地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 苏州高二检测 下列历史现象中 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 北方统一的实现b 鲜卑族的封建化c 北方民族大融合d 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 解析 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改革的开展 反过来 改革又促进民族大融合 答案 c 典题对练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井田虽圣王法 其废久矣 周道既衰 而民不从 秦 秦国 知顺民之心 可以获大利也 故灭庐井 遂王诸夏 使民无得擅徙 则诛愚 乱农之民无所于食必农 商君书 垦令 典例探究 材料二 太和 九年 公元485年 下诏均给天下民田 诸男夫十五以上 受露田四十亩 妇人二十亩 奴婢依良 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 限四牛 所授之田率倍之 三易之田再倍之 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 诸宰民之官 各随地给公田 刺史十五顷 太守十顷 治中别驾各八顷 县令 郡丞六顷 更代 离职 相付 卖者坐 处罚 如律 魏书 卷110 食货志 1 根据材料一 灭庐井 的实质内容是什么 材料说 井田 废久矣 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材料一看 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 2 根据材料二 北魏推行什么土地制度 土地分配的特点是什么 这一土地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3 从材料一到材料二 你如何认识 土地制度 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思路分析 答案 1 实质内容 废除井田制 以法律形式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主要原因 铁器和牛耕推广 新兴地主的经济 政治势力增大 经济思想 重农 2 制度 均田制 特点 按生产资料拥有 如牛 人员差别 官民不等 等 具有阶级等级性 作用 有利于农业恢复 保证了税收 3 认识 土地制度只有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才能不断增加社会效益 课堂小结 一 选择题1 时人描写孝文帝改革后 国家殷富 库藏盈溢 钱绢露积于廊者 不可较数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社会生产获得发展 商业也有较大发展 丝织业比较发达a b c d 当堂双基达标 解析 国家殷富 库藏盈溢 说明 钱 绢 说明 所以选a项 答案 a 2 北魏孝文帝曾大力兴办太学 广招生员 教授儒家经典 这一措施的最重大影响是 a 有利于儒学的进一步发扬光大b 促进了我国北方地区文化发展c 提高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d 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解析 尊儒崇经和兴办学校是鲜卑族统治者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重要表现 从而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故d项符合题意 a b两项均不符合 最重大影响 的要求 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答案 d 3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 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出汉化风格 这反映了 a 佛教的传入b 疆域的扩大c 民族的融合d 全国的统一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汉化风格 的呈现正是民族融合的结果 答案 c 二 非选择题4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北魏的书法刚劲有力 气势雄浑 铁划银钩 别具风格 后人称之为 魏碑 直至今天 还深受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时 有诗歌描写汉族年轻女子 褰裙逐马如卷蓬 左射右射必叠双 1 三则材料的景象都出现于北魏时期 主要反映出什么共同问题 请具体分析三种景象的形成原因 2 历史上金戈铁马 勇武质朴的鲜卑人消失了 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了 为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一反映出汉人饮食文化深受鲜卑族的影响 材料二反映出汉字书法融入了鲜卑刚劲雄浑的文化风格 材料三反映出汉族服饰和个人风采深受鲜卑的影响 综合三则材料的信息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大融合 第 2 问实则是对第 1 问的深化 回答时应从民族融合的角度深入分析 不能停滞在第 1 问的层次上 答案 1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由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