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3 3.2新文化运动 课件(20张).ppt_第1页
人民版必修3 3.2新文化运动 课件(20张).ppt_第2页
人民版必修3 3.2新文化运动 课件(20张).ppt_第3页
人民版必修3 3.2新文化运动 课件(20张).ppt_第4页
人民版必修3 3.2新文化运动 课件(20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一 新青年 与新觉醒1 背景 1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反动政治势力妄图复辟帝制 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3 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也日益壮大起来 2 兴起 1 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后改名为 新青年 2 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等 3 运动中心 北京大学 蔡元培任校长 实行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的办学方针 4 前期指导思想 民主和科学思想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预习交流1阅读下面与民国相关的图片和对联 下面图片和对联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现象 反映了当时的统治者和很多人具有强烈的皇权思想 问题 说明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 但不够彻底 封建的君主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 因此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二 高扬科学民主大旗1 提倡科学 赛先生 与民主 德先生 反对愚昧与专制 陈独秀认为 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 2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陈独秀认为三纲五常与时代潮流不相符 与民主共和也不相容 鲁迅在短篇小说 狂人日记 中批判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胡适发表了 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发表了 文学革命论 文学革命 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 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预习交流2新文化运动喊出了 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 请思考 反对旧道德 为什么要打倒孔子 提示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自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后 孔子逐渐成了封建思想的最高权威 成为封建旧道德的精神偶像 所以 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实际上是反对以 三纲五常 为核心的旧道德 提倡自由 平等的新道德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三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 进步性 1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也开始在中国传播 2 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3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它对中国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 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形式主义的偏向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预习交流3五四运动的发生与新文化运动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提示 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一次预演 新文化运动传播了各种新思想 包括马克思主义 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唤起了民众的觉醒 尤其是青年学生 为五四运动奠定了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们大多数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随着五四运动的进行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在中国传播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一 二 一 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活动与探究材料一 孔子之道 其本在仁 其理在公 其法在平 其制在文 其体在各明名分 其用在与时进化 故曰孔子 圣之时者 也 康有为 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孔学则严等差 贵秩序 而措而施之者 归结于君权 于帝王驭民 最为合适 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 儒教之最缺点者 在专为君说法 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儒学统一时代 1 概括康有为 梁启超对儒学看法的异同 提示 同 都认为儒学强调 贵贱有序 的统治秩序 异 康有为认为儒学具备平等 进化的思想 梁启超认为儒学是维护专制的思想根源 是民主的障碍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一 二 材料二 孔教 本失灵之偶像 过去之化石 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 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 以求适今世之生存 则根本问题 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 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 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 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 猛勇之决心 否则不塞不流 不止不行 陈独秀 宪法与孔教 1916年 2 根据材料二 概括陈独秀对 孔教 的基本态度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陈独秀具有这种态度的时代背景 提示 态度 否定儒学 孔教 主张以西方民主思想取代之 背景 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奋起反击这股逆流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一 二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孔子和儒学的不同态度及原因 1 态度 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 主张变革的先师 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 使二者统一 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 加以批判 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2 原因 维新变法时期 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 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小变法的阻力 与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 教育和经历有关 新文化运动时期 北洋军阀企图利用孔子达到复古复辟的政治目的 使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 与辛亥革命后的思想潮流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 经历有关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一 二 二 新文化运动 民主 与 科学 的觉醒活动与探究材料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 赛两先生 闹了多少事 流了多少血 德 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 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 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罪案之答辩书 1 概括陈独秀所提出的思想主张 提示 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愚昧与专制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一 二 材料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 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 绝对是两样 若是决计守旧 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 若是决计革新 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 因为新旧两种法子 好像水火冰炭 断断不能相容 陈独秀 2 材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们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是什么 提示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倾向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一 二 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的 新 1 新领导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 2 新基础 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3 新思想 指导思想 前期是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 后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 4 新内容 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 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5 新成果 动摇了封建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 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1 2 3 4 1 科学被提升到思想解放的高度是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下列图片与之直接有关的是 解析 a项是 海国图志 b项是 资政新篇 c项是 天演论 d项是 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 青年杂志 的出版 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后期改名 新青年 答案 d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1 2 3 4 2 1918年 胡适在 归国杂感 里写道 不过二十年前 那些老先生们 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 我们今天也痛骂康有为 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 今日骂康有为太旧 由此可见 胡适主张 a 君主立宪b 民主共和c 托古改制d 文学改良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那些驳康有为的 老先生们 指的是封建顽固派 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制 今日骂康有为太旧 即表明作者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制 a c两项是康有为的主张 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 b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1 2 3 4 3 毛泽东说 新文化运动是 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 自有中国历史以来 还没有出现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 对毛泽东所说 彻底 的理解 正确的是 a 新文化运动与封建主义的彻底决裂b 新文化运动彻底完成了反帝的任务c 新文化运动彻底完成了反封建任务d 肯定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解析 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了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旧道德 旧礼教 具有反封建斗争的彻底性 故正确答案为a项 b c两项的表述与新文化运动不符 d项不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答案 a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1 2 3 4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之生人 一视无私 而有富贵贫贱 愚智寿夭 安乐患难 诸夏夷狄之万殊迥别 唯有因之而已 譬如草木 美种而壮良者 天则繁殖之 恶种而微弱者 天则剪覆之也 然太平之法 大同之道 固预为灿陈 但生非其时 有志未逮耳 进化之理 有一定之轨道 不能超度 既至其时 自当变通 康有为 中庸注 材料二人生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中国之恒言也 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 森罗万象 无日不在演进之途 万无保守现状之理 特以俗见拘牵 谓有二境 以人事之进化言之 笃古不变之族 日就衰亡 日新求进之民 方兴未已 存亡之数 可以逆睹 固有之伦理 法律 学术 礼俗 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 持较皙种之所为 以并世之人 而思想差迟 几及千载 尊重廿四朝之历史性 而不作改进之图 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 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 复何说哉 陈独秀 敬告青年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1 2 3 4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出康有为设想的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式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陈独秀认为中国应作何 改进 其理由是什么 3 综合上述材料 两位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中共同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这一理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解析 第 1 问从材料 进化之理 有一定之轨道 不能超度 既至其时 自当变通 可提炼出要点 渐进改革等 第 2 问从 思想差迟 不作改进之图 可知要从思想上进行变革 理由在材料中归纳 第 3 问综合两位思想家的主张 都体现了进化论的观点 进化论的影响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