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阶段综合检测1地球与地图_第1页
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阶段综合检测1地球与地图_第2页
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阶段综合检测1地球与地图_第3页
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阶段综合检测1地球与地图_第4页
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阶段综合检测1地球与地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阶段综合检测阶段综合检测 一一 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 时间 6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 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 共 40 分 甲 乙两图分别为两个不同地区的等高线 单位 m 地形图 读图完成 1 2 题 1 据图可知 a b 点位于 a 点的西南方向 b a b 两点相对高度为 700 米 c 甲图比例尺小于乙图 d 甲图表示的范围较乙图大 解析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出 b 点位于 a 点的东南方向 a 点海拔为 200 米 b 点 海拔为 900 米 故两点相对高度为 700 米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分别计算两图的 比例尺可知 甲图比例尺大于乙图 甲图所跨的经度范围远比乙图小 所跨纬度范围与乙 图相差不大 说明甲图所示区域范围比乙图小 答案 b 2 关于甲 乙两图所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描述正确的是 甲图所示地区以高原 山地为主 乙图所示地区以台地 丘陵为主 甲图所示 地区地势西高东低 乙图所示地区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a b c d 解析 由等高线分布可知 甲图所示地区东高西低 东部以山地为主 西部以平原为 主 乙图所示地区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且中间地形平坦 四周比较陡 以台地 丘陵为主 答案 d 下图中甲是某经线 乙是北半球某纬线的一部分 ab 的长度为甲长度的 1 4 c 点正 值夕阳西下 据此回答 3 4 题 3 假如 此刻一架飞机由 a 点以最短路径飞往 c 点 日出前 1 小时刚好到达目的地 则飞机的飞行方向及飞行时间分别为 2 a 西南 11 小时 b 东南 13 小时 c 先东北后东南 11 小时 d 先东南后西北 13 小时 解析 根据题中信息 可推知 ab 跨经度 90 应占甲经线的 1 2 长 但实际又缩小 了一半 说明乙在 60 n 上 a 点 60 n 100 e 在晨线上 此刻太阳直射点在 145 e 经 线上 又 c 点正值夕阳西下 可知 c 点 0 125 w 是赤道与昏线的交点 从 a 地以最短 路径飞往 c 地 即按劣弧确定方向是先东北后东南 出发时 c 点地方时为 18 时 到达时为 次日 5 时 共用时 11 小时 答案 c 4 当 b 地昼长开始变短时 a a 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53 26 b b 地所在的西西伯利亚平原甜菜生长茂盛 c c 地正午时 b 地刚好日落 d a b c 三地正午日影都将变长 解析 b 60 n 170 w 地昼长开始变短时 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据所学知识可知选 a 答案 a 读下面两幅经纬网图 回答 5 6 题 5 一架飞机 6 月 22 日从 b 点飞往 a 点 沿最短距离飞行 飞机的最初飞行方向是 a 东北 b 西北 c 东南 d 西南 解析 据图写出地理坐标 a 60 s 10 e b 60 n 0 因此 a 点位于 b 点的东 南方 故选 c 答案 c 6 当 b 点的区时为 6 月 22 日 4 时时 此刻全球以两条经线为界 分属两个日期的经 线是 a 20 w 和 160 e b 60 w 和 180 c 160 e 和 180 d 120 e 和 180 解析 两天的界线有两条 一条是地方时为 0 时经线 一条是 180 经线 a 排除 据 图 当 b 点的区时为 6 月 22 日 4 时 即 0 经线地方时为 4 时时 则地方时为 0 时的经线 为 60 w 因此分属两个日期的经线是 60 w 和 180 故选 b 答案 b 3 下图是 某种地形的立体透视图 读图回答 7 8 题 7 若将立体透视图 转绘成等高线图 则甲 乙 丙 丁四图中转绘正确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8 上题中的等高线图表现的是哪种地形 a 火山锥 b 高原 c 山地的鞍部 d 盆地 解析 本题要特别注意观察指向标 判断方向 立体透视图中显示 有两个山顶位置 且偏东方向的山顶更尖 而偏西侧的山顶则较平坦 同时两山顶的北侧坡度较缓 甲 乙 丙 丁四图中 北侧坡度较缓的只有甲和丙 而丙图显示的是盆地地形 故转绘正确的是 甲 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山地的鞍部 答案 7 a 8 c 读下图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图 单位 m 回答 9 10 题 9 图中关于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湖泊为内流湖 b 枯水期时北印度洋的洋流为顺时针 c 6 月份河水补给湖泊水 d 湖泊的 四地地形最为陡峭的是 解析 根据湖泊位于我国东南判断湖泊为外流湖 a 错 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 夏季 湖泊进入丰水期 河水补给湖水 c 对 冬季进入枯水期 此时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 向流动 b 错 根据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湖泊水位变化判断 的水平距离最长 说明地形 最平坦的 d 错 故选 c 答案 c 10 关于图中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处能欣赏到瀑布景观 b 乙处河流流速较慢 4 c 由甲处能望到乙处 d 图中最高处海拔为 600 650 米 解析 甲处附近有悬崖 但没有河流发育 看不见瀑布 a 错 乙处是山脊 不可能 有河流 b 错 从甲处看不见乙处 视线被山脊阻挡了 c 错 根据等高线递变规律 图中 海拔最高在 600 650 米 d 对 故选 d 答案 d 交通通达性是指一个地方能够从另一地方到达的容易程度 它可以用空间距离 旅行 时间 旅途距离或运输费用等来衡量 高铁建设将普遍改善我国城市间的通达性 读 2020 年我国部分地区高铁通达性等值线图 图中数值预测值 数值大小与交通通达性呈负相关 完成 11 12 题 11 影响甲城的旅行时间等值线向北弯曲的直接因素 a 东北平原地形平坦 b 所在地区的降水多 c 农业发达运输量大 d 高铁线的分布与走向 解析 甲城的旅行时间等值线向北弯曲表示甲城旅行所需时间比周边时间短 这是因 为甲地地处东北平原 交通状况较好所致 据此选 d 答案 d 12 2020 2025 年随着东北交通通达性的进一步提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民航客运没有影响 b 10 小时等值线范围将变小 c 甲处等值线的数值将变小 d 单位时间出行距离将会减少 解析 根据材料 图中数值为数值预测值 数值大小与交通通达性呈负相关 2020 2025 年随着东北交通通达性的进一步提高 会对民航客运产生一定影响 10 小时等 值线范围将变大 甲处等值线的数值将变小 单位时间出行距离将会增大 选 c 答案 c 13 若一架飞机由图中 a 点经 b 点飞往 c 点 其飞行方向正确的是 5 a 一直向正东方向 b 一直向正西方向 c 先向西北飞 再向西南飞 d 先向东北飞 再向西北飞 解析 图中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图示为北极俯视图 从 a 点飞向 b 点是向西北方向飞 从 b 点飞向 c 点是向西南方向飞 c 正确 答案 c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图 图中湖泊湖面海拔为 154 米 读图完成 14 16 题 14 图示区域内的最大相对高差为 a 2 554 m 2 954 m b 2 400m 3 200 m c 2 400 m 2 800 m d 2 400 m 1 954 m 解析 由图示信息可知图示地区等高距是 400 米 最低处湖泊湖面海拔为 154 米 最高处山峰海拔是 2 400 2 800 米 所以图示区域最大相对高差为 2 554 m 2 954 m 选项 a 正确 答案 a 15 图中河流 河段中流速最慢的是 a b c d 解析 等高线密集坡度大 水流速度快 图中 河段中 段的等高线间 距最大 坡度最缓 流速最慢 选项 c 正确 答案 c 16 图示区域面积约 1 600 平方千米 若在该区域徒步旅行 选用的地图比例尺最适 宜的是 6 a 1 200 b 1 40 000 c 1 200 000 d 1 1 000 000 解析 图示区域面积约 1 600 平方千米 大约是 40 千米 40 千米 若徒步旅行 应 选用较大比例尺地图 即 1 40 000 合适 选项 b 正确 答案 b 移动信号强度在无外界强电磁干扰下 主要因距离和地形阻挡而衰减 下图示意我国 南方某地等高线分布 读图回答 17 18 题 17 为给图示区域居民提供日常移动通信服务 计划在该地建造一个移动通信基站 信 号塔 最合理的位置是 a a b b c c d d 解析 a 位于山区 距离居民区太远 影响信号的质量 b 海拔较高 距离用户距离合 适 且交通较为便利能够不对居民健康产生危害 且能保证良好通信 辐射范围较广 便 于维修和检查 b 的位置最为合适 c 距离居民区较远 且地势较陡 不合适 d 建在居民 区内 对居民的健康影响较大 不合适 答案 b 18 在该位置建造移动通信基站 信号塔 遇到的最大困难可能是 a 地势低平 易遭受洪涝 b 地形坡度大 易遭受滑坡 c 河谷地区 易遭受泥石流 d 海拔高 易遭受低温冻害 解析 由图示可知 b 点位于山坡坡面上 地形坡度较大 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地形坡 度大 易遭受滑坡 b 对 a c 错 冻害对信号塔没有大的影响 d 错 答案 b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图 单位 m 完成 19 20 题 7 19 关于图中所反映信息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由东北向西南再向南 b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大于等于 100 m 小于 200 m c 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 降水比 地多 d 甲 丙两地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海上日出 解析 图中等高距为 50 m 陡崖处有 3 条等高线重合 故陡崖的相对高度大于等于 100 m 小于 200 m 则 b 项正确 依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 河流大致由 南向北流 图中高程为 492 m 的山峰位于东北 西南向的山岭上 则 地位于该山岭的西 北坡 因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而降水少 地因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而降水多 冬季 日出东南 甲地东南方有山岭阻挡视线 故甲地冬季有一段时间不能看到海上日出 答案 b 20 当地为发展旅游业 打算修建一条直达山顶 492 m 处 的观光索道 最合适的选 线是 a 从甲处到山顶 b 从乙处到山顶 c 从丙处到山顶 d 从丁处到山顶 解析 甲处位于山谷中 在甲处与山顶 492 m 处 之间修建索道 索道经过山谷上空 与地面高差大 可观赏急流及山谷两侧风光 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二 综合题 共 60 分 21 22 分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 利用今年暑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 合考察 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 单位 米 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 c 处有一石碑 河源 请在图中画出发源于该处的小河 全流程 小组同 学发现 图示区域内该河的上游和下游段水流较急 而中游段水流缓慢 你是否能解释其 中原因 2 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 躲猫猫 游戏 其中一位同学站在 c 处 另一位 同学站在 e 处 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 请问站在 d 处的同学能否看到上述两位同 学 为什么 分别回答 3 该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画了 de gh 的剖面图 出现了图右侧 两种情况 你认 为正确反映 gh 剖面的是 请在 两图中标出 gh 和 de 的交点 i 4 两位同学分别在 a b 两地测量当地的温度 你认为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多少 为 什么 解析 1 河流沿河谷流动 而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的为河谷 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说 8 明了地形坡度的陡缓 决定了河流的缓急 2 能不能看见对方 取决于两个人之间是否有 地形阻碍视线 c d 之间有山脊阻挡了视线 所以不能看见对方 d e 之间是低谷 地形 阻挡不了视线 所以能看见 3 de gh 所在地区是鞍部地形 其中沿 de 线为山谷地形 对应剖面图 gh 线为山脊地形 对应剖面图 而两条剖面线的交点处分别为山脊的最 低处和山谷的最高处 4 两地的温度差异是由海拔差异引起的 先从图中读出两地高度相 差 500 米 所以两地的温差为 3 高度每增加 1 000 米 气温下降约 6 答案 1 画图略 该小河上游 下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密集 坡度大 故水流较急 而中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稀疏 坡度小 故水流相对缓慢 2 看不到 c 处的同学 因为 c d 之间有山脊阻挡了视线 能看到 e 处的同学 因为 d e 之间是低谷 不会阻挡视线 3 略 分别在最低 最高处 4 3 根据等高线可知 两地高度相差 500 米 而在近地面 高度每增加 1 000 米 气温下降约 6 22 18 分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问题 1 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 并说明判断理由 2 判断河流 a 的流向 并分析其水文特征 3 现欲规划 n 城镇到 m 城镇的公路 有 两个方案 请说明哪个方案更合理 4 分析 b 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并说明选择在上游 f 处修建水坝的理由 解析 第 1 问 根据区域海拔或者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出图示区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第 2 问 根据区域地势特征可以判断河流 a 的流向 河流水文特征应主要从径流量 含沙 量 有无结冰期 汛期长短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 3 问 公路一般沿着等高线修建 工程难 度小 建设成本低 车辆运行较安全 第 4 问 水能资源丰富程度取决于河流流量和河流 落差大小 水坝建设要求集水区域大 建坝工程量小 答案 1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理由 西北部海拔相对较高 东南部海拔相对较低 或 答河流由西北向东南流 2 流向 由西北向东南流 水文特征 径流量大 水位季节变化大 无结冰期 含沙 量较小 汛期长 3 方案 更合理 沿等高线修建 地形较平坦 工程量小 造价低 施工难度小 建 9 设成本低 车辆运行较安全 4 理由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降水量大 河流水量丰富 位于丘陵与盆地交界处 落差大 水能资源丰富 f 处地处峡谷较窄处 建坝工程量小 同时上游又有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